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前,我国旅游业已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旅游业发展已成为带动区域统筹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建设、美化环境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大连作为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在新机遇面前,创新性地提出了"全域旅游"的规划理念,打破行政界线的框定,将1.38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作为发展整体进行规划建设,建立起城乡一体、覆盖全域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加强制定"全域旅游"统筹的保障策略,保证下一层次区域旅游规划对整体发展理念、方向的贯彻落实,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形象进行推广,全面保障了规划的实施和效果。  相似文献   

2.
成果纪实     
<正>山东省高密市坚持全域统筹整体谋划新型城镇化近年来,高密市坚持全域统筹、整体谋划、全面提升,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努力构建城乡一体、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社会和谐的城镇化发展格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体系。全域统筹,整体提升在空间布局上,坚持城乡一体发展,科学统筹生产要素,将全域1526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为以中心城区为引领,以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山东省高密市  相似文献   

3.
《规划师》2018,(10)
乡规划是服务于乡村生产和生活、做好乡村地区各项建设工作的基础,是各项建设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对改变乡村落后面貌、加强乡村地区生产生活服务设施等各项建设及统筹城乡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尹集乡作为湖北省21个"四化同步"发展示范试点乡镇之一,为有效统筹、指导全域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在充分挖掘自身资源潜力及剖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明确规划目标,基于全域视角,从产业、空间、生态格局和土地利用等方面进行规划统筹,总结规划创新内容与特色,打造引领尹集乡"四化同步"发展的示范区域、城乡融合的样板区域及都市近郊产业的展示区域。  相似文献   

4.
胡滨 《四川建筑》2011,31(5):1-1
2009年12月,中共成都市委正式确立了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发展目标。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成都市通过8年来坚持不懈的统筹城乡的实践探索,已经初步奠定了城乡协调、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而成都规划也经历了由城市规划到城乡规划,由各自为阵到全域统筹,从内陆城市到全球定位三次跃升。  相似文献   

5.
成都自提出构建“世界生态田园城市”后,通过分析其现有的特色条件,明确了规划途径,主要包括宏观上稳固全域格局、中观上突出城乡特色和微观上控制开发强度三个层级的具体策略.成都“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规划实践,积累了当代田园城市的规划经验,有效促进了成都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规划师》2010,(Z2)
成都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先行样板、区域协调发展的成功典范、构建和谐社会的示范窗口,在科学进行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过程中,按照"全域成都"的理念,着眼于城乡整体的和谐发展,注重规划的前瞻性、系统性和协调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时期城建模式转型与城乡建设规划编制变革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甄峰  姜煜华  叶忱 《规划师》2011,27(4):5-9
当前中国城乡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传统的以城市为中心、以经济为导向、以速度为目标的城乡建设模式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十二五"期间,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应向城乡统筹建设、综合宜居型城乡建设、集约型城乡建设模式转型,城乡建设规划编制需采取全域统筹、一体化建设的规划理念,提升建设规划在现有规划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促使建设规划从部...  相似文献   

8.
在全域城镇化背景下,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对小城镇社会、经济、空间、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整体协调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制约.目前,城镇总体规划以及各部门的专业规划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涉及城乡关系,但由于体制原因,各类规划缺乏较好的衔接,造成在操作层面无法有效指导城乡统筹发展.本文结合湖北省武汉市滠口街城乡统筹建设规划的实例,立足实施角度,从城乡统筹发展模式、镇村空间一体化布局、城乡资源配备等方面,对全域城市化背景下小城镇规划编制思路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6)
近年来,都江堰市在"全域成都"视野下,走出了一条运用统筹城乡发展成果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全新之路。本文分析总结了都江堰市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并得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五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张佳 《上海城市规划》2020,2(2):104-108
乡村规划管理是乡村建设与治理的龙头。成都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总结统筹城乡实践和"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经验的基础上,于2010年探索建立了乡村规划师制度。作为深化城乡统筹的制度创新,它对成都乡村规划水平的持续提升、城乡融合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乡村地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新形势下,成都将继续完善乡村规划师制度。从定位与职责、管理与运行、实施成效等方面简要介绍成都市的乡村规划师制度,总结实践经验,并展望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浙中地区在特定的经济、社会背景下,已逐步发展成以多中心为主要特征的城乡融合的浙中城市群。通过分析浙中城市群的特征、问题、背景和机制,明晰在强县扩权体制背景下、在"温州模式"的经济模式下,县域强中心、区域多中心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的优越性。指出应将"小的是美好的"作为未来浙中城市群空间引导的核心理念,在浙江人多地少的宏观条件下引导城市空间的有机集聚,通过"TOD模式与串珠状发展空间、绿核与优质生活圈"等战略措施实现"城乡融合、整体融合"的空间引导目标。  相似文献   

12.
“城乡统筹发展”与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应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志诚  侯雷  兰贵盛 《规划师》2006,22(2):69-72
传统小城镇总体规划基于城市化与增长极理论,重镇区规划,轻镇域规划,忽视城乡融合."五个统筹"中的统筹城乡发展,基于城市化新理念,倡导现代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将这一思想应用到小城镇总体规划中则体现为:镇区与镇域规划并举、统筹发展产业空间、统筹管治地域空间、统筹协调城乡交通.  相似文献   

13.
城乡统筹三阶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劲松 《城市规划》2012,(1):33-38,45
城乡统筹是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城乡统筹,充分发挥城市带动农村和农村支持城市的双重作用机制,使城乡成为一个有机互补的整体,才能真正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本文以广东实践为样本,提出了城乡混杂——城乡分野——城乡融合的城乡统筹三阶段理论,并总结了三阶段从"城不像城、村不像村"到"城乡互补、相得益彰"到"城乡一体、服务均等"的不同发展特征,以及相应的规划对策与改进措施,促进城乡发展最终形成以"三社区、三网络"覆盖全部城乡社区、农业地区和生态地区的"理想城乡"模式。  相似文献   

14.
周蝉鸣 《室内设计》2012,93(2):42-48
乡村是最基本的生存空间和社会主体,促进乡村发展是城乡统筹规划的核心。本文引入"乡村经营"理念,以四川省开江县城乡统筹规划为例,明确经营乡村的资源条件和重点解决问题;并从经营的空间统筹出发,强调乡村发展的空间全覆盖与区域联系。本文分县域、城市规划区和跨域统筹思考经营乡村的策略与规划布局。  相似文献   

15.
城乡规划的“执行阻滞”与规划督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乡规划在执行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阻滞",其原因既有体制上的缺陷,亦有规划督察体系建设的滞后,如不重视规划的执行与绩效评估,规划强制执行权不明晰,依法批准的法定规划不能被严格执行,对"规划行政不作为"缺乏惩戒等等。2005-2007年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但收效并不理想;程序公正与集体土地问题仍然是很长一段时间内规划督察体系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城乡总体规划”:重庆特色的区域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颖  唐劲峰 《规划师》2008,24(4):69-71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区域规划仍处于体制性缺失状态.随着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时代的来临,重庆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迫切需要区域规划的指导.在此背景下.重庆市应抓住将城市总体规划改革为"城乡总体规划"的历史契机,以城乡总体规划为载体开展区域规划,将城乡总体规划打造成重庆特色的区域规划.  相似文献   

17.
合肥市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正亚  方诗圣 《山西建筑》2009,35(17):12-13
叙述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根据城乡公交一体化线路布局原则,介绍了合肥市城乡公交一体化的策略,论述了合肥市近期城乡公交一体化的线网布局情况,通过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城乡社会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再探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其他绿地”的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纯青  王浩 《中国园林》2012,28(5):51-53
阐述新颁布的《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2010)》对“其他绿地”规划在定位、定质、定量3个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并从宏观规划战略、中观规划布局、微观规划内容及深度3个层次,探讨了新形势下“其他绿地”规划的编制问题,以期与其余四大类城市绿地及市域绿地的整体统筹、双向开放,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19.
Shen J  Spence NA 《环境与规划A辑》1996,28(8):1417-1444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is still growing despite a dramatic decline in fertility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re are marked urban-rural differentials in fertility and, as a result, the pace of urbanization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on population growth. In this research an attempt is made to model urban-rural population growth in China. A demoeconomic model of urban and rural sectors is calibrated to account for the long-term trend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An accounts-based urban-rural population model, in which rural to urban migration and transition are driven by the foregoing demoeconomic model, is established.... These models are used to make urban-rural population projections for the period 1988-2087 under various fertility rate assumptions."  相似文献   

20.
孟庆 《城市规划》2011,35(1):77-81,91
通过分析影响城乡规划适应性的文化基因,在提出"城乡规划成果的部分内容具有‘社会契约’特征"理论假设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社会契约"的相关概念和与城乡规划相关的特征,寻找城乡规划要具备社会契约特征还存在的差距,提出了增加城乡规划社会契约特征的几点建议:1、将体现超阶层的"普遍意志"作为规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2、对规划编制成果应该根据效力进行分级表述;3、规划编制应体现"超契约性规范"的价值要求;4、通过精确性和可度量性反映规划的社会契约特征;5、将"最不利人群"的利益保障纳入规划视野;6、对公共空间品质的管治和维护将成为体现规划"社会契约"特征的重点;7、以规划禁止性内容为重点,制定有"社会契约"特征的空间约束条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