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温气固流化床的流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气固流化床中的压力脉动信号是研究流化床内流体动力特性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在20℃~640℃的温度范围内,测试了3种颗粒在不同流化速度下气固流化床中的瞬态压力脉动信号,通过分析压力脉动进一步研究了温度对床内流化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温下气固流化床内的流化特性与常温下有显著的差异,随温度的升高,床内的流化质量有所改善;对于同一种颗粒,不能将常温下所得到的流化特性推广到高温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2.
宽筛分流化床气—固两相流动结构离散颗粒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适合描述宽筛分流化床气 固两相流动结构的离散颗粒模型。颗粒的运动满足牛顿第二定律 ,流体相的运动规律由局部平均的纳维 斯托克斯方程求解 ,两相间的耦合由牛顿第三定律决定。对宽筛分流化床中气泡的形成、颗粒的流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结果与实验现象相符合 ;模拟结果还发现单颗粒的运动速度表现出不可预测特性 ,颗粒的总体速度不完全满足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3.
矩形平壁循环流化床冷态流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循环流化床冷态试验台架上,以空气为流化介质,砂子(0.1 ̄0.45mm)为床料,采用反射式光导纤维探针,分别测定了铅轴向和径向的颗粒浓度分布,特别是考察了矩形截面循环床边角对气固两相流动的影响,对径向颗粒浓度分布的影响,考察了壁面附近的气固流动。引入了时序分析方法对采样数据建立了参数模型。实验结果对加深循环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温气固流化床的临界流态化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温度对气固流化床的临界流化速度的影响,并在一个内径为Φ105mm的小型流化床试验装置上的测定了不同颗粒在不同温度下的临界流化速度和临界空隙率。结果表明:小颗粒的临界流态化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大颗粒的临界流化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细颗粒的临空隙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中等颗粒的临界空隙率先随温度的升高不断减小,达到一定的温度后再增加,而大颗粒的临界空隙率随温度的变化不委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不同二次进气角度对流化床太阳能颗粒接收器内颗粒流动特性的影响,采用了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与非均质过滤曳力模型(filtered)耦合的数值计算方法,数值模拟了30°,45°和60°〖KG*3〗3种二次进气角度下接收器内颗粒浓度及颗粒速度的分布。结果表明:与均匀曳力模型(Gidaspow和Wen Yu)相比,非均质过滤曳力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3种二次进气角度下,颗粒沿径向均呈现出边壁附近的颗粒体积分数高于中心区域的“环-核”非均匀径向分布,且两侧壁面的颗粒流向中心区域形成循环,同时伴随着颗粒团聚现象;相比于二次进气角度30°和60°,当二次进气角度为45°时,二次进气入口截面颗粒分布相对均匀,且不存在颗粒返混回二次进气入口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胡国新  李艳红  程惠尔 《动力工程》2001,21(3):1219-1223,1262
循环流化床中存在着分散固体颗粒的连续上升气相和相对紧密的颗粒团两部分,颗粒团聚物对气固两相传热有着重要的影响。采用拟Boltzmann动力学方法描述循环流化床中颗粒团的动力学行为,建立了循环流化床中气固两相间传热过程的理论模型,对气体表观流速、固体颗粒循环率等对气固传热系数沿床高分布规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模型计算结果与参考文献中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两者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在循环流化床试验台上进行了射流对炉内气固流动特性影响的试验,考察了不同的射流量和射流喷射高度对炉内轴向气流速度及截面平均固体颗粒浓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射流的加入使得密相区气流速度降低,但利于气流整体平均速度的提升及加强气相流场的均匀性,射流对气相速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喷口以下区域;射流加入后,会在喷口附近区域形成动力阻塞区,浓相区固体颗粒浓度随着射流量的增加而提高,射流喷射高度的增加会提升浓相区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气固流化床内颗粒内循环产生的原因,进而,分析了流化床气体速度,静态床层高度,颗粒粒径以及压力对颗凿内循环的影响。当流化床循环增强;而压力增大将使颗粒的内循环减弱。当颗粒的内循环增强时,流化床的脉冲信号(温度,浓度和灰度等)响应曲线的振荡加剧,流化床内颗粒的横向混合将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王勤辉  骆仲泱 《动力工程》1999,19(4):269-274,328
在对1台12MW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能描述宽筛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内流动体动力特性和燃烧过程的数学模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总体数学模型以所建流体动力特性模型为子模型,模拟了12MW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模拟计算结果合理正确,与试验研究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
用光纤做探头的光电检测法可用于气-固两相流中固体微粒浓度,速度的测量,但光纤探头结构及被测固体微粒粒径的变化都会对测量、计算结果产生明显影响。本文介绍了几种不同结构的光纤探头及其测量性能,并分析了固体微粒粒径对测量的影响机制,提出了有效的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1.
烟气脱硫循环流化床内的温度分布与干燥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烟气循环流化床内的绝热饱和温度,设计了烟气脱硫循环流化床内温度测量装置,在烟气脱硫中试试验台上用该装置测得了床内烟气温度分布和湿球温度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在烟气循环流化床中,在喷入增湿水后,存在烟气温度逐渐降低和增湿水温逐渐升高两个不同的温度场。烟气温度经过快速降温及缓慢降温两个阶段;而增湿水温度快速升高并蒸发,烟气温度与增湿水温度在液滴干燥完毕时趋于一致。试验结果还表明,烟气循环流化床内雾化液滴的干燥时间约为1.5~2.0S。  相似文献   

12.
由于采用非均匀布风,内旋流湍化床的移动区空气量不足,导致燃烧不充分,温度较低。当移动区未流化时,密相区内存在较明显的温度不均匀性。随着移动区流速的提高,温度差迅速减小。当移动区流速超过2.0umf后,密相区温度基本均匀一致。流动区流速对密相区温度均有一定的影响,流速越高,温度越均匀。  相似文献   

13.
循环流化床中气体扩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次风在循环流化床炉膛内的扩散对燃料燃烧效率有重要影响。基于塞状流 ,在截面尺寸为5 0 0mm× 2 5 0mm高为 3 0 0 0mm的冷态实验台上 ,以二氧化碳作为示踪气体 ,测量示踪气体注入点上方的示踪气体浓度的分布情况 ,利用浓度场来研究示踪气体的扩散规律 ,并尝试探索扩散系数和操作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 ,气体在气固两相流中的扩散受风速和颗粒循环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粉煤流化床燃烧_PC_FBC_炉膛烟温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新型高效、清洁煤燃烧方式,即粉煤流化床(PC-FB),在一座0.3MW的试验台上,系统而详细地研究了PC-FB炉膛空间烟气温度的分布特性。主要研究内容包括:PC-FB炉膛空间内烟流的稳定性与均匀性;床层温度、流化速度、床料的平均粒径、二次风率、二次风的投入位置对炉膛内烟温分布的影响,并总结出合理的炉膛烟温分布。  相似文献   

15.
循环流化床锅炉床温控制过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阎维平  于希宁 《锅炉技术》2001,32(12):20-25
比较全面地分析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影响床温的因素,结合电站锅炉的特点,讨论了在变工况运行下的床温调节规律,着重分析了与煤粉炉控制和运行性能的不同点,对循环流化床电站锅炉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流化床密相区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动一直是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的热点。基于Eulerian双流体模型,本文建立了流化床内的气固两相流动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对流化床密相区两相流动特性、床内气泡的产生运动和爆裂等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模型中,将颗粒相看作是连续介质,建立与气相相同形式的数学模型;采用了离散介质动力理论,引入颗粒温度来描述固相粘性应力,并用气固曳力进行气固两相耦合。模拟得到了气泡产生、运动和爆裂的变化过程,与实验结果相一致。采用不同的曳力模型对流化床稠密两相流动进行了模拟,与Kuipers实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Gidaspow曳力模型描述流化床稠密两相流动特性更准确。  相似文献   

17.
在自行设计并搭建的试验台上,利用CCD的图像快速采集功能,获得了不同气速下流化床内的流态图像,并用图像处理方法对这些原始图像进行了有效的处理。研究了贴壁回探流、气体局部扩散系数、局部空隙率随横向位置和高度的分布、气泡的上升速度,给出了实验中气泡边界曲线的分维数。实现了循环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体动力学特性的可视化,为图像处理技术应用到循环流化床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