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教学评价是指对音乐学科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的过程.通过音乐学科教学评价,可以鉴别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状况和发展水平,了解音乐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提供音乐教学情况的信息反馈,对提高音乐学科教学质量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长期以来,大多数学校以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获得的水平作为音乐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而事实上,音乐学科教学的内容除了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还包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音乐知识和技能只是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是以培养人的审美情感为主要目标,而不是以技能及知识获取多少为目标,这是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区别.如果我们用一般学科考试的方式、方法来对待音乐学科的考试,不仅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准确的测评,而且会背离音乐学科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音乐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这些特征对人的情感有着净化、淘冶的作用,而今天的音乐教育在"新课标"的理论指导下,是以发展学生的审美为核心,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对学生进行音乐的审美教育与人格培养.因此,音乐教育是两者的互相统一相互结合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学生可以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激发学生追求美、创造美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音乐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4.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音乐学习中占很大比重,而提高学生音乐审美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习、欣赏和理解音乐作品.而职中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比较差的,所以我们必须注重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贯穿以审美为核心的思想,通过音乐作品对学生进行熏陶,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音乐审美教育,是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以肩负着关爱生命历史使命的医学生为服务对象的音乐审美教育,要积极发挥音乐的审美、教育、娱乐的功能,有效地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渗透教育,让学生在音乐审美教育活动中,提高人文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更好地为医疗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形式,音乐教学更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艺术活动,离开了实践活动,音乐本身就失去了载体,离开了创造,音乐教学就成了纯理论的重复,学生就难以获得对音乐的直接体验,无法真正理解音乐和创造音乐。对此而言,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辅导的基础上,把基本的音乐理论和技能技巧与弹唱歌曲结合起来,并与音乐审美、音乐表演、音乐表现结合起来,把弹唱教学与欣赏教学、创造教学、识谱教学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7.
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情感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人生观、生活价值观.审美情趣、团结精神.强化音乐教学中审美情趣的体验,是对音乐教学中价值传承的一种体现.本文结合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情感体验的必要性,对如何加强情感体验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音乐教育要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如节奏感、旋律感和声感、音色感)和"歌唱技能、演奏技能、表演技能"等.这种基本能力的培养,必须在愉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实现,同时还要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教学中树立信心、加强合作,从中陶冶情操,得到道德和心灵的净化.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葫芦丝进课堂具有促进音乐课堂教学愉悦性与有效性统一的功能.以下是在实践中的一些心得.  相似文献   

9.
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本质是幼儿的素质培养、素质教育,而非纯音乐技术、技能的教育。音乐教育活动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审美实践的过程。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审美过程,就是通过音乐艺术向儿童进行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的启蒙教育。  相似文献   

10.
高师《乐理与视唱练耳》课是将传统的《乐理》与《视唱练耳》两门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后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此课程的教学中强调,对视唱练耳训练技术训练的同时进行基本乐理的学习,在感性的经验中掌握、运用和巩固乐理知识,以视唱练耳来带动基本乐理的学习。但在高师《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的教学中不能只停留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音准、节奏、音程、和弦、旋律等听唱方面的技能培养,而应当转换到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知力、音乐鉴赏力和音乐表现力,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音乐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科教兴国,教育为本.技工院校肩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积极探索音乐审美教育对于培养数以千万计的技工人才和拔尖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技工院校学生的音乐审美教育,是教育西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是技工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为了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生存能力、创新能力等全方位的发展.课改方方面面无不以"学生"为中心,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这种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就成为顺其自然的话题了.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曲意,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真正的养分.让学生在演唱歌曲的同时能够学到技能知识.真正做到发展学生兴趣,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并且把这些自然的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食品雕刻是中国烹饪中的一项独特的刀工技艺,也是中餐烹饪刀工造型最高表现形式之一.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对学生技能水平和审美情趣的提高,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着重论述雕花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方法、意义.以期述到提升学生的雕花技艺和文化韵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三个层面阐述初中音乐的审美教育,首先从美育教育引导学生塑造美的心灵,美的行为;其次从歌唱聱学引导学生发出美的声音,唱出美的情感;最后从欣赏教学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真谛,体会并创造美的作品.达到以音乐塑造情操,以美育升华人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新课程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行为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和保障机制,采取正确的教学评价方法,必将会使音乐教学在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方面发挥巨大的功效.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社会的教育性质、方针和政策,运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按照所确立的教育目标,对实施的各种教学活动的过程与效果,完成和满足个体学习与发展需要的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1]<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学生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我们要进行可行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美的展现,而音乐课堂教学就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感受美、想象美、创违美都起着积极的作用.随着音乐教材体系的不断改革及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多媒体--这种运用现代传播媒体技术学和现代教育科学理论采设计、实施和评价教育过程的系统论方法走进了我们的教学课堂,它将多媒体设备和教材有机的巧妙结合,促进了音乐课堂教学的优化.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强化音乐教学过程,而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本文就从多媒体运用于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美、想象美、创造美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17.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它是运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手段,使受教育者在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鉴赏过程中,通过情感活动的体验、选择、判断,达到对美的肯定、摄取和对丑的否定、摒弃,使情感得到净化,道德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的一种教育方式.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而语文教学和美育是不可分离的.所以说,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思想情感和高尚的艺术趣味,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既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开始,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使语文教学具有美学风范,使学生真正地喜爱语文,从而逐步形成钟情于美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8.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所以语文教学大纲把"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定为教学目的之一.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语文学科作为一九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它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在贯彻审美教育过程中,应该起到"顶梁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艺术情感表达的高中音乐教学,在知识传授的同时,贯穿着培养及表达学生的情感。同时,加之升学考试等各种压力的影响,高中学生音乐教学趋于形式化,通过浅析音乐教学情况,适当的融入一定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建立统一性、规范性音乐情感教育模式,引导高中学生逐步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审美能力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一种艺术,以艺术的方式做教育工作,这本身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在培育学生的整体素质方面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师生共同体验和创造音乐的美妙之处,来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