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述了α-葡萄糖苷酶的主要性质以及当前已知的该酶的提取、纯化及活性测定方法,以便对其今后的应用研究起到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酢浆草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选定最佳提取溶剂后,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出4种提取因素对降糖效果的影响顺序为:超声预处理时间>提取时间>液料比>温度.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为30 mL:1g、提取时间120 min、提取温度70℃、超声波预处理时间10mi...  相似文献   

3.
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槐花乙酸乙酯、石油醚、正丁醇、丙酮水总提取物进行活性筛选,对提取物浓度与抑制活性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强活性的3种浸膏进行了抑制动力学研究。槐花总提取物(IC50=50.56 mg.L-1)、乙酸乙酯部位(IC50=1.25 mg.L-1)、正丁醇部位(IC50=16.14 mg.L-1)。活性远高于对照Acarbose(IC50=1 081.27 mg.L-1);并全部属于非竞争性抑制类型(Ki值分别为4.53、652.5 mg.L-1和62.38mg.L-1);从乙酸乙酯部位得到活性成分槲皮素(IC50=8.86 mg.L-1)和山奈酚(IC50=73.69 mg.L-1)。结果表明,槐花乙酸乙酯部位可作为降血糖活性部位进行体内研究。该文报道的新颖性已为河南大学图书馆2009年6月24日出具的第CX200906242号《科技查新报告》所证实。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新会陈皮的降糖活性,首先制备了5年和10年陈皮的乙醇提取物,再使用5种不同极性溶剂进行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层、二氯甲烷层、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以及水层提取物。接着评估这些粗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5年和10年陈皮提取物的石油醚层对α-葡萄糖苷酶的IC_(50)均为0.2 mg/mL,二氯甲烷层的IC_(50)分别为8.3、8.7 mg/mL,乙酸乙酯层的IC_(50)分别为17.8、8.4 mg/mL,正丁醇层和水层无明显活性,阳性对照品阿卡波糖的IC_(50)为58.8 mg/mL。本研究表明,新会陈皮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体外抑制活性,具有开发成降糖功能食品的潜力,本研究为新会陈皮的深度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金盏银盘醇提取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测定各部分的酶抑制活性,并初步对金盏银盘酶抑制的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乙酸乙酯部位具有较高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抑制成分在35~55℃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最佳作用浓度为45μg/mL,且抑制作用迅速。  相似文献   

6.
从绳状青霉(Penicillium funiculosum)深层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一种未知的β-葡萄糖苷酶,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初步分析.粗酶液经硫酸铵沉淀、DEAE-Sephadex A-25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 G-50凝胶过滤层析等步骤,获得了一种凝胶电泳均一的β-葡萄糖苷酶,经SDS-PAGE测得其分子量为19 kDa,其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反应pH值为4.5.  相似文献   

7.
曾向潮 《化学试剂》2007,29(3):159-160,172
以三氯氧磷为环化试剂,回流状态下,N-(4,5-二溴-2-吡咯甲酰基)-β-丙氨酸经分子内酰化环化反应,合成了生物活性化合物2,3-dibromoaldisin。其结构经1HNMR1、3CNMR、IR、FABMS和元素分析确证。测定了该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何首乌(RPM)和首乌藤(CFPM)的不同部位进行提取,以96微孔板法测定了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对何首乌不同溶剂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并首次对首乌藤不同溶剂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何首乌各溶剂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何首乌和首乌藤的甲醇、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提取物的IC50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RPMM(3.83 mg/L)、RPME(28.85 mg/L)、RPMP(62.61 mg/L)、CFPMP(212.42 mg/L)、CFPME(882.14 mg/L)、CFPMM(1 247.80 mg/L),各提取物(除CFPMM)的抑制活性均大于阳性对照Acarbose(1 081.27 mg/L)。研究结果表明,何首乌和首乌藤均具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可以通过体内实验进一步研究两者的降血糖活性,均具有良好的潜在开发价值。该文报道工作的新颖性,已为河南大学图书馆2009年6月24日出具的第CX200906241号《科技查新报告》所证实。  相似文献   

9.
分别提取朱砂七鞣质和朱砂七多糖,以对硝基苯-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考察朱砂七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两种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朱砂七鞣质的抑制作用较朱砂七多糖更强;朱砂七鞣质和朱砂七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91.3%和41.18%,IC50值分...  相似文献   

10.
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4个品种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进行研究。从白洁、败育丹桂、佛顶珠和金桂中分离鉴定了41个化合物。其中,(Z,Z,Z)-9,12,15-亚麻酸和棕榈酸分别是白洁(8.68%,7.99%)和败育丹桂(10.36%,8.14%)中的主要成分;佛顶珠中主要成分是22,23-二羟基-豆甾醇(11.09%),(3β,24Z)-豆甾-5,24(28)-二烯-3-醇(11.07%);金桂中主要成分是(Z,Z,Z)-9,12,15-亚油酸(10.81%),棕榈酸(9.67%),9,12-亚油酸(8.20%)。白洁和佛顶珠均具有良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165.41mg/L和158.62mg/L,远低于阳性对照Acarbose(1081.27mg/L)。该文报道工作的新颖性已为河南大学图书馆2009年8月19日出具的第CX2009081901号《科技查新报告》所证实。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小球藻培养条件中初始pH值、接种量、培养温度、光照等因素进行研究,探讨小球藻的最佳培养条件,并对培养的小球藻提取物进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实验。结果表明,初始pH值为7,接种量为100:10,培养温度为25℃/20℃(昼/夜),光照强度为10000Lx为小球藻的最佳培养条件;其水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IC50值为3.14mg/mL,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2.
七种菊花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首次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7种菊花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并与阳性对照药阿卡波糖进行了比较。初筛中,7种菊花的21个提取物中有15个提取物的抑制率高于阿卡波糖(55.63%);复筛后,有14个提取物的活性高于阿卡波糖(IC50=1081.27mg/L)。其中,白玉带的石油醚提取物活性最好(IC50=92.43mg/L),其次为冷艳乙酸乙酯提取物(IC50=164.99mg/L)和春日剑山石油醚提取物(IC50=272.64mg/L)。该文报道工作的新颖性已为河南大学图书馆2008年8月17日出具的第CX2008006号《科技查新报告》所证实。  相似文献   

13.
对白豆中的α-淀粉酶抑制剂进行了提取和酶学性质研究。以淀粉为底物,酶反应的最佳条件为:温度45℃,pH=6.0。该酶在酸性条件下稳定性较差,在pH 5~7时较稳定;在温度低于40℃时稳定,高于70℃时酶活性全部丧失;Fe2+,Co2+,Zn2+,Mn2+,Cu2+对α-淀粉酶抑制剂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琰  李越 《山东化工》2023,(18):26-29
以山西酸枣嫩叶为试验材料,测定其醇提物各萃取组分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并将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将山西酸枣幼嫩叶片醇提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各萃取组分都配制成相当于原药材1 g/mL的萃取物水溶液,通过DPPH法测定清除DPPH的能力,并计算各萃取组分的IC50。参照王贺研究方法、结合96微孔板法,然后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以PNPG为底物的酶-抑制剂筛选模型稍作改动,测定山西酸枣嫩叶醇提物各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醇提物各组分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强弱顺序是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萃后水层>石油醚层,其IC50分别为0.73,3.13,3.46,55.37 mg/mL。山西酸枣叶醇提物各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均有抑制作用,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升高,抑制效果增强,表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阿卡波糖的抑制率最强,然后依次是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萃后水层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  相似文献   

15.
海洋微生物来源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筛选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孟祥  马丽娜 《湖北化工》2012,(4):60-63,67
建立了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体外筛选模型。10株海洋微生物经摇床培养得到发酵液,经大孔树脂吸附、甲醇洗脱得到粗提物;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用比色法(PNPG法)对粗提物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测定,并对产生活性代谢产物的菌株做进一步研究。结果发现:有6株菌株的代谢产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其中菌株N-1的代谢产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最强,每毫升N-1样品液中含有的活性代谢产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相当于5mg的阿卡波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该活性产物具有较强的酸碱耐受性及温度耐受性,在pH值1~14、50~100℃时稳定性较好;初步分析活性代谢产物的成分并非蛋白质、氨基酸、糖类及皂苷类物质。  相似文献   

16.
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黑曲霉3.350菌株(Aspregillusniger3.350)的产酶温度、pH值、碳源等条件及其它影响产酶的有关因子,确定了黑曲霉3.350菌株产酶的最适温度为25~30℃,pH=7.0~8.0,并发现在本实验条件下Cu2+、Mg2+对酶活力提高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HD-1大孔酚醛系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层析、HZ806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高效液相制备色谱等对506157菌株次级代谢产物的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所得样品呈白色粉末状,体外活性约为药物拜唐苹的10倍.通过HPLC、紫外光谱、MS、NMR分析,确定该活性成分的结构是4',7-二羟基异黄酮,分子式为C15H10O4.  相似文献   

18.
β-葡萄糖苷酶具有非还原性的特点,其在纤维素降解和改善食品风味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在对其性质及应用情况分析的基础上使得其得到更好的应用.就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利用Mannich反应合成了24个1,3-二苯基-3-(苯胺基)-1-丙酮衍生物(其中8个为新化合物),通过测定该系列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半抑制浓度来评定其抑制活性,探索化合物分子中苯环上取代基对α-葡萄糖苷酶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化合物24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稍好,IC50值为57.9μmol.L-1,其余大部分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IC50值大于100μmol.L-1,说明新化合物24苯环上取代基种类、数目和位置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有明显的影响。动力学分析表明该系列化合物为α-葡萄糖苷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  相似文献   

20.
以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P123)为模板剂,1,3,5-三甲基苯(TMB)为扩孔剂,用1,2-双-三乙氧基硅基乙烷(BTESE)和(3-氰丙基)三乙氧基硅烷(CTES)合成介孔材料,并将α-葡萄糖苷酶固载其中,研究常见有机溶剂对该固定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积分数分别为25%、25%、25%、25%和10%的5种有机溶剂25% 乙醇、25%甲醇、25%异丙醇、25%丙酮和10%乙腈50 h内日间酶活性保持情况 分别稳定在内日间剩余酶活性分别稳定在90%、45%、40%、25%和42%,可见有机溶剂会对固定化酶的酶活性产生一定影响,但仍保留部分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