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比较了几种不同真菌DNA提取方法对血红密孔菌基因组的提取的影响,根据GenBank中真菌漆酶氨基酸保守序列设计的简并引物,以血红密孔菌基因组总DNA为模板,扩增到一条长度为1084bp的DNA片段。通过BLAST比对,其基因序列与密孔菌属同源性最高,为99%,氨基酸同源性为88%,说明扩增的片段确为密孔菌漆酶基因。  相似文献   

2.
在东北林区的4个自然保护区中采集、纯化得到34种野生大型真菌,对其氧化酶系进行了定性检测,从中选出6个白腐菌菌种进行染料脱色研究,发现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sanguineus)对4大类染料有高效广谱脱色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限氮条件下培养5天,其对刚果红脱色率最高可达89.04%;添加微量元素改良培养基的实验表明,培养5天最高脱色率可达98.01%;在此基础上添加诱导剂,则对刚果红的脱色率显著降低,实验发现添加诱导剂愈创木酚是导致脱色率降低的根本原因.用海藻酸钠固定血红密孔菌并对染料刚果红脱色5天,其脱色率达90.34%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灵芝1个野生菌株和9个栽培菌株进行平板初筛和液体发酵复筛,得到一株漆酶高产菌株。以该菌株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了不同浓度Cu2+和真菌诱导子对其产漆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Cu2+能够促进该灵芝菌株漆酶的生产,当Cu2+浓度为1.0 mmol/L时,灵芝漆酶的活性达到最高;真菌诱导子同样能够显著促进灵芝漆酶的生产,随着真菌诱导子浓度的升高,灵芝漆酶的活性也逐渐升高,当真菌诱导子浓度达到120μg/mL时,灵芝漆酶活性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粗糙脉孢菌合成漆酶的一些重要影响因素,包括诱导剂种类、碳源、氮源。获得了粗糙脉孢菌合成漆酶的较适宜每件:以20g/L葡萄糖为碳源,2g/L硝酸铵为氮源,粗糙脉孢菌静止培养2-3d后,再加入放线菌酮(终浓度2.8μmol/L)诱导培养6—7d后产生的漆酶的最高酶活可达4-5u/mL。  相似文献   

5.
从作者所在实验室保存的3株白腐真菌中筛选到一株液态发酵产漆酶的密孔菌Pycnop-orus sp.SYBC-L1,以漆酶活力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Pycnoporus sp.SYBC-L1分泌漆酶的培养基:麸皮水煮液60 g/L,葡萄糖60 g/L,豆粕粉15 g/L,CuSO_4·5H_2O 1.0 mmol/L;培养条件:初始pH 3.0,装液量50 mL/250 mL,30℃、200 r/min培养13 d,漆酶活力达24.95 U/mL,为优化前的36.16倍.  相似文献   

6.
在实验室分离纯化的一株产漆酶白腐菌,通过形态观察实验和扩增18s rDNA序列分析,研究了其子实体、担孢子形态及分子特征,对菌种进行分类鉴定,得知该菌种属革耳菌。该荣种稻草固体发酵产生漆酶高峰出现在第21d,酶活为3895 IU/L,漆酶协同介体ABTS处理硫酸盐竹浆,后经过氧化氢全无氯漂白,结果表明,经LOP和OLQP漂白的纸浆比未经漆酶处理的QP或OQP漂白的纸浆白度提高4~7个百分点,卡伯值下降,并保持较高黏度。这表明该菌产生的漆酶在介体存在时可用于竹子硫酸盐浆的生物漂白。  相似文献   

7.
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sanguineus SYBC-L12能以水稻秸秆作为底物和支撑物进行固态发酵并且具有较高的产漆酶能力。以水稻秸秆为基本培养基,漆酶活力为指标,对产酶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单因素优化,优化后的漆酶活力约为优化前的10倍。所得漆酶在常温下对蒽醌类染料、三苯甲烷类染料、亚胺醌类染料具有较强的脱色作用,其混合物也可被漆酶大部分脱色,在较高温度下,漆酶可将偶氮类染料部分脱色。此外,科学试验使用的工业废水样品中常见金属离子大部分对脱色作用没有抑制。因此,漆酶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生物催化剂,对工业污水的处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研究杏鲍菇产漆酶的诱导物以及漆酶的合成规律。将不同碳源、氮源、金属离子添加到PDB基础培养基中,所有试验条件中,酵母粉和铜离子对发酵液中的漆酶活性诱导作用较强,然而作用方式不同。添加酵母粉,在培养初期即可使发酵液中的漆酶活性迅速增强,培养第6天达最大值,之后漆酶活性逐渐降低;添加铜离子对培养初期发酵液中的漆酶活性影响较小,菌体进入对数生长中后期,发酵液中的漆酶活性迅速增强,培养至第10天漆酶活性最大,之后相对稳定。培养基中同时添加酵母粉和硫酸铜对发酵液中的漆酶活性有协同促进作用,发酵液中的漆酶活性呈直线上升趋势,培养15 d,发酵液中的漆酶活性达(6 680.7±417.9)U/m L,是对照组最大漆酶活性的50倍。  相似文献   

9.
叶婷婷  张建芬  陈虹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20):104-108,115
本研究从杭州西溪湿地采集到一株白腐真菌的子实体,并分离其菌丝,编号为H-1。结合形态学特征、ITS序列分析和进化树分析,菌株H-1与Trametes sanguinea的同源性最高,鉴定为血红栓菌Trametes sanguinea H-1。进一步研究在液态发酵条件下碳源、氮源、诱导剂和摇瓶装液量对T. sanguinea H-1胞外漆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小麦淀粉为碳源,酒石酸铵为氮源,硫酸铜为诱导剂,250 mL的摇瓶装液量为100 mL,血红栓菌H-1产漆酶的酶活力最高,其酶活力达到3527.8 U/L。native-PAGE分析,其漆酶可能大小约为45 kDa的单一蛋白。血红栓菌H-1漆酶对刚果红脱色率达到65.4%,对孔雀石绿脱色率达到47.5%,对亚甲基蓝的脱色率达到31.3%。本研究可为血红栓菌H-1在染料废水脱色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分别用碳源、氮源、铜离子、诱导剂等不同的培养方式优化液体培养条件,并研究其对灵芝TR6号菌株漆酶分泌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静止培养相比较,摇床培养能明显促进灵芝TR6号漆酶的分泌.以可溶性淀粉(25g/L)为碳源,胰蛋白胨为氮源(2 g/L),培养7 d后添加硫酸铜使铜,使离子浓度达到1.0mmol/L.以0.03 mmol/L ABTS作诱导剂.灵芝TR6号菌株分泌漆酶最多,漆酶活性可迭11 000 U/L.  相似文献   

11.
目的:借助MINITAB15.0,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法及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火红密孔菌发酵产漆酶的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研究。方法: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出影响产酶的三个主要因素,即麦麸、葡萄糖和蛋白胨。在此基础上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再利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麦麸、葡萄糖和蛋白胨与漆酶活力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通过求解回归方程得到优化发酵条件:麦麸2.5%,葡萄糖2.0%,蛋白胨1.2%,pH自然。此时,漆酶活力达到最大值330.66U/mL,与初始设计发酵培养基中(238U/mL)相比漆酶活力提高了38.9%。结论:首次利用数学统计方法优化了火红密孔菌发酵产漆酶培养基,并建立数学模型,为该菌株漆酶的工业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白腐真菌(Coriolus versicolor)产生漆酶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培养因子对漆酶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该菌产漆酶的最适初始PH值为4.5.提高微量元素浓度或添加藜芦醇都可使C.versicolor的产酶能力增加,添加Tween80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采C.versicolor菌丝球进行重复分批产酶试验,结果表明菌丝球的稳定性很好,同一批菌丝球可连续利用10次,平均每批酶活力可保持在9.6IU/ml,产酶能力优于聚氨酯泡沫固定化菌丝.将粗酶液和少量ABTS用于造纸废水脱色试验,在酶活力为5IU/ml、色度浓度186倍条件下,经过24h反应,脱色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13.
从朽木上筛选到一株产漆酶的白腐真菌SYBC-L1,该菌株在PDA-Guaiacol培养基上显红色,通过18S rDNA序列测定和进化树聚类分析,表明其属于密孔菌属,命名为Pycnoporus sp. SYBC-L1。以水葫芦为基本培养基质,以漆酶活力为指标,对其产酶培养基进行了初步优化,得其适宜的培养基为:水葫芦12.5%,可溶性淀粉与豆粕质量比1∶1,起始含水量65%,Cu2+浓度1.5mmol/L,没食子酸20μmol/L,30℃,培养9d,漆酶活力可达19.17U/g,为优化前的8.75倍。Pycnoporus sp. SYBC-L1漆酶提取的适宜条件为:20mmol/L,pH6.0的磷酸盐-柠檬酸缓冲液,浸提3h。  相似文献   

14.
响应面法优化毛云芝菌产漆酶的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影响毛云芝菌产漆酶的培养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选取试验各因素的水平,根据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进行响应面回归分析,以漆酶酶活为响应值,确定了影响漆酶产量的各因素的水平,结合验证实验结果得到其最佳的培养条件为接种量8.2 %、装液量30.8%、摇床转速141 r/min.  相似文献   

15.
清洁造纸用菌株的形态、酶系分析及其生物漂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竹子上分离纯化得到1株产半纤维素酶的菌种,通过出菇实验和ITS序列扩增,研究了其子实体、菌丝形态及分子特征,对菌种进行了分类鉴定。并在静置和振荡培养条件下分析了菌株的酶系组成,该菌主要产半纤维素酶、木素酶和少量纤维素酶。本实验用该菌产生的木聚糖酶协同漆酶/介体进行竹浆生物漂白,酶处理后纸浆白度可达81%以上,黏度下降不多。结果表明,酶处理有利于提高竹浆的可漂性、增加后续漂白中木素的脱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