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谐振接地系统中,故障点残流的测算对于故障风险防范、消弧线圈补偿效果评估等运维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然而,长期以来始终未找到合理的技术方向。针对谐振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首先分析正常状态下信号注入和接地故障燃弧状态下两个不同阶段线路出口处的零序测量导纳。分析表明,信号注入时所有线路的零序测量导纳为本线路导纳,而故障发生后故障线路的零序测量导纳为背后导纳。然后,根据零序测量导纳和母线零序电压,分别计算故障点残流中的有功分量和无功分量,进而提出一种故障点残流测算方法。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表明,该方法基本不受系统失谐度和过渡电阻的影响,且测算结果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林海  梁志瑞 《电测与仪表》2018,55(17):27-31
为应对配电网电容电流剧增给增容改造带来的困难,文章提出了消弧线圈分散补偿接地方式,并对消弧线圈分散补偿接地系统的运行特性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阐述了分散补偿接地系统的原理及特点,分析了分散补偿消弧线圈的调节原理和安装位置;然后讨论了分散补偿消弧线圈的安装位置、不同补偿容量分配和不同过渡电阻对故障点接地残流的影响;最后对分散补偿接地系统的弧光过电压进行分析。通过Matlab/Simulink建模和仿真,结果表明消弧线圈分散补偿能有效补偿故障接地电流并满足残流要求,发生间歇性故障接地时消弧线圈分散补偿也能很好地抑制弧光过电压至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3.
谐振接地系统中残流稳定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谐振接地系统中,消弧线圈的残流稳定时间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消弧线圈尽可能快地实现对系统电容电流的补偿,迅速将接地电流降低到残流允许值范围内,对于快速熄灭电弧,抑制单相接地故障的危害,特别是对人身和设备的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对影响消弧线圈残流稳定时间的各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指出残流稳定时间是受系统参数影响,且与接地随机参数有关,主要取决于暂态励磁电流的衰减速度快慢。同时还澄清了现有一些对消弧线圈补偿速度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4.
小电流接地系统主要采取非有效接地运行方式,包括中性点不接地、经高阻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3种方式。单相接地故障在配电网故障中所占比例最高,分析单相接地故障在中低压配电网中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系统稳态时对地电容电流以及消弧线圈的电感电流的方向及幅值,并对谐振接地系统补偿方式进行分析。利用MATLAB搭建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和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对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波形和补偿方式加以分析,为以后选线和测距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压电器》2016,(7):89-95
谐振接地方式符合配电网运行对安全性及可靠性的要求,因而发展前景广阔。电容电流和接地残流不断增大的问题可以通过加设小容量传统消弧线圈及全电流补偿消弧线圈的从消弧线圈装置解决。基于全电流补偿消弧线圈的基本工作原理,从主从式的角度给出了适合于分布式安装的全电流补偿消弧线圈的结构及其特性与谐波分析,并对不同安装方式下的装置进行增容改造方案设计并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装置采用分布安装能更加有效地降低电容电流和接地残流幅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残流增量法的谐振接地系统故障定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谐振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残流增量法谐振接地系统故障定位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改变消弧线圈的电抗值,从而引起线路上各点的零序电流模值发生变化,根据零序电流模值的变化特性来判断故障位置.通过将零序电流模值折算到同一电压水平下相减,克服了接地电阻的影响.采用移动式零序电流互感器法,有效地解决了零序电流测量...  相似文献   

7.
系统对地电容的准确测量涉及消弧线圈容量配置、补偿度调整、故障点残流控制等一系列问题。该文利用谐振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等效电路,分析了故障点熄弧后的电气特征,发现熄弧后暂态过程为消弧线圈电感与对地电容之间的欠阻尼串联谐振过程,可利用其谐振频率与衰减因子等参数计算系统失谐度,再根据补偿电感(含消弧线圈及接地变零序电感)可计算得到系统对地电容或电容电流。该方法的误差与谐振频率、衰减因子及补偿电感的误差有关,但主要取决于补偿电感误差。利用仿真和实际故障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准确度。作为被动测量方法,该方法不需要外加任何专用设备或调整现有设备运行状态,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谐振接地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选线中谐振接地电网的单相接地选线问题和现场应用中现有方法存在的选线不准确问题,在详细分析补偿电网零序测量电流分布后将消弧线圈补偿电流融入小电流接地选线计算和判断中,提出了一种新的针对谐振接地电网的、基于单相接地故障工频稳态量分析的小电流接地选线算法。EMTP仿真分析显示该算法具有较高的保护裕度。初步挂网运行试验也证明了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选线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王涛  王建南 《供用电》2002,19(3):32-33,37
针对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小电流接地系统 ,设计了一套单相接地补偿及选线的微机保护装置。本装置采用三相五柱式消弧线圈 ,由 PWM脉宽电路供电 ,可实现在线实时调节补偿电流 ,并有效减小谐波电流 ;接地选线装置采用零序电流有功分量及有功功率作为判据 ,计算简便明了且可靠。该装置通过多次动模试验 ,动作迅速灵敏 ,选线准确 ,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当谐振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若消弧线圈可调至全补偿状态,接地电容电流将得到充分补偿,有利于接地电弧熄灭和故障相电压的恢复.如继而瞬时投入并联电阻,不但能消除可能产生的串联谐振过电压,而且能够实现快速、准确地选择出故障线路.介绍了10 kV配电网中性点经可调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瞬时并联电阻的仿真模型的建...  相似文献   

11.
垂直接地体对大中型接地网降阻的计算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从垂直接地体降阻作用的理论分析入手,通过边界元法进行数值计算,探讨了多种情况下垂直接地体对大中型接地网的降阻作用。结论为:大中型接地网使用垂直接地体或深孔接地电极来降低接地电阻其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用垂直接地极降低地网接地电阻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变电站接地网的垂直电极的埋设位置、数量、长度等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研究 ,并经实际工程验证 ,得到了具有工程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电力系统接地的分析来采取一种适合山区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余祥 《湖北电力》2007,31(5):14-15
引外接地是一种降低地网接地阻抗的有效措施。文中分析了接地网的有效外引长度确定、接地网大小与外引接地有效长度的关系、连接导体半径与引外接地效果的关系等,为引外接地的科学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特殊地带变电所接地装置的设计和降阻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对垫土层地带的变电所,提出双层地网的设计方案;对城市小型化变电所,提出充分利用城市地下自然接地体的观点;对河边变电所和水电站,提出设置河岸接地网或用导电水泥降阻的方案.并分析特殊场所接地应注意的问题和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比分析了中性点接地与否的优劣,揭示了接地保护的必要性。介绍了工厂供配电系统常见的接地方式,并对各种接地方式的原理和保护特性分别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工厂接地系统可靠性建设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对中性点有效接地方式和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加以比较分析,并分别以具有代表性且应用比较广泛的经小电阻接地和经消弧线圈接地2种方式进行了比较。得出小电阻接地系统存在有利于限制故障情况下过电压、易于检测故障点、对通讯干扰较大;而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接地电流小、减缓恢复电压的上升速度、电磁兼容性好、不利于查找故障线路等优缺点。提出了选择合适的接地方式有利于电网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8.
一个复杂结构变电站接地网的计算机模拟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计算机模拟软件对一个结构比较复杂,利用设计规程手册和其它近似解析公式难以准确分析计算的实际变电站接地网系统进行计算分析,给出了不同结构,不同长度的接地体,两层大地模型对接地电阻的影响,以及两个相近接地网的并联效果。  相似文献   

19.
浅析垂直接地极对地网的降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分析了多根垂直接地极之间的电流屏蔽效应,给出了均质土壤中垂直接地极对正方形接地网接地电阻的降阻率公式,得出了垂直接地板对降低接地网接地电阻效果并不显著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合理配置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析了高阻接地与消弧线圈接地这两种接地方式的特点,并结合其在电网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定子接地保护的配置.讨论如何根据系统和发电机本身需要合理地选择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