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全球经济不景气,但这对移动产业的影响似乎微乎其微。截至2009年底,移动产业的全球用户数量已超过40亿,创造收入逾7000亿美元。另据移动设备供应商Ericsson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实现500亿个连接。  相似文献   

2.
《现代电信科技》2010,(10):71-72
今年早些时候,爱立信提出了“500亿连接”的概念,认为未来10年,通信技术将大展拳脚,打造一个拥有500亿连接、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相互沟通的智能社会。现在全球连接到通信网络中的移动终端是数量50亿,到2020年终端数量将有10倍的增长,届时移动数据的话务量将会有一千倍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数字     
《中国新通信》2009,(4):6-6
GSMA称全球移动网络连接数量已超过40亿 据行业协会GSMA发言人称,全球移动电话网络中的连接数量已经超过了40亿,预计到2013年将增长到60亿。这个数据反映了通过移动电话网络连接到互联网的笔记本电脑以及诺基亚或宏达电生产的配置高速数据连接的手机或者苹果最新的iPhone的日益流行。  相似文献   

4.
数字     
GSMA称全球移动网络连接数量已超过40亿 据行业协会GSMA发言人称,全球移动电话网络中的连接数量已经超过了40亿,预计到2013年将增长到60亿。这个数据反映了通过移动电话网络连接到互联网的笔记本电脑以及诺基亚或宏达电生产的配置高速数据连接的手机或者苹果最新的iPhone的日益流行。  相似文献   

5.
<正>物联网已成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通过物联网使信息技术如同空气一样渗透到物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传感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推动下,全球物联网应用进入实质推进阶段。预计到2020年,将有300亿个原本不具有智能的物体连接到物联网,加上原本可以互联的物体,全球物联网连接的对象规模将达到大约2 120亿个(引用国际数据公司IDC发  相似文献   

6.
<正>来自市场研究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物联网连接数量及物联网收入在2015年-2025年之间将增长3倍,从而为电信运营商提供一个赚钱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企业IT服务领域具有经验的电信运营商。2015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量为60亿个,根据预期,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至270亿。同期,物联网收入将会从7 500亿美元增至3万亿美元,其中总收入中的1.3万亿美元将通过设备、连接和应用收入直接来自  相似文献   

7.
正行业知名调研机构NPD DisplaySearch最新LED照明和显示器供需季度报告显示,随着LED照明销量的增长,LED芯片的总出货量仍将有所提高。2013年全球LED照明芯片销售额达11亿美元,到2017年预计将达到34亿美元。以500×500微米为标准尺寸估算,LED芯片总体需求量预计将从2012年的170亿片增至2014年的610亿片。据介绍,用于电视面板和其它显示设备的LED背光芯片需求预计将从2014年开始下降。背光芯片需求的下降主要是由于LED背光液晶电视销量  相似文献   

8.
编者视点     
近年来,由于价格低,VoIP一直是传统PSTN电话的挑战者。据国外统计,2005年全球VoIP签约用户数达到了1600万,增长62%。其中,普通住宅用户数量为420万。预计到2009年,全球VoIP用户数将超过5 500万,普通住宅用户达1 800万;全球VoIP收入也将从2005年的11亿美元增长到51亿  相似文献   

9.
据著名咨询机构Ovum公司和GSM协会的共同调查统计:2006年9月初,全球移动电话连接数量超过25亿。 移动通信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该行业在全球获得第一个10亿用户用了20年时间,获得第二个10亿用户仅用了3年。而在过去的12个月中,新增的连接数量高达5亿,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每个月就会新增4000多万新的移动连接。预计该行业获得第三个10亿用户只需两年多。  相似文献   

10.
专业咨询机构预测全球高亮度LED市场将从2006年的40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9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6.7%。中国大陆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中低端LED封装生产基地。2006年我国LED的产值为140亿元,预计2008年应用市场规模将达到540亿元,到2010年国内LED产业的规模超过1000亿元。  相似文献   

11.
1 引言 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于信息消费爆炸式的增长.有咨询机构估算,2010-2020年,中国热点地区的数据流量增长可达1000倍,其中以视频为代表的流量型业务将占据绝大部分流量份额,2020年预计占比将超过70%.无处不在的海量信息不仅需要大的传输能力,还需要摆脱掉物理空间的限制,让用户能随时随地接入网络,这促使移动宽带通信网络发展,让更多用户开始通过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2020年全球移动终端连接数预计达107亿,2030年移动网络的连接设备数超过1000亿.信息消费重心开始向移动侧迁移,促使产业不断进行技术开发,业务创新和系统升级,由此引发整个产业的大洗牌,为所有竞争的参与者都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12.
舒文琼 《通信世界》2013,(13):15-15
网络和应用是实现网络社会必不可少的两大条件,强化宽带设施、丰富业务应用则是实现中国特色网络社会的必由之路。人类社会连接10亿条固定电话线用了大约100年,连接50亿移动电话用户仅仅用了大约20年。这一趋势仍在继续,有机构预测,到2015年全球移动宽带用户数将达到50亿,到2020年全世界将有500亿台  相似文献   

13.
刁兴玲 《通信世界》2016,(33):24-25
众所周知,全球物联网应用市场潜力巨大,据IDC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281亿,收入规模将超过7万亿美元;而Gartner预计,到2020年物联网连接数将达268亿,收入规模将达到3000亿美元;GSMA则认为到2020年,物联网连接数将超过300亿,其中基于蜂窝技术的连接数将达到10亿~20亿.虽然各方预测数有所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2020年物联网连接规模将近300亿,成为收入规模超过万亿美元的大产业.  相似文献   

14.
物联网的概念从提出到今天,其发展步伐令世界震惊。物联网又称传感网,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物联网市场的规模已达1000亿美元,2013年已超过2000亿美元,预计到2015年可能突破3500亿美元。面向未来,物联网拥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据统计,截止到2007年底,全球铺设光缆总数预计将达到8亿公里:就光纤需求来看,2005年全球光纤销售了6800万公里,而到了2006年,全球光纤销售增长了33%,约9000万公里。同时,光纤上游的预制棒市场产能约为1.1亿-1.3亿公里。按照目前全球光纤市场的增长态势估计,2009年前后,整体行业将有望进入一个供需动态平衡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在不久之前举行的APEX生产设备展览会会上,许多组装设备供应商承认,2002年亚太地区,尤其中国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尽管时间过去近两个月,大家对于2003年的半导体产业意见不一,但都普遍看好2003年的电子制造服务EMS(ElectronicsManufacturingService)市场。市场分析公司iSuppli预计2003年EMS市场将从去年的872亿美元增长到1000亿美元,2002年到2007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达12%,届2007年时为1536亿美元。2002年亚太地区已经占到全球EMS市场的32%,iSuppli预计2005年该比例可跃升到43%,超过北美,而2007年将占全球EMS市场的53%以上,中国将…  相似文献   

17.
据Strategy Andytics的研究报告显示,未来几年,汽车电子半导体市场将以7.7%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稳定增长,到2010年,预计约216亿美元的汽车电子半导体产品将应用在汽车中,而汽车半导体收入在2013年以前则有望达到290亿美元。与此同时,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汽车产量将从2006年的年产500百万辆增长到2010年的年产1000万辆,2010年中国汽车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近2000亿元。  相似文献   

18.
过去几年智能终端市场高速增长,在全球已经出货的1000亿颗基于ARM的芯片中,至少有500亿颗是由其合作伙伴生产的,这充分反映了整个行业目前对于更多计算的需求.因人工智能(AI)技术越来越被重视,ARM预测其合作伙伴将在2021年完成下一个1000亿颗基于ARM的芯片出货.  相似文献   

19.
业界预计,按照目前物联网的发展速度,2020年将有超过500亿个连接,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预计接近1.7万亿美元. 在目前层出不穷的物联网应用中,中兴通讯的“智能停车”已经在多地应用并获得好评. 2016年,浙江移动联合中兴通讯在浙江乌镇开通了首例符合3GPP标准的NB-IoT蜂窝物联网智能停车业务,为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展示了科技最前沿的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20.
日前在成都召开的一个科技会议上获悉,目前全球纳米氽业的直接产值约1000亿美元,整个纳米产业的市场份额预计将达到3000亿美元,其增速远高于各国经济和其他产业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