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SHT11的粮仓温湿度测控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数字温湿度传感器SHT11为测量元件,结合单片机和PC机实现了粮仓温湿度测控系统.下位机系统以ATC89C51为核心,采用SHT11为测量元件,利用无线数传模块APC200A-43与上位机通信,实现数据上传,同时接收上位机下传的控制命令.上位机监控程序采用C++ Builder为开发平台,实现对多个下位机系统的集中监控.  相似文献   

2.
由于变电站端子箱内空间小、易受潮且现有的状态传感器数据传输方式落后,故设计了一款同时具备无线和有线通信功能的端子箱内温湿度多功能传感器。传感器以GD32E230C8T6微处理器为主控芯片,采用MEMS集成的温湿度传感模块对端子箱中温湿度同时进行检测,传感模块的温湿度自动补偿功能使测量更准确。使用基于ZigBee的无线和485有线传输实现传感器与上位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讯并通过一系列软件设计使得变电站端子箱运行状态可控。经过测试:设计的ZGBWSD01型温湿度传感器的检测精度较高,与上位机的无线通信稳定,具有性能高、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符合变电站端子箱温湿度现场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仪器测量系统正朝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依据《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校准规范》(JJF 1101-2003)设计了基于W5100的网络化环境温湿度测量系统.系统由下位机环境参数采集终端和上位机监控处理平台组成,采集终端以MCU为控制核心,依据设置参数将温湿度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信息通过W5100模块传输到C++Builder开发的上位机平台进行显示,并备份到ACCESS数据库进行查询和统计分析.系统满足校准规范的各项要求,能够实时动态的显示数据曲线、数据备份、系统设置、网络通信和数据通信等功能,实现环境试验设备温湿度的自动化测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满足现代工业生产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温湿度监测系统。该系统以MSP430为开发平台,设计了传感器数据采集电路、数据处理传输电路、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以及上位机监测平台。基于ZigBee协议的传感器网络负责采集温度、湿度数据,以MSP430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网关负责数据的接收处理与转发,上位机监测平台则用于实时监测采集到的温度、湿度数据。本系统解决了传统温湿度测量时存在布线困难、不易维护的缺点,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等复杂环境对温湿度的测量。  相似文献   

5.
针对工厂数字化修理线建设要求,提出了基于以太网的装备修理车间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利用AM2315C温湿度采集模块的特性,以STM32F103ZET6芯片为核心,采用XPT2046驱动电阻式触摸屏作为显示方案提供人机交互界面,通过DM9000网络模块与上位机进行温湿度数据传输。上位机以VC编程软件编写程序,可以存储、显示和查询采集到的各修理现场的数据信息。应用表明,监控系统工作稳定,实时性强,传输距离远,布局安装方便,对工厂数字化修理线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汽车自动空调系统中,最主要是车内温度梯度和相对湿度的控制,温湿度传感器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空调系统的工作性能。由于空气的相对湿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针对汽车空调的应用环境设计了温湿度一体化的传感器,便于温湿度的测量和对湿度补偿,同时为保证测量结果真实可靠,采用直流无刷电机驱动风扇,强制空气流动的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测量准确、响应速度快的特点,满足作为汽车配件的批量生产和互换性的要求。经检测,传感器的灵敏度与基本精度均达到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7.
基于1-Wire总线的分布式温湿度测控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基于1-Wire总线的分布式温湿度测控系统方案.给出了其硬件组成和关键程序。系统采用上下位机结构.下位机由单片机通过1-Wire总线控制若干温湿度数据采集单元进行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单元主要由电压温度多功能芯片DS2438和湿度传感器HiH-3610构成。系统满足了仓储、农业等领域对远距离、多点温湿度数据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仓库环境控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潮、防霉、防腐、防爆是仓库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一种以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AT89S52单片机、315M无线收发模块为主的仓库温度湿度控制系统。本系统采用DH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与AT89S52组成温度湿度实时采集系统进行实时的采集。随后将采集的数据通过单片机串口发送方式由315M无线收发模块将采集的数据传送至数据处理中心处理,根据预设的温度、湿度值决定是否驱动控制继电器驱动风机、加湿机、升温机工作,从而实现对温度、湿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王玉香  张喜红 《机电信息》2011,(18):184-184,190
介绍了具有无线功能的温湿度测控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及工作原理。该系统应用智能型温湿度传感器SHT11来检测温度和湿度,通过采用内嵌51单片机的NRF9E5芯片将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修正后,并通过NRF9E5内置的NRF905无线模块完成与PC机的无线通信,降低了布线成本,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该系统体积小、功耗低、电路简单,可以方便安装和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10.
温湿度的检测对农业大棚、粮仓存储及呼吸睡眠等都有重要的作用。针对以51单片机为核心的温湿度检测系统处理速度慢、内存限制及外接传感器有限等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基于STM 32的温湿度监测系统。系统由STM 32芯片作为核心处理器,DHT11温湿度传感器模块作为检测传感器,并由OLED显示屏进行显示。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实现了对温度、湿度实时监测,并且具有设计简单、可靠性高、监控数据准确、易于安装、经济实用等特点,在生活、生产、工业等领域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恒温恒湿空调运行的高能耗问题,设计了一种节能型恒温恒湿机组,机组结合了冷凝热回收装置-变容量系统等节能手段。本文针对恒温恒湿空调系统控制回路中温湿度之间的耦合作用,设计前馈补偿解耦器解除温湿度控制回路间的耦合关系,并用Matlab进行解耦仿真。结果表明加入解耦器后达到了解耦的控制效果,为温湿度控制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介绍了以AT89S51处理器为核心的一种通用、低成本的烤烟温湿度控制器。阐述了该控制器的原理及整体结构,论述了该控制器的硬件设计方案和软件实现方案;并且该控制器能有效控制烤烟过程,降低烟农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3.
利用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DHT11,以Arduino Uno微处理器系统和虚拟仪器LabVIEW为平台,设计出实时温湿度测量系统。实验表明,该测量系统实时性强、精度高、灵敏度高,适用于需要监测温湿度的场合。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温湿度控制精度和稳定性,结合 ATmega16 单片机和 DHT11 温湿度传感器设计了一种温湿度控制系统.该系统可实时采集温度和湿度,并根据计算结果实现降温、升温、加湿和除湿等操作.给出了系统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方法.为进一步提高系统控制精度,基于深度学习网络设计了一种温湿度控制器,可以判断和预测温湿度变化趋势.最后,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述温湿度控制方法可提高温度和湿度控制精度,提高系统响应速度,降低系统达到稳态所需时间.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以16位超低功耗控制器MSP430F149为核心的温室温湿度数据采集板设计方案,该采集板采用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DHT11,将采集到数据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同时按固定协议通过ZigBee模块发送给路由节点,再由路由节点通过GPRS或者以太网传送给主机,以便随时查看温室环境的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16.
HMP45D温湿度传感器的维护及校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湿传感器是用来同时测量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由于传感器的测量部分经常与空气中的灰尘和化学物质接触,使传感器在某些环境下产生漂移.而仪器的电气参数会随时间的推移、温度变化以及机械冲击而产生变化,因此传感器需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  相似文献   

17.
徐祥洋  杨洁  张淇淇  翟耀芳 《流体机械》2013,41(2):53-57,52
通过对辐射吊顶+地板送风系统夏季运行情况的试验研究,得出了室内温湿度沿高度方向的变化情况以及贴附层露点温度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室内空气温度沿高度方向先升高后降低,而相对湿度则先下降后上升,送风参数对房间湿度的影响较大,辐射板表面温度可根据贴附层的露点温度进行控制,而贴附层的露点温度可以采用工作区露点温度减去1.7℃来表示。  相似文献   

18.
杨月婷  张文学 《仪表技术》2003,(2):45-46,52
介绍温湿度变送器的工作原理,变送器对温湿度信号的处理方法及有关公式推导。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该变送器具有良好的线性度和精度,且降低了设计成本。在温湿度采集点数多、分布散、传输距离远的场所,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相似文献   

19.
温湿度的测量在工业、农业、国防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设计的多通道温、湿度检测系统利用单片机AT89C51作控制器,采用数字式传感器进行温湿度测量,实现多地点的温、湿度实时检测和显示功能,能方便地应用于各种温湿度检测场合。  相似文献   

20.
可编程序控制器在温湿度监控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可编程序控制器在库房温湿度监控中的应用方法,主要阐述了系统的配置、系统梯形图的编制及模拟量的处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