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生料磨停机后,窑回灰会持续入生料库影响入窑生料化学成分和粒度级配,导致熟料HM出现持续偏低情况。通过对窑回灰造成生料成分波动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入窑生料波动,达到稳定熟料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符传智 《水泥》1992,(4):48-49
立窑煅烧方法,按入磨煤掺量分为白生料法、半黑生料法和全黑生料法。全黑生料法对提高熟料质量及窑的产量起了很大作用。但在目前煤价较高的情况下,采用全黑生料法熟料标准煤耗高,使得一些企业生产成本提高。我们在叉河水泥厂采用白生料法煅烧达到节能效果。同时,在采取一些工艺措施后,对熟料质量及窑的台时产量影响极小。本文从理论上和实践中说明这种方法的节能效果。供大家参考。一、理论依据我们知道,煤在立窑内燃烧过程与一般燃料燃烧过程基本上一致,也是经过干燥、预热、挥  相似文献   

3.
3 生料均化设施 3.1生料为什么要进行均化? 答:为了使生料的化学成份稳定,以较小的波动范围,向立窑连续均匀提供成份稳定的生料,保证立窑正常煅烧和熟料产量、质量,为此需要对生料进行均化。 3.2 入窑生料碳酸钙控制指标为多少? 答:碳酸钙滴定值合格率要保证达到80%以上,波动范围控制值为±0.5%。 3.3立窑采用不均匀生料进行煅烧,有哪些危害性? 答:大家知道:熟料矿物形成的前提是反应组份充分地接触,所以说均匀性好的生料是生产高品质熟料的基础,具体反映在窑上是易烧性好,煅烧稳定,否则效果相反。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研发现,部分熟料企业窑尾回灰直接入生料库;部分企业在建设了窑尾回灰仓的情况下也没有使用,或者仅在生料磨停机时窑尾回灰入回灰仓,生料磨开机后回灰再入生料库。在生料磨避峰停机后,有的企业入窑生料石灰饱和系数KH越来越高(也有的入窑生料KH出现了不同程度降低),严重影响了熟料的煅烧,熟料质量出现较大波动,这种现象在生料均化库位较低时表现的更加明显。 为提高入窑生料成分的稳定性,稳定生料磨停磨期间回转窑的热工制度,一些公司在生料磨停磨前调整生料配料指标,这些措施在生料磨停机时间较短时效果较好,但随着生料磨停机时间的延长,入窑生料成分波动问题并不能彻底解决。通过在窑尾设置独立回灰仓,将窑尾回灰连续、稳定的掺入到入窑生料中,可解决生料磨开停机导致的入窑生料成分波动问题,稳定回转窑热工制度。  相似文献   

5.
0引言武山水泥厂第2条生产线的烧成系统为Φ4m×60mZAB型立筒预热器窑,预热器为3级旋风加2级立筒的组合型式,Ⅰ级筒为双列,设计能力1000t/d,年运转率80%。1992年6月投产以来,因窑系统设备故障多,窑衬寿命短,入窑生料成分波动大,熟料质量偏低,年平均台时产量在32~37t/h之间波动设备运转率<75%熟料强度<60MPa。2000年企业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对窑系统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一些措施。最后4个月熟料的产量和质量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平均台时415t/h,运转率851%,熟料强度63…  相似文献   

6.
稳定的入窑生料成分是煅烧出优质熟料的前提,控制入窑生料实际上就是要控制出磨生料。提高控制出磨生料合格率,就要减小原材料质量波动,稳定磨机工况操作,调整配比及时、准确,取样具有代表性,检验结果准确,生产车间与化验室沟通协调好,才能提高出磨料合格率。  相似文献   

7.
赵介山  赵慰慈 《四川水泥》1997,(2):24-29,40
生料质量是严重影响水泥企业,尤其是立窑水泥企业产量不高、质量欠稳定、效益差的关键。本文分析了生料制备系统的诸环节,并从加强管理和投资20—30万元资金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以期达到入窑生料KH值±0.02的合格率在95%以上,为熟料煅烧及优质水泥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周文良 《水泥》2017,(2):66
入窑生料量的稳定对回转窑系统的稳定运转有着重要影响。我公司2 500 t/d熟料生产线,通过对入窑生料计量系统的技术改造,使入窑生料的稳定性得到了较大提高,回转窑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1前言 1997年,湖南郴州某水泥厂将Ф2.5m窑扩径成Ф2.8m窑.同时在中1.83m×7m生料磨后添置了一台Ф1.5m旋风式选粉机.窑径扩径后,熟料生产能力达到预期目的,但由于生料磨产量不高,结果因生料供应不足而造成立窑频繁停机,影响了产量、质量和工厂效益.经分析,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10.
入窑料煤的波动范围直接影响熟料质量和回转窑的长期稳定运行。我公司600t/d熟料五级旋风预热器窑,生料、煤粉控制系统下料波动范围在10%(瞬时值在给定值上下波动的大小除以给定值),操作中频繁调节给定值,预见性差,造成窑况不稳,冲料及掉窑皮时有发生,台时产量一直徘徊在20~22t/h,熟料立升重、fCaO合格率分别低于80%和70%。1998年9月,在工艺条件逐渐完善的情况下,对两路控制系统PID参数(P-比例;I-积分;D-微分)进行了攻关调试,入窑生料波动范围降至4%左右,煤粉波动范围降至2%,窑况得到稳定,减少操作人员的干…  相似文献   

11.
水泥窑经常会发生结窑、结圈等不正常窑况,严重影响熟料的产质量.原料成分的波动将会引起生料率值的很大变化,但用传统的钙铁控制方法无法确保生料率值的稳定.另外,从熟料结块温度分析,指出了生料率值的波动会引起熟料结块温度的变化,从而容易引起结窑、结圈.而采用生料率值控制系统则可确保出磨生料率值的稳定,为避免结窑、结圈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王建伟 《水泥工程》2014,27(4):33-35
从入窑生料率值、熟料产量及煤耗、岩相结构的变化等方面,分析了生料磨停磨期间窑灰对入窑生料和熟料煅烧的影响过程。通过对比分析查清了停磨期间入窑生料率值升高和出窑熟料游离钙超标、黄心料增多的具体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针对措施。生产实践证明,所采取的措施起到了稳定入窑生料率值和煅烧制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徐宁 《水泥技术》1996,(4):34-36
窑体综合改造技术及其应用徐宁合肥水泥工业研究设计院(341203)1现状立窑煅烧水泥熟料的生产技术适合于我国国情,但是我国立窑水平并不高,生产出的熟料质量不够稳定,产量不够高,究其原因,除了生料质量外,立窑本身结构是主要原因之一,具体表现在:(1)窑...  相似文献   

14.
再论生料均化链的基本概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长明 《水泥》1995,(1):1-6
再论生料均化链的基本概念高长明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300400)为了稳定水泥窑的正常热工操作制度,提高熟料质量,增加产量,保证窑系统的长期安全运行,水泥生产对入窑生料成分的均匀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生料均化过程实际贯穿于生料制备的全过程。一般认为:...  相似文献   

15.
我公司前三期4600t/d熟料生产线投产以来,窑产量一直稳步提高,但窑尾收尘料与增湿塔收集的生料灰(简称回灰料)量也大幅增加。由于回灰料波动大、量不稳,在将回灰料直接与出磨生料共同入窑煅烧时,给熟料质量稳定带来较大影响。经过多次对比分析,我公司在四期4600t/d熟料生产线设计时,在窑尾增加了一个回灰料处理系统,专门收集回灰料,并让其稳定地入窑  相似文献   

16.
正国外某咨询公司对水泥回转窑生产操作控制提出如下看法,情况如下:回转窑是一台倾斜的长圆柱体回转装备,窑内生料加热煅烧后转变为熟料。生产操作需稳定的烧成带和窑皮,稳定的烟气和料流温度,以及稳定的熟料产量,而实际上,入窑的生料成分和数量是变化的,燃料的热值、灰分、挥发分和水分也不尽一致,要保持窑的稳定生产控制因素很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现场设备进行深入分析,精准掌握了由于均化库内部结料、下料抽芯根源,导致入窑生料成分波动,进而影响整个窑系统熟料煅烧之因。通过对现场控制柜进行技术改造,自动控制系统操作简单,运行稳定,实现了下料控制从单一操作到DCS多样自动控制,最终达到了稳定入窑生料成分,确保水泥窑提产增效、节能降耗目的。  相似文献   

18.
常明  宋建明 《水泥》2001,(11):14-16
0 引言 武山水泥厂第2条生产线的烧成系统为Ф4m×60m ZAB型立筒预热器窑,预热器为3级旋风加2级立简的组合型式,Ⅰ级简为双列,设计能力1 000t/d,年运转率80%.1992年6月投产以来,因窑系统设备故障多,窑衬寿命短,入窑生料成分波动大,熟料质量偏低,年平均台时产量在32~37t/h之间波动  相似文献   

19.
立窑水泥厂在出窑熟料计量方法上,有的用入窑生料量来推算,有的采用入窑生料加水成球所耗用水量求得,还有的则根据窑的台时产量乘上运转时间估算,等等.上述方法都是间接得到熟料产量,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针对这一问题,几年前我厂在出窑熟料破碎机后面加装一简易自动计量装置,能直接较准确地计算出熟料的产量.现作一简介,供同行参考.自动计量装置是由一台电磁振动给料机、一台斗式秤(计量磅秤为500型)及电气控制部分组成.电磁振动给料机负责向斗式秤上的料斗供料,料斗底部设有卸料闸门,闸门的开闭通过控制电路由直流牵引电磁铁带动.  相似文献   

20.
将用电石渣生产水泥的立窑窑灰,采用预加水成球工艺成球后与生料和一起入窑煅烧,提高了熟料质量、改善了操作环境,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