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石油学报》2005,26(6):51-51
从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处获悉,中国十一五期间天然气的规划需求占能源需求的比例将比2005年翻一番,达到6%~8%。目前我国天然气消费每年大约400多亿m3,占能源需求的比例仅3%。随着需求的增长,十一五期间天然气消费每年要达到1000亿m3。  相似文献   

2.
刘毅军 《天然气工业》2013,33(2):105-109
中国近期陆续发布了由天然气产业链“十二五”系列规划构成的产业链整体规划,整个产业链“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蓝图已清晰可见。整体规划的背景主要基于:需要应对国内外减排双重压力、国内经济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产业链可持续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等。整体规划的亮点体现在:①天然气总规划供应能力对规划消费量有保障,从资源量到消费量逐级留有余地,增加供气保障能力,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开发和开发能力储备为“十二五”以后建立资源保障序列;②以天然气基础设施为重点,扩大用气地区,增加对用气区的输气能力,以多种手段拓展天然气利用,强化产业链各环节的有效衔接;③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索,推动产业链向竞争性结构演变。整体规划尚有的缺失为:①能源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整体规划受到分割,关键制度的变迁没有时间表和路线图,顶层制度设计不够;②天然气产业链结构发展目标不明,对未来走向判断困难,如对生产商的上、中、下游一体化如何规范等没有明确意见。  相似文献   

3.
《石油学报》2005,26(6):112-112
中国有关部门提出了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期间兴建六大战略性能源设施的计划。  相似文献   

4.
我国“气荒”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年11月初,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气荒”必然有其原因:①天然气供需矛盾是直接原因;②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的不完善是深层原因;③天然气产业链不均衡发展是根本原因。基于上述3点认识,综合分析认为,若要促进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健康发展,避免“气荒”的再次发生,必须实施相应的措施, 包括:①通过加大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以及增加天然气进口来增加天然气的供应量;②通过天然气管道建设促进天然气管网的形成,提高运输效率;③通过配套储气设施的建设提高应急能力;④深化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中国天然气工业正处于大发展的早期阶段。天然气勘探蓬勃发展,天然气开发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新一轮资源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天然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大。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4.92×1012m3,2005年全国天然气总产量已近500×108m3、2006年全国天然气总产量近600×108m3。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所属区块拥有的天然气资源量。占全国的60%左右;截止到2005年底,“中国石油”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近3.6×1012m3,2006年“中国石油”天然气年产量达440×108m3。在“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的天然气储量仍将大幅度增长,天然气产量还将快速增加。  相似文献   

6.
针对《西南石油大学学报》刘全稳副主编发表在该刊2007年第6期上的一篇关于“坳”“拗”“心”“芯”使用方法说明的文章,对石油科技文献中经常出现的“坳陷”“拗陷”“取芯”“取心”“岩芯”“岩心”的合理使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而指出:“坳陷”“拗陷”两者略有差别,不能一概将所有“坳陷”均改为“拗陷”;同时,刘先生认为的“取心”“岩心”都必须改为“取芯”“岩芯”也是不尽合理的,“取芯”与“取心”,“岩芯”与“岩心”都可使用,且意思完全一样。  相似文献   

7.
张伟 《天然气工业》2013,33(3):95-100
随着天然气的大量普及和广泛使用,我国天然气产业链上中下游发展的不协调问题逐步凸显。为促进天然气产业的进步和升级,需要分析天然气产业链的发展历史和协调发展机制。为此,在首次建立天然气产业链“哑铃”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天然气产业链上、中、下游往期的发展情况和当前天然气产业链不协调发展的主要矛盾,并根据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以理顺天然气销售价格、降低下游非理性需求量,进而促进上中游的理性发展为关键措施来解决天然气产业链的不协调发展的建议;同时根据产业升级的基本概念,利用该模型分析确定了天然气产业链的进步和升级措施:依靠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及经济政策法规的调整,分别促进天然气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发展,进而推动天然气产业的整体进步和升级。这些建议及措施能够有效地指导当前和未来天然气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深盆气”到“根缘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深盆气”是一个既不能反映天然气成藏机理也不具有分类地质意义的非正式术语。如果按照其特点及地质模式,要确定一个气藏是否属于“深盆气”,首先就必须找到“气水倒置”的界面,而该界面的确定往往不易落实。“根缘气”被界定为致密储层中的具有“根状”天然气聚集,通常表现为致密储气层与气源岩的大面积接触,尤其是致密储层底部具有含气特点,天然气运移聚集服从“活塞式”原理。“根状”特点的出现表明了浮力的限制性作用,与常规气藏依靠浮力驱动的置换运聚模式形成原理上的差异。由于储层孔隙结构的复杂性,气体运移方式在2种典型的气藏类型之间常出现一系列过渡,它们也属于“根缘气”的范畴。因此,采用“根缘气”概念进行气藏类型判识,避免了对区域性气水倒置界面的追索。对于典型的根缘气藏,往往可以达到“单井定乾坤”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周章程  王瑾 《天然气工业》2006,26(4):138-139
为充分利用上游气田、管道、储气库等供气能力,缓解管道和储气库的调峰压力,合理满足下游用户市场需求,实现公司销售收入最大化,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在天然气销售过程中引入关系市场营销方法。结合用户天然气价格、用气负荷、需求量,以及天然气销售公司与下游用户的关系程度等因素,探索出一套天然气营销策略,实现灵活地对用气高峰和用气低谷时期已商业供气用户的优化组合。通过初步实践,预计2005年实际销售气量达到上游气田和管道所允许的供给气量,既获得一定额外气收入,又促进了天然气销售最优和管道安全、平稳运行。关系市场营销强调双方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共同解决双方出现的问题,这种策略对于西气东输天然气销售和缓解西气东输管线调峰压力是可以借鉴的。  相似文献   

10.
《石油学报》2006,27(4):100-100
"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预计新增探明石油储量25亿t、天然气储量1.3万亿m3.为了缓解资源接替紧张的矛盾,确保实现新增探明油气储量目标,"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将投入70亿元资金,安排开展五大系列60项重大科技项目,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天然气价格改革是我国能源体制革新的重要领域。为了总结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政策效果,明确未来重点改革方向,以2014年和2015年的天然气价格改革为背景,从天然气产业链关联角度,通过VAR模型分析验证天然气价格改革对产业链产生的传导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①价格传导机制从门站价格发生中断,无对外作用,无法对天然气生产量和消费量产生影响;②天然气产量、消费量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只会在时序上对价格改革政策的发布时机产生影响,但是天然气价格调整方向仍然是独立的,受政府政策的影响大;③相关产业的发展会对天然气产量和消费量产生巨大影响且影响方向复杂,并在价格传导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结论认为:①天然气价格应该与其他能源价格挂钩并适度管制、适度放权;②天然气价格改革需要发挥能源产业的交叉强化作用;③在价格改革的过程中,应从产运销链的角度,实施统一的价格改革。  相似文献   

12.
付舒  张鹏程  董振宇  董聪 《天然气工业》2021,40(12):159-167
中国天然气行业在“十四五”期间将面临新的形势与国家新的要求,既给天然气价格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又给产业链各环节的参与者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准确把握发展方向、不断深入推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系统梳理了当前天然气价格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门站价格管制阻碍市场化改革进程、市场现状不满足价格放开条件、交易中心价格发现能力严重不足,进而基于今后一段时期天然气价格改革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提出了“十四五”期间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的重点内容以及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的对策。结论认为,由于上游供应高度集中、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市场化的基准价格缺失等条件的制约,“十四五”期间仍然是我国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的过渡阶段,改革的重点应该聚焦在以下方面:①根据市场竞争条件分批取消门站价格管制;②合理确定管道、地下储气库、LNG接收站等天然气基础设施的收费价格,执行两部制定价;③利用价格设计和政策刺激,加快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④引导企业通过签订长期合约实现价格市场化;⑤建设天然气交易枢纽,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基准价格;⑥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要深刻理解国家对行业发展的新要求,顺应天然气价格改革的大方向,提升市场化经营能力,在降本增效、服务创新等方面下功夫,积极应对变化、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13.
在天然气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如何构建合理、安全的天然气进口空间格局,是关乎我国天然气供应安全的 重大课题。为此综合运用市场占有率、多样性指数、进口市场结构优化指数(IBSCI)、进口市场结构与出口国比较优势的匹配度、 进口治理安全指数等指标,定量分析了我国天然气进口空间格局的演进及优化情况,并与日本及韩国进行动态比较。结果表明:中 国的进口市场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多元化战略实施初见效果,但很多方面与日本及韩国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进而从比较优势、 治理安全的视角提出了中国天然气进口空间格局优化路径方向:① LNG 方面,积极培育挪威、文莱的进口市场,巩固澳大利亚、卡 塔尔的LNG 进口份额,探索从加拿大、美国进口的可能性;②管道天然气方面,继续完善西北、东北、西南的天然气战略进口通道 建设,加强与俄罗斯、缅甸等国的能源外交。  相似文献   

14.
新常态下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10年来,中国天然气工业获得了跨越式发展;但从2014年下半年以来,油价大幅下跌,全球油气市场疲软。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加快推进,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内、外部条件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基于对近期我国天然气工业快速发展成绩的回顾和对未来发展形势的分析,认为中国天然气产量和消费量增速将双双趋缓,供需基本面呈现出宽松态势;低渗透致密、深层-超深层和非常规储层将成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对象,资源劣质化趋势难以改变;油价持续低迷和替代能源价格大幅下降将使得气价下行的压力增大;严格控制投资和大幅降低成本将成为提升效益的常态化手段。针对新常态,提出了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的5点建议:①始终坚持加强勘探,确保工作量和投资到位,不断夯实发展基础;②高度重视开发前期评价,突出方案部署设计,把握产能建设节奏;③抓好老气田开发调整顶层设计,突出精细描述和管理,提升整体开发水平;④加大勘探开发技术攻关力度,突出技术的简化和实用性,有效降低成本;⑤全面总结天然气工业快速发展的经验,突出关键指标论证及设计,加强滚动规划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刘毅军  马莉 《天然气工业》2016,36(6):98-109
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迅速下跌,给全球天然气产业链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如何应对低油价,是所有油气从业者都不能回避的问题。为此,梳理了近年来全球天然气产业链从高油价时期步入低油价时期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低油价对全球天然气生产格局、价格,以及发展前景的影响;并着重探讨了持续的低油价为中国的天然气产业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结论认为:1油价下跌使油气公司经营业绩下滑,为度过当前困境,油气公司都采取了削减资本支出等措施,对未来油气产量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2低油价使世界天然气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相对原油价格,天然气经济性下降明显;3非常规天然气因其高成本遭受低油价冲击大,国外非常规油气公司破产现象加剧,国内油气企业对待非常规资产的态度差异大,以中石油、中石化为代表的部分企业继续加紧推进其他企业慎重对待;4油气资产并购市场因多个因素影响,市场表现较为"冷静";5中国天然气产业链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本轮油价下跌对天然气产业链结构改革而言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各级政府的天然气"十三五"规划相继出台,以及相关部门对治理灰霾的愈加重视,天然气迎来了成为我国主力能源的战略机遇期。为此,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从供给侧、需求侧、价格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环节入手,预测了我国天然气产业在"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态势,从全产业链的角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革建议。研究认为:(1)在供给侧方面,我国天然气产业需要达到可获得(Availability)、运得到(Accessibility)、用得稳(Assurance)、买得起(Affordability)、有责任(Accountability)等5个标准,打造5A级天然气产业链;(2)在需求侧方面,空气污染治理间接推动天然气消费量的增加,燃气发电有望成为消费量增长的主力,天然气交通的发展会为产业带来新机遇。基于上述研究成果,认为当前价格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两大短板制约了我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改革破除体制机制的障碍,在天然气市场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确保天然气在我国现代能源体系的构建中发挥主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曹峰  尹辉庆  孙仁金 《天然气工业》2015,35(11):113-118
为了多维度地掌握世界天然气供应能力及变化趋势,给我国的天然气进口及境外投资合作提供更准确的选择角度和依据,基于BP 2015年生产交易数据和IMF经济数据,采取3种方式进行综合分析,以寻找、比较、发现各国包含的机会和风险:①根据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全球陆上管道气与LNG出口趋势;②根据横截面各项数据对天然气生产国进行分项排名,最后按算术平均值确定综合排名;③对主要国家天然气政策及出口前景进行分析预测。结果表明:①2005-2014年,天然气出口量的增长趋势受经济形势影响较大,LNG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由26%上升至33.4%,天然气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②在全球天然气主要生产国生产和出口能力方面,美洲、欧洲及欧亚大陆国家、中东、非洲以及亚洲各有其特点;③市场化呈上升的趋势,美国未来天然气出口前景较乐观,不同政策和国情影响出口能力。结论认为,中国目前对进口目标国或天然气生产和投资目标国的选择总的来说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十二五""十三五"两个五年规划交替之际,国际油气市场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展"十二五"油气勘探开发规划目标后评估,对于科学合理编制"十三五"各类油气发展专项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评估结果认为,"十二五"期间,全国油气勘探开发规划目标完成情况总体较好,但尚有差距:①石油年产量目标2×10~8 t超额完成、而储量目标65×10~8 t相差6.4%,天然气储量目标3.5×10~(12)m~3超额完成、年产量1 385×10~8 m~3目标相差6.2%;②非常规气规划目标完成情况相对较差,其中页岩气好于煤层气。新常态下,油气消费量增速放缓、油价暴跌、资源品位下降及统计口径的变化是导致"十二五"油气勘探开发部分规划目标未能完成的主要因素。预测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在国际油价介于50~70美元/桶的条件下,国内年均新增常规石油、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将分别为10.0×10~8~12.0×10~8 t、6 000×10~8~8 000×10~8 m~3;年均新增探明页岩气、煤层气地质储量将分别为1 000×10~8~2 000×10~8m~3、500×10~8~1 000×10~8 m~3;国内石油年产量将保持在约2.0×10~8 t;到2020年,天然气年产量将介于1 800×10~8~2 000×10~8 m~3,其中页岩气年产量将达200×10~8 m~3,煤层气年产量将达150×10~8 m~3。  相似文献   

19.
中国目前的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客观上要求再一次重建天然气产供储销价格形成机制。为此,调研了欧美国家在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前后天然气价格的运行方式和管理经验,深入分析了中国天然气价格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建天然气产供储销价格形成机制的具体内容和时间表。研究结果表明:①以2013年门站价格管理在全国推广为起点,中国花费了数年时间完成了天然气产供储销价格形成机制的第一次重建;②较之于管网运营机制改革,价格机制改革的难度更大,与价格形成机制第一次重建相比,二次重建的难度也更大,但意义也更加重大和深远,是中国天然气工业与市场在更高发展层次上的价格机制重建,是中国天然气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结论认为,应将天然气产供储销价格形成机制的二次重建作为"十四五"期间中国天然气价格改革的中心任务,并从下述5个方面平稳有序地推进:①由捆绑定价改为非捆绑定价;②理顺天然气产业链价格,即国产气气源销售价格、中间环节管道运输价格、地下储气库储气费、LNG接收站气化费、下游环节输配气价格等;③妥善解决进口天然气的定价问题;④改天然气体积计量计价为能量计量计价;⑤加快发展天然气市场中...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形势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天然气产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供、销、储、运体系正在持续不断地发生着深刻的结构性变化,客观把握当前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形势、趋势并做好科学预判,是关乎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课题。为此,通过分析全球天然气资源现状、贸易格局与发展趋势,结合中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历程、现状、趋势以及所面临的问题,从需求、供给等方面对我国天然气产业进行了展望分析与判识,进而提出了推进天然气产业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采用综合能源弹性系数法,预测203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约为6 500×10~8 m~3;②受能源供给侧改革、工业化、城镇化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天然气消费量增速远高于产量增速,天然气产业发展仍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③需要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以保障国内天然气增储上产;④持续拓展多元化的进口渠道,分散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增长过快的风险;⑤加快全国性、动态化互联互通体系及枢纽建设;⑥理顺天然气价格机制,逐步放开行业性、季节性消费管控,加强对全国市场的整体销售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