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飞机作动系统的性能直接决定飞机飞行品质,电机泵阀协调控制作动系统相比于其他协调控制作动系统具有显著的特点,它是一个电机、泵和阀3者参数均可调节的功率电传电液作动系统.由于系统的复杂度,对整个系统建模和仿真具有一定的难度.利用AMESim软件分别对电机、泵和阀控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并根据得到的结果对模型的关键部分进行合理简化,从而得到精确的简化模型,为对整个系统进行数学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电静液作动器(EHA)能够实现故障安全,不存在机械卡死等,在大功率的场合功重比优势明显,因此可应用到飞机主舵面的伺服控制系统中.介绍EHA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功能组件的作用,详细推导了EHA伺服作动系统三环闭环控制情况下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频域分析,设计伺服回路参数,在AMESim仿真平台上搭建了EHA伺服作动系...  相似文献   

3.
基于AMESim的飞行器电液伺服机构非线性因素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传动间隙、刚度、摩擦力矩等非线性因素对伺服机构的影响进行了说明,以飞行器电液伺服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LMS Imagine.lab AMESim一维多领域系统仿真集成平台建立了仿真模型,有针对性地对传动间隙、摩擦力、机构刚度这些非线性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所得结论为飞行器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和性能预测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针对空间对接半物理仿真系统电液伺服作动器设计问题进行研究,建立了接触碰撞半物理仿真试验系统.从分析空间对接半物理仿真系统建构问题和对接机构的特性入手,提出了运动模拟器电液伺服作动器的设计要求.通过对电液伺服作动器动力机构数学模型展开分析,提出减小电液伺服作动器动态特性相对负载刚度变化的灵敏度的设计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仿真转台用叶片式无脉动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的工作原理,并提出为验证马达性能的非线性PI和微分前馈的复合控制策略,并通过试验对马达的性能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舵机动刚度试验台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舵机动刚度试验台进行了仿真分析.对舵机动刚度试验台进行建模仿真,通过加载部分给舵机系统部分施加不同频率的干扰力,观察并记录在不同频率下的舵机位置系统的输出,进而得出系统的动刚度特性.通过分析舵机位置系统的动刚度特性验证了该试验台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改变舵机系统的参数并观察参数对动刚度特性的影响,得到了很好的指导结果,同时也为舵机动刚度试验台的研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电静液作动集成技术是航空界未来航空器发展的五大关键技术之一。简述了电静液作动器EHA国内外发展动态,对定排量变转速型电静液作动器进行了原理分析、建模和仿真、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静液作动器满足技术要求,达到了预期目标,能实现高性能控制,但其某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优化。仿真分析和试验结果为EHA的系统设计和工程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AMESim的电液伺服阀试验和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液伺服阀是液压伺服系统的核心元件,直接影响系统的控制性能.利用AMESim软件对电液伺服阀进行建模仿真,模拟出电液伺服阀的特性.通过对比试验数据和仿真数据,验证了电液伺服阀仿真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对于三级电液伺服阀的新型仿真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以4WSE3EE三级电液伺服阀为例,介绍其工作原理。利用仿真软件AMESim建立对应的仿真模型,分析了仿真结果,对阀的结构及各种性能进行评价。针对不同类型的液压元件,提出在现有元件库的基础上开发出具体参数的元件的仿真模型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俞婕  胡大超 《连铸》2009,(4):24-27
从连铸结晶器振动技术的发展需求出发,为实现在高振频、小振幅的要求下系统能保持较高的精确度和稳定性,系统设计采用了电液伺服控制的非正弦振动技术。首先对结晶器机械振动装置进行了动力学分析,根据得到的数据结合设计要求进行液压系统计算,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系统仿真,检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符合设计要求,并可显著提高铸坯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1.
道路模拟试验台电液伺服系统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液伺服道路模拟试验台是汽车整车和结构件疲劳耐久性开发验证的重要手段之一。综合分析了道路模拟试验台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组成和原理,建立了阀控对称液压缸、电液伺服阀和伺服放大器等关键环节及整个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AMESim软件建立了电液位置伺服系统仿真模型,并采用典型信号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结合美国MTS电液伺服道路模拟试验系统进行仿真验证。在验证后的高精度模型基础上,对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阶跃响应特性、频率响应特性、负载刚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为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开发以及提高系统响应性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电液加载仿真台的设计与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机林 《机床与液压》2005,(12):124-126
介绍了一种能够实时模拟出火箭炮随动系统在不同带弹量、不同位置下的不平衡力矩的电液加载仿真台。实验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基于模糊白适应PID控制算法设计的控制器可以使电液伺服加载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有效地抑制负载变化和外界干扰,满足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2.4 m风洞是国内唯一的两米量级引射式、半回流、暂冲型跨声速风洞,风洞核心流Ma由p_0和p_s按等熵公式计算得到,其中稳定段总压通过4套主排气阀进行精确控制,其定位和同步精度直接影响到风洞流场控制的精准度。针对主排气阀电液伺服系统的负载多变、油缸内泄漏、参数及器件性能差异对同步控制精度的影响,建立了电液伺服系统精确数学模型,设计了基于虚拟主轴的多轴主从模糊控制策略,并基于MATLAB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调节时间短、同步精度高。  相似文献   

14.
陈建国  李智辉 《机床与液压》2006,(6):107-109,82
提出一种改进的模型跟随自适应控制算法, 该改进算法把系统当前输出误差引入控制信号,同时利用线性神经网络估计系统新的输出误差.利用该改进算法对电液伺服系统进行控制,实践表明该算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电液速率伺服系统的智能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将自适应模糊控制理论引入电液速度伺服系统之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逻辑关系的自学习控制方法,即彩BP算法对经验规则进行修改,改善系统动态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有效的控制电液速度伺服系统。  相似文献   

16.
模糊控制器的三种积分改进方法对比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针对普通的模糊控制器不能克服系统静差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三种模糊控制器的积分改进方法。这三种方法分别对应三种控制器,即三输入模糊控制器、模糊PI控制器和模糊并积分控制器。将此三种控制器应用于某零型一阶系统和某Ⅰ型五阶电液侗服系统,均能克服系统的静态误差。其中三输入模糊控制器的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7.
付永领  朱承建 《机床与液压》2007,35(8):210-211,242
在AMEsim仿真软件基础上,对电液位置伺服系统进行了分析及AMEsim建模和仿真,并就其中的压力脉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提高了控制精度,并给出了相应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8.
电液比例位置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液比例位置控制系统是非线性、时变性严重的一种系统,且具有变流量死区、变流量增益的特性.单纯采用线性PID控制器难于协调快速性和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基于LabVIEW平台,针对电液比例位置系统具有死区非线性的特点,设计模糊控制器,并与PID控制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模糊控制通过对比例阀死区的补偿,基本消除了液压缸运动的不对称性,并且在快速性、准确性以及稳定性方面优于传统的PID控制,改善了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徐勇  张智华  龚旭  李胜永 《机床与液压》2021,49(19):100-104
由于电液伺服系统的非线性导致PID控制难以对系统模型进行良好的预测控制,构建了由液压伺服阀和液压缸组成的电液伺服系统模型,并利用布谷鸟搜索算法(CSA)和遗传算法(GA)实现对电液伺服系统的模型预测控制(MPC)。依据连续状态空间模型建立了力识别模型,对液压缸和黑箱进行了数学建模。采用CSA和GA算法对MPC控制进行优化和参数整定,提高系统模型的稳定性和控制性能。对系统模型的外力、电压和振幅信号进行仿真实验,并与PID控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相比于PID控制,利用CSA和GA的MPC控制下外力的超调量降低了20%,电压的波动误差降低了1.5 V,振幅的跟踪稳态误差降低了50%。说明采用CSA和GA的MPC控制方法,提高了电液伺服系统的鲁棒性和稳定性,具有较高的跟踪精度并提升了系统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20.
基于总线网络的多轮驱动工程车辆转向系统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代化施工对特种工程车辆的要求,讨论了采用基于现场总线控制的数字化电液伺服转向控制系统的建模和实现过程,通过采用开环参数调节和闭环系统控制,实现了多轴驱动的大型工程运输车辆转向系统的控制,从而能够较好地适应施丁现场对行走、转向和调平性能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