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6 毫秒
1.
科特迪瓦盆地地处西非几内亚湾北部,是具有转换、被动大陆边缘叠置性质的复杂断陷盆地。伴随着西非深水油气勘探的热潮,以预测良好储层为目标,通过岩心、地震剖面、测井曲线以及录井资料,对科特迪瓦盆地下白垩统Albian阶下部沉积时期的沉积相类型及其展布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Albian阶下部沉积时期属于盆地初始裂陷中期,北部物源供给充足,发育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湖泊相共3种沉积相类型。其中以湖泊相、扇三角洲相为主,冲积扇沉积仅发育在盆地北部边缘。该研究将为Albian阶储层评价及油气开发提供新的地质依据,也可为邻区塞内加尔盆地油气裂陷期勘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是我国主要的含油气盆地,对该地区沉积相分析和沉积演化特征研究是油气勘探的重要基础。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指导,选取盆地中具有代表性的红岗南地区进行研究,结合地层岩心颜色和层理构造等特征的变化特点,以典型单井相研究为点,典型连井剖面相为线,综合研究为面的技术手段对红岗南地区泉头组、青山口组和姚家组地层进行地层发育特征和区域沉积背景分析研究,并进一步提出和分析了该地区的沉积演化特征。为下一阶段深层次的油田地质开发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为得到鸡西断陷盆地早白垩世层序地层地层格架中的展布特征,运用层序地层学有关理论和方法,对鸡西陆相断陷盆地早白垩世含煤岩系进行层序地层分析,并探讨了该断陷盆地的聚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鸡西盆地早白垩世含煤地层共识别出3个层序边界,划分2个三级层序,分别对应于城子河组和穆棱组;煤层的聚集主要取决于可容空间变化速率和泥炭堆积速率,而在陆相断陷盆地中,控制两者变化速率的主要因素为构造活动和气候;鸡西断陷盆地早白垩世时期处于湖盆稳定发展向萎缩阶段过渡,湖盆稳定发展阶段基底速率变化缓慢、陆源碎屑供给相对较少,可容空间增加速率和泥炭堆积速率相对平衡,主要发育了三角洲平原相,有利于煤层的聚集;在三级层序中,湖侵体系域聚煤最好,其次为低位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  相似文献   

4.
云南兰坪盆地云龙组硫酸盐硫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三江特提斯南段的兰坪盆地,发育云龙组含石膏-石盐的蒸发岩系,这些蒸发岩系不仅对钾盐研究,而且对著名的金顶铅锌矿的成因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在其南端思茅盆地的研究提出了可以与云龙组相对比的勐野井组蒸发岩为新特提斯自西而东的海侵所致。那么,兰坪盆地沉积的蒸发岩是否也是来自于同时期的新特提斯海水?因此,通过系统的露头采样,本文开展了岩相学和石膏硫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兰坪金顶、小盐井、拉井和河西乡原生石膏样品δ34S值在12.6‰~17.6‰之间,且主要集中在13‰~15‰范围内,几乎没有受到细菌还原作用的影响。这与思茅盆地勐野井组下段硬石膏、老挝他曲盆地含钾盐塔贡组基底硬石膏和泰国坷叻盆地含钾盐马哈萨拉堪组基底硬石膏的硫同位素值一致。云龙组石膏硫同位素值大部分样品落于白垩纪海水δ34S范围内,表明石膏为海相成因。根据前人古地理和古地磁资料,推断在晚白垩世时期,由于新特提斯洋的海侵,在兰坪-思茅-万象-坷叻形成了相互连通的蒸发盆地系。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明确平原海相油气勘探潜力,通过对盆地沉积演化及石油地质响应特征研究认为,江汉平原海相地层经历了加里东-早印支期克拉通盆地期、晚印支-早燕山期前陆盆地期、晚燕山-喜山盆地伸展改造期、晚喜山期盆缘挤压变形期等多期盆地演化与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具备较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主要发育了上震旦统、下寒武统、下志留统、二叠系等四套海相烃源层;发育了上震旦统灯影组、下寒武统石龙洞组、上石炭统黄龙组等三套主要储集层系;存在下寒武统、志留系、中上三叠统-侏罗系和白垩-下第三系四套区域盖层.形成了包括古隆起发育区、"晚期成藏"立体勘探区、构造活动相对稳定区、逆冲推覆体发育区等多个勘探领域.其中,构造活动相对稳定区、"晚期成藏"立体勘探区是目前主攻的油气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6.
南贝尔凹陷受多期构造作用强烈影响,使得伊敏组、南屯组和铜波庙组末期遭受剥蚀。以钻井、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应用层序地层和构造趋势法恢复了南贝尔凹陷伊敏组、南屯组和铜钵庙组沉积末期的剥蚀厚度,在此基础上结合同时期的断裂系统图,对盆地发育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早白垩世原型盆地具有铜钵庙组、南屯组沉积中心总体上受主干边界断层控制,沿轴向逐渐向北迁移;大磨拐河组、伊敏组沉积中心位于轴线上,东次凹沉积中心逐渐向南扩展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中国含油气盆地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从中国各个地质时期的地壳运动和沉积古地理出发,综合分析了晚古生代以来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的演化特点,提出了二叠纪湖盆发育于新疆北部,晚三叠纪湖盆主要发育于陕甘宁地区,侏罗纪时期中国西部大面积沉降,发育众多的大型湖盆,水域面积大,西部湖盆较东部发育。早白垩纪晚期以后,中国西部上升而东部开始沉降,早白垩纪晚期发育了松辽湖盆,早第三纪发育了渤海湾、苏北、江汉和海上大陆架诸多湖盆。以上这些大型古湖盆都是油气生成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8.
辫状河三角洲是陆相沉积盆地重要的油气储集类型和油气勘探的重点对象。通过详细的岩芯和薄片鉴定、测井曲线、单井相分析的观察与分析研究,推测出营城组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并且各种沉积亚相发育齐全。识别出8种沉积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最发育,是最有利的储集相带。从岩性、分选性、磨圆度、沉积构造、测井曲线形状等方面详细描述了每种沉积微相的特征,对研究区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红格尔勘查区位于大的煤盆地的靠近盆缘的斜坡部位.盆地沉积基底为晚古生代地层,中生代燕山期火山活动,形成了一系列山间盆地.河流携带大量的粗碎屑的物质及火山灰汇入盆地中,出现了河流相沉积.在河流形成的冲积扇两侧逐渐演变成相对封闭的湖盆沼泽相环境,当时为潮湿的温带古气候,古植被十分发育,在这样的古构造和古环境条件下开始了早白垩世的聚煤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东濮凹陷沙三段盐岩层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濮凹陷是一个典型的含盐油气富集盆地,盐岩主要发育在沙河街组,沙三段表现尤为突出。研究表明沙三段盐湖沉积中心随沉积时期有从南-北-南-北不断迁移的变化趋势,即使在同一套盐岩层也存在着这一现象。盐岩与同期沉积的砂岩表现为长消关系,可以与生油岩共生。盐岩在油气运移中发挥油气盖层或侧向封堵层的双重作用,与断层、砂岩、泥岩造就了良好的生储盖配置关系。以四种类型的盐岩问成藏模式为主,在盐岩发育带富集了大量油气,它的周边地区为油气勘探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11.
在区域沉积演化背景分析的基础上,以沉积地质学、测井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利用取心井观察与描述、录井、测井、薄片及测试分析等资料,对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腾格尔组二段的沉积相进行了划分,结合区域沉积、构造演化背景,划分沉积相类型并对沉积相进行单井到连井到砂体平面展布的逐步研究,分析了其平面展布及垂向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相分为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亚相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深—半深湖亚相,并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间、席状砂、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湖泥5个微相;研究区砂体厚度总体较大,平面呈东南向西北展布。研究为研究区的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胡艳飞  孔庆莹 《中州煤炭》2022,(7):110-117,124
车排子地区是准噶尔盆地重要的产油区,尤其新近系沙湾组为主要产油层。对于车排子地区沙二段沉积相的认知程度不高,制约着该地区的油气勘探。以沙二段为研究对象,利用测井资料、岩心资料对沙二段沉积特征进行研究,明确了沙二段物源来自西部,在C65附近分叉;通过岩相、测井相分析,明确车排子沙二段发育曲流河。沙二段早期,研究区西部发育曲流河相,东部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相,曲流河平行构造坡折带由西向东流,物源供给充足,砂体较厚,到了研究区东部,演变成曲流河三角洲;沙二段晚期,发育曲流河相,河流平行构造坡折带由西向东流,研究区东部分叉,一支平行构造坡折带继续向东流,一支流向东南部的凹陷带。通过明确车排子沙二段沉积特征,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是目前我国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领域。为了深入探讨火山活动对碎屑岩沉积特性的影响,以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乌伦古地区为对象,综合利用岩心、野外露头及大量沉积学实验手段,对其姜巴斯套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总结了沉积相类型,主要为海相沉积。同时结合构造环境分析,最终建立了火山活动影响下乌伦古地区姜巴斯套组不同构造背景下发育的火山-沉积岩相模式。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铀矿与天然气产区,对此区域进行地质勘探对于提升我国矿产资源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沉积地质特征及成因。使用野外勘测、样本采集、岩心观察、物性分析以及测井相分析等技术,探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沉积地质情况,详细分析了此区域3个断裂带的沉积构造、沉积物结构、沉积物测井相等地质特征,得到此区域沉积相特征以及形成原因。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确定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沉积类型较为丰富,整体沉积过程比较依靠水动力。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为矿物的生成提供了大量的氧化与还原剂,在形成沉积的同时生成大量铀矿,希望通过此次研究为日后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综合利用实测重点剖面资料、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结合已经公开发表的成果,讨论了南盘江盆地泥盆系沉积体系类型、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基于深水细粒沉积相带的分布,预测了南盘江盆地泥盆系页岩气远景区带。南盘江盆地泥盆系发育河流三角洲-陆源碎屑滨岸、陆源碎屑内陆架、陆源碎屑外陆架、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陆坡及深海8 种沉积体系。早泥盆世,最初,除南部钦防地区外,南盘江盆地大部分地区无沉积,随后海水自南而北入侵,形成了广泛分布的河流三角洲-陆源碎屑滨岸体系沉积。中泥盆世,古陆暴露范围显著缩小,陆源碎屑供应显著减弱,河流三角洲-碎屑滨岸体系局限于古陆的周缘,深水沉积区显著扩大,在深水沉积区与河流三角洲-碎屑滨岸体系间是以碳酸盐岩为特色的广泛的局限/开阔台地型沉积。晚泥盆世,古陆暴露范围进一步缩小,陆源碎屑供应贫乏,河流三角洲-碎屑滨岸相主要局限于云开古陆的周缘,深水沉积区进一步扩大,在深水沉积区与古陆间是以碳酸盐岩为特色的局限/开阔台地型沉积。根据深水沉积体系的分布和埋藏条件,南丹、紫云、扶绥、广南等地区是寻找泥盆系页岩气最具远景的地区,永福-鹿寨-平乐-武宣地区是寻找泥盆系页岩气值得关注的地区。   相似文献   

16.
刘顺宇  赵荣 《中州煤炭》2019,(2):92-97,101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西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发育了石炭系海陆过渡相、侏罗系湖相—湖沼相、古近系咸化湖相和第四系盐湖相4套不同类型的烃源岩层系。盆地的油气资源种类多样,柴西扎哈泉地区新近系上干柴沟组致密油、柴北缘鱼卡地区中下侏罗统页岩气、三湖坳陷第四系生物气等。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柴达木盆地油气资源的研究现状及问题,柴西地区一直是勘探的重点,常规的基岩油气藏和非常规的致密油共同开发,基岩油气藏存在埋藏深,地质构造复杂,勘探开发难度大,致密油具有有机质丰度、成熟度偏低,生烃转化率高的特点,因此难以应用常用的致密油评价方法对“甜点”进行预测;柴北缘地区页岩气发展迅速,但有机质丰度变化大、有机孔少,以次生孔隙为主,因此“甜点”预测难度较大;三湖地区生物气勘探时间长、分布广、资源量大,但鉴于特殊的地质背景,储层预测难度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柴窝堡凹陷的勘探显示出深层二叠系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目前对于凹陷东南缘研究匮乏,沉积特征认识不清,沉积相类型存在较大的争议。通过对其东南缘剖面露头岩石相分析,建立不同地层分布的沉积相柱状剖面,研究地层横向上的可对比性,识别纵向中—下二叠统地层发育的沉积相类型:下二叠统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中二叠统发育滨浅湖沉积,在此基础上提出适用于研究区的冲积扇—扇三角洲—滨浅湖相沉积体系,对该地区今后沉积的研究及野外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陆相页岩成分复杂、沉积构造多变的特点,结合宏观岩心描述、微观镜下观测、XRD矿物衍射与高压压汞实验,提出基于“矿物组成+沉积构造”的陆相页岩岩相划分方案。结果表明,风城组主要发育纹层状长英质页岩、块状含云长英质页岩、纹层状含长英云质页岩以及纹层状含黏土长英质页岩4种典型岩相类型。不同岩相的沉积构造特征差异显著,长英质页岩多发育长英质条带、团块,含云长英质页岩、含长英云质页岩常见不规则云化。风城组页岩主要发育粒间孔、粒内溶孔,有机质孔发育较少,孔体积主要由10~100 nm孔径贡献。纹层状长英质页岩孔体积、孔隙连通性和储集物性最好,是风城组页岩油储集最有利的岩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