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安全与技术》2019,(2):108-114
论文以医院医疗信息平台系统为研究对象,介绍深圳市电子商务安全证书有限公司(简称深圳CA)针对"互联网+医疗"的业务环境建设需求、应用模式及关键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利用电子认证服务作为医院智慧医疗系统的基础建设,强化互联网医疗数字身份管理,构建全国统一标识的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平台,提供可信医学数字身份、电子实名认证、电子签名应用、数据访问控制信息系统、可追溯管理系统等功能服务,实现可信医疗数据平台的"可信身份、可信行为、可信数据和可信时间",积极推动医疗网络可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可信移动平台身份管理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网络用户身份管理难题及现有的身份管理方案存在的不足,基于可信移动平台完整性校验、保护存储、域隔离和访问控制以及远程平台校验等安全特性,提出了可信移动平台身份管理方案和协议;构建了对应于口令、证书、指纹等认证方式的身份矩阵;实现了多种方式的身份认证、身份认证审计记录,主密钥、审计密钥、平台AIK私钥的加密存储,以及移动平台的可信验证、加密身份的还原和服务提供者身份标志的查找定位,并实现了身份信息和认证数据的加密传输;进行了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在保护用户身份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大大减轻了用户身份管理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集成可信身份识别和访问管理方法的安全可信网络框架,该框架提供了一种灵活建模和描述数字用户身份的机制,同时支持基于事务的隐私保护和个人数据获取,以及灵活的第三方问责机制与端到端的安全交流,从而完成可信认证。  相似文献   

4.
身份认证过程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导致认证服务的结果并不绝对可信;而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身份认证的某些方面,不具有通用性。基于对身份认证的形式化描述和其安全性的逻辑分析,将身份认证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分为4个方面;通过引入信任分类、不可信因子和安全度,提出一种具有通用性的身份认证可信度计算方法;并对基于静态口令和数字证书的身份认证模型进行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5.
无线网络下可信移动节点接入认证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丽娜  常桂然  王兴伟 《计算机应用》2011,31(11):2950-2953
将基于属性且无可信第三方的平台验证协议以及基于身份的加密协议应用到无线网络环境下节点接入认证模型中,提出一个无线网络环境下的可信移动节点接入认证方案。与现有的认证方案相比,基于可信平台的移动节点接入认证方案主要有以下特点:1)在验证移动节点用户身份的同时也验证了移动节点的平台身份;2)不仅提供了移动节点和网络代理间的双向认证,还提供了移动节点间的双向认证。分析表明,改进后的方案满足接入节点身份的匿名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区块链技术发展以及广泛应用,链与链之间交互成为关注焦点,跨链身份认证与管理是实现区块链可信交互的基础。针对当前跨链身份认证与管理中存在的安全性与性能不足问题,提出一种基于ECC-ZKP的面向跨链系统的用户身份标识认证模型。通过研究跨链身份标识模型,引入椭圆曲线加密算法和零知识证明,实现跨链身份标识注册、更新以及认证,为用户的跨链访问、通信提供可信身份认证服务。分析与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在处理效率、资源利用率方面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7.
区块链技术由中本聪于2008年的白皮书中提出。作为点对点网络中的一种去中心化和分布式公共账本技术,区块链应用链接块结构来验证和存储数据,用可信共识机制来同步数据变化,为身份认证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可信的技术方案。与传统集中式认证方式相比,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身份认证可以在保护数据真实可靠、节点隐私安全的同时实现数据共享。文中概述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身份认证研究现状及进展。首先,从区块链的技术架构、分类以及共识算法系统地介绍了区块链的一些基本理论;然后重点介绍了口令认证技术、生物识别技术、PKI技术以及其结合区块链应用的身份认证目前的研究现状;接着从物联网、车联网、智能电网、金融、医疗等应用方面介绍了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认证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区块链身份认证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I-office系统是一个基于Internet的协同办公系统。邮件服务是I-office中的一个基础服务,它为用户和I-office中其它子系统提供邮件服务,包括收发邮件、通讯录维护等。通过独立的组织结构子系统实现联系人组的维护,通过I-office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实现身份认证和身份漫游I。-office邮件服务支持任何遵循IMAP和SMTP协议的邮件服务器,并可以同用户个人办公系统中的邮件系统进行数据同步,协同工作。  相似文献   

9.
针对可信计算平台终端在网络连接认证时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一个基于可信网络连接框架的网络终端认证模型TNTAM。该模型通过加入身份认证系统模块、信息访问鉴别模块IADM和引入策略管理器来加强终端认证的安全性,实现了用户、改进的认证智能卡以及可信终端三者间的相互认证,并确保了可信终端请求网络服务的可信性和通信安全。对TNTAM模型的具体应用流程进行了设计。最后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减小了可信终端在网络认证时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为加强终端认证安全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B/S模式访问盛行,其访问的安全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当前几乎全部单位允许自己的员工通过终端访问应用系统,以满足通信需求。显然,这种访问并未在安全认证环境下进行。此时,做好终端认证、用户认证、接入认证及应用系统认证尤为重要。所以我们需要一种可信接入方案,以保护通信和敏感信息。本文采用VUE及KONG LUA架构,基于零信任核心理念和原则提出一种分布式可信接入方案。从应用访问、接口调用两个维度,保证终端可信、身份可信、访问可信及动态控制,解决终端可信问题、身份可信问题、行为可控问题。并采用分布式设计,解决并发连接的问题,提升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