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不同烈度的规则框架进行时程分桁,从而对规范规定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对“强柱弱梁”这一抗震措施实现的有效程度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
针对一般多层框架结构,在竖向恒载及楼面活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比较TBSA与PK两个程序的计算结果,以探讨活荷载不利分布的影响,并归纳出相应的梁弯矩增大系数。 相似文献
3.
4.
设计3个不同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考虑结构材料、荷载及地震动参数的随机性,分别对其进行随机增量动力分析(IDA),以地震峰值加速度(a pg)作为地震动强度指标,结构的顶点最大位移角θmax作为结构的反应参数,得到各结构模型的IDA曲线。在IDA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结构模型进行地震需求概率分析,通过定义4个抗震性能水平,对各模型进行随机pushover分析,确定各性能水平的限值,分别对各结构模型进行易损性分析,得出各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曲线。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弯矩增大系数的取值对结构的易损性有一定的影响,其取值越大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倒塌的概率越小;在一定的范围内(0.2g≤a pg≤1.0g),当结构的塑性程度发展越大时,提高弯矩增大系数对结构抗震性能的贡献越明显;建议规范修订时可适当增加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取值。 相似文献
5.
设计3个不同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考虑结构材料、荷载及地震动参数的随机性,分别对其进行随机增量动力分析(IDA),以地震峰值加速度(a pg)作为地震动强度指标,结构的顶点最大位移角θmax作为结构的反应参数,得到各结构模型的IDA曲线。在IDA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结构模型进行地震需求概率分析,通过定义4个抗震性能水平,对各模型进行随机pushover分析,确定各性能水平的限值,分别对各结构模型进行易损性分析,得出各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曲线。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弯矩增大系数的取值对结构的易损性有一定的影响,其取值越大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倒塌的概率越小;在一定的范围内(0.2g≤a pg≤1.0g),当结构的塑性程度发展越大时,提高弯矩增大系数对结构抗震性能的贡献越明显;建议规范修订时可适当增加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取值。 相似文献
6.
按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对一级抗震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简称"一级PC框架")进行"强柱弱梁"调整时,会出现中柱配筋面积过大及节点受剪承载力不足等问题。为降低中柱配筋,提出了一级PC框架结构"弱化中柱"、"强化边柱"的"强柱弱梁"调整方案,即通过弱化中柱配筋、强化边柱配筋,定义"强柱弱梁"框架为"罕遇地震作用下中柱和PC梁出现塑性铰,边柱除底层柱底外基本不出现塑性铰"的混合出铰有限延性框架。以4榀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 2g)设计的不同跨数、层数的一级PC框架为研究对象,进行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研究。首先弱化中柱配筋,然后以控制边柱纵筋临界屈服为目标,对各个PC框架算例输入30条罕遇地震水准的地震波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由梁实际配筋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反算边柱所需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并经统计分析后提出具有明确概率意义的增大系数建议值。按照上述调整方案对算例进行再设计和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该调整方案能够避免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出现整体和局部破坏,边柱除底层柱底外基本不出现塑性铰,上部楼层边柱总体安全储备较大,结构表现为以中柱和预应力梁出现塑性铰的混合耗能机制。 相似文献
7.
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取值对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大柱端抗弯承载力是抗震“能力设计”的关键措施之一,它可以导致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成梁铰型有利的耗能机构。评估不同柱端弯矩增大系数(0.8 ̄2.4)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首先采用可靠度理论分析框架结构单节点“强柱弱梁”设计的失效概率;然后,考虑主要影响梁柱强弱的设计参数和地震加速度峰值的随机性,以3层和6层框架结构为分析对象,采用蒙特卡罗模拟分析结构楼层和整体形成“柱铰机构”的抗震位移需求超越位移能力的概率,分析结果表明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大于2.0,框架结构才能达到可以接受的形成“柱铰机构”概率;最后,以6层确定性框架结构为例,通过增量动力分析建立能有效评估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易损性曲线。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基于典型失效模式可靠度分析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column overdesign factor)ηc的概率评定方法。该方法利用可靠度理论对结构典型失效模式的发生概率进行分析,获得能使结构最可能发生“强柱弱梁”破坏的最优ηc取值。以一栋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对提出方法进行应用研究,考虑屈服失效、极限变形失效和剪切失效3类失效机制,选取7种典型失效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行规范建议的ηc取值无法保证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最大可能发生“强柱弱梁”破坏,而当ηc取值大于3.1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发生“强柱弱梁”破坏的概率最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能量原理,对等截面匀质柱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最大弯矩计算进行了理论上的推导,并与忽略自重影响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在计算柱式构件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弯矩时,应充分重视轴向重力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汶川地震中,房屋典型的震害表现为,一些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端出现了严重的塑性铰,而梁端震害反而较轻,"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目标在混凝土框架中未能实现。本文首先总结了我国现行规范中关于"强柱弱梁"的相关规定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不同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对框架结构塑性铰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取为1.7时能有效地实现"强柱弱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单自由度体系在支座失效后质点动位移的理论分析,得到两跨连续梁在中间支座失效后的动力放大系数。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具有相同结构平面布置的3层、6层和10层的多层框架,分别以边跨中柱和中间跨中柱失效作为初始破坏,进行了动力非线性分析和静力非线性分析,分别以失效柱顶部节点竖向位移、失效柱相邻柱的轴力为控制指标,得到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中动力增大系数的合理取值。比较结果显示:采用静力分析方法对结构抗连续倒塌的能力进行评估时,动力增大系数取2.0时较为保守,取1.6~1.8时能较好地与动力分析的峰值吻合。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分析了框架结构进行弯矩调幅的原因,重点对框架结构梁端弯矩进行调幅和不调幅的理论计算进行了比较,对框架结构进行更加合理地设计。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分析了框架结构进行弯矩调幅的原因,重点对框架结构梁端弯矩进行调幅和不调幅的理论计算进行了比较,对框架结构进行更加合理地设计。 相似文献
14.
敬登虎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5,27(2):58-60
根据弯矩调幅法在框架梁构件设计中的思想,提出逆向弯矩调幅法用于FRP补强框架梁构件极限抗弯承载力的设计,结合塑性理论的方法,得到该法利用内力重分布的特性,不但提高了框架梁构件的极限抗弯承载能力,而且有效防止超筋梁的出现,满足抗震加固的要求,并且施工方便,为框架梁的加固方案开辟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的简化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化假设的基础上,推导出了规则框架结构自振周期、振型、地震作用、楼层剪力及水平位移等的解析表达式,并制成表格。利用本文结果,可方便地进行规则框架的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审查。算例表明,应用于一般非规则框架的抗震分析时,其精度也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6.
以一榀框架结构为例,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其进行了恒载、活载和地震作用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按中国规范2002的要求进行混凝土框架设计,计算出梁、柱截面的配筋. 相似文献
17.
18.
混凝土框架厂房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不仅能传递和分配内力,还能保障工程结构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因此,对工业厂房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是结合工程实际,对韶关某钢结构厂房的结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建筑结构中,框架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框架结构的基本设计和特殊应力要求的设计都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对结构体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得出更合理的设计方案是设计人员必须具备的素养。文章作者针对现有规范下框架结构设计的一些疑难问题,提供了一些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