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不同骨料类型的混凝土经历不同温度、不同冷却方式后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后不同骨料类型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随着受热温度的升高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冷却方式对高温后混凝土立方体的抗压强度有一定影响,并且随静置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不同骨料混凝土立方体试块静置后力学性能有较大差异.当温度小于400℃时,硅质骨料...  相似文献   

2.
对C60高强混凝土经不同高温历程(不同受热温度与不同恒温时间的组合)后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重点分析了其外观表征、抗压强度、峰值应变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不同高温历程后,C60高强混凝土的外表色泽变浅,从300℃恒温1小时开始混凝土试块呈铁锈红色,直到恒温3小时铁锈红色消失,800℃试块外表呈现为灰白色。随着试块受热温度的升高与所受恒温时间的增长,高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且相对恒温时间的不同,受热温度的变化对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对掺水率不同的水泥基灌浆料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在受火温度、静置时间及冷却方式均不同的条件下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自然冷却还是喷水冷却,掺水率为12%(质量分数,下同)的水泥基灌浆料受火后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明显高于掺水率为14%,16%的灌浆料;水泥基灌浆料受高温或火灾作用后,其立方体抗压强度随温度的升高总体呈下降趋势;火灾作用后水泥基灌浆料立方体抗压强度在静置前期波动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趋于稳定;随着受火温度的升高,水泥基灌浆料立方体抗压强度喷水冷却较自然冷却恢复程度提高.研究成果可为高性能水泥灌浆料加固结构物火灾后的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冷却方式和静置时间对高温后混凝土残余强度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标准养护28 d的100 mm×100 mm×100 mm普通混凝土立方体试块经历250,450,650℃高温后,分别采用自然冷却和喷淋冷却方式,对静置不同时间(1,3,7,14,28,56 d)的上述试块进行了抗压强度测试,以研究静置时间、冷却方式对受高温(火灾)影响混凝土残余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冷却条件...  相似文献   

5.
张白  陈俊  杨鸥  蒋恩浩  马禹 《建筑结构》2019,49(4):76-81
为研究混凝土高温后质量损失及抗压强度的退化规律,对高温后混凝土立方体试件的质量损失和抗压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了温度对混凝土的质量损失和抗压强度的影响以及高温后混凝土的受压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混凝土的质量损失逐渐增大而抗压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800℃的高温作用后混凝土抗压强度基本丧失,相比于常温其损失程度高达85.4%;总体而言,混凝土抗压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幅度与质量损失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幅度基本一致。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拟合回归分析,建立了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温度、质量损失率与温度及抗压强度与质量损失率之间的计算公式,可利用所提出的公式通过混凝土质量损失或受火温度来初步预估火灾后混凝土结构的剩余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6.
高温后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明  张牟  唐永辉  陈忠范 《混凝土》2012,(11):42-44
再生混凝土经高温冷却后,其主要力学性能指标将发生变化。完成了144块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0,50%,100%)的再生混凝土立方体试块在20~800℃高温后的抗压强度试验。通过对试验现象与结果的分析,研究了高温后再生混凝土的残余抗压强度与所经历温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高温后再生混凝土残余抗压强度与所经历温度之间关系的拟合回归公式。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火灾后隧道衬砌结构的损伤程度和性能特征,对火灾后隧道衬砌混凝土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和超声检测,分析不同受火时间(2,3,4 h)下,隧道衬砌混凝土剩余抗压强度和超声波声速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200~800℃范围内,不同受火时间下,受火温度和剩余抗压强度、超声波声速和剩余抗压强度都有较好的线性关系,且随受火时间增大,...  相似文献   

8.
高温后再生混凝土残余抗压强度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完成了160块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0,30%,50%,70%,100%)的再生混凝土立方体试块在20~800℃下的高温试验.通过对试验现象与结果的对比与分析,研究了再生混凝土的抗火性能,分析了高温后再生混凝土的残余抗压强度与经历温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特点.最后,在与已有文献中普通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高强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等不同类型混凝土抗火性能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统计的再生混凝土残余抗压强度与经历温度之间关系的建议公式.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钢–PVA混杂纤维混凝土高温后力学性能,共设计45个立方体试块和45个棱柱体试块,对其进行20℃~800℃的高温试验,分析其高温后试块的外观特征、质量烧失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混凝土发生水化反应,试块表观颜色逐渐由青灰色转向灰白色。高温后试块的质量烧失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400℃~600℃阶段,各试块质量损失最明显;在相同温度下,掺有混杂纤维的试块的质量烧失率高于普通混凝土试块,且试块的质量烧失率随钢纤维体积掺量的增加而降低。试块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受温度和纤维掺量的共同作用影响,试块的力学性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相同温度下,混杂纤维总体积掺量越高,试块力学性能越好,且纤维体积掺量组合为0.1%PVA纤维和1.4%钢纤维时试块力学性能最好。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混杂纤维混凝土试块相对抗压强度和相对抗折强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及关系式。  相似文献   

10.
不同温-时影响下混凝土劈拉强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国内外高温、恒温时间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较少,且实际受火后混凝土损伤检测技术缺乏的状况,为探讨高温-恒温时间-混凝土强度的相互关系,开展了混凝土高温-恒温时间-混凝土强度的研究。通过对混凝土试块的高温试验及对不同温度,不同恒温时间下混凝土劈拉强度试验,以得到温度、恒温时间、劈拉强度的耦合关系,建立高温后混凝土劈拉强度的计算公式。根据试验结果拟合了温度-恒温时间共同影响下混凝土劈拉强度的三维曲面。  相似文献   

11.
李晗 《混凝土》2012,(2):93-95
通过混杂纤维混凝土试块的高温后抗压试验,分析了温度、纤维类别和纤维体积率、混凝土基体强度等级对混凝土高温后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经历温度的升高,混杂纤维混凝土高温后的抗压强度及高温后与常温下抗压强度比在400℃之后下降幅度较大;适宜掺量的钢纤维(1%纤维体积率)和聚丙烯纤维(0.1%纤维体积率)能较好的提高混杂纤维混凝土高温后的抗压强度。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温度、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体积率共同影响的高温后混杂纤维混凝土抗压强度计算模型,为纤维混凝土结构的抗火设计及灾后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高温后静置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混凝土经高温、冷却并静置若干时间后,其主要力学性能指标将随着静置时间发生变化。本文综合考虑受火温度、冷却及养护方式和静置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大量试验,研究了高温后静置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应力-应变关系等力学性能随上述各因素的变化规律,给出了各力学指标的拟合回归公式,分析了高温后静置混凝土抗压强度达最低值的时间,提出了混凝土结构火灾后实施补强加固的合理时间。高温后静置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变化明显,为火灾后建筑结构的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考虑温度和沙漠砂替代率两个因素,对90个尺寸为100 mm×100 mm×100 mm沙漠砂混凝土立方体进行高温试验,通过对高温后试件进行抗压强度和超声检测试验,探究沙漠砂替代率和温度对抗压强度和超声波速的影响,建立高温后相对抗压强度劣化模型,得到沙漠砂混凝土高温后相对抗压强度与相对超声波速之间的关系,为沙漠砂混凝土高温后抗压强度的无损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确定无纤维或低纤维掺量的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爆裂临界温度,以及防止火灾时不同强度混凝土爆裂所需聚丙烯(PP)纤维或钢纤维最小掺量,对混凝土结构抗火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对国内外大量高温爆裂试验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获得了爆裂临界温度与混凝土抗压强度(23~238MPa)的关系曲线,发现混凝土抗压强度越高,爆裂临界温度越低。通过大量试验数据拟合得到了防爆裂PP纤维掺量、钢纤维掺量与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关系曲线,发现随着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提高,所需防爆裂PP纤维掺量呈线性增长,而所需防爆裂钢纤维掺量呈指数增长。按EN 1992-1-2:2004《欧洲混凝土抗火设计规范》建议值,PP纤维掺量为0.22%的防爆裂混凝土,火灾下仍可能发生爆裂;按所提出计算式计算的掺量,则可有效降低火灾下混凝土爆裂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片麻岩机制砂骨料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与立方体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选取水胶比、机制砂砂率和机制砂石粉含量为配比参数,制备11组C50片麻岩骨料混凝土进行不同龄期的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探讨了片麻岩骨料混凝土各力学性能受各配比参数变化的影响规律,采用数理统计回归的方法,对立方体抗压强度与其他力学性能指标之间的换算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片麻岩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中受配比参数变化影响最大的是劈裂抗拉强度,其次是立方体抗压强度和轴心抗压强度,最小的是弹性模量; 拟合的片麻岩骨料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与立方体抗压强度之间换算关系式,较GB 50010—2010中相应的关系式能更准确地反映片麻岩骨料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与其他力学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 片麻岩骨料混凝土试块回弹值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相关性很小。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隧道火灾实验中测量不同车辆燃烧时车内和隧道温度的方法及不同车辆燃烧时车内外隧道代表性测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介绍了国外在隧道混凝土结构耐火灾性能评价中常用的温度一时间升温曲线.同时,应用IS0834标准升温曲线,对20个混凝土立方体试件进行的抗压强度实验,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实验后的混凝土试件进行的微观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高强混凝土所经温度高低、加温时间长短与低周受压疲劳损伤之间的关系,对经历200、500、800℃高温后的C60混凝土在低周循环受压荷载下的疲劳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后高强混凝土的色泽变浅,试块整体较疏松;经不同高温后高强混凝土在低周循环受压荷载下最大纵向总应变符合三阶段发展规律;相对于应力水平对高强混凝土疲劳应变的影响,高温历程对其影响更大,尤其是受热最高温度影响最为显著。根据应变发展的第二阶段提出了疲劳寿命的估算公式。分别定义疲劳变形模量比和相对残余应变为损伤变量,建立了经历不同高温后高强混凝土受压疲劳损伤模型,并根据疲劳变形模量比建立的损伤模型对高强混凝土的疲劳寿命进行了预测,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8.
杨淑慧  高丹盈  赵军 《工业建筑》2011,41(1):101-104,119
通过矿渣微粉纤维混凝土高温后立方体抗压和轴心抗压试验,分析温度、矿渣微粉掺量、钢纤维体积率、聚丙烯纤维掺量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因素对混凝土高温后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高温后矿渣微粉纤维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和轴心抗压强度不断降低,且逐渐趋于一致;矿渣微粉纤维混凝土高温后抗压强度随矿渣微粉、钢纤维和聚丙烯纤...  相似文献   

19.
对C80HPC试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与超声检测,分析聚丙烯纤维掺量对HPC高温前后混凝土爆裂现象、质量损失、抗压强度、声速变化的影响和不同超声测试距离对混凝土超声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加PP纤维可以明显抑制高温爆裂对C80HPC的影响;C80HPC试件的抗压强度随受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受火温度在200~300 ℃时,掺聚丙烯纤维的C80HPC试件抗压强度有所反弹;随着温度的升高,C80HPC试件超声声速下降,随着测距的增加,超声声速下降,下降幅度不大,可以通过超声声速探测混凝土内部损伤缺陷。建立了C80HPC抗压强度、受火温度和超声声速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