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民航面临日益严峻的节能减排压力,亟需开展行业碳排放预测相关研究。从1990~2016年来看,总体上我国民航业的碳排放年增长率低于周转量年增长率,吨公里燃油消耗呈稳步下降趋势;但2010年后出现了碳排放增长率高于周转量增长率的情况,吨公里油耗略有上升。由于我国民航燃油效率已经处于较高水平,提升空间不大,未来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减排潜力。利用kaya模型和LMDI分解法分析中国民航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和贡献率,并设定8种排放情景预测民航未来的碳排放量。结果表明,在影响民航碳排放的运输规模效应、能源强度效应、运输结构效应、能源替代效应等因素中,能源强度效应是抑制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而运输规模效应则是促进碳排放增长的主导因素,运输规模增长将继续推动我国民航碳排放的增长,而依靠能源强度下降实现行业减排的潜力将越来越小;替代能源尚未发挥作用且未来发展趋势不明朗。根据预测,中国民航碳排放量2020年将达到1.32×108~1.35×108t,2035年的碳排放量是2020年的1.9~2.6倍,2050年的碳排放量是2020年的1.6~3.9倍。  相似文献   

2.
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居民消费直接碳排放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已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LMDI结构分解模型,从全国层面对1994-2012年居民直接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一时间段,居民直接消费碳排放总体处于增长阶段,且21世纪后还有加速增长的趋势。其中经济增长导致的能源消费增加是主要推动因素,而能源强度的下降则是抑制直接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浦东新区下发《节能低碳"十三五"规划》。《规划》明确,到2020年,浦东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比2015年下降18%,下降率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年增长3%左右;考核口径碳排放量控制在1 612.7万t以内,CO_2排放量和排放强度明显下降;考核口径内工  相似文献   

4.
为探寻安徽省碳排放总量变动的影响因素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基于安徽省1995~2009年能源碳排放量,利用Kaya恒等式和Laspeyres指数分解方法,分析了碳排放强度、能源强度、人均GDP和常住人口规模对碳排放变动的贡献。结果表明,人均产出效应是促进碳排放增加的主要拉动因素,累积贡献率为149.03%;能源强度效应是唯一抑制碳排放增加的因素,累积贡献率为-100.12%;其他两因素对碳排放增加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并从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重点关注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的发展定位与碳排放驱动要素分解,提出有针对性的区域差异化低碳发展路径是推进主体功能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调研资料,分析了广东省各主体功能区自2010年以来的碳排放演变特征,从人口效应、经济效应、能源强度效应、产业结构效应以及碳排放因子效应五个因素对造成不同主体功能区碳排放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要素分解发现,经济规模和人口数量增长对优化开发区碳排放量增长的贡献率最大;产业结构的优化从2012年开始成为使优化开发区碳排放量降低的影响因素,对重点开发区和生态发展区碳排放量降低的作用仍不明显;产业能源强度变动均使三类功能区碳排放量降低,但是贡献率呈现明显差异。建议:(1)加快发展优化开发区服务业,积极推动实施居民碳排放管理;(2)重点开发区应以提高能效和推进低碳技术为主实施低碳转型;(3)生态发展区要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促使农业低碳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北京市电力部门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利用2000—2012年北京市电力生产和消费数据,从电力生产和消费角度,建立电力部门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模型,并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分析方法测算这些因素对碳排放影响的方向和程度。从生产角度来看,正向驱动因素主要有能源强度效应和能源排放强度效应,贡献率分别为1040.47%、109.80%,负向驱动因素主要是产出规模效应,贡献率为-1228.16%,产出规模效应是使得电力碳排放减少的最主要因素,而能源强度效应是增加碳排放的最大力量。从消费角度来看,正向驱动因素主要是配输电损失,贡献率为11.37%,负向驱动因素主要有火电份额和火力发电能耗,贡献率分别为-61.99%、-37.99%,火电份额是电力碳排放减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李明莉 《中外能源》2013,18(6):93-98
以计算得出的安徽省2000~2011年的碳排放量为依据,运用EKC模型对该省经济发展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安徽省碳排放量以及人均碳排放量都在人均GDP为25659.31元时达到理论峰值(极值点),分别为10570×104t和1.54t。安徽省碳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人均碳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环境库兹涅茨二次曲线特征。为了进一步揭示影响安徽省碳排放量变化的因素,又利用LMDI模型对该省碳排放增长中的总效应、生产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及强度效应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引起安徽省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生产规模效应,强度效应对碳排放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而结构效应对碳排放影响不大。鉴于此,建议安徽省应按照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的低碳经济理念,调整投资和消费方向,加大对先进节能技术的倾斜性投资,优先选择低碳产业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加大力度优化能源结构,逐步降低高碳产业比重,努力保持非化石能源比重的持续增长态势;发展碳汇项目,促进碳吸收;鼓励新能源、新技术的科技创新,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1986—2014年京津冀地区碳排放、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利用改进的Tapio脱钩理论模型,引入能源消费量、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等中间变量,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进行了脱钩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碳排放总量在1986—2014年基本呈逐年攀升趋势,其中北京市的碳排放量趋于平稳,而天津市与河北省的碳排放量呈现不同幅度的上升趋势。就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状态而言,北京市多为弱脱钩,天津市多为弱脱钩和增长连接,两地经济增长速度略大于碳排放增长速度;河北省多为弱脱钩、增长连接和扩张性负脱钩,其经济增长速度与碳排放增长速度基本持平;整个京津冀地区多为弱脱钩、增长连接。北京和天津脱钩效果较好,河北省面临较大的减排压力。本文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现状,为尽快达到京津冀协同发展近期环境治理目标,实现京津冀区域协同减排、平衡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现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目标的冲刺期,对碳排放控制提出了刚性要求。本文在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和能源消费结构评估分析的基础上,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十三五"时期能源消费总量进行预测,进而对碳排放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碳排放累计量为482.5亿t,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2.01%,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相对2005年下降51.48%,超额完成下降40%~45%的目标。为了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同时实现我国提出的2020年碳排放减排目标,碳排放控制目标的确定应留有余地。本文建议"十三五"规划将我国碳排放强度目标定为下降18%左右,累计总量排放目标定为510亿t左右,同时提出了实现上述目标的路径与政策措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能源安全与生态文明保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参考IPCC的方法,测算了2005—2015年北京市交通运输业化石能源消费及其CO2排放总量,并对其总体变化趋势进行探讨;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模型(LMDI)将北京市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因素分解为人口效应、经济增长、产业规模、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5个因素,并对其贡献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运输业需要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研究期内其能源消费碳排放增速处于波动下降态势,但总量仍在增加;北京市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增量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经济增长、人口效应、能源结构,减量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产业规模和能源强度。本文基于分析结果,为北京市交通运输业碳减排政策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Energy Daily,2014-09-21跨国全球碳计划研究人员公布的新数据显示,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是美国的两倍,是欧盟的近3倍。2013年排放到大气的360×108t碳中,中国占了近1/3,而美国只占15%左右。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人均碳排放量比中国的低,美国每年人均碳排放量为16.5t,相比之下,中国为7.2t。中国的人口已经达到14亿,而美国仅为约31.8万。尽管中国的碳排放量排在第一,中国在绿色技术投资方面还是取得  相似文献   

12.
2015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GDP)约2.3万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占比79.8%;能源消费总量6850.7万tce。由化石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约1亿t。北京作为全国七个碳交易试点之一,于2013年11月28日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目前,北京市碳交易体系覆盖火力发电、热力生产和供应、水泥、石化以及服务业等多个行业,954家重点排放单位,完成了三个履约期,累计实现配额交易量1168万t,交易额约4.5亿元。本文将对2013至2016年北京市碳交易试点的体系建设和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国碳市场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节能减排已成为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筑业体量大、能耗高、减排潜力大,建筑低碳化是实现节能目标的关键路径。计算得到福建省及各设区市建筑业的碳排放,2014年全省建筑业直接排放的CO2气体量已增加到673.773万t。通过对9设区市的碳排放产值强度、人口强度及面积强度的对比,并考虑所处的夏热冬暖或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给出相应的减排调整梯次。  相似文献   

14.
2002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2002年中国石油进口量大幅度增长,石油净进口量达7185.2万t,比2001年增长了10.7%。石油产量达16886.6万t,石油视消费量达24071.8万t,石油净进口量已占中国石油消费的29.8%。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资本密集度差异,中国行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将国民经济7大行业划分为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两种类型;应用LMDI(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方法的两种分解形式,将1995—2014年中国两种类型的产业和7个细分行业CO_2排放变化量分解成5种效应:CO_2排放因子变动效应、能源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活动效应和规模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活动效应是资本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行业CO_2排放增长的正向驱动因素;能源强度效应是CO_2排放增长的主要负向驱动因素;能源结构效应对劳动密集行业CO_2排放的抑制作用大于资本密集型行业,但总体作用有限;规模效应的作用方向具有不确定性。细分行业分解结果表明:活动效应促进了除电力行业外的CO_2排放,规模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分别对建筑业和电力行业的CO_2排放促进作用最大。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为中国行业碳减排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证研究,对"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服务业发展的节能减碳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显示,2011~2015年,服务业比重提高对北京市单位GDP能耗下降的贡献率为11.7%,其中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可减少能源消费量约75万吨标准煤;同时,由于服务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所产出的GDP高出北京市平均水平一倍,其发展也带动全市碳排放量增速逐步放缓。  相似文献   

17.
中国能源现状分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1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状况   中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也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2003年,全国商品能源生产总量为16.03亿t标准煤,比2002年增长11%,其中:煤炭产量16.67亿t、原油产量1.7亿t、天然气产量345亿m3;2003年发电量1.9万亿kWh,比2002年增长15.5%;2003年底发电装机容量为3.85亿kW,比2002年增长7.8%.2003年能源消费总量约为16.8亿t,比2002年增长13%,其中:煤炭占67.1%、石油占22.7%、天然气占2.8%、水电等占7.3%,石油进口达到9 700万t.由于能源需求的强劲增长,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有所提高,比2002年提高1个百分点.   ……  相似文献   

18.
正11月17日,在北京召开的"第240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2016年中国地热国际论坛"上获悉:我国已建立较完善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体系,地热直接利用居世界首位.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将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从12%提高到15%,其中,地热资源是增量主力.届时,我国地热供暖、制冷面积将达16亿m~2,累计实现地热发电装机容量53万kW,可实现替代标煤7 210万t,减排二氧化碳1.77亿t.  相似文献   

19.
张传平  高伟 《中外能源》2014,(4):96-101
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是山东省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山东省人均碳排放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两者之差几乎逐年增大。通过对山东省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对外贸易开放度的协整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碳排放与各因素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另外,从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出发,依据山东省已有的主要规划和中长期目标,以及关于未来经济趋势的分析,设置了基准、强化低碳经济、粗放型经济三种不同的发展情景对山东省"十二五"期间碳排放的演变趋势分析。研究表明2015年碳排放总量的取值区间约为31023.77×104~34461.88×104t,碳排放强度将在2010年0.63t/万元GDP的基础上降低9.98%~18.96%,山东省在采取积极减排措施的情况下基本可以实现碳排放强度降低18%的目标。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优化能源结构,加大技术投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完善政策机制,构建绿色贸易体系。  相似文献   

20.
北京     
<正>北京市能源利用效率继续领跑全国北京市统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务局联合发布《2016年北京市能耗水耗公报》。数据显示,2016年,在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北京市节能降耗取得显著成效,能源利用效率继续领跑全国,极大地促进了绿色低碳城市的发展建设。2016年,全市能源消费量为6961.7万吨标准煤,低于7100万吨标准煤的年度控制目标,同比增长1.6%,继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