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六十年代狮子座强流星雨爆发期间的Es层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1960年-1993年狮子座流星雨的34年资料和我国同时期ES层观测结果,研究了六十年代狮子座流星雨爆发期间,我国垂测站网fbEs在参数的重大变化情况,不仅与其母彗星的回照射同期目视及雷达流星观测作了比较,而且还对中纠区f,1和c型ES怪的流星维持机制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
八十年代天龙座强流星雨爆发期间的Es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利用1977~1993年天龙座流星雨的17年资料和中日两国同时期北京,国分寺等8个电离层站Es层观测结果,研究了八十年代天龙座强流星雨爆发期间,中日两国垂测站网fbEs参数的反常变化情况,不仅与其母彗星(CometP/Giacobini-Zinner)的回归,同期目视,光学及摄像流星观测和六十年代狮子应强流星雨的爆发作了比较,而且还对中纬区f、l和c型Es层的流星维持机制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3.
一九九八年狮子座强流星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8年我国首次开展了了座强流量雨及其电离效应的无线电视测,结合国际流星组织收集的38个国家的光学流星观测资料,初步证实:a)1998年狮子座强流星雨发生了爆发;b)无线电流星最大出现率在2500次/小时;c)电离效应显著;d)火流星,无线电流星和fbEs异常峰的峰值时刻差达17-19h。由此推论;a)1998年狮子座流量雨发生了3次 “爆发”,其爆发的峰值时间分别是:17日9:40;18日3:  相似文献   

4.
一九九九年狮子座强流星雨的无线电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9年我国首次在白天开展了狮子座强流星雨及其电离效应的无线电观测,结合国际流星组织收集的30余个国家光学(目视)流星观测资料,初步证实:1999年狮子座强流星雨发生了比1998年更强的爆发;fbEs异常峰被丢失.同时,不仅对fbEs异常峰的丢失作了进一步的确认,并且还对人们关心的宇宙尘演化过程作了粗浅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中纬区长寿命Es层的维持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届狮子座强流星雨国际联测期间,我们开展了多学科、多手段的狮子座和天龙座强流星雨及其电离效应的综合观测,并结合近半个世纪的(1957~2003年)狮子座、英仙座和天龙座强流星雨及其电离效应等相关资料的综合分析,证实夜间(18:00~06:00)爆发的强流星雨在其爆发的-92h到102h时段内,在大范围同时观测到fbEs异常峰的存在.下述结论亦得到初步证明:fbEs异常峰出现规律,强流星雨和宇宙尘暴的形成机制.文内还对宇宙尘的演化过程,中纬区Es层金属离子的来源和中纬区长寿命Es层的维持机制作了粗浅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赵其昌 《电声技术》1998,(12):42-43
最近收到《扬声器主要性能测试方法》1996年新版本,该版本根据IEC268-5:1989和其第一号修改单对1988年版国标进行修订的新版本,它对总品质因数Qt和等效空气容积Vas等测量方法作了修订,并在内容的编辑上作了重新安排,删去了对测量仪器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海口VHF信号幅度闪烁观测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海口地区1989年12月-1990年12月期间,ETS-Ⅱ卫星VHF信号幅度闪烁观测结果。表明闪烁主要出现在二分季月份的夜间,9月份出现率最高,12月1月出现率最低;多为电离层泡引起的强烈闪烁。  相似文献   

8.
新乡观测的电离层TEC和板厚的统计与建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82年至1990年在新乡接收ETS-Ⅱ同步卫星136MHz信标所取得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月中值和相应的F2层临界频率,计算了电离层板厚,分析比较了电离层板厚、TEC和F2层临界频率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太阳活动变化的差异,给出了板层随太阳活动的抛物关系,建立了新乡的电离层板厚模式,并与国际参考电离层和中国参考电离层模式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的板厚模式预报的结果在太阳活动高年较国  相似文献   

9.
联合利用CHAMP卫星等离子体密度就位观测数据和海口站GPS电离层闪烁监测仪数据,分析了2004年1月、2月和11月三次地磁暴期间海口站的电离层闪烁特征.我们发现海口站电离层对3次磁暴事件的响应特征明显不同.就磁暴期间Bz分量和Dst指数的观测值来说,2004年11月的磁暴事件最强,其次是1月的,2月的最弱.而地基闪烁监测仪的观测结果表明:1月磁暴事件期间,L波段电离层闪烁最强,闪烁指数S4最大值接近于1.0,闪烁出现率的最大值超过80%;2月磁暴事件期间,电离层闪烁持续时间最长,S4最大值接近于1.0,闪烁出现率的最大值接近63%;11月磁暴主相和恢复相期间,无电离层闪烁现象出现.CHAMP卫星和地面闪烁监测仪观测到的结果一致,表明多重尺度的电离层不均匀体通常同时存在,但是小尺度的电离层不规则体通常会先消失.对比上述三次实验的观测结果,我们推断造成电离层响应特征差异的原因与环电流的影响有关,Aarons准则可较好地解释电离层对3次磁暴事件的响应.同时跨赤道风场可能也有贡献,它通过增加沿场向积分的Pedersen电导率,降低了R-T不稳定性,从而抑制了电离层闪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第三届国际激光与光电子产品展览会展出单位名录1996年11目5~8日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8号馆ILOPE’96-Exhibitors’List(5-8Nov.1996)1.TrulySemiconductorsLtd.Contact:Mr.Girva...  相似文献   

11.
流星辐射分布在不同纬度的分布都各不相同,因此准确预测流星通信链路在不同纬度的流星辐射分布,从而改变大圆路径上天线的指向,以提高通信速率显得非常重要。根据流星轨道分布的特点,建立了流星轨道分布到流星通信链路的转换关系,推导出流星辐射分布纬度变化预测模型,并提出了求解模型的方法。将预测模型应用于流星通信链路,预测的结果和国外比较成功的预测模型预测的结果比较一致,为建立流星通信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流星余迹通信信道季节变化模型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星余迹通信不同于传统的通信,它是低速率通信,具有突发、不连续、不定时的特性。因此,流星余迹通信的复杂性要求有必要对其通信信道进行建模。根据流星轨道分布的特点,推导出轨道-辐射的转换,得到流星分布和通信链路的关系,建立了流星余迹通信信道季节变化预测模型,并将预测模型应用于流星余迹通信链路。预测的结果和中纬度雷达观测结果比较一致,为建立流星余迹通信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流星余迹通信利用流星电离余迹对无线电波的反射和散射作用来进行通信,它是一种突发通信方式。流星余迹通信方式特殊,具有通信距离远、覆盖范围大、保密性强、通信信道不受电离层骚扰和极光等恶劣自然电磁环境的影响等特点,在未来战争中,流星余迹通信是一种理想的应急通信手段。另外流星余迹通信也特别适合于恶劣环境下的气象通信。介绍一种应用于小型移动载体的流星余迹突发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对其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及应用前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流星余迹通信利用流星电离余迹进行通信,它是一种突发的通信方式。流星余迹通信方式特殊,它具有很好的隐蔽性、很强的抗干扰能力,使其成为一种受到物理或电子攻击时的有效通信保障手段。这里给出描述流星余迹信道参数(流星达到率、可用时间比、平均持续期等)的数学表达及实测结果。制订2种流星突发通信的握手协议,并基于该协议和信道实测结果,估算得到流星突发通信的通过量和突发等待时间。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等离子体控制晶片表面电荷积累的机理和特性,介绍了国外大束流离子注入机在控制晶片电荷积累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在流星突发通信中,混合ARQ技术能有效保障数据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文中通过对传统的增量冗余传输方案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短码字重传冗余HARQ方案,并对单条余迹下两个站点间的数据通信进行了仿真。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案能有效抑制噪声干扰,增加吞吐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