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4)
通过野外节理的测量统计,得出研究区有3组节理发育:NNW向(320°350°)、NNE向(15°350°)、NNE向(15°30°)、NE向(50°30°)、NE向(50°70°)。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运用赤平投影法分析了三泉地区中新生代以来的古构造应力场。根据各节理测量点的最大主应力方向,把研究区构造演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晚燕山期—早喜山期,主要受到NW-SE方向的应力作用;第二阶段是晚喜山期,主要受到NE—SW方向的应力作用。这两期的构造运动控制了三泉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中裂缝的发育方向,为页岩气储层物性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平顶山矿区构造应力场演化规律及分布特征,采集共轭剪节理、断层擦痕、矿区构造等数据,运用赤平极射投影法恢复研究区古构造应力的方向,分析矿区古构造应力场及演化规律;基于地应力和震源机制解资料,运用构造物理学和岩石力学方法解析现今构造应力的大小和方向,获得矿区现今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及分区图。古构造应力场重构表明,该矿区主要经历了印支、燕山、喜山三期构造应力场作用,印支期最大主应力方向近NS向,优选产状3°∠6°;早燕山期最大主应力方向NW向,优选产状313°∠13°;晚燕山期最大主应力方向NE向,优选产状54°∠9°;喜山期最大主应力方向NNE向,优选产状18°∠15°;在多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矿区形成了李口向斜控制下的一系列NWW~NW向褶曲和断裂,并伴生NNE~NE向次级断裂构造。现今构造应力场解析显示,该矿区现今构造应力场具有分区特征,矿区整体为大地动力场型,西部矿区以正断层应力场型占主导,中部矿区以走滑断层应力场型占主导,东部矿区以逆断层应力场型和走滑断层应力场型占主导;矿区总体为高应力值区,从西向东应力值呈现升高趋势,应力场稳定性处于相对稳定与临界状态之间;矿区最大水平主应力...  相似文献   

3.
利用节理构造、擦痕滑动矢量反演法等构造应力场研究方法,结合区内地质特征及区域构造演化,系统分析了桃源地区构造应力作用的方向和期次,进行构造应力场期次的划分,推测区内由早至晚经历了近SN向挤压、近EW向挤压、近EW向拉张、NW-SE向的挤压、NW-SE向拉张等主要构造应力作用。初步探讨了区域构造应力场演化与铀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进而预测铀富集成矿的有利构造部位。认为区内的NEE、NWW向断裂为近EW向挤压应力产生的一组共轭断裂,具有相似的成矿潜力。前人探索较少的NWW向断裂,为下步找矿重点。  相似文献   

4.
结合沁水煤田常家庄勘查区的地理位置,对该勘查区内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指出该区内构造简单,主要构造有寺头断层、松树凹向斜、小柳沟背斜,地层总体走向为北北东向,倾角3°~25°。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28)
八里桥勘查区位于淮北煤田涡阳矿区,本区构造形态为一走向近南北,倾向西的单斜构造,次级褶曲发育。勘查区内以断裂为主,区内近SN向、近EW向、NW向和NE向等断裂构造交割成网状,且全为正断层,断层间的组合型式主要为阶梯状,断层落差整体较大,大部分断层切割了整个含煤岩系。勘查区中部和南部地区有岩浆侵入,其中中部地区岩浆侵入8-1煤层,但岩浆侵入范围较小,对煤层影响有限;勘查区南部岩浆岩侵入层位以8-1煤层为主,其次为2煤层,岩浆岩侵入范围相对较大,对煤层的厚度、结构及煤质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冯校辉 《矿产勘查》2021,12(3):703-709
河南永夏矿区李大庄矿探区内煤层构造发育。结合区域构造地质背景,在三维地震勘探区开展地层对比追踪、断点解释和组合断层等工作,查明了探区褶皱形态与类型,刻画了断层的数量、密度、性质、断距和展布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探区褶曲及小的波状起伏较多,主要发育有6个褶皱;共组合煤层断层274条,正断层273条,逆断层1条,其中7条为新生代继承性活动断层;断层密度大,平均为22.7条/平方千米;断层展布方向以NNE和近SN向为主,断层落差5~10 m者为主,亦发育落差过百米者。本次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工作改变了以往勘探区构造简单的认识,深化了对勘探区构造发育特征的认识,给李大庄生产矿井采矿工作面的合理布置提供了重要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15)
针对鄂庄井田断裂构造严重影响开采、开拓及采煤巷道布置的现状,选取7煤层底板标高为地质变量,运用趋势面分析方法,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建立了4个二维多项式趋势面数学模型。通过拟合度检验、显著性检验和适度逐次检验,选取1~3次模型进行构造趋势面分析,避免盲目提高次数而使拟合方程产生不利影响。趋势分析结果与勘探成果相互验证,研究表明:鄂庄井田总体为一向斜构造,轴向NE;该向斜自井田中东部发生分叉,形成东、西两向斜,东部向斜是由2个次级向斜和1个背斜相间排列构成的复向斜构造;落差大于30m的断层在剩余图上均有较好的反映,预测了部分勘探并未查明的构造异常区域。  相似文献   

8.
大平矿是郑州煤业集团下属的大水矿井,水害问题严重制约着煤矿企业的发展。论文分析了断裂构造对矿井突水的控制作用,尤其是小断层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大平矿断裂构造以EW向、NE向和NW向为主,中小断层的研究对矿井水害的治理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非均匀特征与煤田深部应力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华北地区分成11个应力小区,依据华北地区近期1 111条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数据,利用格点尝试法分析华北地区主应力方向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华北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以水平作用为主,其中,唐山和晋南地区最大主应力方向为近EW向,其他地区最大主应力方向均为NEE向,方位为NE60°~80°。鲁西南万福煤矿深部水压致裂原地应力测试结果显示,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的为NE40°~80°,与鲁西南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的分析结果十分接近。通过构造类比,认为万福煤矿深部应力状态受控于鲁西南地区区域构造应力场。  相似文献   

10.
张荣  周文博  苏连驰  阳正勇  刘彤  张旭康 《矿产勘查》2020,11(11):2354-2359
水泉沟矿床褶皱和断裂构造均很发育,近EW向、NE向和近SN向3组断裂构成了区内矿床的基本构造格架。水泉沟铜铅锌银钼多金属矿床共圈出5条矿化带,每条矿化带均受褶皱和断裂构造复合控制。通过矿床地质特征进一步表明,近EW向和NE向断裂交汇部位是矿床的形成有利部位。近EW向断裂、背斜及向斜组合控制着矿体的空间展布,水泉沟多金属矿床受构造控制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