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兰  包志毅 《华中建筑》2005,23(Z1):111-113
山水画、山水诗、山水园林被认为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组成部分,三者具有相同的思想基础.中国古典园林史表明,山水画与山水园林关系尤为密切,以画论代园论指导园林设计和建设的案例屡见不鲜.以王维山水画、山水诗、山水园林为例,分析中国山水画中的园林思想,并从中讨论中国古典园林的功能、造园手法及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3)
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景物为创作主题,尤其以表现山水题材最为普遍。古典园林的艺术营造与中国传统山水画可谓是殊途同归,山水造园之理和绘画之理有诸多相通之处,园林设计中的很多造园理论都与山水画的绘画理论密切关联。中国园林从中国山水画中汲取养分并发扬了中国绘画的民族特色,尤其是中国皇家园林中对山水画艺术元素的运用十分典型,为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研究素材和设计范例。  相似文献   

3.
我国山水画作与古典园林的发起者都是文人墨客,园林造园的"园意"常趋同于山水画所蕴的"画境".基于对园林及山水画作发展脉络的梳理,文章针对二者的空间营造与造景艺术进行剖析,发现其美学特征、空间意趣追求、具体艺术手法等都出于同源.以此为基础,展开关于山水画论对中国古典园林意趣空间营建影响意义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我国山水画作与古典园林的发起者都是文人墨客,园林造园的"园意"常趋同于山水画所蕴的"画境".基于对园林及山水画作发展脉络的梳理,文章针对二者的空间营造与造景艺术进行剖析,发现其美学特征、空间意趣追求、具体艺术手法等都出于同源.以此为基础,展开关于山水画论对中国古典园林意趣空间营建影响意义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王恒 《山西建筑》2010,36(24):349-350
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与山水画的共同渊源与构图方法,阐明了二者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关系,并指出中国古典园林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山水画的发展,而山水画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也促进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唐石彪  张汉华 《广东建材》2011,27(7):172-173
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孕育出来的园林艺术,同中国的文学、绘画有密切的关系。园林意境这个概念的思想渊源可从我国古代以来先人的文艺思潮已是崇尚自然,有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游记。园林创作也发生了转变,从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23)
园林是人化的山水、立体的山水画,中国古代山水文化孕育了古典园林艺术的成长。文章梳理了从殷商到明清的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程,借以"三级跳"的转型特质揭示了中国山水文化发展的古典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中国山水画的构图与中国古典园林的游线、视线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本文尝试探索古典园林游园流线与山水画册页呈现方式之间的联系,研究古典园林游线组织和空间转折手法及重要景观节点的画面构成方式。在对苏州古典园林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上述方法对所调研的古典园林的游线进行横向比较和分析,得出了不同园林游线的特征及评价。  相似文献   

9.
山水画既是古典园林造园的灵感源泉和创作蓝本,也是古典园林发展的真实记录。文章以宋代山水画中的建筑要素作为研究对象,从宋代山水画入手,探究宋代山水画中"建筑"作为构景要素的构景特征,从中找寻山水画"画理"与古典园林"园理"的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山水画和古典园林两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情结"所蕴含的自然观。通过反映自然山水在体现自然观的绘画以及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挖掘艺术与园林中的"山水情结"的指导价值与文化意义,以期在当今景观设计中体现这种文化思想。同时指出"山水情结"与生态理念道并行而不相悖,"山水情结"是我们具有特色的文化财富,在当代的城市建设与景观设计中不应该忽视"山水情结"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山水文化哲学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明是人类活动的历史结晶,山水文化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山水与文化息息相关,山水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山水的生命。该文论述了山水文化哲学在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等艺术形式上得到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人和设计者大多是文人和画家,他们对美的审视和情趣直接对园林意境的创造造成影响,园林借鉴于山水画的刨作方法,以园入画,因画成景。中国古典园林处处充斥着对中国山水画的再现表现,形成了源远流长、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然而中西方园林空间构成的差异一直处于人文理念与自然的角逐中,反映出了各自人文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进程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建设"山水城市"有利于缓解这些城市问题,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山水城市"融合了中国山水诗、山水画、园林艺术等深邃的内涵,又基于城市生态观,以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为基础,把城市发展的方向哲学化、诗意化。基于"山水城市"理论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依托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和理法,结合历史文献及城市现状的研究,从宏观尺度探讨城市植被地域性特征的表达理法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人的造园活动不会晚于秦汉时期,一直持续到明清时期,古典园林包括了苑囿、皇家园林、寺庙园林、私家园林等不同形式,但无论何种形式,山、水、林是其必备的元素.即使是受到经济、地域等限制的私家园林,也成功地用湖石垒砌成假山,并植以树木作为点睛之物.同样用山水营造的园林空间,它的体量也经历了由大到小、由浩大到精微的变化,其中受到山水画审美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山水城市”概念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叙述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以书信的形式畅谈"山水城市"的概念,进而介绍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对"山水城市"概念的不同见地,并探究了"山水城市"概念与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源远流长的关系,最后指出"山水城市"概念的真谛在于它融合了中国山水诗、山水画、园林艺术等深邃的文化内涵,从而有着诗情画意、园林美和建筑意。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18)
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其综合了山水的自然美、造景的形式美以及人文美,是中国古典美学指导下的园林景观佳作。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人文情怀。传统的山水画对苏州园林的构成等有一定的影响,为园林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苏州园林中,有合理的观赏路线,有贯穿整体路线的视觉效果与独特的景观造型,步移景异,使人们对园林充满惊喜,体现了一定的审美趣味。其造园手法体现在对各种园林要素的合理配置上,主要采用对景、敞景、分景、框景、漏景、夹景等处理方式,将园内各种造园要素巧妙结合。  相似文献   

17.
宋爽  陈奥星 《城市建筑》2023,(5):147-150+160
中国园林具有深厚的艺术造诣和文化价值,但在西方现代主义的冲击下,当前的生活方式和审美需求发生巨变,我国现代园林景观存在着诸多问题,亟须对中国园林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进行重新思考。文章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特征的梳理,认为脱胎于山水诗画的山水审美与山水文化是中国园林区别于其他园林艺术的根本所在,并提出了中国园林山水营造的四种境界追求,然后总结了当前中国园林的传承与表达方式,最后提出了当代中国园林思想传承与形式创新的具体内容,以期创造既符合当代审美与功能需求,又具有高雅诗画情趣与精神意境的现代中国园林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在起源和发展中的联系和区别。通过分析从原始石器时代、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社会发展的六个典型阶段两者兴衰的历史原因和相互作用,总结出山水画和古典园林发展的共通之处以及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枯山水的园林形式来源于日本禅宗的美学理念和艺术精神,那么枯山水园林的景致造型则来源于绘画。从宋朝山水画入手,阐述中日邦交使山水画传入日本,影响了日本绘画、禅宗及建筑风格,尤其是枯山水园林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瑾  王洪成 《园林》2020,(3):20-26
本文在中国山水画与传统造园发展相辅相成的研究基础之上,从"画游-园游"的角度,尝试就山水画理对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通过结合中国古典园林实例的造园手法,分别从"物游"与"心游"两个层面分析画理在造园实践中的表达,为设计者从山水画的"画游"角度去理解传统园林的"园游"路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