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连翘制剂对常见食品污染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几种不同的溶剂,提取连翘中的抗菌有效成分,通过抑菌试验筛选出抗菌作用最强的制剂;测定该制剂对常见食品污染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证实该制剂时多种常见的食品污染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曲酸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曲酸对食品中常见污染细菌的抑制效果,采用平板稀释涂布法和圆滤纸片法研究曲酸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曲酸抑菌热稳定性以及曲酸与ε-聚赖氨酸复合抑菌效果.实验表明:曲酸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MIC分别是0.25%、0.40%;曲酸经过80、100、120℃处理30 min后MIC不变:1.0%的曲酸与0.001%的ε-聚赖氨酸复合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能力增强.结论:曲酸对食品中常见污染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而且热稳定性好,与ε-聚赖氨酸复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3.
甘草制剂对常见食品污染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不同的溶剂和提取条件,提取甘草中的抗菌有效成分,通过抑制菌试验筛选出抑菌作用最强的制剂;测定该制剂对常见食品污染菌的最低的抑菌浓度,证实该制剂对多种常见的食污染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纳米银对常见食品污染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了纳米银对几种常见细菌、酵母菌、霉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纳米银对供试菌种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在试验浓度下,对G^+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G^-菌的作用次之,对酵母菌和霉菌的作用相对较弱.测得了对供试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作用相同时间,纳米银浓度越高,抑菌率就越高.同一浓度下,作用时间越长,抑菌率就越高.纳米银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经高温处理后仍然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5.
曲酸对菠萝蜜多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和抑菌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动力学和Lineweaver-Burk双倒数法作图研究了曲酸对菠萝蜜多酚氧化酶PPO的抑制作用和机理,并通过平板菌落实验研究了曲酸对果肉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曲酸对PPO酶活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IC50为0.297mmol/L,表现为可逆非竞争性抑制,解离常数Ki为0.296mmol/L;果肉经0.10%曲酸浸泡后6d内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6.
尼泊金庚酯对常见食品污染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用分光光度法和菌体干重法研究了尼泊金庚酯对三种细菌、两种酵母和两种霉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下,尼泊金庚酯对食品中常见污染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G 菌作用最强,对霉菌和酵母的作用次之,而对G-菌的作用最差。还测得了对其中几株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其热稳定性比较好,经121℃、30min处理后仍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7.
用分光光度法和滤纸圆片法研究了尼泊金丁酯对四种细菌、四种酵母菌和两种霉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尼泊金丁酯对食品中常见污染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酵母、霉菌的抑制作用较强,而对细菌尤其是芽抱杆菌抑制作用较弱.其抑菌的M1C为0.01%,该防腐剂热稳定性较好,121℃30min处理仍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冷鲜鸭肉中优势腐败菌假单胞菌、气单胞菌、热杀索丝菌和具有致腐能力的病原微生物沙门氏菌为研究对象,采用抑菌圈直径、液体生长曲线和最小抑菌浓度评价曲酸的抑菌作用,分析曲酸对细胞膜和菌株胞内物质的影响,探索曲酸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曲酸对4 株菌株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中热杀索丝菌对曲酸处理敏感,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0.5 mg/mL,液体体系下低质量浓度曲酸溶液处理即能完全抑制其生长;随着曲酸质量浓度增加,沙门氏菌、假单胞菌和气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增加,对假单胞菌和气单胞菌的抑制尤为明显,其抑菌圈直径增加1 倍以上;2.0 mg/mL曲酸处理在液体体系中能完全抑制上述3 株菌株的生长。曲酸处理能够提高菌株细胞膜疏水性1~2 倍,降低细胞膜表面的选择渗透性和破坏细胞膜结构,菌株培养液中Ca2+、K+、Mg2+离子浓度增加;曲酸处理还可破坏呼吸链脱氢酶、促使β-半乳糖苷酶和碱性磷酸酶等内容物质泄漏、菌体细胞膜破裂形成孔洞。同时,曲酸处理引起菌株胞外蛋白质含量显著上升(P<0.05),胞内分子质量大于66.4 kDa和小于20 kDa的蛋白质减少。整体来看,曲酸抑制4 株菌株的机理基本一致,主要是通过促进疏水物质暴露、破坏菌株相关酶和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同时干扰菌株蛋白质新陈代谢,从而抑制菌株的增殖。  相似文献   

9.
用分光光度法和菌体干重法研究了尼泊金庚酯对三种细菌、两种酵母和两种霉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下,尼泊金庚酯对食品中常见污染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G+菌作用最强,对霉菌和酵母的作用次之,而对G-菌的作用最差。还测得了对其中几株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其热稳定性比较好,经121℃、30min处理后仍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0.
食品中曲酸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曲酸是许多曲霉和青霉真菌所产生的一种常见代谢产物。近年来通过发酵法生产的曲酸作为添加剂,在食品和化妆品中广泛应用。目前,曲酸的安全性引起争议,文中就国外有关食品中曲酸的安全性评价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曲酸在食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曲酸(Kojic acid)是生生物产生的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弱酸性代谢产物,自古存在于酱类与酒类的酿造中。化学名称5-羟基-2-羟甲基-γ-吡喃酮(2-Hydroxmethyl-5-hydroxy-γ-pyrone),曲酸除了具有抗菌性外还有较强的抑制多酚氧化酶能力,且安全无毒,可用作果蔬生鲜食品的保鲜护色剂,在食品工业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本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曲酸抗菌防腐作用,保鲜作用,护色作用等方面应用的专利与实验结果,并报道了本研究室关于曲酸防止果蔬酶促褐变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2.
食品中曲酸的色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食品中曲酸(KA)的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0.01mol/L磷酸氢二钠-甲醇(95:5,V/V)为流动相,添加1.0mmol/L四丁基溴化胺(TBA),检测波长226nm,样品用40%甲醇超声提取,曲酸在Nova.PakC18柱上获得了良好分离。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32mg/L,回收率为95.7%~103.2%,相对标准偏差为1.16%-2.01%。结果表明,方法的检出限为0.032mg/L,回收率为95.7%~103.2%,相对标准偏差为1.16%-2.01%。该法准确、快速、简便,应用于食品中曲酸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对发酵法生产曲酸中提取流程及脱色工艺进行了研究 .获得了曲酸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以及脱色过程中活性炭的种类、用量、脱色温度 ,最佳脱色 pH值等工艺条件 ,针对与曲酸有络合作用的Fe3 等金属离子采用了强酸型阳离子树脂脱色的工艺 ,通过不同提取流程的比较选择 ,获得 91 .8%的脱色效果与 72 .4 %的产品得率 .  相似文献   

14.
以鲜切苹果为试材,分别用曲酸、抗坏血酸和柠檬酸浸泡3 min,于4℃存放9 d,对鲜切苹果的硬度、色泽、总酚、可溶性醌、多酚氧化酶活性、维生素C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有机酸对鲜切苹果的硬度和多酚氧化酶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而对褐变、总酚和维生素C影响差异显著(P<0.05)。综合来看,3种有机酸均对鲜切苹果褐变都有抑制效果,而曲酸明显优于柠檬酸和抗坏血酸,说明曲酸是一种潜在的鲜切苹果保鲜和护色剂。  相似文献   

15.
曲酸对苹果汁酶促褐变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将几种护色剂在苹果破碎时加入,考察它们对苹果汁的防褐变作用。L-半胱氨酸、曲酸对苹果PPO的抑制作用最强,防褐变效果最好。曲酸是值得推广的防褐变剂。  相似文献   

16.
曲酸的生产现状及其在食品与日化工业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概述曲酸国内外研究生产及应用现状,重点阐述曲酸在食品和日用化妆品中的作用机理,并介绍曲酸在食品和化妆品中的应用及配方,为曲酸产业化升级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曲酸处理对娃娃菜茎部切口褐变的影响及其机制,本实验用0.05?g/L曲酸和超纯水(对照)分别浸泡娃娃菜茎部切口1?min,再在20?℃、相对湿度90%的条件下贮藏5?d,每天取样分析其感官品质并测定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总酚含量、类黄酮含量及褐变相关酶活力.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曲酸处理可以有效保持娃娃菜的感官...  相似文献   

18.
曲酸生产菌种的筛选和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多次UV诱变黄曲霉菌A-5,获得-高产曲酸生产菌株UV3x3,该菌株的适宜发酵条件为:温度33℃,淀粉14%,酵母浸出物0.5%,H3PO4。0.07%,MgSO4·7H2O0.05%,FeSO4·7H2O0.002%,K2CO30.03%,在此条件下摇瓶培养6天可生产曲酸6.84g/100m,平均生产效率为11.4g/(1·d),后期生产效率达15.4g/(1·d),转化率为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