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演武地区延10段是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重要油层组之一,但对其沉积相的相关研究较为贫乏。结合整个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及沉积演化特征,通过对演武地区延10段的岩石学特征、泥岩颜色、沉积构造等特征的综合研究,并结合沉积岩石学、层序地层学、岩相古地理等地质理论,认为演武地区延10油层组属于河流沉积体系,发育辫状河相,并进一步将其划分为河道砂坝、泛滥平原等两个沉积微相。根据延10段沉积微相的展布及演化规律,并结合其区域沉积和构造背景,建立了研究区延10油层组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福山凹陷中特低渗透储量比例大、注水开发矛盾突出的问题,利用岩芯、测井、录井等资料,探讨花场地区流一段储层的岩石类型、构造特征,分析储层的岩相特征,明确储层的沉积环境。利用测井曲线和岩屑描述建立沉积微相的测井相模式,探究砂体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花场北部流一段储层发育两点物源,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微相类型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等5种类型;流一段储层沉积的砂体以水下分流河道为主,砂体分布具有明显规律性和方向性,水下分流河道的砂体宽度较大,由南至北呈叶状展布。该研究可为福山凹陷进一步的勘探与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预测宋站地区沙河子组有利储集层,依据岩心、测井、地震以及其他分析测试等资料,并结合前期沉积相研究的认识,对沙河子组储层岩石类型、物性、含气性以及地球物理响应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区沙河子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砂砾岩,孔隙度一般小于10%,渗透率普遍小于1×10-3μm2,认为沙河子组砂砾岩为低孔—低渗型储层。研究发现:区内主要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两种沉积相带均可作为有利储集相带,其发育的砂砾岩体普遍含气,且砂砾岩厚度越大,其产气能力越强,表明沉积环境和砂砾岩厚度是影响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并通过地震反演等技术对研究区砂体厚度和平面展布进行预测,提出研究区有利储层分级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4.
以多学科理论为指导,结合已获得的有关测井、测试资料,对黄陵地区长2油层的沉积相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湖泊三角洲相为长2段的主要沉积相,三角洲前缘以及前三角洲为亚相,主要沉积微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河口坝、分流间湾、远砂坝、席状砂等。长2油层储集砂体发育薄,呈透镜状,横向不连续,对储层的形成较为不利。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岩心、测井曲线等的研究,在完成研究区块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基础上开展沉积微相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苏里格气田苏X区块发育的沉积体系主要为洪泛曲流河沉积体系,主要发育边滩、曲流河道、溢岸砂、河漫滩等沉积微相。研究在精细地层化分与对比的基础上识别出不同沉积微相,然后在平面上依据"初、末期河道流线包络线法"进行单期单一河道在平面上的展布研究,最后完成研究区沉积微相的刻画。  相似文献   

6.
通过七中东区白碱滩组油藏的沉积特征进行综合研究,认为白碱滩组总体发育湖泊—曲流河三角洲相。主要鉴别出油藏主力储层段发育8种微相,常见的有3种,即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支流间湾等。同时编绘各个小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分析了其展布特征及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以储层地质学理论为指导,以H152区长3油层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展开对储层成因砂体的判别和储层物性参数分布特点的研究,对储层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为油田的勘探和开发做出贡献.研究认为H152区长3油层组沉积相类型主要是三角洲和湖泊沉积,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  相似文献   

8.
克拉玛依油田克81井区二叠系风城组发育一套辫状河入湖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具有特低孔超低渗、非均质性强的特征,并非扇三角洲沉积。通过岩心观察、测录井资料分析,可识别出辫状河三角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辫状河前三角洲三个沉积亚相,以及河道滞留、心滩、河漫、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砂坝、远砂坝、前三角洲泥等沉积微相类型。分析了各微相的展布特征,为研究区以后的有利储层预测提供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已有研究表明,松辽盆地西斜坡姚家组沉积初期古湖盆大面积暴露地表,形成的姚一段区域性假整合面成为后期油气向西运移的通道,因此,研究姚家组上部地层沉积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对油气的勘探开发意义重大.通过重矿物分布和小层砂岩百分含量分析,揭示了松辽盆地西斜坡地区姚家组SⅡ+Ⅲ砂组沉积时期受齐齐哈尔和英台双向物源控制.根据古构造层、古地貌形态、水体能量的控制因素分析,结合研究区49口岩心井资料和202口钻测井资料,阐明了西斜坡地区姚家组SⅡ+Ⅲ砂组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问湾、远砂坝、河口坝、砂坪、泥坪和混合坪7种微相类型,并总结出SⅡ+Ⅲ4、SⅡ+Ⅲ3、SⅡ+Ⅲ2、SⅡ+Ⅲ14个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区姚家组SⅡ+Ⅲ砂组在南北向物源控制下发育的7种微相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为最有利的砂体储集类型;湖水冲刷环境下形成的砂坪和混合坪很可能成为后期湖区勘探的潜在目标.  相似文献   

10.
塔南凹陷东部构造带南屯组地层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局部发育三角洲沉积.复杂的沉积充填样式塑造了本区复杂的岩性油藏.在细分地层单元内对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优选多种储层非均质性分类方案,结合砂体成因、叠置样式、平面展布特征以及渗透率韵律性等方面的分析,按照层间、平面、层内3个层次对储层宏观非均质性进行了解剖分析.结果表明:层序旋回对储层垂向岩性、物性的变化具有控制作用;凝灰质的发育对南屯组储层具有破坏作用,影响油气的运聚;水下分流沟道及河道砂是油气聚集的主要砂体类型;水下扇中扇是油气主要聚集区带.  相似文献   

11.
以岩芯、录测井等资料为基础,结合沉积相及前人研究成果,对三肇凹陷扶余油层储层砂体进行了研究。三肇凹陷扶余油层主要发育曲流河相和浅水三角洲相。典型储层砂体分为3种,曲流河道砂体、分流河道砂体以及水下分流河道砂体。3种储层砂体含油性存在一定差异,从差油层和油层所占比例来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含油性最好,分流河道砂体次之,曲流河道砂体最差。  相似文献   

12.
百口泉地区二叠系下乌尔禾组发育一套近源的粗粒碎屑沉积。目前针对该区的研究资料较少,沉积相类型仍有争议,生产矛盾突出,对后期油藏开发研究工作造成很大困难。通过岩心观察,结合测录井和分析化验对百口泉油田二叠系下乌尔禾组沉积相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下乌尔禾组发育一套扇三角洲沉积,而不是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可识别出扇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2个亚相以及扇面河道,水下分支河道等6个微相。结合该区试油成果及物性资料分析,得出牵引流成因的水下分支河道微相含油性较好,为有利储层;而碎屑流等重力流成因的储层,含油性较差,可视为差储层。为该区的后续勘探开发、评价提供思路和方法,也为克拉玛依油田及其他扇三角洲发育区的油气勘探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滩坝是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的一个重要沉积体系.根据岩石中岩屑组分的类型及组合特征、砂岩成分成熟度、砂体展布方向及古地理格局等对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进行了物源体系的研究.研究区存在9大物源体系,其中广饶凸起、鲁西隆起、滨县凸起和高青三角洲为潍坝的形成提供了物源.根据物源与滩坝的关系,将研究区划分为基岩-滩坝物源体系、正常三角洲-滩坝物源体系、扇三角洲-滩坝物源体系;由于物源的性质、供给强度的不同,造成滩坝在宏观展布和储层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奥陶系良里塔格组位于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央隆起带,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主要以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为主,其台地的边缘受塔中Ⅰ号断裂带所控制,发育的礁、滩相是塔中地区碳酸盐岩油气藏的主力储层,而碳酸盐岩沉积微相分析是碳酸盐岩沉积研究的基础。通过分析滩相、障积礁、灰泥丘、藻席以及潮下低能带这5种沉积微相,识别出沉积旋回,解释了沉积环境,并建立了研究区的精细相模式,进而探讨了当前碳酸盐岩沉积储层研究领域的热点——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因此,对奥陶系良里塔格组进行沉积相分析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从沉积微相与油气富集关系的研究入手,剖析了沉积微相对高产富集规律及油井产能高低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沉积微相制约油井,特别是高中产井的分布,对特低渗储集最有利的相带是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其次为河口坝和分流间湾,席状砂储层物性最差,其中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孔、渗、饱值最高,且平面上彼此相连.由于河流的侧向迁移,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连片分布,使之形成油井高产富集的主要区域,即在有利的沉积微相与储层叠合处,储、渗条件最好的区块是井位部署的首选目标区.  相似文献   

16.
针对勘探程度不高、钻井分布不均且以二维地震资料为主的川东南地区,通过对茅口组地震相分析,发现了中高频席状地震相、中低频席状地震相、前积地震相、丘状地震相、波状地震相等多种类型.通过单井相分析和井旁地震响应模式的建立,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并以沉积模式为指导开展了沉积相展布特征研究.认为茅口组沉积时期研究区在开阔台地相的整体背景下,局部发育的点礁、滩体、风化壳喀斯特均是有利储层发育部位,是隐蔽油气藏潜在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7.
研究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时期发育生物礁、灰泥丘、粒屑滩等亚相,这些亚微相组合成的礁(丘)滩复合体已发育.礁滩体的横向变化特征总体上表现为沿I号坡折带发育礁滩复合体.内侧主要形成丘滩复合体.储层发育受礁型微地貌影响明显,高能相带的礁滩体有利于储层的发育.礁型微地貌控制着储层发育的层位性与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江陵凹陷油气资源的主要勘探目标段为新下段,新下Ⅰ油组为该段的主要油层组之一。根据江陵凹陷荆州背斜带及以北地区的岩心观察,综合岩性、沉积构造、测井等资料分析认为,新下I油组存在3种沉积体系,包括9种沉积亚相和15种沉积微相。根据新下Ⅰ油组的岩性资料编制等值线图,并与单井相相结合可进一步确定该地区沉积相的平面展布,可推断出中深湖相的发育区域;同时有利储集砂体的寻找,对该区探索潜在油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露头、岩心、钻(测)井等资料,对准格尔盆地西北缘上侏罗统齐古组沉积相及其沉积演化模式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齐古组中可分为q1、q2、q3三个砂层组,发育冲积扇、辫状河和三角洲3种沉积相类型,包括7种亚相和10种微相。q3砂层组时期,西部受克拉玛依断裂的影响,以发育冲积扇沉积为主,中东部区域地形相对较缓,以发育辫状河沉积为主;q2砂层组时期,填平补齐作用使得西部区域地形逐渐变缓,整个研究区不再发育冲积扇沉积,辫状河沉积覆盖在整个研究区域。q1砂层组时期,研究区大部分地区淹没于湖平面之下,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沉积。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砂体厚度及物性分布、砂体属性预测及反演等方法对双城地区FI油层组进行有利储层预测。所得出的结果为:FI的3个油层组中,FI3油层组砂体较为发育,FI2油层组砂体最不发育,FI1油层组砂体呈条带状展布。3个油层组均属于低孔低渗储层,但FI3油层组砂体发育最好,埋深相对较浅,物性最好。根据均方根振幅属性得到分流河道发育区分布的范围。确定了波阻抗、电阻率、伽马为主要反演参数。通过孔隙度、平均孔隙半径、排驱压力和含油产状这4种参数划分两类有利储层,并对每一个油层组进行了分类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王府凹陷中心区域的有利储层仍然可以作为后期的重要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