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跃 《中国核电》2018,(1):116-119
核电作为改善大气环境、提供能源支撑和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支柱,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推动核电走出去是国家重要的能源战略。中国核电已有三十多年的安全发展经验,但公众对核电了解依旧不深,部分公众甚至存有误解,核领域的邻避事件时有发生,核电发展面临着接受公众考验的"新常态"。文章通过对影响核电发展的核安全文化、公众参与、互联网新媒体等因素的分析,提出搭建政府、公众、企业、媒体等多方对话平台的重要性。围绕如何做好核电公众沟通,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科普宣传、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舆情管理的实施策略,对于核电项目有效地开展公众沟通,赢得公众支持,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发生在全世界引起了一场“反核”风暴。分析原因得知,公众对核电信任的丧失直接导致了对核能接受度的下降。相关信息的公开透明以及与民众展开积极的沟通、促进公众参与,已成为提高公众对核电信任的决定性因素。为了提高福岛核事故后公众的信任,日本做了很大的努力。调研了福岛核事故后,日本在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公众沟通方面所做的工作,分析了我国在核能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的问题,并对我国如何提高核能公众接受度提出了建议。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发生在全世界引起了一场“反核”风暴。分析原因得知,公众对核电信任的丧失直接导致了对核能接受度的下降。相关信息的公开透明以及与民众展开积极的沟通、促进公众参与,已成为提高公众对核电信任的决定性因素。为了提高福岛核事故后公众的信任,日本做了很大的努力。调研了福岛核事故后,日本在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公众沟通方面所做的工作,分析了我国在核能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的问题,并对我国如何提高核能公众接受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杨波 《核安全》2013,(1):55-59
在总结国际上对风险认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公众对核电风险认知的概念性的模型,在这个概念性模型中,公众核电风险的认知是一个动态、复杂和闭合的系统,是公众主观认知客观风险的过程。根据公众核电风险的认知特点和影响因素,在5个方面提出公众核电宣传的建议,并指出核电公众宣传对保持公众核电风险认知系统平衡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逯馨华  柴建设  方圆  张琨 《辐射防护》2017,37(6):501-50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2.1—2016)从2017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自此公众参与(下称“公参”)与环评正式脱钩。通过调研美、法、加等国际核电先进国家公参情况,从公参法律依据、参与人员范围、参与时机与方式方法等几个方面,对比我国核电项目公参实际情况,指出了我国核电项目公参的问题及不足,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5.
曹凯 《中国核电》2023,(5):612-616
自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在此情况下,核电项目公众沟通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困难与挑战。只有做好核电公众沟通工作,才能让公众更容易接受核电、支持核电,才能顺利推进核电的发展。本文总结了核电新项目公众沟通工作的实际工作经验,介绍了自媒体时代背景下核电项目公众沟通工作的方式与方法,给出切实可行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安全目标作为核电厂进行安全评价的判定准则,对电厂的安全评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公众的接受性对核电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提高核电厂的安全性,使公众对安全目标有清楚的认知是发展核电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简要介绍安全目标的发展历程,分析公众接受性在核电发展中的作用,讨论公众接受性对制定核电安全目标的影响,提出提高公众接受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公众对核电的接受程度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核电发展的瓶颈.福岛核事故后,我国核能公众沟通工作面临着诸多新挑战,对核电项目前期阶段专项公众沟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为了更加深入地检验核电项目建设单位公众沟通工作的有效性,充分应对这些挑战与要求,切实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在既有工作的经验基础上,探究融合同行评估和沙盘推演...  相似文献   

8.
【世界核新闻网站2012年9月24日报道】一项最新民意调查结果表明,美国公众对核电的支持率正在逐步回升,目前已接近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之前的水平:美国公众目前对核电的支持率为65%;而在福岛核事故之前,支持率为71%。  相似文献   

9.
公众对核电的态度受各种信息的影响,信息源可信度是说服力的重要决定因素.在我国,核安全监管机构、核电企业和专家是主要的核信息发布源,研究不同信息源可信度对公众核电态度的影响对核电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本研究基于源可信度理论,考察了公众对不同信源的可信度认知,构建了核电公众接受回归模型并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不同源的可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核电建设加速发展,但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提高,公众的意见对于核电项目立项的影响力逐渐加大。本文结合我国公众参与领域的法规标准要求,分析论述了我国核电项目环评公众参与过程中所面临的跨行政区协调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汪志宇 《中国核电》2022,(1):106-109,123
"双碳"背景下,核电作为一种安全清洁高效的新型能源属性与公众对于核电的现有认知属性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始终制约着核电行业的发展.但是赢得公众对核电的信任与支持是一个较为庞大的系统工程,这其中既有技术知识的问题,又有利益平衡的问题,还有情感信任的问题,基于党的群众工作方法,并充分借鉴国内外核电公众沟通良好实践经验以及一线核...  相似文献   

12.
图书征订     
《核安全》2020,(3)
正为适应我国核电快速发展需要,加强核电公众沟通工作,有效规避邻避事件发生,国家核安全局组织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组织编制了《核与辐射安全科普系列丛书》和《核与辐射安全科普趣味系列丛书》。为有效提升公众的核电认知度,推动核与辐射安全科普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的开展,欢迎各有关单位和企业征订。  相似文献   

13.
90Sr和137Cs是核电站环境监测中受关注的两种重要核素。本文采用一种食物链转移剂量估算模式和中国参考人及浙江(省)人食品消费量等参数,结合秦山核电基地外围环境放射性水平监测数据,计算了秦山核电基地外围90Sr和137Cs的公众食入摄入量及内照射剂量。结果表明,90Sr、137Cs摄入量的主要食物来源为米及其制品、蔬菜以及水产品,且90Sr所致公众年平均待积有效剂量为2.5μSv,明显高于137Cs的剂量贡献(0.36μSv)。本文仅以秦山核电基地作为例子,介绍评价方法。实际上,秦山核电基地外围环境介质中90Sr和137Cs的含量水平与运行前的本底调查结果比较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4.
《中国核电》2018,(3):310-310
[B2C(Business-to-Customer)】通常所说的“直接面向消费者或者客户”的模式。将这一原本起源于电子商务领域的概念引入核电行业,用于公众沟通工作,是中国核电工作方式的一次重大转变,也是工作理念的重要创新,意味着中国核电的公众沟通工作将更加接地气、有土壤、求精准和重实效。  相似文献   

15.
刘永清 《中国核电》2022,(1):97-100,105
核能的发展与公众利益休戚相关,在发展核能的重要环节上,应当充分尊重公众的知情权与决策参与权.目前,国内民众对核能的了解和认识非常有限,核能公众宣传工作面临着很大困难和挑战.通过对我国公众核电接受度现状分析,结合现阶段我国核能公众宣传工作开展状况,利用"KAPO"模型探索如何更有效开展核安全公众宣传工作,为增强公众对核能...  相似文献   

16.
俞冀阳 《中国核电》2018,(3):292-295
在核能项目公众沟通时,如何消除公众对核电的安全顾虑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本文通过对在运核电厂运行业绩数据、核电厂对周围公众的辐射影响标准、我国的核安全监管和应急准备以及福岛核电厂赔偿情况的分析,提出了一个简明扼要的观点:核电厂运行时是安全的,发生事故后的赔偿是有保障的。这一观点以公众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对于今后的核能项目公众沟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英国《国际核工程》网站2010年4月1日报道】最新民调结果显示,美国公众对核电的支持率创历史新高,74%的被访问者称他们支持核电。  相似文献   

18.
香港环境辐射监测的公众教育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明松  陈均金  莫庆炎 《辐射防护》2001,21(5):275-277,299
香港天文台于1987年展开了全面的环境辐射监测计划。为了增强工作的透明度,让公众充分了解监测计划的内容,领会监测数据的意义,独立地判断香港的环境辐射水平是否正常,系统的公众教育工作是不可或缺的。天文台采取的教育途径包括利用展览向公众介绍辐射、核能发电及天文台的环境辐射监测,向公众定期发表环境辐射监测计划中测量到的环境辐射水平数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天文台在国际互联网上设立了一个网站,向公众介绍天文台的工作及提供有关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核动力工程》2015,(5):1-5
日本福岛核事故以后,能否探索一种安全性更好、公众接受度更高的核电站,成为未来安全发展核电的重要方向。地下核电站的研究经过几十年的蛰伏,重新进入研究人员的视野。本文总结了上世纪50年代以来国外地下核电领域的研究成果,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地下核电方面的研究历程和研究现状。地下核电利用洞室围岩增加了一道实体屏障,有利于实现从设计上实际消除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介绍和评述了环境评价活动中公众参与的法规内容,概述了国内外公众参与的方式方法和进展,基于已有的实践和经验,指出核电站选址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