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设计制备了二氧化硅气凝胶粉体材料,使用KH550将其表面改性后与粘结剂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搅拌为混合液,在超声波清洗器中将厚度为9mm的玻璃纤维针刺棉浸入混合液中之后,干燥制备得二氧化硅气凝胶/玻纤棉复合材料。结果表明采用KH550表面改性的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在水性粘结剂中的溶解性良好,超声波处理有助于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均匀分散于玻璃纤维棉中;含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的玻璃纤维棉导热系数明显下降,且随温度升高,其隔热性能比普通玻璃纤维棉更好。对二氧化硅气凝胶/玻纤棉复合材料的导热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的存在有效削弱了玻璃纤维棉的热桥效应及其气相导热效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声波处理为分散手段,通过自乳化法制备了改性氯化聚丙烯(CPP)乳液。比较了机械搅拌和超声乳化工艺对制备CPP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了超声波作用时间、作用功率对乳液性能的影响以及对乳液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的作用功率为400 W,作用时间为6 min时,得到的CPP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而且乳液涂膜在PP塑料上的附着力达到0级。  相似文献   

3.
以凹凸棒石黏土基气凝胶为精油载体制备高载量香氛剂并实现精油长效控释。以凹凸棒石为三维网络骨架、以植物纤维为增韧补强材料,制备了一种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和优良机械加工性能的的凹凸棒石/植物纤维复合气凝胶。该气凝胶对甜橙精油的负载率高达96%且挥发残油率低(<5%)。疏水改性提高了气凝胶对精油的负载率并显著延长精油缓释时间。精油挥发均呈现短暂快速下降、稳定释放、缓慢下降3段变化规律,展示复合气凝胶对精油挥发的良好控速能力:体积为4 cm3的香氛剂在60℃实验温度下可维持80 mg/h恒速释放27 h,累计释放时间为31 h;精油控释速率随气凝胶体积增大而增大,在1 cm3后逐渐趋近平台值;精油在气凝胶中的释放行为符合Korsmeyer–Peppas模型,属于Non-Fickian扩散。  相似文献   

4.
《广东化工》2021,48(18)
本文采用紫外交联法制备丝素和2-(二甲氨基)丙烯酸乙酯(DMAEA)、丝素和2-羟基乙基丙烯酸酯(HEA)及丝素和季铵盐的改性丝素蛋白凝胶。通过溶胀率、红外光谱表征改性丝素蛋白凝胶的结构特性,通过热重分析研究改性丝素蛋白凝胶的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DMAEA改性丝素蛋白凝胶的溶胀性能优于添加HEA和季铵盐的改性丝素蛋白凝胶;盐浓度的影响表明,DMAEA、HEA和季铵盐的改性丝素蛋白凝胶溶胀率均随盐浓度升高而下降。热重分析研究表明,三种紫外聚合的凝胶,在100℃附近开始分解,450℃左右分解完,热稳定较好。三种改性方法中,添加HEA的凝胶的热稳定较好,添加DMAEA的凝胶溶胀率最好。  相似文献   

5.
水性环氧树脂乳化型固化剂固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元胺中引入环氧树脂(EP),再通过成盐反应,合成出含仲胺盐结构、可乳化液体EP的固化剂;然后采用相反转法制备出稳定的水性EP乳液。结果表明:该固化剂在室温时具有一定的潜伏性(水性EP乳液室温储存期超过14 d),而在较高温度时具有快速固化的特点。仲胺盐的起始分解温度(Ti)约为113℃,当固化温度较低时,仲胺盐热分解反应难以进行,封闭的仲胺基与环氧基的固化反应难以发生,表现为成盐率越高,乳液凝胶时间越长;当固化温度>Ti时,仲胺盐快速热分解后释放出被封闭的活性仲胺基,乳液可快速固化,成盐率对乳液凝胶时间的影响不大。各固化膜均具有较低的吸水率(<3.1%),其耐水性和耐丙酮性能优良,但耐强酸、强碱性能较差且随固化剂成盐率提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6.
天然硅酸镁铝凝胶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机盐工业》2003,35(1):34-34
一种天然硅酸镁铝凝胶的制备方法,以皂土,蒙皂石、凹凸棒土或膨润土为原料,按下列步骤进行:(1)对原料进行粉碎;(2)将矿粉加水制成矿浆,并加入降粘剂充分搅拌,均匀分散;(3)采用动态离心分离提方法进行分离提纯;(4)加入含有一价金属离子的无机盐,并进行充分搅拌,对胶凝性能进行激活处理;(5)加入至少含有Na^ 的无机盐,并充分搅拌进行改性;(6)对改性后的矿浆进行后处理,从而获得最终产品,本发明的技术核心是:将降粘剂的使用与动态离心分离提纯,预激活处理和不同数金属离子的无机盐改性相结合,既解决了使用降粘剂与凝胶性能下降之间的矛盾,找到了重新激活凝胶性能的方法,又解决了矿物提取过程中矿浆浓度与提纯效果间的矛盾,从而获得了显著的技术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大豆蛋白凝胶与戊二醛交联大豆蛋白凝胶,研究了凝胶的溶胀性及其影响因素,以质构仪、扫描电镜对凝胶的质构和断面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大豆蛋白浓度为13%,其凝胶溶胀率为15.00g/g;当大豆蛋白浓度为12%,25%戊二醛用量为50μL,交联大豆蛋白凝胶溶胀率为25.1g/g,;氯化钠浓度和水的温度对交联大豆蛋白凝胶的溶胀率有影响,氯化钠浓度从0升至0.1M,交联凝胶溶胀率从25.1减小为5.34g/g;水的温度从20升至60℃,凝胶的溶胀率从21.81增至49.12g/g;质构分析和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戊二醛交联凝胶比大豆蛋白凝胶具有更高的硬度、弹性、内聚性、破裂强度和更有序的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8.
超声波因其能够使蛋白质结构发生物理改性,已在大豆蛋白分子结构改性的实验中得到了应用。本文简单分析了大豆蛋白的成分及其功能特性,并对超声技术处理对大豆蛋白性质的影响和该种作用在食品工业领域中的实践和实用前景进行相应的概述。  相似文献   

9.
碱处理大豆蛋白胶粘剂的2级结构对胶接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邸明伟  刘杰  张彦华  顾继友 《粘接》2010,31(8):42-45
利用NaOH改性大豆蛋白制备大豆蛋白胶粘荆,筛选了最佳的反应条件;采用红外光谱中去卷积与2阶导数并结合曲线拟合与结合模式识别的方法,研究了碱处理后大豆蛋白的空间聚集结构对其胶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OH作用下,蛋白质空间聚集结构破坏,极性基团的暴露使得胶接强度提高;而大豆蛋白2级结构中无规卷曲结构含量越高,越有利于胶接。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二氧化硅气凝胶对聚酯流变性能的影响,采用旋转流变仪和毛细管流变仪分别测试了二氧化硅气凝胶含量为0.7%、1.8%、2.5%改性聚酯的流变性能,并与常规聚酯的流变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低剪切速率下,三种改性聚酯均具有剪切变稀特性;含量为0.7%的改性聚酯表观黏度低于常规聚酯;含量为1.8%和2.5%改性聚酯的表观黏度高于常规聚酯。在高剪切速率下,三种改性聚酯非牛顿指数均<1,为非牛顿流体;相较于常规聚酯,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加入,使得改性聚酯的流动性能得到改善,聚酯熔体的非牛顿指数增大,结构黏度指数减小;在三种不同二氧化硅气凝胶含量的改性聚酯中,含量为2.5%的改性聚酯的非牛顿指数更大、黏流化能更低、结构黏度指数更小,可纺性最好。相较于常规聚酯,含量为2.5%的改性聚酯的聚合动力黏度稍高,纺丝温度偏低。  相似文献   

11.
苏少龙  刘建 《应用化工》2014,(9):1584-1587
以凝胶为材料,利用锆和氟可以形成配合物,通过接枝二乙烯三胺、载锆,得到载锆凝胶。载锆凝胶在15℃,pH约为6,振荡速度为120次/min,吸附时间为180 min时,可以固液比为0.003 g/mL除去10 mg/L的氟溶液中90.48%的氟离子,使其符合国家饮水标准。载锆凝胶适于处理偏酸性的含氟水。Na+、K+、Mg2+、Ca2+、NO-3、Cl-对载锆凝胶除氟基本无影响,H2PO-4、SO2-4影响适中,CO2-3影响严重。载锆凝胶吸附氟可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描述。15℃下,根据Langmuir模型计算得到的最大吸附量为10.31 mg/g。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stud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was applied to optimize the preparation of a supramolecular gel temporary plugging agent. According to single-factor experiment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elling temperature was preset at 100°C, and the gelling strength reached the maximum. Three-factor RSM model prediction was carried out to explore the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 (R2) of the gelling temperature and strength and their degree of influence, and the predicted results were verified by experiments. No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e predicted results, indicating that this model could be used to optimize the preparation of DMF supramolecular gels. DSC, FT-IR, XRD, and SEM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optimized supramolecular gel temporary plugging agent (CD-Da), and its compatibility, stability, rheology, and plugging performance were evalua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CD-Da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ood injectability in low-permeability rock cores, strong plugging capacity, self-breaking, and less damage to the formation. Therefore, this study not only provides a stable and efficient supramolecular gel plugging agent for tight oil and gas reservoirs, but also establishes a prediction model between each component and supramolecular gel, providing a new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upramolecular gel.  相似文献   

13.
蒋婧 《安徽化工》2002,28(5):47-48
利用氯丙基三氯硅烷与硅胶反应生成硅烷化硅胶,从不同的条件下合成CP-硅胶并对其性能进行评定和表征,同时对CP-硅胶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15.
聚丙烯酰胺固体凝胶膜中甲醇透过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膜扩散法,由示差折光仪在线测试了聚丙烯酰胺(PAAM)固体凝胶膜室温下甲醇透过系数。实验结果表明,随凝胶浓度的增加,PAAM固体凝胶膜的甲醇透过系数呈下降趋势;但在凝胶浓度一定的情况下,随凝胶中文链度的增加,PAAM固体凝胶膜的甲醇透过系数出现极小值。因此,PAAM固体凝胶膜在掺杂导电成分后可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中作为阻醇电解质膜使用。  相似文献   

16.
C-S-H 凝胶及其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分析C-S-H凝胶的复杂性和特征的基础上,就测定它的化学组成、C-S-H凝胶中[SiO4]4-四面体的聚合度及其结构的化学和物理的方法作了简要介绍.现代各种测试方法的出现和使用,对C-S-H凝胶的组成和集中[SiO4]4-四面体的聚合结构有了较为完整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丙氨酸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N-十二酰-L-丙氨酸、N-十四酰-L-丙氨酸、N-十二酰-苯丙氨酸、N-十四酰-苯丙氨酸和N-十八酰-苯丙氨酸,并对其使有机溶剂凝胶化的能力进行了测试,同时研究了溶剂量、温度等因素对凝胶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环氧树脂的凝胶反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合成了新型含异氰脲酸酯基的环氧树脂 (ISEP)以及它的柔性固化剂 (TPA) ,对两者的粘度与温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根据Arrhenius公式进行了线性拟合 ,计算了粘流活化能 (△Eη)和指前因子 (K)。ISEP的△Eη为 7 31× 10 4J/mol,K为 3 74× 10 -9;TPA的△Eη为 5 77× 10 4J/mol,K为 4 35× 10 -6。以ISEP和TPA为主体树脂和固化剂组分 ,制得了环氧树脂胶片 ,考察了固化催化剂HA对胶片性能的影响 ,确定了最佳用量为 2 6 %。对不同温度下凝胶反应的放热行为和凝胶时间也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凝胶时间和温度的线性拟合 ,得到凝胶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Ea)为 85 9 3J/mol,K为 1 9838× 10 -8。通过凝胶时间和凝胶反应的放热量 ,确定了合适的固化温度为 5 0℃。  相似文献   

19.
尚校森  蒲春生  吴飞鹏  刘静 《应用化工》2011,40(11):1911-1914
使用聚合物冻胶对注水井进行调剖是油田实现控水稳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室内研制了一种以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有机铬和水溶性酚醛为主剂的冻胶体系。在65℃条件下考察了主剂浓度、矿化度、温度、pH值、热稳定剂等对体系成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体系在矿化度<16 000 mg/L、温度<80℃、pH值为6~8时,生成的冻胶突破真空压力达到0.070 MPa以上。由岩心封堵试验得到,该冻胶体系对模拟岩心的封堵率>96%,突破压力梯度>34 MPa/m。  相似文献   

20.
Inverse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can be fruitfully used for the texture determination of porous mineral beads. However for swelling macroporous gels the same procedure may lead to flagrant errors, which are pointed out on some examples. Thermodynamic considerations explain such results and some ways to take into account perturbing effects are sugges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