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建筑》2015,(18)
<正>时下,是高速发展期,也是事故高发期。我们经常看到,每当大的事故发生,必然有一次"拉网式"排查,范围大到全国,小到最基层。这些年,从煤矿透水到公寓失火,从校车出事到踩踏事故,从粉尘爆炸到危化品爆炸,从新桥垮塌到旧房连倒,从船沉江底到"电梯吃人"……可以说,出一次事故就"拉一次网",然而似曾相识的悲剧,还是接连上演,甚至愈演愈烈。出了事故,举一反三,查漏补缺,并无不妥,更是惯例;可"拉网"后又屡屡重蹈覆辙,值得反思。千万不要高看了"拉网"的功效。它充其量只是一剂"猛药",有短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3)
<正>2019年《开讲啦》的"五四"特别节目现场是在一艘海军舰艇上,邀请的嘉宾是被主持人撒贝宁称为"人生履历牛到电视剧都不敢拍"的我国第一位女舰长——韦慧晓。2000年,韦慧晓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毕业后,应聘到与自己所学专业完全不沾边的华为公司做管理,短短几年就升任高级副总裁秘书。  相似文献   

3.
尤爱勤,1975年出生,山东临沂人。1994年2月,到上海消防安全服务公司,成为一名"消防员",这一干便是近20年。初次见尤爱勤,他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身上有种山东人特有的朴实。城市的安全,已成为他生命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他说:"一天24小时,我都在与‘安全’打交道。"从农村到上海1991年,尤爱勤初中毕业后,在砖瓦厂干了半年,卖了一年蔬菜。"当时,我就觉得人生不该这样,1993年乡里征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一字之差,却差之千里。不是玩儿文字游戏,是中国文字本身就"一字千金"。说白了,"制造"是复制,"创造"却是出新。一个是流水线作业,一个要冥思苦想用理论和实践反复验证。2011年起,作为新任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的乔龙德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建材行业改革开放以来,从材料短缺时代的"大家办建材",到跨世纪发展的"由大变强,靠新出强",基本上完成了建材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模仿到赶上世界先进  相似文献   

5.
正"网上流传说‘17年前,整个世界都在守护90后,现在,换90后守护这个世界。’我想,那我们就先从守护这1305户家人开始吧。"这是陈义日记里的一句话,他1994年出生,地地道道的湖北人,从2016年入职到刚刚交付的长江紫都三期C地块物业服务中心,四年来,从绿城服务的管家成长到客服主管再到经理助理,一直没有离开过项目,即便是春节,也仅在2018年回家过一次,其他时间都在岗位值守。  相似文献   

6.
正王蔚:巫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访谈。您作为咱们湖湘最早具有建筑学招生资格的院校湖南大学建筑系老系主任,我们首先想请您谈谈"它"是一步步怎么样发展起来的?巫纪光:湖南大学建筑学院的发展应该是有很长的历史,但是在中间有多很坎坷。湖南大学是在1920年的时候从岳麓书院改名为湖南高等学堂,到1926年就改名为湖南大学,那时候湖南大学是由湖南省审批的大学,到了1937年那时候就  相似文献   

7.
正在湖南湘西山区,坐落着一个个独具少数民族特色的侗族村寨。侗族村寨依山傍水,清秀俊丽,尤其是山寨里的鼓楼、吊脚楼等民居建筑工艺奇特、朴素典雅、别有韵味,而侗寨的春节年俗更是古朴多彩、喜庆祥和、别具风情。一到腊月,每个侗寨里都在忙着准备过年。通常,一年的"年"就从杀年猪开始。一到杀年猪的时候,寨  相似文献   

8.
正"做一件事,要干就干最好,要争就争第一,不能三心二意、朝三暮四。"这是中铁十一局二公司牡佳客专项目商务副经理朱本兵的人生理念,也是他十几年来孜孜以求的成功实践。与其他人一两年一个项目、天南海北公铁基全覆盖的丰富经历相比,2006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的朱本兵显得非常"寒酸":工作十几年只干了四个项目,且全是铁路。从计划员到商务副经理,在成本管理的岗位上就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国涂料行业的真石漆领域,他仅凭一款产品,5年时间销售额就突破2个亿。他带领企业在工程市场上表现卓越,让人啧啧称奇。他就是江苏久诺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鹏。王志鹏是安徽枞阳县人,1976年出生,石匠之子,初中毕业后就做了一名油漆工。他在没有任何背景和资源的情况下,从油漆工成为一名企业家,仅靠几年时间就带领"久诺"实现了从草根企业到外墙装饰知名品牌的飞跃,被业内誉为神话、行业最大的黑马。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8)
艺术类学生从考大学到大学毕业,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与实践。而这"弹指一挥间"的日子对于一名20多岁的青年人来说,已占据其过往人生的1/3甚至更多。有的学生一直坚持着艺术追求,而有些学生毕业后往往因为生活与工作压力,没几年就放弃了艺术。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年轻人对艺术的执着或者放弃?十几年前,人们或许是因为"喜欢画画",而十几年后"画画"指代的是一种行为,艺术上呈现的不只是画面,更多的是对艺术和艺术以外事物的反思——从纯真到历练,从经历到回首。  相似文献   

11.
<正>我的母亲是一名建筑工人,从小我就对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95年,从学校毕业,我义无反顾选择了建筑行业,并立下誓言:"为建筑事业而献身!"到单位报到后,我就被分配到远离家乡千里之外的建筑工地从事技术管理工作,从此开始了四海漂泊的建筑人生。建筑是作品,艺术是梦建筑企业全国各地投标揽活,哪有工程往哪儿跑,一个工程的施工工期一般在一年半到两年左右,一跑就是二十年。建筑行业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七月一日,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华诞。百年光辉历程,百年丰功伟绩。从嘉兴南湖红船起锚,到西柏坡确立新中国大政方针;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百年之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建材工业。建党百年历史,既是创立共产党、建设新中国的奋斗史,也是中国建材工业获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奋斗史。  相似文献   

13.
<正>自"限购令"横空入市,就搅动楼市一潭春水致暗流涌动。近10年房地产调控的历史中,限购—解禁—限购,数次轮回。2017年的房地产市场风云突变,上演由紧到更紧的大戏,从限购到限售,再到如今的公证摇号买新房,房地产调控仍在持续加码,楼市正步入"后四限时代"。  相似文献   

14.
房改十年——回顾经济适用房的前世今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从1998年的"住房供应主体",到2003年的"政策性商品住房",再到2005年的存废之争,最后到现在的"租售并举"、"配建制"、"实名制"等转型措施的实施,回溯10年房改,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变迁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经济适用房政策作为我国结束长期沿袭的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体制的重要举措之一,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备受关注,被社会赋予了厚重的责任。可以说,在这10年中,经济适用房饱受了从宏图远志到浮华不定,争议频仍的百般磨砺。今天,回顾我国经济适用房制度  相似文献   

15.
汪弢 《时代建筑》2014,(1):159-159
20世纪,这刚刚过去的一百年,是人类世界从科技到文化、从经济到生活变化最快的一百年。以20世纪的城市为题或者更准确地说以20世纪"城市设计"(Stadtebau)史为对象写一部书,是郎普尼埃尼(Vittorio Magnago Lampugnani)教授自1986年就产生的想法。他在担任德国建筑博物馆馆长和《domus》杂志主编期间一直收集整理资料,在近25年之后的2010年,《20世纪的城  相似文献   

16.
<正>亲爱的《城市开发》杂志的小伙伴们:你们好!在这绿意盈盈,清凉舒适的初夏之日,写一封信给你们,首先向《城市开发》杂志的伙伴们和读者朋友们问好。作为一名资深的读者兼老朋友,对于《城市开发》这本杂志,我一直以来都充满着感激之情。我是2012年进入物业管理行业,从事的是企业文化、品牌建设及宣传相关的工作。从一开始就接触了物业管理行业的权威杂志,从最初的陌生到熟知,从读杂志是一项工作任务到现在每次拿起杂志就像是跟一个老朋友聊天般的自然。在我从一名"物业小白"到成长为公司企业的宣传能手的过程中,一直都有杂志的陪伴。而我也见证着杂志  相似文献   

17.
《建筑技艺》2021,(7):76-83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在鸟巢开幕的盛况仿佛犹在眼前,2022年北京冬奥会就像踩着那个夜晚北京城上方的"大脚印"一样正一步一步走来.从2008年奥运会到2022年冬奥会,我们从激情澎湃到自信坚定,从健康中国到体育强国,这十多年间体育经济和城市文化发生了很多变化,建筑设计也相应发生了改变.此次,特别邀请参与两届奥运场馆设计的建筑师李兴钢和郑方,聊聊历经两届北京奥运的建筑之缘、建筑之思、建筑之梦.  相似文献   

18.
孟兆祯 《风景园林》2019,26(10):15-16
正人生在世,父母是启蒙的先生。可是中国传统讲究"异子而教"。主要还在于各级学校任教的先生们。就中影响最广而深的当是迄今从事社会工作最相关的学科和专业的先生。我今生有幸成为清华大学和北京农业大学合办、通过吴良镛和汪菊渊两位大师远瞻创议于1951年成立的造园专业一年级新生。时在1951年秋,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都由两校名师任教。打下了全面扎实的基础。到了主要专业课"园林艺术"和"园林设计"就更难找到称职的教师了。汪菊渊先生不仅为我们开设了"中外园林史",而且在全国号召和组织专家归队,在这种形势下把孙筱祥先生从杭州借调到北京,再从借调转为正式调任,我们这些学生就享福了。汪先生在"园  相似文献   

19.
<正>从大学毕业到退休、从一名修车师傅到消防车辆装备专家,35年来他只干了一件事。一辈子做一件事的人很多,但能把一件事做精、钻透的人却很少。他就是李翔,一名在消防车修理所坚守了一辈子的"修车师傅",他用独具的匠心,打造着一个又一个"精品";用永恒的执着,培养着一个又一个和他一样的人;用责任和担当,无悔地诠释着"工匠精神"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20.
16岁就到农场锻炼、从黑龙江调到上海近30年的尚艳华,自身经历插队知青与城乡移民,所在基层是城市化拆迁安置老小区,"营造新家园"既是她的工作,也是她的生活。上海市的梅龙三村,从"垃圾三村"到"花园三村"、从"社会共同体"到"情感共同体"的社区自治,尚艳华身兼党总支书和绿主妇环境保护指导中心理事长,以党建领导NGO、以家庭主妇为社区力量、以公益行动凝聚社区共识,在实现基层民主中创建城市新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