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作为广州城市“三轴”格局的骨架之一 ,广州传统中轴线是广州旧城的核心。在分析其发展历程及形态演变基础上 ,结合传统城市特点及现状问题 ,提出设计的主题———历史·风景·街市·生活。挖掘广州旧城地域特色 ,充分尊重历史、自然与人文景观 ,运用城市设计方法对旧城机理、历史街区及建筑进行有机更新 ,创造出融历史性、文化性、生活性和地域性于一体的城市意象  相似文献   

2.
从风景园林学科的角度出发,探讨珠江三角洲粤剧文化景观的历史演变和空间格局,认为粤剧发展是依托珠江水系而兴,粤剧演出空间也多分布在滨水地段,形成了滨水戏棚、戏台、粤剧红船等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并随着三角洲繁密的水网广布在三角洲平原河网地区,形成独特的区域景观格局。粤剧文化景观的主要“聚处”在广州西关,文中分析了珠江三角洲粤剧文化景观在极盛时期的整体空间格局,总结了繁荣文化景观的历史经验,供当前的旧城景观更新及文化复兴工作借鉴。  相似文献   

3.
从风景园林学科的角度出发,探讨珠江三角洲粤剧文化景观的历史演变和空间格局,认为粤剧发展是依托珠江水系而兴,粤剧演出空间也多分布在滨水地段,形成了滨水戏棚、戏台、粤剧红船等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并随着三角洲繁密的水网广布在三角洲平原河网地区,形成独特的区域景观格局。粤剧文化景观的主要“聚处”在广州西关,文中分析了珠江三角洲粤剧文化景观在极盛时期的整体空间格局,总结了繁荣文化景观的历史经验,供当前的旧城景观更新及文化复兴工作借鉴。  相似文献   

4.
滨水居住区已成为我国当前住宅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群岛型滨水居住区是在其原有基础上衍生出的一个全新概念。如何在滨水自然环境下,创造一个由群岛组成的居住空间,让武汉城市特色与大自然和谐共存是设计者规划的核心目的。本文以武汉东湖汀州水岸小区为例,从基本概念、小区功能分区、交通组织、景观空间、建筑特点等方面来营造一个个性的居住空间,试图提出一种典型的群岛型滨水居住小区模式,为其他小区规划设计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简述当今国内外滨水城市开发历程,归纳了国内外滨水城市开发现状与开发的模式,然后以哈尔滨为例,总结出其滨水开发模式特点并且对哈尔滨滨水开发模式做出评价,最后提出以江南旧城区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充分发挥中心岛屿作为连结两岸城市的交通纽带作用,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并通过完善由环线与放射线构成的点—轴系统来整合两岸城市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北部山区的传统村落具有独特的山水环境格局,其村落公共空间体现了村落的生命力与核心力。本文以闽北传统村落下梅村为研究区域,在分析村落滨水公共空间形态的基础上,研究村落滨水公共空间形态与功能的发展矛盾,进而对将来传统村落滨水公共空间的良性发展提出若干思考和建议,以促进村落保护和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傅俊杰  唐孝祥 《风景园林》2020,27(6):115-120
珠江三角洲桑园围地区在明清时期形成了地域文化特征显著的人文景观。通过对志书、诗文游记记载和历史图像进行分析,探讨桑园围地区人文景观的历史演变、空间类型和文化内涵。将桑园围地区人文景观的典型类型归纳为地如棋称的生产空间、西樵烟雨的游赏空间、多元融合的教化空间;从以水为核心的八景文化、联合自治和士绅主导的社会准则、兼容并蓄的文化信仰3个方面,总结其社会文化内涵,以期促进桑园围地区传统人文景观保护与地域特色景观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8.
城市滨水绿地空间环境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和地位正在不断提升和加强。论文以巢湖市东西环城河景观提升工程设计为例,提出对滨水绿地景观的相关改造策略,使其成为改善生态环境、展示地域文化、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在实践中探索旧城滨水绿地景观的建设方式。  相似文献   

9.
在当下的城市化进程中,旧城改造在全国许多城市进行。防汛抗洪重点区域的滨水地带,也被推到了城市滨水生活的核心范畴。因此,旧城滨水景观规划也相继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对旧城滨水景观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10.
张磊  余艳 《规划师》2012,28(Z2)
宁波湾头地区的功能定位是以水为基调,以绿色为背景,与三江口CBD功能互补的城市滨水休闲商务区(城市滨水RBD).其规划设计提出了建设城市滨水特色区块的思路和策略:通过剖析湾头地区三面环水的地理环境特征,协调地域自然景观格局与城市用地功能之间的关系,突出与城市中心区互补的独特景观与功能,塑造宁波城市中“休闲商务区”形象,打造城市最具活力的滨水区域.  相似文献   

11.
蔡哲  邱灿红  黄媛 《中外建筑》2012,(11):60-62
水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是生机,是形象,是资源,也是象征——文明素质、地域文化的象征。现代大城市中的河流滨水地区逐渐成为城市中最具有活力的地段,它不仅包容了丰富的自然景观,而且蕴含着城市滨水区的物质空间和人文景观,是旅游观光的重要场所,更是城市居民活动的公共空间,是城市的重要门户和窗口,承担着非常重要的功能,通常是城市中最有魅力的地区。本文通过挖掘滨水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资源,对其进行科学定位,突出文脉与自然、和谐共享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旨在构筑一个具有地域特征的融休闲、文化、娱乐、景观等多功能的可持续滨水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2.
相当多的城市依水而生、因水而兴,滨水景观的设计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滨水区在城市中拥有重要的经济、文化与生态价值。在城市设计中,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以往重点多放在静态景观空间上,而忽视了对城市景观空间的动态考量,特别是忽略了人们随机漫游的视觉空间体验,尤其是在滨水游憩与湖面泛舟的人群,其视点由于具有随机动态性而难以捕捉,使得以其动态活动为基础的设计难以入手。本文以西湖为案例范本,针对西湖的核心问题,梳理城市眺望体系的相关国际规划理论和实践,系统提出"人-城-湖"三者互动的滨水望城的动态设计理论与技术,对其天际轮廓、动态游览路线、视觉感受、景观廊道、空间形态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构筑中国式滨水景观总体城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范本。  相似文献   

13.
卢峰  常青 《室内设计》2009,(5):59-62
本文以重庆市酉阳县旧城中心区滨河空间的改造为例,反思了我国中小山地城市建设中地域性缺失的问题,并以延续城市历史文化和日常生活的独特性为目标,将滨水空间作为重新建构山地城市整体格局的景观要素与核心公共空间,提出了相应的改造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依托境内丰沛的水系资源,广州市提出打造"花城、绿城、水城"的战略设想。规划以构建岭南生态水城为总体目标,从水城指标、水城生活、水城交通、水城文化和水城景观5个方面提出广州水城建设标准,规划形成"一江两片、北树南网、点线结合、干支分层"的整体水网结构,并从水功能区划、岸线控制体系、滨水区指引、规划实施等方面提出规划策略。规划充分体现了城乡规划与水系岸线规划的高度结合,具有创新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岭南文化的核心区——广州市为例,以建筑学的基本要素着手文化区的划分,从文化区划的角度总结广州市的传统村落与民居的分布特征和文化景观。本文的目的在于扩展文化地理学的学科领域,并利用其方法为广州逐渐消失的传统村落与民居提供一个新的保护思路。  相似文献   

16.
现代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之间存在诸多矛盾,尤其是城市交通发展给城市文化景观遗产造成极大影响。北京城旧城是中国传统城市的典范,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以北京二环路为例,从城市道路景观营造的角度,探讨不同城市交通发展方式与古城文化景观遗产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7.
以泉州中骏西湖1号滨水住宅区设计为例,着重从定位思路、总平设计、户型特色、外观造型、环保节能建筑材料的选择等方面展开详细总结论述,旨在探讨新时期、新形势下,历史文化古城的重点滨水景观带的住宅区,如何走出一条既符合时尚现代的居住要求,又能融合传统文脉、继承文化基因,既有历史积淀、又富有新意的住宅设计新道路。  相似文献   

18.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风貌和城市特色感知度最高的区域,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城市产业结构和交通环境的巨大变化,城市滨水区面临用地功能结构的调整。本文总结了北美滨水城市匹兹堡的城市更新改造策略,提出滨水区用地功能的更新,应利用片区生态与历史文化特色,结合自身条件探求激发片区活力。并以武汉市二七桥片区为例,结合该片区的滨水空间特点和用地布局,针对该片区滨水传统工业的转移、用地功能的置换、临江景观的打造进行了更新策略的研究,为片区相关规划编制提供理论探索,指导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9.
汪笑梅  种培芳 《园林》2021,(5):42-49
滨水景观作为城市边缘地带,是城市自然资源和生物类别最为丰富的区域,对于城市风貌的打造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其采取生态保护措施能够更好地促进景观环境和谐发展。以兰州黄河风情线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勘探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剖析滨水景观类型,探讨现存问题,从滨水景观生态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景观优化措施和生态修复策略。旨在解决兰州黄河风情线滨水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为城市滨水景观发展提供重要的生态保护支撑,探寻现代滨水生态景观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