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电力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也促进了企业的生产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物资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现实社会中,物资成为电力企业竞争的焦点所在,成为电力企业的发展瓶颈.提出物资集约化管理模式,旨在提高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水平,使电力企业更好地为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
江苏电力公司某配网项目施工现场,运送施工所需物资的货车缓缓停下,与往常施工人员、送货人员七手八脚一边核对一边卸货的场面不同,这次卸下的是一个完整的包装箱。施工现场负责人打开后,对照施工物资清单将里面电缆、柱上开  相似文献   

3.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与ERP模块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现状和弊端,介绍ERP物资管理模块的模型和功能,根据ERP物资管理模块的特点,提出电力企业ERP物资管理模块设计的指导思想、目标和效果,指出ERP的建设将给电力企业物资管理带来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物资仓储作为电网建设的后勤保障"基地",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电网建设,实现物资配送"按需配送、便捷及时、热线服务"的原则?是电网企业面临的新课题,也是电网企业落实南网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曲靖供电局紧密结合曲靖电网实际,按照网、省公司对于物资管理的要求,在物资配送领域进行了不断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5.
对物流配送概念和配送线路优化的意义做了简要的阐述,重点介绍了节约里程法,并运用该方法对M电力公司的配送线路进行优化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充电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的提升,电动汽车配送工作过程中的长时间驻车行为与电网存在的交互行为与能量转移存在研究价值。为提高电动汽车参与物流配送的效率,提出日调度背景下考虑临时驻车充放电管理的电动汽车配送路径规划方法。计及实时电价、车载电量、载货限重、单侧送达时间窗约束,考虑电池损耗、充电站服务时间、分时电价及实时服务费,构建以配送时间、耗电成本、车辆成本、配送延迟惩罚之和最小为目标的电动汽车配送路径优化模型,采用模拟退火改进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求解。以某26节点路网系统为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能有效减少配送总成本,降低续航不足的风险,提升交通与能源互动潜力。  相似文献   

7.
针对电网公司省级计量检定基地面对全省各地大量电能表需求时,配送路线难以确定,配送效率低的问题,分析了传统电能表两级配送机制存在的不足;然后将逐级配送和专车直配模式结合,建立了一种综合考虑配送成本,车辆配载率以及配送时效的多目标全局配送路线优化模型,并考虑了供需平衡约束、单车最大载重和配送路线闭环等实际约束条件;最后以广西电网省级计量中心在玉林、贵港部分地区的配送为例,比较了配送方案与传统配送方案的优化效果,验证了本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目前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在运作中存在的资金占用、人员浪费、物资供货受区域限制等问题。基于现行电力物资超市的运作模式,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扩充物资管理模式,提出了建立电力企业电子虚拟物资超市化管理的构想,采用现代化物资管理模式,结合电子商务平台完成电力物资采购,具有节省空间、节约资金及较强的计划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供电所仓库管理十分重要,对电能表的存放、领用、保管以及在仓储管理中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了探讨。指出电能表仓库管理工作应不断提高效率和优化流程,旨在全面提升电力系统供电所仓库管理水平,使仓储使用效率达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11.
郭伟洪 《电气技术》2012,(10):54-56
首先对物联网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提出了基于物联网及无线传感网络的配电系统故障定位方法,比较了其相对传统故障定位系统的优势,在此基础上,以单相接地故障为例介绍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故障定位原理与定位判据。最后,通过算例系统论证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配电系统定位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泛在电力物联网是传统工业技术与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深度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电力网络运行形态。配电网是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中极为关键且能够快速见效的重要组成。文章研究泛在电力物联网下的配电网典型配置模式,通过对配电网中低压设备的全域识别及设备间广泛互联,实现配电网状态全面感知、数据融合和智能应用,使得配电网运行更安全、管理更精益、投资更精准、服务更优质。文章给出的配电网"站-线-台-户"的典型配置模式覆盖广泛、易于扩展,为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构建泛在电力物联网作为支撑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以及能源互联网的重要内容,对保障电网弹性安全运行、实现异质能源友好接入、服务用户精细化用能具有重要意义。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连接产-销两端关键中间环节,依靠泛在电力物联网技术将全面提升其深度感知与精细控制能力,促使配电网由传统的“源→荷”单向供能模式向“源荷”双向能量流动模式转变,并赋予配电网能源数据共享、服务提供的新型角色。文章从泛在电力物联网基本概念、体系架构、典型功能、关键技术,以及泛在电力物联网在配电系统中的典型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泛在电力物联网未来的发展和挑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物联网能够实现信息感知、可靠传输及高效信息处理,是电力系统信息化技术发展的趋势。基于智能电网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的业务需求,探讨了电力物联网的框架结构、功能应用和关键技术。电力物联网将电网侧设备在网络上实现一一映射,实现自我标识、全面感知和智能处理,为电网智能化建设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最后探讨了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技术在未来与智能电网深入渗透中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泛在电力物联网释义与研究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能源互联网是以电力能源为中心,多种能源协同,消费协同,集中式、分布式协同,大众广泛参与的新型生态化能源系统,主要表现为坚强智能电网与泛在电力物联网深度融合。其中,泛在电力物联网还处于起步阶段,是能源互联网建设的关键一步。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对提升用户体验、提升电网运营水平、促进新能源消纳和培育新兴业务有明显的积极意义。从物联网概述、泛在电力物联网特征、支撑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以及典型应用场景几个层面对泛在电力物联网进行释义,最后对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能源供应压力不断增大和大量多种类型分布式能源不断接入给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安全管理和应用服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提出了打造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构想,拟通过物联网技术赋予电力系统灵活感知、实时通信、智能控制和可靠的信息安全等能力,不断提升电网运行控制和调度的智能化水平,持续深入提高各种类型能源之间的互动能力,将现有的电力系统转变为更高效、更安全、更可靠、更具弹性和可持续性的智能网络化电力能源系统。对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关键技术和典型应用进行说明与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为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周荔丹  曹祖加  姚钢  刘东 《现代电力》2021,38(2):119-128
泛在电力物联网对于我国电网未来绿色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为阐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意义,首先详细分析了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概念、建设目标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继而研究了其所运用的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最后,总结分析了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应用场景,并针对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保电工作手段单一、难以管理等问题,基于配电物联网,建设以智慧保电平台与智能配电台区结合的智能供电保障与指挥系统,以开放的标准,促进配电网精益化管理,在保供电期间做到精准可靠、智慧指挥、全面感知。智慧保电平台分为可视化大屏幕、配电自动化平台、监测终端3部分,可实现人员、车辆、物资等保电资源全景可视化监控和主动指挥,为全网保电资源的统一调配与指挥决策提供科学支撑。智能配电台区以TTU(智能配变终端)为核心,搭配末端感知设备,实现台区数据全面整合应用。建立智能供电保障与指挥系统,节省人力物力,可极大提高重大保电期间的用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电力物联网安全防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国家电网公司已经迈进了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发展时代,物联网作为在各个行业被广泛推广和使用的前沿技术,也成为推动电力企业前进的主力军,如何对电力物联网进行正确的安全防护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阐述了电力物联网安全防护技术,针对电力物联网的独特之处,重点描述了电力物联网的概念,并对其面临的安全威胁进行了分析,然后从加密、认证技术和入侵检测与保护几个方面描述了适合电力物联网的防护手段。  相似文献   

20.
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对配用电通信网的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合理的通信网络架构和配置方法是亟待研究的问题。文章首先提出了面向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络架构,分析了智能配用电业务的通信性能约束;然后针对配用电信息采集类业务,建立了基于排队论的通信带宽计算模型及以带宽利用率最大化为目标函数的带宽优化模型,并以某智能配电房改造项目为应用场景,求解并分析了其业务延时、丢包率、带宽利用率与带宽配置关系;最后借助OPNET仿真平台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