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需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推动"三全育人"工作产生实效.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在"三全育人"工作中的思想引领、内容引领、主体引领和方法引领作用,不仅是推进"三全育人"工作,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需要,更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2.
鲁超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22,(3):63-66
思政课对于社会与国家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破解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基于“对分课堂”模式激发学生主体性是有效途径。研判大学生群体的特征与现实挑战,是教学改革的出发点。重塑教学目标,重组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立足点。教学改革的效果,是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初步激活,思政课质效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3.
周星羽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1):51-53
高校思政课程承担着宣传贯彻国家大政方针、主流意识形态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教学任务,其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有必要担起重任,利用并发挥好其特殊课程定位,践行立德树人使命担当,加强对大学生德育及正确价值观念构建,提升高校育人质量.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信息庞多的大数据时代,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相似文献
4.
王彩云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3(3):87-91
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思政课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建设成效非常显著,但依然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关涉教学导向、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和思政课的本质属性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应强化立德树人导向、深化教材内容研究、深挖优质教学资源、构建"大思政"教学模式,坚定办好思政课的信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5.
刘立峰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6(2):118-121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深入发展,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的期待,教学辅助平台应运而生,为智慧课堂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通过研究智慧课堂的内涵和特征、对传统课堂与智慧课堂进行比较分析、借鉴主流智慧课堂模式经验,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着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课堂模式,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高度强调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六个要求"和"八个统一"的重要性,明确了立德树人教学观念是当前思政课程教学的首要问题和根本问题.思政课作为"双高建设"的提质增效工程,在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十分重要.基于此,"双高建设"院校思政课程的开展必须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终极目标,并据此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得失成败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7.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四史”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将“四史”教育融入到高校思政工作中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高校一定要突破困境,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开辟第二课堂,提高业务素质,创新授课形式,从而使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实现自身... 相似文献
8.
陈伶俐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4):63-67
在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将“小我”融入“大我”,强化政治认同、文化认同与价值引领,已成为学科教育的普遍共识。高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目标是要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灵活、高效,在培养学生英语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激发高校学生的“报国志”“爱国情”,塑造学生家国情怀。面对中西文化碰撞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高校公共英语教育实践中,通过铸就师德师魂、深挖教材思政资源、注重学科融合与优化思政评价等方式,可推进高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9.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91-95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全媒体样态在高校教育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革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想充分利用全媒体样态进行思政教育,高校需深入了解全媒体样态下思政教育在知识内涵、教学方法、传播途径及理论体系方面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同时要着重分析教学理念、师资队伍、教学主体等方面所面临的创新困境,从教学理念、互联网思维及多元化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明确全媒体样态下思政教育的创新途径,促使大学生以正确、理性的观点去分析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小玲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97-103
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在思政课教学场域中,师生异质性是影响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重要因素.思政课教学场域中的师生异质性表现多样,既有师生价值疏离,也有师生认知差异,还有师生话语差等,这些异质性从量变到质变最终发展成师生异质性症结,既影响了"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也削弱了思政课育人实效.本研究从教学理念、内容设置、教法改革、教师提升4个层面探寻化解思政课教学场域师生异质症结的多元路径. 相似文献
11.
赵俊亚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1(3)
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学校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通过辨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强调"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从守好课堂教学阵地、拓展实践空间、强化内涵建设三个方面,探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的具体路径,以期为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孙志远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1):81-84
大学生党建与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育人责任,对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在育人目标和内容方面有着共通之处,可以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探索新时代大学生党建与思政课协同育人机制,需在创新育人机制、构建育人平台和拓宽育人阵地三个方面入手,进而提升二者协同育人的效力。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指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实现思政课和专业课的有机融合。分析了商品混凝土课程的概况,设计了课程的思政元素。根据课程内容,融入了青藏铁路等典型工程的建设、吴菊珍等混凝土前辈的故事、中国水泥的发展历史、混凝土质量事故案例、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特殊措施、砂石骨料产业模式、掺合料和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使用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敬业精神、文化自信、责任心、不怕困难的品德、工匠精神和环保意识。最后,对商品混凝土课程思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郑丽榕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1):56-59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新时代成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把思政课教学与"四史"教育有机融合,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尤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起来,与历史深入"对话",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借史知理,以史为鉴.因此,成人高校要准确把握"四史"的主要内容,深刻认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15.
贾永存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117-119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职责。思政课教学的创新应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立足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创新教学语言,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魅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于兴洋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5):144-148
在高校全面推进立德树人的背景下,专业思政教育是课程思政教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载体,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哲思与丰富的美学内涵,书法学专业全面开展思政教育的优势十分突出。基于目前该专业相关研究的薄弱现状,从宏观愿景和具体路径两个维度进行立德树人教学综合体系构建研究,该体系的第一层级由通识能力和专业能力两大立德树人子体系构成,第二层级分别下设两个课程模块,主张应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内容与载体等方面进行系列改革,以期实现专业思政教育的系统化与全面化。 相似文献
17.
常任琪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48-51
对体育课程立德内涵、立德向度以及立德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以体树人的内涵、为体铸魂的向度、育体育德的路径。在宏观层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引领,体育素养与课程思政目标协同推进,深入挖掘体育课程思政隐性因素。在微观层面,目标定位为“知、能、行、德”四位一体,内容选择以体育知识技能为载体、价值引领为主线,实现体育课程思政内涵更丰富、实践范式和实现路径更多元。 相似文献
18.
陆玲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6,26(2)
当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问题突出,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符合高校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设计了较为完整的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方案,以期给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胡凼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2)
翻转课堂的实质是"先学后教",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探索的习惯和能力.基于互联网资源的丰富性、快捷性、交互性和公共性,高校思政课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量大可选的优势改变被动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中实现"教"与"学"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0.
何琴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6):29-33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出发,探讨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教师的本领恐慌、缺乏监督机制、线下线上教学重视程度失衡、信息技术应用不充分以及网络终端开发难度大。提出要以服务学生为前提、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建立数字化教育模块、创新教学内容以及完善资源共享共建的策略,为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