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垂直发射技术发展过程的回顾 ,介绍了国外舰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的性能及技术特点 ,分析比较了国外舰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的先进性 .指出了各国在垂直发射技术的应用方面所采取的途径各不相同 ,技术特点各有所长 .尤其是俄罗斯在舰空导弹垂直发射技术的应用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思路 ,能够给我国舰空导弹及舰舰导弹垂直发射技术的发展带来有益的启示 .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导弹发射安全性及降低成本,设计一种简易的地面发射系统,用于该导弹研制过程中的发射试验.采用模块化、通用化设计思路,分别对地面发射台架和发射装置进行介绍,基于多体运动学理论方法,建立地面发射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实现导弹倾斜发射,并对发射系统进行发射动力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发射系统方案可行,能够满足某型导弹的发射需求.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舰载导弹垂直发射系统(VLS)的发展现状,重点论述了应用发射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CFD)和虚拟样机技术(VPT)等进行舰载导弹垂直发射技术研究的进展情况,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难点、重点问题结合国内外发展情况进行了探讨,提出需要发展共架垂直发射技术,实现发射系统的模块化和通用化.  相似文献   

4.
吕小红 《飞航导弹》2002,(11):29-31
牵引式水下发射平台是美国研制的一种用于评估全尺寸导弹及其发射系统水下发射及导弹飞行情况的新概念试验设备,初步研究结果包括:平台尺寸估计,流体动力学特性以及平台对导弹发射冲击振动的响应等内容,初步估计的平台响应发射冲击振动的反作用并未对管内弹道参数的真实性产生显著影响,对该发射平台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态综合法的发射过程刚柔耦合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模态综合法方法,利用ADAMS和ANSYS建立了导弹发射系统的刚柔耦合模型,通过对发射过程动力学仿真分析,获得了导弹的发射姿态和发射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分析结果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车载倾斜发射装置在导弹发射过程中发射箱下沉量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改进的Craig-Bampton方法将车架、回转台、发射架等柔性体融合在车载导弹发射系统多体动力学模型中,建立导弹发射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车架变形、回转台变形、发射架变形、燃气流冲击、风载荷作用以及起竖油缸变形等因素对发射装置动态响应的影响,获得不同因素对发射箱下沉量的影响因子,为开展系统的优化设计,减小发射过程中发射箱的下沉量及导弹初始扰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导弹垂直发射过程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虚拟样机技术(VPT)建立了导弹垂直发射过程的动力学仿真模型。详细论述了垂直发射系统的组成、模型的简化和动力学仿真的研究方法。对不同工况下的发射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获取了导弹发射阶段的弹道和姿态参数,分析了各部件的配合协调性和干涉情况,验证了导弹垂直发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机载武器发射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某空空导弹内埋弹射发射系统结构参数对其发射分离参数的影响,针对多刚体模型不能准确仿真发射过程中发射俯仰角速度存在强烈柔性波动效应的问题,基于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某空空导弹发射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采用该模型对发射系统的导弹发射分离参数进行仿真,详细讨论了导弹重心、弹射发射行程、结构刚度等设计参数对导弹发射分离角速度的影响;发现导弹重心位于垂直作动筒作用点后,4根同步杆和4个转动臂需保证较好的刚度,且发射行程不超过350 mm时,导弹弹射分离角速度不会产生抬头效应,发射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舰载导弹垂直发射系统技术及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研究现状和特点的分析,综合两种不同发射方式的特点,对舰载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和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车载导弹多柔体发射动力学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射装置中某些构件的柔性效应对导弹发射系统的动力学过程会产生重要影响。针对某车载两联装导弹发射系统.将弹墚系统以及与之接触的地面土体作为一个完整系统。并考虑燃气流冲击力造成的地面振动的影响,分别进行多刚体系统和刚柔耦合系统的发射动力学仿真,分析构件的柔性变形对发射筒的振动和导弹出简姿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地面振动的多柔体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可以更好地模拟发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