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介绍了海上三维地震探技术的新近发展。包括1.单震源多道海上拖缆地震勘探,指出这是一种成本较低的、可获得高褶皱数据的新技术,对单震源和双震源两种技术作了分析比较。2.多船-多道海上拖缆勘探技术,认为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一种快速、经济的勘探,目前大多是利用两条船,每条船拖3条海上电缆进行作业。3.四维地震展望:四维地震本质上是时间推移的三维地震,它可精确地确定油气空间体积,流动方式及运移规律。目前主要  相似文献   

2.
地球物理勘察的新技术、新方法对计算机的速度和内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数据处理量的快速增加,使当今单计算机已难以满足其计算需求,采用并行计算技术来提高处理速度成为良好的解决方案.讨论和分析了并行计算在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中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在地震方法中,各种并行处理方法已经取得较多研究成果,并在大型并行计算机上广泛应用;非地震方法中,主要基于COW机群的一些并行方法也进行了试验并得到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3.
地震属性及其在煤层厚度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介绍了应用地震属性技术预测煤层厚度变化的方法.分析了钻孔处地震属性与煤厚的相关性,对地震属性进行了优选.将得到的地震属性利用多元多项式回归以及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求出各属性与煤厚之间的回归方程及人工神经网络回归模型.将该模型应用到非井点的地震属性上,实现了对淮南谢桥矿区13-1煤层厚度的预测,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证明了用地震属性技术预测煤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强震观测台网“十一五”期间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依据台站均匀分布、人口密集区域和断裂带重点观测以及重点监测的兼顾行政规划区的原则,建立了12个地表自由场数字强震动观测台站,形成覆盖广州市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同时兼顾全省的强震观测台网。通过对河源4.8级、4.2级以及对深圳等地地震记录特征的分析,表明广州市强震台网实现了震中快速、准确进行地震强度(烈度)的速报,对政府地震应急反应决策、震害快速评估和震后重建提供了科学依据。“十二五”期间在此基础上再建20个数字强震观测台使地震监测台网布局进一步合理与优化,使得地震监测、地震信息通讯网络等领域的科学技术更趋现代化,为建立与健全广州市震减灾工作的监测预报、灾害预防和紧急救助三大工作体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通过定量分析地震力和滑坡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对地震作用下滑坡稳定性分析进行研究.以地震加速度作为反映地震荷载的主要因素,以德昌、米易滑坡为例,基于有限元理论开展了地震作用下滑坡的动力学分析,并运用GEO-SLOPE软件模拟了地震对滑坡的影响机制,研究了滑坡稳定性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应用随机振动理论,研究了坝高和坝基刚度对重力坝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分析得到具有明确统计意义的结构地震均方根响应、地震最大响应均值及其均方差,分析成果可用于重力坝的抗震安全性和可靠性评价.同时分析了重力坝地震响应加速度和动应力随坝高和坝基刚度变化的统计规律.  相似文献   

7.
煤田采区火成岩分布地震反演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将基于模型的地震反演技术应用于国桩采区地震资料岩性解释过程中.首先对基于模型的地震反演原理进行了阐述,并针对煤田测井数据特点进行了数据处理与分析,然后对地震子渡进行了分析提取,实现了精细的火威岩的层位标定.通过对国桩采区的火成岩及煤系地层进行的综合地质分析,利用地震反演技术实现了火成岩与煤系地层的薄层分布信息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的提高地了地震数据的分辨率,能解释常规剖面上不易识别出的一些地质现象,为采区火成岩的分布,薄煤层的开采、有利区带的评价提供详实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重力坝的三维地震动力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首次超越破坏机制的理论,在三维重力坝的地震动力可靠性分析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结合验算点法和反应谱法,建立了三维重力坝的地震动力可靠性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向家坝泄水坝段的地震动力可靠性分析中.该方法既能计算坝体的点可靠度,也能用来分析建基面抗滑稳定可靠度,方法简捷实用.  相似文献   

9.
应用小波变换提高浅层地震记录分辨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资料分辨率较低主要是由于大地的滤波作用而导致地震波的高频成分衰减快,地震波的优势频率向低频方向移动.应用二进小波变换对地震记录进行多尺度小波分解,地震记录分解成多个频带,根据已知的地质先验信息,选取最能反映目的层的尺度,并对该尺度下的高频分量作补偿,即补偿因大地滤波作用而造成的高频分量的能量损失.模型及实际算例结果表明在保证信噪比的前提下,可使地震记录的分辨率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浙江东、南几次水库构造地震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4年9月7日发生在宁波的皎口水库ML 4.7级地震和2002年9月5日发生在文成一泰顺间的珊溪水库ML 3.9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与地震地质等资料,讨论了发生在浙江省东、南部的水库地震的特点并对水库抗震的工程措施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1.
地震映像技术在探测临安膨润土矿采空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从原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解释入手介绍地震映像勘探在采空区调查中的应用。其中在原理环节主要阐述地震映像法中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及其独有特点,在数据采集环节简述各种采样参数的选择问题,在数据处理环节用的是成熟的地震处理软件,介绍相对较少,在数据解释环节着重结合验证孔资料说明地震映像法在采空位置的确定以及勘探测线下基岩的完整性判断等应用的有效性,继而论述了地震映像法在采空区调查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国现阶段的抗震设计原则 ,以及混合结构的受力特点 ,对在深入理解《规范》规定的设计法规下进一步加强“抗震概念设计”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运用随机振动的时域复模态分析方法,对砌体结构房屋基础隔震体系在平稳随机地震激励情形下的响应进行了分析,得出隔震结构体系的地震反应统计特征。  相似文献   

14.
对隔震建筑下部结构设计中可能遇到的几种情况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地下室柱顶系梁的作用和隔震构造,为今后进一步推广应用基础隔震新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浅层地震物探技术在工程地质与地下水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外在浅层地震物探研究领域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特点,分析了在浅层地震物探方法,将在我国未来工程地质及地下水环境研究中所具有的巨大潜力及其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复模态方法,对巨型-子控制结构体系和普通巨型框架结构进行了非平稳地震作用下的对比分析,主框架顶层的位移响应降低了95.70%,加速度响应降低了24.08%;证明这种新的结构体系对地震作用的有效控制,对结构安全性和舒适度均有明显提高.探讨了次框架的剪切刚度与耗能阻尼器的阻尼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当次框架与主框架的剪切刚度比大于0.15并避开0.4;耗能阻尼器与次框架的首层阻尼比为1.0~3.0,结构的地震响应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控制,给出的合理范围对结构设计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光是影响卤化银彩色影像耐久保存的重要因素。光的作用使卤化银彩色影像出现褪色、变色等病变,致使珍贵的信息无法获取。本文以显影生成染料的多层影像为对象,简述卤化银彩色影像的结构组成、成像原理,总结光对卤化银彩色影像的危害及其影响因素,提出预防卤化银彩色影像出现光劣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澳大利亚在钻孔内采用雷达、地震、辐射等测井技术探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陆上地震采集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陆上地震采集技术出现了以可控震源采集、同时多源地震、无线采集系统、高密度地震、随机稀疏采样等为标志的技术新进步,提高了地震采集的施工效率和采集质量,保证了资料和后续处理能达到高信噪比、高分辨率、高保真度的要求.本文介绍了可控震源技术、无线采集系统、同时多震源技术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没有详细介绍目前已普遍使用...  相似文献   

20.
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地震地层学为指导,通过对滨南地区馆陶组薄层储层的详细划分、微构造的精细描述、沉积微相、地震识别技术以及防砂工艺技术的研究.摸索出一套适合该油藏滚动开发的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