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种基于中介的适应性软件协同环境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ternet平台的发展为软件协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Internet平台要求软件协同及中间件能够适应Internet之上软件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多变性.而传统的软件协同存在协同模式单一的不足,不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的特点,难以适应网络环境和用户需求的变化.本文在Internet软件协同研究背景下,基于共享空间协同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中介的适应性协同环境,为Internet平台提供了良好的中介协同支撑.  相似文献   

2.
支撑平台是对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管理提供核心机制支持的基础设施。移动对等网络研究中支撑平台的实现是核心技术难点。介绍了MOBIPEER的设计与实现,在对移动对等网络支撑平台的主要功能进行归纳和分类之后,着重讨论了实现中的若干关键技术,最后基于该平台开发了即时消息应用。结果表明MOBIPEER能够为移动对等网络研究提供良好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于MVC思想的科研管理信息平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随着网络技术,特别是Internet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基于Web的科研管理信息平台已经成为各高校科研管理的重要方式和发展方向,本文根据目前网络开发中流行的MVC软件工程思想对科研管理支撑环境提出了新的设计思想模式,详细描述了MVC思想的体系结构,并在科研管理支撑环境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协作的虚拟实验室平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宽带 IP平台的发展,基于 Internet的协作不但能大大提高研究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能节省开支。文章以基于Internet的虚拟实验室为背景,研究底层的网络支撑环境,包括支持QoS的网关机制和端一端拥挤控制机制,然后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基于Java的软件协作环境。  相似文献   

5.
针对开放网络环境下软件协同应用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Agent的软件动态协同模型。该模型以软件实体的Agent封装为基础,通过Agent运行时刻重解释以软件体系结构表达的协同逻辑和Agent间的多模式交互技术,实现对动态协同的支持。面向此概念模型,给出了相应的软件动态协同支撑平台Artemis-COOR,该平台在"非侵入式"A-gent封装、多模式交互支撑和软件体系结构动态演化支撑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技术特色。最后,给出以水雨情会商系统为例的演示性应用,展示了上述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延伸引发了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新一轮变革,把软件和互联网紧密结合在一起,互联网环境下软件即服务的理念已经开始改变软件研发乃至整个产业的格局。本文回顾现有基于网络的新型计算范型和应用模式,探讨了软件模型、软件运行平台和支撑机制、软件开发方法和软件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的现状发展与趋势,讨论并开展了展望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嵌入式网络模块的多传感器目标识别系统,并在此基础上研制系统的原型样机;该系统的硬件环境由嵌入式系统、GPRS无线收发模块以及相关的接口电路共同组成,平台的支撑软件系统包括自行研制的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多传感器数据采集、GPRS无线数据传输和目标特征提取及分类识别软件,在支撑软件上,构造面向开发的应用环境;通过系统测试,整个系统的功能较完备,性能有效稳定,安全可靠,达到了预期的实时地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该文阐述了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的发展和现状,并对网络环境下虚拟仿真软件的开发方式进行了比较。电容成像软件大都是基于matlab平台进行开发的,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壮大,基于网络的ECT软件系统平台日益成为人们的需求。该文对现在基于web的虚拟系统模型进行了分析,Java语言平台无关性、安全性、健壮性等内在特点,使得基于java平台对matlab进行远程调用是实现本项目研究的较可靠、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闫晓晓  杨冬  董平 《微机发展》2013,(2):19-22,27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节点和网关设备组成的,节点和网关的分布范围非常广泛,有时它们可能被分布在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中。根据应用需求,经常需要对节点和网关的软件进行更新或替换,鉴于其分布环境问题,每次将设备回收进行软件更新很不现实,因此考虑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远程重编程。在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和下一代互联网研究的基础上,文中主要对无线传感器网络重编程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在现有Contiki loader模块的基础上,搭建通信操作平台并实现了基于Contiki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重编程,实现中心管理服务器对无线传感器节点的远程重编程。  相似文献   

10.
网络教学平台是实施网络教育的支撑平台,该文详细介绍了基于Linux系统环境下,系统的安全设置、用户的管理、网络访问的基本策略、系统的监管,通过对这些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实现了网络教学平台的安全策略。  相似文献   

11.
基于FPGA 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高速、连续采样的数据采集系统,介绍了一种基于FPGA 的高速数据采 集系统的构成及技术实现。采用FPGA 作为主控制器,USB2. 0 协议标准传输数据,设计了数 据采集系统的硬件电路,包括模拟信号滤波整形电路,高速AD 接口电路,USB 接口电路等, 实现了对数据的高速连续采集。设计了系统应用软件,包括数据采集板的FPGA 程序和USB 固件程序,上位机应用软件等。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结构灵活,性价比高,抗干扰能力 强,各项指标均已达到了设计时的要求,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Protocol)协议是目前Internet上广泛使用的自治系统内部交换路由信息的动态路由协议。文章介绍了在清华大学研制的国产高性能路由器中分布式路由协议OSPF-2的具体实现。为了实现这一复杂的动态协议,文章提出了基于事件驱动的虚拟多任务机制的设计和实现方法。这种机制能够有效支持复杂系统的分解,在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前提下提供一种简便有效的并行机制,方便基于状态机的软件实现,提高了软件的可移植性。该方法对于其它的Internet高层协议的设计和实现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场景的软件测试工具系列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将场景技术用于软件测试工具系列Safepro的开发,在讨论测试工具开发共性的基础上,还兼顾个别测试工具的一些特别之处。文中简要介绍了软件测试工具的研究现状,随后给出了系统的测试场景,并基于场景分析了系统的构成模式,讨论了测试数据流模型,包括测试过程的数据流模型,数据流的性能改进,以及基于消息的数据分发和缓冲计数的应用。文章还介绍了采用Makefile规则实现测试分析过程组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各个领域对计算机软件的需求不断增长,对软件的灵活性、扩展性等要求也越来越高。文章借鉴操作系统中运用较为成功的微内核体系结构,提出了次微内核的概念,并将其与分布式结构结合起来,希望能对应用软件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文中对分布式次微内核结构及基于该结构的软件开发过程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营造个体软件工程规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软件产品的开发都是由个体软件工程师完成的,因此能否具有有效的个体软件工程规程会直接影响到产品开发的效率、费用和最终产品的质量。文章从自我意识、过程规程和开发规程三个层次描述了个体软件工程规程应该包含的基本内容,给出了构建个体软件工程规程的基本步骤,并进一步讨论了个体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工具支持、个体软件工程规程同软件企业能力成熟度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可扩展的软件体系结构和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要求安全、有效和易于实现的扩展机制支持同一地址空间的软件模块间的保护。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地址空间内的保护机制,它充分利用了i386体系结构的段页式硬件保护特征,能有效、透明地支持内核级和用户级的软件扩展。为了易于扩展软件模块的编程和扩展机制的实现,该机制用不同的方式支持用户级和内核级的软件扩展。  相似文献   

17.
分布式入侵检测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随着高速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量的迅猛增长、网络攻击方式的不断翻新,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经过了由集中式处理到分布式处理、由简单软件结构到通用功能模块设计、由数据信息流动到代码移动的变化过程。文中给出了网络入侵检测体系结构发展的一个概貌,并重点分析了利用Agents技术的分布式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结构,最后给出了当前分布式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结构的研究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一种CIM集成基础结构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中,CIM(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集成基础结构是最主要的支撑环境之一.介绍了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设计和开发的开放式CIM集成基础结构——HIT-IIS.2.该原型系统为CIM系统提供了以下一些服务功能:经营过程控制、企业活动控制、资源管理、定义描述与维护、全局系统信息服务、通信管理以及系统前端接口等.详细描述其中的每一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9.
基于GCC的VLIW编译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VLIW机器在单个机器周期中同时发射并执行多个的并行操作,从而获得较高的指令级并行度,这些操作之间的依赖分析和调度工作则被完全交给相应的编译器执行,因此VLIW的并行性能能否充分发挥取决于VLIW体系结构相关编译器的质量。GNU开发的GCC是被最广泛使用的编译系统之一,它具有多语言、多平台支持的能力和开放的结构,能够运用各种成熟的常规编译优化技术生成高效的代码。文章分析了VLIW及GCC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GCC的VLIW编译系统设计方案,利用GCC进行RTL中间代码一级的体系结构无关优化和少量体系结构相关优化,在汇编代码一级针对VLIW结构进行体系结构相关的优化,从而充分利用GCC的成熟编译技术快速开发高效的VLIW多语言编译系统。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分布式的坦克仿真系统的框架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在分析两个经典的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坦克仿真的具体情况,从通用性和开放性角度考虑,提出了分布式坦克仿真(DTS)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然后从人机交互、网络通信、实体管理、多视觉通道图形显示等方面详细介绍了DTS系统的设计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