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综述了丙烯齐聚均相和多相催化剂的研究新进展,对丙烯齐聚均相催化剂中配体的种类、结构与性质,金属阳离子种类、价态及迁移规律,非均相催化剂中载体的种类、性质与结构,负载金属阳离子的种类及价态等对丙烯齐聚反应的影响规律进行了阐述。通过对各类丙烯齐聚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反应中间体的形成和催化机理的讨论,认为均相催化剂与多相催化剂具有相似的活性物种(即M—H键,M表示金属)。提出均相催化剂适宜配体的合成及中心金属与配体配位环境的调变、多相催化剂载体的合成与改性等将是丙烯齐聚催化剂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
用TPSR、NH3-TPD、XPS、EPR和UV-DRS等手段对担载型镍催化剂上丙烯吸附与齐聚反应的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考察。结果发现,以SiO2-AI2O3、γ-AI2O3、HZSM-5为载体的镍催化剂上,除两类强弱不同的酸中心外,还存在第3类活性中心,即配位型镍催化活性中心。催化剂表面Ni^ 是丙烯吸附与齐聚反应的活性中心,并提出一种新的丙烯齐聚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3.
烯烃齐聚产品是石化行业中重要的原料,可用于合成发动机燃料、洗涤剂原料、润滑油、增塑剂等化学品。本文综述了丙烯齐聚制备壬烯等长碳链烯烃反应催化剂的研究现状,总结了丙烯齐聚催化剂的种类,分析了影响齐聚催化剂性能的因素,如制备方法、助剂和载体等,最后对该催化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分子筛催化剂的种类、结构、性质、负载金属离子等对乙烯齐聚反应的影响。分析了影响乙烯齐聚的因素,并对分子筛催化乙烯齐聚的活性中心及反应中间体形成的机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采用Monte Carlo模拟技术研究了在不考虑聚合物颗粒内物料与热量传递效应下的单、多活性种类催化剂催化的丙烯聚合动力学。探讨了聚合产率、催化剂活性中心分率以及多分散指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对单、多活性中心种类催化的反应体系分别作了比较。基于Monte Carlo方法的模型得出的聚合动力学结果与文献相一致。此外,由Monte Carlo模拟也得到,催化剂多活性中心种类的性质对聚合产物的分布性质有很大影响;以多分散指数而言,多活性中心种类催化剂催化得到的聚丙烯多分散指数要比单活性中心种类催化剂催化得到的产物多分散指数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Fe_2(SO_4)_3/γ-Al_2O_3催化剂制备方法的研究和对丙烯齐聚反应催化性能的考察,发现该催化剂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对丙烯齐聚反应具有高的活性和三聚、四聚选择性.通过氨不可逆吸附法测定催化剂的酸量及其与催化活性的关联,以及采用NaOH对催化剂中毒的方法考察催化剂性能的变化.认为在Fe_2(SO_4)_3/γ-Al_2O_3上丙烯齐聚反应是以酸催化机理进行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定床连续反应器,对苯与烯烃在FX-01沸石催化剂上的烷基化反应过程中,能够导致催化剂失活的烯烃齐聚和烷基苯深度烷基化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0℃、0.8MPa、较低苯与烯烃摩尔比的条件下,催化剂会较快失活。对沉积在催化剂上的结焦物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主要为多烷基苯,由此推断催化剂的失活是由多烷基苯堵塞孔道造成的。乙烯在FX催化剂上会迅速齐聚结焦,并伴有强烈的放热,使催化剂失去对苯与乙烯烷基化的催化活性。活化乙烯分子与活化丙烯分子分属于不同的催化剂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察了以有机镍络合物和二氯乙基铝作催化剂,均相催化丙烯齐聚联产壬烯(即丙烯三聚体)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丙烯转化率超过90%,从齐聚产物中可获得含量为30~35%的壬烯.通过对催化剂Al/Ni(原子比),镍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考察,确定的多产丙烯三聚体的反应条件是:Al/Ni为150~250;镍浓度大于15ppm;反应温度大于30℃;反应时间大于30min.文中提供的数据对该均相催化丙烯齐聚工艺的工业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姜涛  陈伟 《石油化工》2004,33(Z1):482-484
研究了[N,N]NiCl2/MAO组成的催化体系催化丙烯齐聚,考察了齐聚反应温度、Al与Ni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压力等因素对催化剂的活性及齐聚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络合物催化丙烯齐聚具有较高的活性,产物由二聚物、三聚物、四聚物组成.  相似文献   

10.
研制了丙烯齐聚的LS-1催化剂,并以此作为催化剂,研究丙烯齐聚反应工艺,考察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等条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并取得较佳工艺条件。经中试放大,得到重复性好、质量稳定的产品,聚合物中目的产物达到40%以上,产品结构与国外同类产品相似。另外,对混合碳三原料也做了试验考察  相似文献   

11.
用TPSR、NH3-TPD、XPS、EPR和UV-DRS等手段对担载型镍催化剂上丙烯吸附与齐聚反应的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考察。结果发现,以SiO  相似文献   

12.
CO_2与环氧化物多相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由CO2和环氧化物多相催化偶联反应合成环状碳酸酯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用于该反应的主要催化剂如MgO、MgO-Al2O3、改性ETS-10分子筛、负载型有机金属配合物催化剂等,并比较了它们的催化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与传统的金属氧化物、分子筛类多相催化剂相比,由一些有机金属配合物均相催化剂“多相化”得到的负载型催化剂表现出更好的催化性能,是一类具有潜在开发应用前景的催化剂。同时介绍并对比了一些催化剂催化CO2和环氧化物偶联反应的机理,弱酸性的CO2和弱碱性的环氧化物在催化剂的酸-碱性位协同催化作用下可快速进行反应。  相似文献   

13.
以丙二醇为起始剂 ,在新型乙氧基化催化剂存在下合成出 EO/PO嵌段聚醚型表面活性剂。在催化剂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 PCT 1及 PCT 2两种聚合催化剂 ,对催化剂浓度、反应温度及压力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确定了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催化剂浓度 2 .0 %、温度 1 2 0~ 1 30℃、压力 0 .2~ 0 .3MPa。文中还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固定流化床催化裂化实验装置上,考察了重油催化裂解反应条件下丙烯的反应性能。结果发现,丙烯在重油催化裂解反应条件下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物质;可以通过催化反应转化为乙烯、丙烷、丁烯、汽油馏分中的芳烃和烯烃等反应产物。在脉冲微反实验装置上,通过对中间反应产物的捕捉,提出了丙烯的低聚反应和低聚产物的再裂解反应和芳构化反应以及丙烯的氢转移反应是丙烯转化的主要反应路径。其中, 丙烯的低聚反应和低聚产物的丙裂解反应使丙烯转化为碳数大于3和小于3的烯烃; 低聚产物的芳构化反应使丙烯间接转化为芳烃; 氢转移反应使丙烯转化为丙烷。  相似文献   

15.
 分别采用硝酸锆、硫酸锆、氧氯化锆为锆源,以正丁胺(NBA)为模板剂,水热法直接合成了ZrHZSM-5分子筛。通过XRD、SEM、NH3-TPD、BET等手段对分子筛进行了结构和性质等测试,以不同锆源ZrHZSM-5分子筛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对烯烃齐聚制备液体燃料过程中的催化性能的影响. 实验考察了不同锆源对ZrHZSM-5分子筛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的锆源合成的分子筛有所不同,以硝酸锆为锆源合成的ZrHZSM-5分子筛结晶度良好,表面规整,孔径和酸性分布较好,在丙烯齐聚反应中有很好的催化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为较佳的烯烃齐聚反应催化剂。  相似文献   

16.
聚丙烯催化剂的研发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高明智  李红明 《石油化工》2007,36(6):535-546
综述了用于丙烯聚合的Ziegler-Natta催化剂在给电子体技术及催化剂制备工艺等方面,茂金属催化剂在制备丙烯均聚物、丙烯共聚物及特殊聚丙烯等方面,非茂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在丙烯活性聚合、丙烯与极性单体共聚及水介质聚合等方面的研发进展;讨论了聚丙烯催化剂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合成气经草酸二甲酯加氢制乙二醇是最具工业应用前景的乙二醇合成新工艺。着重介绍了草酸二甲酯非均相加氢Cu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载体、助剂等对催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反应过程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及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8.
在固定床连续性微反活性评价装置上 ,考察了异丁烷与丁烯在SO4 2 - /ZrO2 系列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上烷基化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 ,借助XRD、DTA、NH3-TPD等分析方法对SO4 2 - /ZrO2 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SO4 2 - /ZrO2 催化剂表面酸性位的强度与焙烧温度密切相关。同时 ,SO4 2 - /ZrO2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上的中强酸位是烷基化反应的主要活性位 ,但酸强度越高 ,其比活性越高 ,而目标产物三甲基戊烷选择性越低。SO4 2 - /ZrO2 催化剂的弱酸位有利于烯烃齐聚反应 ,强酸位有利于裂化反应 ,氢转移、异构化反应一般发生在中强酸位 ,与烷基化反应要求的酸性位很接近 ,烷基化反应酸强度控制在 -8 1~ -12 7为宜  相似文献   

19.
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综述了丙烷氧化脱氢(ODH)制丙烯催化剂研制表征方面的最新成果,论述了催化剂各组分的作用、催化剂表面的活性氧物种性质和催化反应机理,评价了各种催化体系的丙烷ODH反应性能,提出了该研究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