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空心微球复合材料的应用性能,采用γ辐射一步法制备了空心微球/镍复合材料。实验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将空心微球置于镍盐溶液内,控制溶液的pH值、溶液的镍盐浓度,再加入氧化性自由基清除剂并将该混合溶液置于钴60辐照室辐照,获得了纳米金属镍包覆在空心微球表面的复合材料。复合材料通过XRD、EDX、SEM进行了的结构和形貌的表征,产物核壳结构、由纯纳米镍与空心微球构成,不含杂质元素,同时提出了γ辐射法合成该复合材料的复合机理。  相似文献   

2.
杨建国  朱静 《广东化工》2007,34(9):28-31
氧化石墨因具有层状结构,能够以插层复合的方式与聚合物形成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本文介绍了氧化石墨的结构、性能特点以及聚合物/氧化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情况,包括聚合物/氧化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种类、结构与性能特点、应用前景与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3.
陈星运  贺江平  舒远杰 《化工进展》2011,30(6):1306-1312
分别采用低温固化剂和高温固化剂制备了纳米石墨片/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通过电阻测试仪和材料试验机研究了纳米石墨片的含量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将溶液混合法与直接混合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对比,同时比较了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微粉石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溶液混合法制备的复合材料逾渗阈值更低,可得到填料质量分数达60%、体积电阻率为0.0085 Ω·cm的纳米复合材料。当填料质量分数高于4%时,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低于微粉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4.
以葡萄糖为碳源、NH4Cl为发泡剂、纳米金属Fe为促进葡萄糖石墨化的催化剂,制备了Fe@GE复合材料,通过UV-vis、Raman分析表明,复合材料Fe@GE石墨化程度高,石墨烯膜缺陷少;再以Fe@GE作为基质材料,采用低温水热法成功将其与纳米Cu进行复合,制备了三维Fe@GE-Cu复合材料。通过TEM和FESEM分析证明,Fe@GE与纳米Cu成功复合;通过XRD、FTIR和ICP测试表明,复合材料Fe@GE-Cu在常态下较为稳定。以49 m L(200 mg/L)重铬酸钾溶液为例,进行催化还原性能测试,加入1 m L质量分数为88%的甲酸水溶液后,再加入10 mg催化剂Fe@GE-Cu0.65,在9 min时,Cr(Ⅵ)已被全部还原,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高效催化还原Cr(Ⅵ)的性能,能有效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5.
利用电沉积方法,在铜基表面制备了镍-纳米石墨复合镀层。讨论了镀液中纳米石墨的质量浓度对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分析了超声波的施加对提高复合镀层质量的作用。结果表明:当镀液中纳米石墨的质量浓度为3g/L时,所得镍-纳米石墨复合镀层的表面粗糙度为0.972 2μm,摩擦因数为0.255 8,呈现出良好的减摩性能。  相似文献   

6.
氧化石墨(GO)因其独特的结构及特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它与聚合物通过插层复合技术形成的聚合物/氧化石墨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新型材料.本文对氧化石墨的结构、聚合物/氧化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通过超声作用把使纳米石墨微片均匀的分散在不饱和树脂基体中,然后对该复合体系施加一直流电场,直至样品固化。通过 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结构,结果表明:纳米石墨在电场作用下发生取向,纳米石墨微片沿电场方向取向。同时,本文还测试了复合薄膜的光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氧化石墨及其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氧化石墨是近几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无机层状材料之一,它与聚合物在纳米水平上的有效复合形成的聚合物/氧化石墨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类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本文介绍了氧化石墨的发展历史、结构、性能特点及氧化石墨的有机化处理和聚合物/氧化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重点概述了国内外聚合物/氧化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以泡沫镍为模板、石墨为催化剂、酚醛树脂为碳源,采用水热法以及热处理方法制备了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再利用化学沉积法制备三维氧化镍-石墨烯-泡沫镍复合材料,并对其结构和电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的石墨化程度高,具备电极特性,电化学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0.
聚乳酸/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聚乳酸(PLA)/蒙脱土(MMT)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介绍了溶液插层复合法、原位插层复合法、熔融插层复合法等PLA/MMT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从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降解性能、气体阻隔性能等方面阐述了PLA/MMT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并对PLA/MMT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李明辉 《塑料》2020,49(2):28-31
为了使树脂基导热复合材料兼具优异导热性能和阻燃性能,分别选用RPM/Mg(OH)2、BPS/Sb2O3、HS-PNPAZ/Mg(OH)2作为阻燃剂,鳞片状石墨作为导热填料,PA6作为基体树脂,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阻燃型鳞片状石墨/PA6导热复合材料。对比了不同阻燃剂体系对复合材料导热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阻燃剂对复合材料导热系数的影响较小,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主要受鳞片状石墨的影响。当鳞片状石墨含量为40份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均大于2.0 W/(m·K)。BPS/Sb2O3和HS-PNP-AZ/Mg(OH)2在鳞片状石墨/PA6复合材料中无阻燃效果,不适合用于鳞片状石墨/PA6复合材料体系的阻燃。RPM/Mg(OH)2在鳞片状石墨/PA6导热复合材料中具有优异的阻燃效果,可使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达到UL 94~1.6 mm V-0级别。  相似文献   

12.
采用涂覆法制备纳米MnO2-PVA/GP多层复合电极,经FTIR、SEM、循环伏安特性曲线分别表征电极的分子结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能。复合电极表面聚乙烯醇(PVA)涂层光滑,PVA薄层均匀内嵌γ晶型球形纳米MnO2颗粒,粒径约15~20nm,具有较高催化活性。该电极为多层复合结构,以石墨纸为基底电极,集合PVA强吸附性和纳米MnO2催化活性,应用于电催化降解石油三采过程中产生的高黏性的聚丙烯酰胺溶液。考察了电流密度、溶液pH、电解质浓度等因素对复合电极电催化降黏性能的影响。该电极电催化降黏性能优于石墨纸电极和纳米MnO2催化,在pH=7、电解质Na2SO4溶液浓度为0.3mol/L、电流密度10mA/cm2、电催化2.0h后PAM溶液的黏度下降90.2%以上,达到石油三采中聚丙烯酰胺废水回用的黏度要求,同时节约了采油业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13.
以氧化石墨为原料,制备膨胀石墨,在超声波的作用下,膨胀石墨的片层结构发生剥离得到纳米石墨微片,对纳米石墨微片进行化学镀银,制备镀银纳米石墨微片,然后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吡咯/镀银纳米石墨微片复合材料。结果表明,纳米石墨微片的厚度为30~90nm,直径为1~20μm,具有相当大的径厚比(平均为200),该结构对纳米石墨微片在聚合物基体中形成导电网络极为有利;镀银纳米石墨微片的厚度为200~250nm,被聚吡咯完全包覆,并以纳米级尺寸均匀分散在聚吡咯基体中;聚吡咯/镀银纳米石墨微片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和导电性能较纯聚吡咯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以纳米硅、石墨和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制备硅-石墨/炭复合负极材料,探讨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法对材料的颗粒形貌和微晶结构进行表征。研究表明:当复合材料中m(Si)/m(graphite)为1∶4,球磨时间为10 h时,复合材料经20次循环后其可逆容量仍为466 mA·h/g,显示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进一步分析表明纳米硅和石墨均对复合材料的可逆容量做出贡献,而且复合材料中含量较高的石墨的颗粒形貌和微晶结构对其电化学性能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城市垃圾焚烧飞灰(MSWI)和高钙粉煤灰(CFA)制备地聚合物,并采用纳米SiO2和γ-Al2O3对MSWI-CFA复合地聚合物进行改性研究,研究了纳米改性复合地聚合物的耐久性。结果表明:MSWI-CFA复合地聚合物本身具有很好的耐高温性能;化学侵蚀对复合地聚合物的影响依次为HCl溶液NaOH溶液Na2SO4溶液。纳米微粒对MSWI-CFA复合地聚合物的干缩性能、抗化学侵蚀性能和耐高温性能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纳米SiO2对地聚合物的改善作用优于纳米γ-Al2O3。SEM和BET研究进一步证实,纳米微粒能够有效改善地聚合物的微观结构和孔结构,使地聚合物大孔体积减少,体系结构更为致密,增强了地聚合物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6.
聚合物/纳米石墨微片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述了纳米石墨微片(NanoG)的制备工艺、结构特征,重点归纳总结了纳米石墨微片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胺(PANI)、聚苯乙烯(PS)以及聚吡咯(PPy)复合材料的复合方法、性能及应用情况。最后对聚合物/纳米石墨微片复合物制备工艺问题,纳米石墨微片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问题以及如何提高聚合物/纳米石墨微片复合物的导电性问题进行了展望,同时提出改性的纳米石墨微片与聚合物复合的应用研究将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纳米填料对热塑性聚氨酯类纳米复合涂料在织物基材上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上述纳米填料包括纳米石墨、镍锌铁氧体(NiZnFerrite)、以及自制的杂化纳米石墨粒子(如铁包覆的纳米石墨粒子FeNG,铁镍包覆的纳米石墨粒子FeNiNG).  相似文献   

18.
《广东化工》2021,48(6)
通过溶胶凝胶法在泡沫镍表面滴涂二硫化钼干凝胶复合材料来制备析氢电极。通过改变不同的溶液配比来改变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利用泡沫镍和复合材料的高催化性、高比表面积和高电导性的特性,研究不同形貌和结构的复合电极对析氢效果的影响。运用多种分析测试技术对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通过电化学方法对复合电极的析氢性能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当0.01 mol·L-1钼酸钠-0.4 mol·L-1硫脲配比溶液在水热反应下生成二硫化钼,然后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二硫化钼无机干凝胶滴涂在泡沫镍表面,复合材料的电催化析氢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9.
通过溶液插层法研究了不同的导电填料(石墨,自制膨胀石墨,膨化石墨)对聚乙烯/石墨复合材料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使用膨化石墨使用复合体系具有较低的导电渗透阈值。导电填料的结构与性能对复合材料电学性能和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由鳞片状天然石墨通过改性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随后在硼氢化钠和硝酸银存在制得覆银石墨烯(Ag-G)。将Ag-G作为导电纳米填料添加到不饱和聚酯树脂中制备了复合材料。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分析仪,X射线能谱仪及X射线衍射分析对Ag-G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复合材料的电性能及拉伸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银以单质的形态成功地覆载在石墨烯表面,银粒子大小为5~10 nm。随着Ag-G的用量增加,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拉伸性能呈增长趋势,Ag-G添加质量分数为25%时,材料导电性能最好,体积电阻率达0.437S/cm,拉伸性能提高了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