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9)
新传媒时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形势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传媒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升当前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综合素质,促使其与不断变化发展的广播电视工作环境相适应,需要在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开设德育教育课程,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在播音主持专业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7)
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作为传播信息,沟通媒体与受众的纽带,其职业精神以及思想道德修养对于社会舆论的构建,社会价值体系的导向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在当前纷繁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中缺乏对学生价值体系的培养与教育,使得学生专业能力与价值理念之间出现失衡。基于此,本文从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出发,对相关的教学培养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32)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媒介融合趋势的形成,对体育播音与主持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高等学校中体育播音与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适应新的媒介环境及社会对于全能型、专家型体育播音与主持人才的需求。体育播音与主持专业发展应从严把招生考试关入手,积极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提升师资力量并改进教学方法,寻求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6)
本文通过调查了解广西地区各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了解东盟背景下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性的建议和意见,从而使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与东盟经济文化发展需求相结合,促进广西地区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8)
科技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也催生了媒体的诞生和发展,播音主持行业依托科技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随着传媒技术日新月异,特别是从广播电视时代到互联网时代,传媒技术的飞跃,对广播电视时代建立的播音主持职业标准产生了冲击。同时,国家大力推进的三网融合战略,给播音主持行业带来新的挑战,播音主持人才的选拔标准也将更为严格。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4)
本文主要针对新时代媒体传播特点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发展现状,分析语言应用能力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几个亟待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在教学中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调整教学策略,以培养出更多适应新媒体时代需要的广播电视优秀语言传播人才。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
媒体时代下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了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播音主持专业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对专业人才呈现多元化的需求。但播音主持主专业毕业的学生越来越多,但整体质量却不高,学生专业基础薄弱,培养的类型单一无法适应媒体时代的需求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面对存在的新问题,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类型的多样化人才,创立个性化培养方案,扩展涉猎的领域,强化新媒体的应用,是解决问题之道。以便播音专业建立完善的学科体系,培养出更加满足市场需求,更具个性的专业化人才,以促进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16)
在媒介融合的社会发展趋势下,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这种发展也对现有的播音员、主持人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并且给未来的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而当下,很多有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观念和行动上都落后于媒体的发展,这使得院校的人才培养无法与时代接轨。在这一背景下,探究媒介融合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就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7)
广播是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类型之一,承担信息传播、健康娱乐、文化传承和社会教化的重要职能。在传媒行业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多角色播音主持成为广播播音员发展的趋势。广播播音员如何适应多角色播音主持的需求,培养多角色播音主持能力成为一个值得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多角色播音主持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多角色播音主持对广播播音员提出的要求,并探讨了如何培养多角色播音主持能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1):79-82
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是传媒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无法适应广播电视编导行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革新是必然的。立足当前实践教学的开展状况,首先,必须提升高校办学理念,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其次,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加强新媒体在其中的应用;再次,建设和扩展实践教学阵地,加强和媒体的联系,全方位推动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8)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播音主持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多。随着各大高校逐年扩招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在人才培养质量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对我国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促进播音主持专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2)
长期以来,新闻播音主持人一直是大众接触最多也最广的群体,近年来,随着媒体融合的逐渐加深,主持人对群众的影响力也愈加广泛,因此,新闻播音主持人的社会责任感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社会伦理及法律法规两方面,简要说明新闻播音主持人的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通过政治理论学习、深化业务素质来培养和强化新闻播音主持人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3.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一个涉及土建类学科、信息类学科、电气类学科等多学科交叉的专业,相关专业人才的匮乏成为阻碍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国家和社会发展对培育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针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培养目标模糊、培养特色不明、培养环节脱节等4个重点问题,安徽建筑大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根据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需要,提出集成学科优势的特色化人才培养方法,构建基于"新工科"工程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形成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的"1535"人才培养体系。该人才培养体系汇集了方法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等多种创新,展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的应用成果,为建设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0,(2)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会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播音主持行业也不例外。在融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行业面临的境遇是全新的,而这也为播音主持艺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播音主持艺术教育教学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革,以适应当前融媒体时代对播音主持人才的需要。文章主要就融媒体环境下如何对播音主持艺术教育教学进行创新展开探讨,以期为其他高校播音主持相关教育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10)
播音主持艺术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自身的课程教学安排上有其独特之处,它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也显得更为特殊。为培养社会所需市场所求的播音主持艺术人才,各高校开始不断重新审视本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现状,并独辟蹊径,寻求改革和变化,找出新路子,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9)
在高中的播音主持学科中,语音教学是一个关键。其具有交叉艺术专业的特点,把文学、哲学、政治、社会、法律、心理、美学、音乐、历史、艺术等多学科集于一个整体,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性的学科。在教学上达到规范化,这是发展的一个必然。我结合教学实践以及根据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课的特点,谈谈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20,(1)
"互联网+"背景下,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播音主持行业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需要依靠新媒体技术的创新发展。本文将基于"互联网+"的大背景,研究当下学校播音主持专业存在的问题,以及进行相应的对策分析,以期帮助播音主持专业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9)
<正>众所周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历教育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经过半个多世纪播音教育前辈的艰辛探索与卓绝努力,以及近十几年来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加之高等教育普适化、大众化的影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下逐渐升温。全国各地从部属师范类高校到省属师范类高校再到市属,从综合性师范大学到专科师范院校,不同层次的师范类高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10)
播音主持人在职业生涯中需要一个独特的发展途径来实现其职业的发展。个性化、人格化和亲合力正是当下一个合格的播音主持人所具备的必要的能力素质,在播音主持人职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就这三个方面对播音主持人职业发展的作用进行分析阐释,以期为播音主持人职业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土木工程大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文章在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实践教学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如何培养土木工程大类复合型人才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提出土木工程大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应在教育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总框架下,结合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改革专业的内涵,明确土木工程大类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材建设、师资来源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以培养出一专多能的土木工程大类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