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从姜黄中提取的微溶于水的姜黄色素,对浸膏进行增溶后得到水溶性姜黄色素乳状液。试验研究了pH、光照、温度、Fe3+、柠檬酸和维生素C对水溶性姜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光照、Fe3+、柠檬酸对水溶性姜黄色素稳定性的有一定影响;pH不同,色素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不同;维生素C对水溶性姜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采用反溶剂法制备GA-zein-cur分散体系,探讨不同的操作条件(反溶剂加入方式和速度、搅拌速度、溶剂类型以及浓度、溶剂和反溶剂的体积比)对GA-zein-cur分散体系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1 000 r/min条件下采用正加入法快速加入反溶剂,以80%乙醇-水溶液为溶剂,溶剂和反溶剂体积比为1∶2.5时制得的GA-zein-cur分散体系粒径较小,粒度分布较窄。同时姜黄色素的包埋率大幅度的提高,随着溶剂-反溶剂体积比的减小,制备的分散体系的平均粒径和PDI值均变小,制得的分散体系更均一、稳定、透明。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以天然色素栀子黄和姜黄为材料,采用不同配比共混的方式,以共混体系特征吸收波长下的吸光度变化来衡量共混色素的稳定性。利用红外光谱检测共混体系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通过不同光照、温度、pH值、还原剂、氧化剂、金属离子处理不同配比的共混色素,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其吸光度。结果表明,该共混体系中栀子黄与姜黄可能主要通过氢键形成复合物,其稳定性优于单一色素,特征吸收峰的波长为430 nm;共混体系受太阳光和单色光(蓝光)的影响较大;共混体系温度在60℃以上时不稳定,在强酸碱环境中不稳定;共混体系对氧化剂、还原剂环境较稳定,但对Fe3+环境敏感;适当增加姜黄的比例,有利于增强体系的稳定性。该研究表明共混色素相较于单一色素可实现稳定性的提升,结果可为栀子黄、姜黄及共混色素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姜黄为原料,研究了温度、光照、pH常用食品添加剂及金属离子对姜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姜黄色素的稳定性影响不大,光、pH、食盐浓度及金属离子Fe3+、Ca2+、Cu2+、Fe2+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大,柠檬酸、抗坏血酸、山梨酸钾、蔗糖浓度对其影响不大;且该色素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和抗还原性。  相似文献   

5.
在有机颜料分散过程中添加吸附促进剂,促进高分子分散剂在有机颜料表面吸附,成功制备了水性纳米有机颜料分散体系; 研究了水性纳米有机颜料分散体系的稳定性能.结果表明:在有机颜料分散过程中添加吸附促进剂,可制得分散稳定性能良好的水性纳米有机颜料.水性纳米有机颜料分散体系随着离心时间的延长,吸光度变化较小,仅有极少部分颗粒发生沉降.加热温度在50℃以下,粘度、粒径、Zeta电位基本没有变化;高于50℃后,颜料的性能明显变化,且温度越高变化越明显.将水性纳米有机颜料分散体系稀释32倍,其比吸光度仍高达97.56%,说明纳米颜料分散体系中发生沉降的粒子很少.所制得的水性纳米有机颜料分散体系具有较好的离心稳定性、耐热稳定性和稀释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分别采用冷冻干燥、微波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方式制备熊果酸-壳聚糖纳米粒子,研究了熊果酸纳米粒子在光照、不同温度及体外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的贮藏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胃消化阶段,熊果酸纳米粒子释放率较少;肠消化阶段,冷冻干燥、微波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制备的熊果酸纳米粒子释放率分别为59%、55%和50%,说明熊果酸纳米粒子具有缓释特性。体外模拟胃肠消化阶段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自由基清除率试验结果表明,熊果酸纳米粒子的抗氧化性高于熊果酸。熊果酸和熊果酸纳米粒子在4℃下稳定性较高,熊果酸保留率均在80%以上。避光室温条件下,冷冻干燥、微波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制备的熊果酸纳米粒子保留率分别为66%、64%和60%。其中,冷冻干燥制备的熊果酸纳米粒子在4℃和避光条件下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分别为2.32、2.09 mg/g。研究结果表明,冷冻干燥和微波冷冻干燥制备的熊果酸纳米粒子的光照、温度以及模拟胃肠消化稳定性和抗氧化性均高于熊果酸,熊果酸的稳定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BS)、非离子表面活性剂(Lutensol TO 10)和多元醇(乙二醇,甘油和1,2-丙二醇)对P(St-co-MAA)纳米色素分散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DBS和Lutensol TO 10质量浓度分别为20 g/L和30 g/L时能够显著提高P(St-co-MAA)纳米色素分散液的稳定性,但随着其质量浓度继续增加,分散液稳定性下降。随着乙二醇、甘油和1,2-丙二醇质量浓度的升高,P(St-co-MAA)纳米色素分散液稳定性不断升高。其中,甘油对纳米色素分散液稳定性的提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文摘     
姜黄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王贤纯(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食品与发酵工业,1994,1,63~67。 姜黄色素由于其在姜黄中的含量高、着色力强以及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而被认为是最有开发价值的天然食用黄色素之一。本文对姜黄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详细研究,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其稳定性,避免或减少某些理化因素产生的不良影响,提高姜黄色素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袁媛  毛立科  高彦祥 《食品科学》2008,29(5):181-186
采用Tween系列乳化剂(Tween20、40、60、80)粗乳化β-胡萝卜素并经100/10MPa二级高压均质制备 0.5%(W/W)β-胡萝卜素含量、不同乳化剂浓度(4%~12%)的纳米乳液,经4、25、55℃贮藏28d,根据 ΔBS(t)值、贮藏过程中β-胡萝卜素纳米乳液的粒径大小以及色素含量的变化比较四种Tween乳化剂及其浓度对β-胡萝卜素纳米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0% Tween20制备的β-胡萝卜素纳米乳液的平均粒径(d=132nm)最小,稳定性较好,而且色素保留率最高(64%~78%).  相似文献   

10.
贾维妮  刘鹏  张瑞萍 《印染》2012,38(6):9-12
采用氢氧化钠从姜黄中提取姜黄色素,讨论提取温度、时间、姜黄浓度及碱剂用量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将提取的姜黄天然染料对大豆纤维进行染色,讨论染色方法、染色温度、时间及盐用量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并优化了染色工艺。优化的姜黄色素提取工艺为:姜黄80 g/L,NaOH 30 g/L,90℃提取75 m in;优化的大豆纤维姜黄色素染色工艺为:采用同浴媒染法,染液选择未稀释姜黄提取原液,Zn2+媒染剂0.08 mol/L,媒染温度100℃,染色时间60 m in。大豆蛋白织物染色后,干摩擦牢度良好,湿摩擦牢度稍差,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水溶性姜黄色素用于真丝染色的可能性,考察了染色温度、pH值、时间、色素用星对水溶性姜黄色素上染真丝的影晌,试验结果表明,水溶性姜黄色素可用于真丝染色,较佳的工艺条件为pH=3、80℃、5~60 min、色素用量8%(owf),色素对真丝具有较好的提升性,媒染处理后染色织物的色光有一定变化,皂洗牢度有所提高,但摩擦牢度并未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喷雾干燥法对姜黄色素进行微胶囊化,克服了原有姜黄色素在使用中的不便,且增加了姜黄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选用明胶、麦芽糊精为壁材的最佳配比为17;原料姜黄素含量2-5%;乳化温度55-60℃,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80-200℃,排风温度93-98℃,产品水份含量1.5-2.5%.  相似文献   

13.
以栖霞山绿叶甘姜为原料,提取其色素并进行稳定性分析,为天然食用色素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基础数据。以提取溶剂浓度、时间、温度、固液比为分析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确定绿叶甘姜中色素提取的最佳条件,并分析光照和温度变化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绿叶甘姜中色素提取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60%、提取时间120 min、固液比1∶12(g/m L)、提取温度60℃,绿叶甘姜耐光性和耐热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究了钝顶螺旋藻C-藻蓝蛋白(C-PC)的光谱特性,以及在温度、p H、光照(强度、时间、光源)、蛋白质干扰剂等环境因素下其溶液稳定性及荧光特性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C-PC色泽稳定性与荧光特性均受p H、光照、温度及蛋白质干扰剂等因素影响。其中p H6~7、温度4~30℃,避光条件下C-PC相对稳定,溶液色素保留率与蓝度值b*变化范围小于4.93%;C-PC对光照敏感,其中红、蓝波段光源对其影响最大(p0.05);在蛋白质干扰剂的存在下,一定浓度的盐酸胍(≥2 mol/L)、乙醇(≥50%,V/V)、十二烷基硫酸钠SDS(≥0.05%,m/V)均可使C-PC严重变性发生褪色,并使其荧光峰淬灭。相关性分析显示,温度、光照强度引起的C-PC色泽变化与其荧光特征峰值呈显著相关性(p0.05),但p H或蛋白质干扰剂引起的色泽变化与其荧光特征峰值无显著相关性(p0.05),表明C-PC荧光特性与其色泽稳定性变化不完全一致。研究结果为C-PC在天然色素、荧光试剂等应用领域或进一步的失稳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微胶囊化提高姜黄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黄色素的稳定化是推广其工业化应用及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技术。本文采用多孔淀粉为吸附剂,使用明胶进行姜黄色素的微胶囊化。实验结果表明:微胶囊化最佳工艺条件为包埋温度70℃,包埋时间2h,芯壁材比1∶30,此时姜黄色素的包埋率可达96%以上;微胶囊化姜黄色素的水溶性大大提高,且对热、光、pH等的稳定性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紫草素(Shikonin)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疏水性天然色素,为了提高其水溶性、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开发天然表面活性剂修饰的紫草素脂质纳米粒子。本课题以卵磷脂为原料,采用pH驱动法制备紫草素脂质纳米粒子,通过添加茶皂素或槐糖脂,考察茶皂素或槐糖脂对紫草素脂质纳米粒子的形成以及不同环境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卵磷脂与茶皂素(或槐糖脂)质量比为2:1时,茶皂素修饰的紫草素脂质纳米粒子(Saponin modified shikonin lipid nanoparticles,Sap-SLNP)的包封率达到99.01%,负载率达到5.06%,槐糖脂修饰的紫草素脂质纳米粒子(Sophorolipid modified shikonin lipid nanoparticles,Sop-SLNP)的包封率达到98.36%,负载率达到5.16%。两种天然表面活性剂修饰的紫草素脂质纳米粒子环境稳定性相近,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分别约是游离紫草素的2倍和1.6倍,在pH2~7以及离子浓度0~1000 mmol/L内依然保持较好的稳定性,经过反复冻融3次后粒径变化不大,包封率仍有85%左右,将近是无修饰脂质纳米粒子的2倍,并且经过4周储藏粒径基本不变,包封率仍有80%左右,约为无修饰脂质纳米粒子的1.7倍。此外紫草素的生物利用率显著提高,约是游离紫草素的3倍。

  相似文献   

17.
草莓色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提纯的草莓色素为材料,研究了光照、pH值、温度等因素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酸度不仅对色素的吸收光谱有显著影响,而且对其稳定性也有一定影响。光照和加热都可以加快色素的降解,这种降解反应符合化学动力学一级反应规律,可用反应速率常数计算不同条件下产品中的色素含量。  相似文献   

18.
制备了F_(127)稳固Pd纳米粒子催化剂(Pd/F_(127)),并将其用于油酸甲酯加氢制备C_(18)醇的反应。结果表明:F_(127)稳固Pd纳米粒子催化体系对油酸甲酯加氢反应具有催化活性高、稳定性好、易与产物分离、可循环利用等特性;在油酸甲酯用量3.0 g、Pd质量分数0.36%的Pd/F_(127)催化体系用量6.0 g(m(Pd)∶m(F_(127))=1∶25)、反应温度230℃、氢气压力6 MPa、反应时间8 h的较佳实验条件下,产物羟值(KOH)和碘值(I)分别为173.3 mg/g、10.5 g/100 g;Pd/F_(127)分散均匀,Pd纳米粒子平均粒径2.36 nm;分离所得稳固Pd纳米粒子催化体系不经任何处理重复使用5次后,仍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核桃青皮中萘醌类色素的提取率,在酶添加量、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液料比4个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酶辅助超声波提取萘醌类色素的工艺条件,并研究了光照、温度、氧化还原剂、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酶添加量1.0%,超声时间90 min,超声温度70℃,液料比72∶1(m L/g)的条件下核桃青皮萘醌类色素提取率最高,可达8.22%,与模型预测值相对误差为0.13%。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核桃青皮萘醌类色素07 d内具有良好的耐光、抗氧化还原和储藏性,80℃内热稳定性良好,Mg2+、Ca2+、Na+、K+对色素无明显作用,Al3+、Zn2+、Fe3+对该色素具有一定的增色作用,其中Fe3+作用最明显。超声波结合酶法提取工艺简单、高效、可行,提取的萘醌类色素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薄荷叶色素的提取方案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无水乙醇提取的色素溶液最大吸收波长为671 nm;优化提取工艺为:温度50℃,时间2 h,料液比1∶45,乙醇70%。该色素的稳定性一般;氧化剂和还原剂都对薄荷叶色素有一定影响,其中还原剂的影响较大;酸和温度对薄荷叶色素均有一定的影响,光照对色素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