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实验采用絮凝和氧化相结合方法处理含硫废水。研究了絮凝剂的用量、絮凝时pH值及氧化时pH值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处理后的废水中硫离子去除率为99.73%,其浓度为0.635mg/L,低于国家一级排放标准(1.0mg/L)。  相似文献   

2.
采用絮凝-Fenton氧化工艺预处理灭多威农药生产废水。考察聚合氯化铝(PAC)和FeSO_42种絮凝剂的处理效果,发现FeSO_4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PAC。当FeSO_4质量浓度为34.2 g/L,废水pH值为7时,絮凝效果最好,CODCr去除率达35.2%。后续Fenton氧化的最适条件为:H_2O_2与Fe~(2+)物质的量之比为5∶1、30%H_2O_2加入量30 mL/L,pH值3,反应时间120 min。在此条件下CODCr去除率达76.8%。絮凝-Fenton氧化法CODCr总去除率达到85.0%。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研究过硫酸钠与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联合对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过硫酸钠(添加硫酸亚铁)对含水率为96%的剩余污泥进行氧化,第二部分为PAM对氧化后的污泥进行絮凝,以改善污泥的脱水效果。过硫酸钠氧化实验结果表明:氧化时间为40 min、过硫酸钠用量为1. 5 g/L、Fe2+/S2O82-摩尔比为0. 3、p H为4条件下效果最佳,此时脱水后泥饼含水率由96%降到了67. 7%。PAM絮凝污泥实验结果表明:p H为5、絮凝时间为10 min、PAM用量为40 mg/L条件下效果最佳,此时脱水后泥饼含水率由67. 7%降到了63. 3%。  相似文献   

4.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SiO2进行表面改性,并以改性后的SiO2为种子,马来酸酐为单体,成功制备了固载型SiO2/N-羟基酰亚胺复合物催化剂。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X射线能谱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将该催化剂用于肉桂醇的氧化反应,考察了各种因素对反应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SiO2/N-羟基酰亚胺复合物:Co(OAc)2=5∶4时,于120℃,0.6MPa氧压下反应16h,56%的肉桂醇发生转化,氧化产物肉桂醛达53.2%。探讨了SiO2/N-羟基酰亚胺复合物/Co(OAc)2催化氧化肉桂醇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5.
采用Fenton氧化法处理造纸废水,考察了初始p H值、Fe SO4和H_2O_2投加量及其比值对Fenton反应的影响,以及混合液p H值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enton氧化法处理造纸废水的最佳初始p H值为5.0,Fe SO4和H_2O_2投加量之比为2.00∶1,Fe SO4投加量为500 mg/L,H_2O_2投加量为250 mg/L;当混合液p H值接近中性时,絮凝效果较好。CODCr去除率可达85.5%,处理后出水CODCr的质量浓度不超过60 mg/L,色度低于30倍。  相似文献   

6.
化学絮凝-磷酸铵镁结晶-MBR组合工艺处理养猪沼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养猪废水的养猪沼液处理达标排放困难的情况,探讨采用化学絮凝和磷酸铵镁结晶(MAP)预处理技术对A/O-MBR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分别采用A/O-MBR、化学絮凝-A/O-MBR和化学絮凝-MAP-A/O-MBR组合工艺处理养猪沼液。结果表明,在MAP段投加MgSO_4·7H_2O和Na_2HPO_4·12H_2O使Mg~(2+)、NH_4~+、PO_4~(3-)的摩尔比为1.1:1.0:0.85,且MBR段HRT为32 h时,化学絮凝-MAP-A/O-MBR组合工艺对COD和NH_4~+-N的去除率分别为78.4%和99.6%经过MAP法结晶后,进水的COD/ρ(TN)从0.97提高至4.10,TN的去除率也从12.0%提升至36.8%,表明提高COD/ρ(TN)能够改善TN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ZnSO_4絮凝-电催化氧化组合工艺预处理甲托生产废水,探讨了ZnSO_4固体投加量、絮凝沉淀时间对甲托混水COD去除效果。在ZnSO_4投加量为3‰,絮凝沉淀时间为30 min时,甲托混水的COD由24 100 mg·L~(-1)降至15 482 mg·L~(-1), COD去除率为36%。ZnSO_4絮凝沉淀后,将滤液电催化氧化,重点考察了投加复合催化剂、电解电流、电解时间对电催化氧化的处理效果。投加复合催化剂后,形成三维电催化氧化,传质效率大大提高,能耗降低。在电解电流为10 A,电解时间为4 h条件下,电催化氧化处理后,COD降至7 200 mg·L~(-1), COD去除率达到70%, B/C提高至0.41,废水可生化性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铁-亚硫酸盐配合物体系处理实际硫酸厂高浓度含砷废水的工艺与影响条件。结果表明,铁-亚硫酸盐配合物在溶解氧参与下反应产生硫酸自由基,氧化废水中的As(III)产生As(V),然后升高pH,导致铁形成氢氧化物沉淀,从而使得砷被絮凝沉淀去除。絮凝-氧化-再絮凝的工艺优于直接氧化-絮凝工艺;在pH=3、n(Fe(III))/n(As)=1/10、n(亚硫酸钠)/n(As)=5、氧化、絮凝时间均为30 min条件下,直接氧化-絮凝工艺总砷去除率可以达到98.5%;絮凝-氧化-再絮凝的工艺As(III)去除率达到99.6%,总砷去除率达到99.9%,处理过后,砷含量由500 mg/L降为2mg/L,很容易通过进一步的吸附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采用(硫酸亚铁-过氧化氢)氧化、絮凝、沉降的工艺方法对BDO生产过程中的废水进行了工艺研究。探讨了过氧化氢的用量、硫酸亚铁用量、氧化温度、体系pH值及沉降时间、聚合硫酸铁(PFS)用量、絮凝时间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过氧化氢5%-硫酸亚铁1.5%体系下,氧化温度60~70℃,加CaO调节pH=9及沉降3 h,再加聚合硫酸铁(PFS)1%絮凝7 h,可使BDO废水主要污染物的CODcr由16000 mg/L降至1300 mg/L,能够达到外送生化处理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以微电解技术为核心,耦合Fenton氧化-絮凝沉淀工艺对焦化废水进行强化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微电解反应对焦化废水COD的去除率达到20.2%,反应后系统Fe2+可达到410 mg/L,而耦合Fenton氧化-絮凝沉淀后对COD和挥发酚的去除率平均分别为37%和34%,B/C指标提高了50%,平均达到0.39,有效提高了焦化废水可生化性,但对氨氮去除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改性聚硅酸铝铁絮凝剂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氯化铝、氯化铁、硅酸钠为主要原料,制备了聚合硅酸铝铁絮凝剂,并引入锌、镁离子对其进行改性,通过对三种染料溶液(直接耐晒翠蓝、酸性黑、酸性黄)脱色率的处理,考察金属离子的不同配比对改性前后的处理情况,并确定改性絮凝剂聚硅酸铝铁锌的最佳投加量、废水pH值、水力条件以及絮凝剂稳定性等对染料溶液直接耐晒翠蓝处理的最佳值。试验表明:改性聚硅酸铝铁中(Al+Fe):Si(物质的量比)为1:1、Al:Fe(物质的量比)为1:1、Al:Fe:Zn(物质的量比)为1:1:4、投加量为1.1 mmol/L(以SiO_2计)、废水pH值为7~8、水力搅拌转速:第一阶段为300 r/min,搅拌时间2 min;第二阶段为120 r/min,搅拌时间20 min时对直接耐晒翠蓝染料溶液处理较好,脱色率可达99.8%,同时添加适量聚丙烯酰胺对该絮凝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作用。经用于实际印染废水脱色率可提高30%,脱色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沈晓莉  裴建云  张玉 《广州化工》2012,40(21):38-40
将从活性污泥中筛出的高效微生物絮凝菌复合培养产絮凝剂。通过单因子实验获得复合菌最适发酵条件为淀粉10 g/L,尿素0.5 g/L,KH2PO4 2 g/L,K2HPO40.5 g/L,Fe2(SO4)30.2 g/L,pH 7.0~7.2,T=28℃、160 r/min培养24 h;形成的发酵液应用于高岭土废水絮凝实验中,絮凝剂添加1%,CaCl2(5%)添加1%,慢搅15 min,静置15 min后测得的絮凝效果最佳。复合菌经发酵及絮凝条件优化后,絮凝率可达97.07%,絮凝效果与常用的PAM效果相当,且更经济。  相似文献   

13.
朱露山 《广东化工》2010,37(11):123-123,126
文章以模拟染料废水为研究对象,用絮凝法处理高色度的四种红色染料废水。分别考察PAC和PAC/PAM及投加量对原废水去除率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絮凝处理的最佳复配比为PAC/PAM(mg/L)=40/3,在此配比下的絮凝剂处理实际工厂废水,其CODCr去除率和色度去除率分别高达61.6%和75%。  相似文献   

14.
魏美燕  陈润铭  熊亚 《广东化工》2010,37(3):79-80,91
文章研究了自制的絮凝剂DFT对酸性大红GR水溶液的脱色作用。考察了单独使用絮凝剂DFT处理酸性大红GR模拟废水时的DFT投加量、pH和絮凝时间等对脱色效果的影响,以及DFT与硫酸铝配合使用时的投加顺序、投加配比和酸度等的影响,并与Y0试剂的脱色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絮凝剂DFT的脱色效果明显优于Y0试剂。  相似文献   

15.
以高价铈盐(硝酸铈铵)和多羟基化合物季戊四醇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丙烯酰胺自由基聚合合成了一类新型多支状非离子型水溶性聚丙烯酰胺。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单体质量分数为15%、引发剂用量1mmol·L^-1、反应时间12h、反应温度47℃,此条件下合成得到的新型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量达400万以上。研究了新型聚丙烯酰胺的絮凝性能,结果表明,当其与无机絮凝剂聚铝复配时絮凝效果较好,模拟污水的透光率由原来的30%提高至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訾伟旗  张凌  李德亮 《河南化工》2010,27(13):33-36
根据强力霉素废水的特点,采用吸附—混凝联合处理工艺对其进行预处理研究。筛选出最佳吸附剂、混凝剂、助凝剂,考察了其投加量、pH值、反应时间、搅拌强度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选用粉煤灰作为吸附剂、聚合氯化铝(PAC)作为混凝剂、羟乙基田菁胶(ESG)作为助凝剂,F-去除率达99.9%,氟浓度降至10mg/L以下;化学需氧量(COD_(Cr))去除率则达到42.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BOD_5/COD_(Cr))由原来的小于0.1提高至0.3,大大提高了原废水的可生化性,从而为后续的生化处理奠定了基础。而且处理后的灰渣烧制成砖块,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达到了以废治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以人工配制含磷废水和实际含磷废水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和聚合硫酸铝铁(PAFS)的最佳除磷pH值范围、最佳投加量范围以及对不同类型含磷废水的除磷性能。结果表明,3种絮凝剂均在pH=6的条件下除磷效果最佳,其中,PFS表现出良好的除磷性能,是一种高效除磷混凝剂。  相似文献   

18.
康全影  朱晓磊  张媛 《广州化工》2011,39(20):85-87
建立了一种测定制药废水中青霉素G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方法。样品经Octadecyl C18固相萃取柱净化后,以乙腈-水-乙酸(体积比20∶80∶0.005)体系溶液作为流动相,电喷雾质谱检测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该方法检出限为5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6.2%,回收率是64.9%~76.3%。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准确、快速的特点,适合制药废水中青霉素G残留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刘建  武新宇  吴瑞林 《陕西化工》2013,(11):1945-1949
以聚丙烯酰胺絮凝剂为骨架,以二乙烯三胺为接枝螯合基团,在甲醛参与下,依据Mannich反应,制得螯合基团接枝絮凝剂CFA。研究了CFA在模拟含镉废水中除镉的效率,结果表明,在pH5~8范围,絮凝剂用量为15mL/L的常温条件,经两级絮凝处理可将浓度为10mg/L的Cd2+降至0.087mg/L,去除率达99.1%,能够满足各工业废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复合絮凝剂处理海南某纸浆厂高SS的废水。数据表明:絮凝剂组成比例、絮凝过程的反应时间及反应强度对该废水的COD、高悬浮固体(SS)去除率有明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添加了YJ-076药剂后,絮凝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