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婷悦 《现代通信》2004,(11):33-33
一号多机是固话运营商在固定电话网上推出的用一个电话号码接通多个通信终端的业务。用户可以将本地固定电话、异地固定电话、小灵通、移动电话、传真、寻呼机、语音信箱等多个通信终端捆绑在一起。只用一个号码就能接通这些终端。中国电信、中国铁通等固话运营商已经以“一号通”品牌推出该业务。  相似文献   

2.
业界动态     
业界要闻5年内电信用户有望携号转网酝酿写入电信法信产部电信管理局局长苏金生近日明确表示,今年将对固话和手机的“号码携带”业务的启动时机和配套政策进行研究。一旦该业务得以实施,则意味着用户无论是选择运营商转网,还是变更固定电话地点,都可以保留原电话号码而无须变更。另外,提供号码携带有望作为运营商应承担的义务,写入正在酝酿的《电信法》。有评论认为,号码携带业务一旦开通,则意味着阻挡老用户选择运营商的最后一道门槛将撤除。今后如果运营商不能不断地推出有效服务和减低资费负担,用户就有可能通过携号转网来“以脚投票”。…  相似文献   

3.
据信息产业部2006年5月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数已经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5700万户,2006年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月均增长数是固定电话月均增长数的2倍多。飞速发展的移动通信,给国内固网运营商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使得固定电话原有的价格优势丧失殆尽,相当数量的固话和小灵通用户开始考虑改换门庭。面对来势强劲的移动冲击波,固网运营商惟有挖掘潜能,进行业务和技术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开展小灵通上网业务的必要性今年以来,国内的移动运营商对本地移动电话资费进行大幅度优惠,还采取了“6元来电畅听包”的变相…  相似文献   

4.
新词     
《世界电信》2010,(3):6-6
号码携带 号码携带是电话网络智能化后实现的一项增值业务,办理该业务的用户能够实现在新装电话、迁移时,不改变原来的电话号码,实现号码携带业务功能。中国的固定电话号码携带业务早有发展,已逐渐成熟,移动电话号码携带方而还正在进行试点。  相似文献   

5.
徐文 《现代通信》2003,(9):27-27
通用个人通信(UPT)700业务是中国电信公司推出的一种基于智能网的移动业务。它使用一个惟一的以“700”开头的12位个人通信号码(PTN),通过在本地交换网内的话机上进行设置,可以将来话接到用户预先指定的本地固定电话、自动寻呼机、移动电话、可直接拨入的语音信箱上,使用户不论手机、办公室电话或家中电话的号码如何变动,都能被找到。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通信》2007,9(2):34-34
世界最大运营商美国AT&T与旗下移动公司AT&TWireless(即PCingular Wireless)于1月19日宣布,网内的移动及固话用户可以免费无限拨打或接听其他AT&T用户的电话,有资格获得这次新服务的用户号码约为1亿个。[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王涛  吕刚  陈泽瑶 《电信技术》2007,(11):52-55
自从中国的电信市场引入竞争机制以来,移动运营商发展迅速,固网运营商面临严峻的挑战,传统固定电话产业的发展步伐逐渐减缓,已基本达到饱和状态。在电信行业,传统固话业务竞争如此激烈,谁能使固话用户不拆机,谁能使固话用户不转网,谁就是固网运营商的英雄。  相似文献   

8.
对于固网运营商而言,传统固话业务受到移动电话的强烈冲击,移动资费不断下调,而且传统固话还需交纳固定月租费。固话增长缓慢,有的地区甚至出现退网用户高于新增用户的现象。因此,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均以IPTV为突破口,以提高宽带用户ARPU.与此同时,由于宽带用户增长开始趋  相似文献   

9.
电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2005年前11个月全国通信行业运行状况分析,传统固话本地通话量首次惊爆负增长。此外,VoIP、互联网技术(MSN、QQ)、广电对宽带业务(IPTV)的影响,都对固网运营商的客户资源和业务发展提出挑战。在固网领域,ARPU值持续下降,市场容量日益萎缩,“增量不增收”,2005年1~11月,固定本地电话通话量时长比2004年同期增长0.1%,固定本地电话和长途电话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比2004年同期分别下降了1.52%和1.18%,各大运营商在推出新业务的同时竞相推行固话资费新政策。移动通信市场,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双寡头”进行着旷日持久的价格战,形式多样的资费套餐,对固话形成“异质分流”。移动电话的资费优惠,加上其移动的优越性,需要固话运营商更多灵活的政策来增强竞争力。同时,绝对数与移动电话平分秋色的固话用户也有选择多种资费标准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1月23日,笔者从信产部获悉,今年信产部将对固定电话和手机的“号码携带”业务的启动和配套政策等相关问题进行调研。业内人士分析,一旦该政策实施,就意味着用户无论是选择运营商转网,还是变更固定电话地点,都可以保留原电话号码而无须变更,而用户期待己久的“携号转网”预计在5年内就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最大规模的GSM移动电话号码升位行动,在中国电信、信息产业部移动通信局、中国联通等运营商以及相关设备制造厂商的鼎力协作下,7月22日凌晨在京告捷。这次升位将使中国移动通信号码资源扩大10倍,有效地解决了我国当前移动号码资源不足制约通信发展的燃眉之急,为中国移动通信事业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电信曾组织过多次固定电话号码升位,但其升位范围基本上限在本地网之内。此次全国范围的移动电话大升位在中国电信发展史上尚属首次。这次升位行动,不但要对所有移动通信网上的交换设备进行数据修改,而且还将涉…  相似文献   

12.
魏梦瑜 《通信世界》2001,(17):28-29
随行通业务是一种基于固定电信网络,结合寻呼系统,为用户提供方便、经济的移动个人通讯服务的新业务。业务的主要目的和思路就是:利用目前固定电话的巨大网络资源和卡号业务的应用优势,通过提供唯一号码、号码移动、记账卡呼叫等特性,让固定电话移动起来,在方便用户使用的同时,扩大卡号业务的使用范围和增强固定电信运营商的业务竞争力,是值得各地固定电信运营商考虑的一个固定、移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邱翔鸥 《通信世界》2005,(21):23-25
电信运营商在为用户提供电信服务之时为用户分配了电话号码,也收集了该用户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汇集到数据库中,经过加工处理之后成为各种各样的码号信息产品。其中通过电话提供的号码查询业务(即D A/D Q业务或DQ业务)必须借助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等电信基础设施,是众多电信运营  相似文献   

14.
日本将于今年11月1日引入蜂窝电话移动号码可携带业务,允许用户在即使更换蜂窝电话运营商时,仍然可以使用原来的电话号码。2006年4月,日本蜂窝电话的用户数已超过9227万,普及率约达全日本1.2776亿人口的78%,该普及率已接近饱和。据调查分析,日本用户都期望移动号码可携带业务,除了用户可随时选择移动运营商外,其中另一个原因是可识别个人身份等用途。  相似文献   

15.
杨希 《世界电信》2010,(11):27-31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号码携带开始在一些国家出现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到目前全球已有近60个国家先后推出了电话号码携带业务。由于移动市场的高速发展,号码携带政策的热点主要集中在移动号码的携带,也就是更换移动运营商而保持移动电话号码不变。  相似文献   

16.
《世界电信》2008,(12):9-9
中国电信移动电话189号段近日正式放号,并推出移动业务品牌“天翼”。中国电信由此正式加入了移动业务市场的竞争。189号段运营于CDMA网络。在目前的网络条件下,使用该手机的上网速度为153kbps。此外,在有中国电信固定网络的地区,用户还可以将家里的电话号码、宽带上网的账号等申请为同一个侣9号码。  相似文献   

17.
刘溟 《数字通信》2004,(9):96-96
信息产业部上周宣布,“一号通”业务列入固网运营商的一项智能网业务,同时,在广东,铁通已经进入这一领域。铁通集团北京分公司的“一号通”业务也已经面向个人用户开放。 “一号通”按照“正规”的说法是指在固话网络上开通一个个人虚拟号码(一般是13位),用户可以把自己所有电话(包括手机、固话、小灵通等)号码统一到该号码中,根据实际情况,任  相似文献   

18.
随行通业务是一种基于固定电信网络、结合寻呼系统的移动个人通信服务的新业务.该业务利用目前固定电话的网络资源和卡号业务,通过提供唯一号码、号码移动、记账卡呼叫等特性,让固定电话移动起来,在方便用户使用的同时,扩大卡号业务的使用范围,增强固定电信运营商的业务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1.前言 所谓UPT(通用个人通讯),可以定义为一种通讯服务。这种服务在任何时候,即使移动到某个网络,都可在这个网络中存取信息,并可用任意的固定终端和移动终端。在该网络中,也可用UPT号码,享受各种电信服务。 近年来,移动通讯业务(汽车电话、移动电话等)迅速普及。但是,为了适应今后高度化、多样化的用户需求,需要具有对“向任意的网络进行移动”,“使用任何网络可以利用电话号码”,“在任意终端进行存取信息”等网络全球化所不可  相似文献   

20.
海外窗口     
英国将推出固定和移动二合一电话英国BT Cellnet,公司最近宣布,将在全球首家推出同时具备家用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功能的新型电话。这种电话只使用一个电话号码。在基站范围内,Onephone电话像一部家用无绳电话那样工作。当离开基站范围时,它会自动变成全功能移动电话。该产品包括备用手机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