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以四钼酸铵为原料,采用联合法制取七钼酸铵,研究七钼酸铵结晶过程的工艺条件,试验考察了多因素条件对七钼酸铵产品直收率与物理性能(表面形貌、粒度)的影响。根据优化结果产出的七钼酸铵产品,纯度较高、杂质含量低、表面形貌较好、粒径均匀,质量达到国标MSA-0牌号标准。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焙解十二钼酸铵制备高纯三氧化钼工艺,探讨钼酸铵焙解工艺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在不同条件下制备出形貌各异、粒度不同的高纯三氧化钼,阐述了钼酸铵焙解条件与高纯三氧化钼特征影射关系。  相似文献   

3.
利用碳酸氢铵做沉淀剂制备氧化铈抛光粉,通过L16(44)正交试验,研究了温度、硝酸铈浓度、滴加速度和搅拌速度对氧化铈粒度和比表面积的影响。得到的最佳粒度制备工艺条件为:温度60℃、硝酸铈浓度50g/L、搅拌速率500r/min、滴加速度50mL/min。并对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制取的抛光粉进行粒度、形貌和抛蚀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3种不同二钼酸铵(ADM)做原料,采用氢气做还原剂的两段还原法制取钼粉,研究了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不同物理特性的ADM对钼粉粒度的影响及在原料相同情况下,还原温度、氢气流量、炉管气氛等工艺因素对钼粉粒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Al_2O_3掺杂钼基合金混合粉末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二次还原工艺制备了Al2O3/Mo超细粉末,利用XRD、SEM、TEM对还原后粉末的相结构、形貌、粒度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成胶过程中相关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溶液pH2,柠檬酸与钼酸铵质量比为1.5时,所得粉末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比十二钼酸铵结晶工艺,考察了不同结晶工艺制备十二钼酸铵的晶体形貌、粒度、晶体的衍射曲线,同时对十二钼酸铵结晶工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用二钼酸铵制备仲钼酸铵的方法,并通过对pH值、温度、Cl-浓度和搅拌速率进行实验分析,确定了制备仲钼酸铵的工艺条件和对一次直接回收率的影响,产品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8.
以3种不同的钼酸铵为原料,采用煅烧、两步还原的工艺制备出钼粉,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粉末费氏粒度、松装密度测试等试验手段,重点研究了钼粉制粉过程中粉末形貌的演变规律及其对粉末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钼酸铵粉末团聚组织的均匀性随结晶条件和烘干工艺的改变而变化;钼酸铵、三氧化钼、二氧化钼和钼粉在形貌上具有一定的遗传性,通过调整煅烧工艺可有效改变这种遗传现象;通过选择优质原料和严格控制中间产品形貌,可以制备出高质量的钼粉。  相似文献   

9.
利用钼酸铵和硫化钠为原料,聚乙二醇为分散剂,用1∶1盐酸溶液控制体系p H值1~2,制备出非晶态三硫化钼。然后在氢气氛下煅烧三硫化钼得到IF-纳米二硫化钼。通过单因素条件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摩尔配比、分散剂用量等因素对三硫化钼转化率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得出制备三硫化钼优化工艺条件。经X射线衍射仪(XRD)与透镜电子显微镜(TEM)表征显示,由三硫化钼制备的IF-纳米二硫化钼的粒径约在30~60 nm左右。  相似文献   

10.
采用N235+仲辛醇+磺化煤油萃取体系+氨水反萃体系对废石化催化剂萃钒余液进行钼的回收研究,考察了各因素对钼萃取率和反萃率的影响,并获得优化条件,同时对钼反萃液进行钼酸铵产品的制备。结果表明:在萃取条件为初始pH 2.0、萃取体系20%N235+5%仲辛醇浓度+75%磺化煤油、萃取相比O/A=1/5、萃取时间5 min的条件下,Mo萃取率达到99.23%;反萃条件为反萃相比O/A=5/1、氨水体积浓度15%、反萃时间3 min, Mo反萃率达到99.36%,反萃液中Mo浓度可满足沉钼要求;反萃液采用酸沉结晶法制备钼酸铵产品,钼以四钼酸铵产品析出,产品纯度为99.62%,达到了GB/T 3460—2007-MSA-3标准。  相似文献   

11.
由等外品钼精矿制备氧化钼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溶液中高压氧化钼精矿研究由等外品钼精矿(品位低于45%)制备工业三氧化钼的工艺.首先对等外品钼精矿进行常压盐酸浸出,除去其中大部分的铅、铜、铁等杂质,提升钼精矿品位.再对精制后的钼精矿进行加压氧化,制取工业三氧化钼.对影响钼精矿加压氧化的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温度、氧分压、颗粒粒度、搅拌速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钼精矿氧化率的影响,并通过工艺稳定性实验,获得加压氧化钼精矿的理想工艺参数:温度200℃、氧分E,700 kPa、粒度<75 μm、搅拌速度400 r·min~、助氧化剂用量2%,反应时间2~3 h.该工艺条件下,钼精矿的氧化率大于99%.该工艺采用常压盐酸浸出+加压氧化的方法处理等外品钼精矿,提升钼精矿品位大于10%,钼的氧化率高.其中,10%左右的钼进入溶液,90%左右的钼转化为合格的工业氧化钼.该工业氧化钼的金属杂质含量极低,非常适合于制取钼酸铵.  相似文献   

12.
李莉 《中国钼业》2015,(2):41-45
本文介绍了从焙烧钼精矿水洗制备七钼酸铵工艺试验,制备出了符合国家标准和日本客户要求的合格七钼酸铵。该工艺与国内传统的七钼酸铵制备工艺相比,缩短了工艺流程,改善了操作环境,减少了氨氮废水排放,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3.
摘要:为了实现钛精矿电炉冶炼副产品半钢的高附加值利用,提出了以半钢为原料,采用转杯与冷却水幕相结合的转杯离心粒化工艺制备铁粉,并作为硫酸法钛白还原剂的新工艺。实验研究了转杯直径和转速对铁粉粒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铁粉粒度随着转杯直径和转速的增大而减小;转杯直径为150mm、转速为1800r/min时,颗粒粒径小于0.45mm 的铁粉占比达到90.45%(质量分数);建立了适用于转杯离心粒化颗粒粒度的预测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为 11.43%;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铁粉颗粒截面的显微结构,铁粉颗粒表面存在一层铁的氧化物;利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水幕对铁粉颗粒氧化程度的影响。论文最后提出了铁粉制备、余热回收与钛白制备相结合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钛精矿电炉冶炼副产品半钢的高附加值利用,提出了以半钢为原料,采用转杯与冷却水幕相结合的转杯离心粒化工艺制备铁粉,并作为硫酸法钛白还原剂的新工艺。实验研究了转杯直径和转速对铁粉粒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铁粉粒度随着转杯直径和转速的增大而减小;转杯直径为150 mm、转速为1 800 r/min时,颗粒粒径小于0.45 mm的铁粉占比达到90.45%(质量分数);建立了适用于转杯离心粒化颗粒粒度的预测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为11.43%;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铁粉颗粒截面的显微结构,铁粉颗粒表面存在一层铁的氧化物;利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水幕对铁粉颗粒氧化程度的影响。论文最后提出了铁粉制备、余热回收与钛白制备相结合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15.
用四钼酸铵生产试剂级七钼酸铵的工艺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诚 《中国钼业》2000,24(5):27-29
介绍了采用氨溶重结晶-套溶-净化-酸沉等工序用四钼酸铵生产试剂级七钼酸铵的工艺,论述了密度、pH值及温度对形成七钼酸铵晶型及产品质量的影响,对净化、酸沉过程的工艺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生产实践表明,该工艺稳定可行,产品质量达到试剂级标准。  相似文献   

16.
热镀锌渣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硫酸浸出热镀锌渣获得硫酸锌溶液和饱和碳酸氢铵溶液为原料,用直接沉淀法制备出了平均粒径20 nm左右的纳米氧化锌。制备过程中对影响前驱体和纳米氧化锌的粒度的一些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55℃,饱和碳酸氢铵的加入速度4 mL/min,沉淀终点pH=7.0的条件下,从锌浓度为100 g/L的ZnSO4溶液中可以获得平均粒径1.6μm的碱式碳酸锌前驱体。在600℃,焙解60min的条件下可获得粒径20 nm左右的纳米氧化锌。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二钼酸铵生产中影响产品粒度的因素,重点研究了钾的掺杂对二钼酸铵粒度的影响,通过对掺杂过程的控制达到对产品粒度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二钼酸铵生产中影响产品粒度的因素,重点研究了钾的掺杂对二钼酸铵粒度的影响,通过对掺杂过程的控制达到对产品粒度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超细氧化铁低温氢气还原制取超细铁粉的工艺。用高能球磨获得的不同粒度的氧化铁粉末在氢气气氛下进行低温还原,利用氮氧分析仪测定氧含量,计算氧化铁粉末的还原率,分析各因素对还原率的影响,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最佳的还原工艺参数为:还原温度为700℃,还原时间为60 min,氧化铁粉末平均粒度为0.8μm,氢气流量为1.0 L/min。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以玉舍贫瘦煤为主要煤种制备型焦的工艺方案,利用正交试验考察了成型煤粒度组成、贫瘦煤配入比例、炭化速率、炭化时间、炭化终温等工艺条件对型焦质量的影响。通过对型焦质量检测结果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成型煤粒度小于1mm,贫瘦煤配入比例70%,炭化速率4℃/min,炭化时间4h,炭化终温900℃,此时制得的型焦符合国家二级冶金焦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