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静电纺PLGA/姜黄素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抗凝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姜黄素的抗凝血性能,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生物可降解PLGA为载体制备了PLGA与姜黄素质量比分别为4:1、2:1和3:2的纳米纤维复合薄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复合薄膜的组成成分,结果显示姜黄素与PLGA的特征峰均出现在复合薄膜的红外图谱中;利用扫描电镜(SEM)及相关分析软件分析了不同质量比时纳米纤维膜的表面形态及直径分布.在实验范围内,复合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为370~800nm,均匀性较好,且纤维平均直径随姜黄素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同时研究了复合薄膜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表明,复合薄膜的APTT比原血浆的延长了18s,说明PLGA/姜黄素复合薄膜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性能,且抗凝血性能随姜黄素含量的增加而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静电纺PLA/姜黄素复合薄膜血液相容性,将PLA和姜黄素溶解在三氯甲烷和丙酮体积比为2:1的混合溶剂中,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分别制备纯PLA和姜黄素质量分数为3%的PLA/姜黄素复合薄膜,通过血小板聚集、动态凝血和溶血实验,评价静电纺PLA/姜黄素复合薄膜的血液相容性.实验表明:静电纺复合薄膜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53.47%,远大于静电纺纯PLA薄膜的9.43%;复合薄膜的BCI始终大于纯PLA薄膜,且随着时间的延长BCI曲线下降缓慢;PLA/姜黄素复合薄膜的溶血率<5%,对红细胞的破坏程度很小.故静电纺PLA/姜黄素复合薄膜具备良好的血液相容性,为制备血管支架材料或对现有血管支架材料加膜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大黄素/聚乳酸物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抗凝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唐家驹  潘长江  洪玮  王进  黄楠 《功能材料》2006,37(8):1312-1313,1317
药物洗脱支架具有良好的抗增生性能,对血管支架内再狭窄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但其抗凝血性能仍有待改善.大黄素(emodin)是一类具有抗增生以及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等特性的中药提取物,有望成为药物洗脱支架的选用药物.本文以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PLA)为载体制备了浓度为3%(质量分数)、5%(质量分数)的大黄素复合薄膜.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复合薄膜的组成成分,用体外血小板粘附实验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表征复合薄膜的体外抗凝血性能.结果显示大黄素与PLA的特征峰在复合薄膜的红外图谱中均有出现,复合薄膜的血小板粘附和聚集数量减少且APTT长于纯PLA薄膜,这都表明大黄素/聚乳酸复合薄膜的抗凝血性能优于纯PLA薄膜.  相似文献   

4.
调试熔体静电纺聚乳酸(PLA)过程中的电压场和温度场的参数,对不同条件下的纤维膜进行测试,研究电压场与温度场与纤维直径间的关系,并评价熔体静电纺PLA膜的细胞毒性。以聚乳酸(PLA)为原料,采用熔体静电纺丝方法,电压调整在20~26 k V范围,空间温度在10~70℃之间,分别进行熔体纺丝实验,将制得的纤维膜进行细胞毒性评价。熔体静电纺丝PLA纤维的平均直径随电压的升高逐渐增大,当空间温度为50℃时,所得纤维平均直径为最小。细胞活力测试证实熔体静电纺PLA膜无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组织工程材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静电纺主要工艺参数对聚乳酸(PLA)/姜黄素超细纤维形貌及直径的影响,以丙酮和三氯甲烷的混合液为溶剂,调节姜黄素质量分数、纺丝电压、速率和接收距离分别制备不同规格的超细纤维。通过扫描电镜(SEM)对制备的超细纤维形貌进行观察并应用Photoshop CS 3.0软件对超细纤维直径进行测量统计,发现在本实验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以磷酸钠和氯化钠为添加剂,采用熔体静电纺技术制备了PLA/Na3PO4和PLA/NaCl微纳米纤维。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表征手段,探讨了无机盐添加剂对熔体静电纺PLA纤维形貌、化学结构、热学性能和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盐的添加使PLA熔体的流动性得以提高,所制备熔体静电纺PLA纤维直径降低,Na3PO4对直径降低的作用尤为明显;DSC显示无机盐改变了PLA纤维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熔点,FT-IR和XRD的测试结果证明无机盐的添加并未破坏PLA的化学结构,且有利于PLA特征晶型的形成和结晶度的提高,Na3PO4更有利于纤维结晶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膜污染是制约超滤膜广泛使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膜污染直接影响到膜的使用寿命及膜的分离性能.本文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PET/PVA纳米纤维复合超滤膜,通过溶剂浸泡处理复合膜,将PVA纳米纤维层溶胀并交联,形成具有抗污染性能的PVA表面致密层结构,所制备的复合纳米纤维超滤膜具有水通量损失率小、通量恢复率高的优点.通过在PVA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TiO2进一步改善膜的亲水性和抗污染性能.使用死端过滤系统过滤10 mg/L腐殖酸溶液,测试结果表明:复合膜的分离性能和抗污染性能在一定范围内随着TiO2的增加而增大.亲水性TiO2的添加能够进一步增强PVA的亲水性,对复合膜抗污染性能的提高有重要作用.但是,TiO2的添加也会增大膜表面的粗糙度,不利于膜抗污染性能的提高,因此,TiO2有一个合宜的添加限度.  相似文献   

8.
使用乙酸锆溶液作为原料,硝酸钇作为相稳定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纺丝助剂制备前驱体纺丝液,采用自组装共轭静电纺丝设备制备出了连续、均匀的氧化锆前驱体纳米纤维纱线,经过合理的高温热处理得到形貌良好、性能稳定的氧化锆纳米纤维纱线.通过控制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法分别探究电压、推注、加捻装置转速和针头角度对纱线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共轭电纺工艺参数.结果显示在25℃,湿度为30%条件下,纺丝电压为22 kV,推注量为0.4 ml/h,接收装置喇叭转速为30 r/min,针头角度为45°时为最佳纺纱工艺参数.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氧化锆纳米纤维纱线的尺寸均匀,纤维取向良好,纤维直径达500 nm.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验证氧化锆的结构和化学稳定性,纱线的抗拉伸断裂力学性能达到2.7 MP a.  相似文献   

9.
采用熔融静电纺丝技术,利用高速滚筒制备超细取向纤维膜,以纺丝距离、纺丝电压、滚筒转速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探究各个因素对纤维取向度和纤维直径的影响,确定制备超细取向纤维膜的最优化工艺条件。同时,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拉伸实验及接触角测量仪对超细取向纤维膜的结晶性能、机械性能及疏水性进行了测试分析,并与平板接收的无序纤维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纺丝距离为10cm、纺丝电压为10kV、滚筒转速为1000r/min时,超细取向纤维表面光滑,纤维直径较小,排列紧密,具有良好的取向度,且超细取向纤维膜结晶度有所提升,水接触角变大,表现出较好的疏水性。同时,经过热压后的超细取向纤维膜机械性能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静电纺丝法成功制备出聚苯乙烯(PS)/纳米纤维素晶体(CNCs)纳米复合薄膜,并对复合纤维薄膜的形貌、热学性能、力学性能和疏水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CNCs添加量的增加,静电纺PS/CNCs纳米复合纤维表面逐渐光滑,且纤维平均直径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纳米复合薄膜呈两阶段热分解方式,其最大热解温度由415.2℃升高到421.4℃;纳米复合薄膜的拉伸性能也随CNCs的增加而有所提高,CNCs添加量为m(CNCs)/m(PS)=7/100时得到纳米复合薄膜的最大拉伸应力为(0.4±0.02)MPa,为电纺PS纳米纤维薄膜拉伸应力的5.7倍,而断裂伸长率则呈逐渐减小趋势。亲水性CNCs的加入,并未降低PS本身疏水特性,其接触角先增大至139°后减小到130°,接触角总体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不同质量比例的PLA/SF复合纳米纤维膜和不同载药量的PLA/SF复合纳米纤维膜。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毛细流动孔隙测量仪研究复合纳米纤维膜的结构和孔隙分布率;以溶血实验、动态凝血实验和血小板粘附实验研究PLA/SF混比及载药量对复合纳米纤维膜血液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LA和SF复合后,SF分子排列更加规整,且质量比为8/1和8/3的复合纳米纤维膜孔隙分布集中;添加抗凝血药物阿司匹林的纳米纤维膜的溶血率都在1%以下,且动态凝血相对吸光度值都在90%以上,比不添加阿司匹林的复合纳米纤维膜高7%左右。  相似文献   

12.
运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乳酸纳米纤维和聚乳酸/磷酸钙复合纳米纤维.对两种电纺纳米纤维的表面形态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表征及单轴拉力测试表征.讨论了聚乳酸纳米纤维和聚乳酸/磷酸钙复合纳米纤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掺加了磷酸钙的聚乳酸纳米纤维的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静电纺聚乳酸纳米纤维复合滤料的过滤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聚乳酸颗粒加入到质量比为8:2的三氯甲烷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溶剂中,室温下配置质量分数为10%的纺丝液,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平均直径在620nm左右的聚乳酸纤维。以聚乳酸熔喷非织造布为基布,通过控制纺丝时间的不同得到了负载不同厚度纳米纤维层的可生物降解的复合过滤材料。通过对各试样的孔隙率、孔径及孔径分布、过滤效率的测试发现:随着纺丝时间的增加,复合材料孔隙率不断下降,孔径不断减小,纺丝3h时,孔径基本减小到原先的一半,且分布相对集中,大大地提高了普通过滤材料的过滤效率。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不同质量比的PLA/TCMC静电共混纺丝膜,并通过FTIR、TG、DSC及拉伸测试进行表征.同时将质量比为60∶40的静电共混纺丝膜应用于溶液中Cu2+去除研究,考察了初始浓度、流动时间、使用次数等对静电共混纺丝膜去除溶液中Cu2+的能力.结果表明:PLA与TCMC的质量比为60∶40时,纺丝才能得到的纤维直径比较均匀,纤维形貌较好、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拉伸强度;静电共混纺丝膜能一定程度地去除溶液中的铜离子,其去除率最高可达13.77%;去除率受初始浓度的影响,当初始浓度为40mg/L时去除率最高;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大,使用次数的增加,膜对溶液的去除率逐渐降低,膜的使用效果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5.
PLA/GF/EVA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挤出共混的方式制备了玻璃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并采用EVA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增韧改性;系统研究了玻璃纤维添加量、增韧剂用量等对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对其增强及增韧改性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添加范围内,EVA不仅可以改善玻璃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而且能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等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PLA/PVA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熔融聚合法合成出了聚乳酸(PLA),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出不同比例的聚乳酸/聚乙烯醇(PLA/PVA)复合膜,测定了不同因素对PLA分子量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条件对复合膜形态、溶胀性能、吸水率和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0%四氯化锡、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为22h是合成PLA的最佳条件;PLA/PVA为1∶4时,成膜性最好,复合膜中随着PVA含量的增加,溶胀率和吸水率增大;复合膜在pH=2的HC1溶液中降解最快.  相似文献   

17.
在乳酸和木粉的非均相体系中,乳酸脱水生成的丙交酯,和桑树木粉中含有羟基的高聚物进行原位接枝共聚生成木粉接枝聚乳酸(Wood-g-PLA),体系中同时生成的均聚乳酸(PLA)与Wood-g-PLA原位共混得到Wood-g-PLA/PLA复合材料.用红外光谱对改性木粉与原料木粉进行对比分析,表明木粉表面被成功接枝改性.利用SEM、TG、万能力学试验机等仪器分析了改性木粉/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以及热、力学性能,发现材料中Wood-g-PLA与聚乳酸融为一体无相分离现象.Wood-g-PLA含量对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有一定影响,但对弯曲强度影响不大.材料力学性能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蒋岩岩  秦静雯  王鸿博 《材料导报》2012,26(18):74-76,80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乳酸(PLA)质量分数为8%的纳米纤维及壳聚糖(CS)与聚乳酸(PLA)质量比为1/5、1/10、1/15、1/20、1/40的复合纳米纤维。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和红外光谱(FT-IR)分析,并利用振荡烧瓶法测试抗菌性能。结果表明:CS的含量对纳米纤维的形态影响很大,且PLA与CS能很好地复合;复合纳米纤维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当CS与PLA质量比大于1/10时,对2种菌的抑菌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