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帆 《结构工程师》2010,26(1):96-102
沉管隧道以其自身特点和优势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沉管隧道水下接头是沉管隧道施工技术的核心所在,其工作性能和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沉管隧道的质量及使用寿命,而GINA止水带普遍用作接头的第一道防水,对其正常工作性能分析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沉管隧道技术发展时间比较短,目前尚无工程资料证明GINA止水带在100年后的实际工作性能,因而须对其进行耐久性分析。通过引用橡胶材料本构模型、Mooney-Rivlin二参数应变能函数公式和蠕应变率方程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比对水密性试验,依据计算得出的结果对GINA止水带的防水性能及耐久性做出判断,对实际工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建设中的港珠澳大桥工程岛隧标段中的沉管隧道工程作了详细介绍,并针对超深埋海底沉管隧道的管节接头与节段接头防水设计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重点阐述了GINA止水带、OMEGA止水带、中埋式可注浆止水带的防水技术。  相似文献   

3.
大型沉管隧道管段接头防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沉管隧道管段接头首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防线—GINA止水带的防水性能,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包括了应力-压缩变形试验、水密性试验等,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期望通过此项研究,对今后类似的大型沉管隧道管段接头的试验、设计、施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上海外环隧道是国内第一条采用水下最终接头的沉管式隧道,其防水设计与施工尚属首次实践、介绍了用于水下最终接头的钢封板的设计与施工,重点对最终接头处混凝土自防水技术以及各种接缝的防水设计与施工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沉管隧道接头作为整个隧道中的薄弱部位,其力学性能的好坏关系到整条隧道的防水和结构安全。为了分析预应力锚索对沉管隧道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本文基于文克勒地基,建立了港珠澳沉管隧道荷载-结构法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初始应力法"对预应力锚索进行了模拟。考虑地基不均匀变化,通过对比分析施加预应力锚索对沉管隧道节段总体沉降,接头变形量,内力等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施加预应力锚索能提高管节整体刚度,减小地基不均匀引起的差异沉降;(2)预应力锚索能有效控制节段接头的相对变位。  相似文献   

6.
沉管隧道管段接头等部位的防水防腐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阐述了作为沉管隧道管段接头首道重要防水线GINA止水带的选型过程和固定方式,同时阐述了OMEGA止水带的选型、管段本身后浇缝的防水、固定止水带端钢壳的防腐蚀等问题的设计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广州国际创新城金光东隧道工程沉管段为六节管节的连续设计,针对沉管隧道的防水要求,管段采用防腐底钢板、端钢壳,混凝土表面采用聚脲防水涂料与聚氨酯面漆组成的完整外包防水体系,接缝处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止水措施,有效保证了沉管隧道的防水效果,为后续管节施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沉管隧道防水防腐设计的优化及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近年来沉管隧道防水、防腐设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法,并介绍了一些适合特殊工况的新型防水、防腐材料和设计措施,期望对将来沉管隧道的设计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沉管隧道管节接头作为整个隧道系统中最敏感、最薄弱的部分,其力学特性复杂,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个隧道的运行安全.为规范沉管隧道管节接头检测工作,结合某座沉管隧道管节接头检测和监测数据,阐述了沉管隧道管节接头的检测内容,并对重点病害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明确了管节接头的使用情况,同时提出了沉管隧道管节接头的相关检测和养护重点供...  相似文献   

10.
接头是预制拼装综合管廊结构的薄弱部位,接头防水性能是影响预制拼装综合管廊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对隧道预制结构接头防水性能的试验与理论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与分析,并开展了厦门湖边水库预制拼装综合管廊接头防水性能的缩尺模型试验,为预制拼装综合管廊接头防水性能的研究与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全面介绍了沉管法隧道的防水设计要点,详细阐述了管节外包防水层设计,管节接头防水设计,管节本体的施工缝、变形缝、水下最终接缝、管节与岸边段接缝的防水设计,以及端钢壳等钢构件的防腐设计。  相似文献   

12.
沉管隧道沉管段与暗埋段接口处的结构形式是世界各国沉管隧道设计与施工值得慎重考虑的问题,文中列举了国内外沉管隧道沉管段与暗埋段接口围护结构形式,介绍了广州生物岛~大学城隧道沉管段与暗埋段接口围护结构设计与施工的关键技术,总结了接头素砼连续墙、钢管桩、超深旋喷桩的施工顺序与止水工艺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优化沉管段长度的设计思想,可供类似工程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3.
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形式和施工工艺是沉管隧道修建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对现有最终接头形式及施工工法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全新的最终接头形式和相应的施工工法。该工法通过采用工厂预制的套管形式,用千斤顶将套管顶紧来与已沉管节进行对接,可减少对潜水施工的依赖,且接头形式简单,施工速度快,为我国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的施工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沉管隧道接头的力学性能是其安全运营的关键。通过宁波甬江沉管隧道23a的运营期接头沉降的监测数据分析,找出了沉管隧道在软土地基中产生的不均匀沉降与沉管隧道接头各种形变的关系,讨论了甬江沉管隧道在23a运营期间的不均匀沉降的规律。其次,建立GINA止水带的受力模型,计算了由于接头变形导致的GINA止水带受力的问题,并检验了接头止水的安全性。最后,提出了在隧道运营期间,可通过强制位移法利用隧道沉降监测数据对结构进行安全性评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沉管隧道接头的力学性能是其安全运营的关键。通过宁波甬江沉管隧道23 a的运营期接头沉降的监测数据分析,找出了沉管隧道在软土地基中产生的不均匀沉降与沉管隧道接头各种形变的关系,讨论了甬江沉管隧道在23 a运营期间的不均匀沉降的规律。其次,建立GINA止水带的受力模型,计算了由于接头变形导致的GINA止水带受力的问题,并检验了接头止水的安全性。最后,提出了在隧道运营期间,可通过强制位移法利用隧道沉降监测数据对结构进行安全性评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天津滨海新区中央大道海河隧道为北方软弱地基条件下首条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基坑深度为26m,基坑宽度为40.48m,其中坞口宽度为46.4m,长度33.8m,且临近海河,地下水资源丰富。通过最终接头基坑的顺利施工,掌握了水源丰富、高水位、超深基坑等不利条件下基坑的施工技术,为沉管隧道对接施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于地基沉降、高水位差变化、突发地震等不利工况来说,沉管接头剪力键是控制接头剪切刚度和变形的关键要素,通过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建立接头剪力键模型,进而对沉管隧道接头的安全性、耐久性、力学性能进行一定的研究。运用有限元方法并结合适当的材料本构模型对沉管接头进行数值模拟,可为后续大比尺模型试验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依据。采用混凝土材料的塑性损伤本构模型,考虑混凝土应力-应变的非线性以及GINA止水带压缩变形的非线性,通过沉管隧道接头的三维精细化建模,按照实际工程情况分别研究了不同水压下管节接头的水平剪切刚度、最不利工况下管节接头的水平剪切极限承载力、钢筋混凝土剪力键的剪切破坏形态和力学特性,预测了管节接头的力学性能以及剪力键的破坏发展形式。  相似文献   

18.
马传飞  张明德 《山西建筑》2008,34(16):313-314
阐述了混凝土沉管隧道防水特点和混凝土管段的自防水措施,并对管段外防水结构形式和GINA外止水带的几种不同形式提出了观点,以提高混凝土沉管隧道的防水能力,推广混凝土沉管隧道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沉管隧道GINA止水带性能评估与安全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INA止水带是沉管隧道接头密封防水及安全的重要屏障.论文按平均水压法和接触应力法两种方法计算了保证GINA止水带水密性要求的最小压缩量,并在此基础上针对GINA止水带长期压紧状态下的松弛,提出了使用阶段GINA止水带最小压缩量的计算方法,估算了GINA止水带的当前压缩水平和GINA止水带的剩余压缩量.根据GINA止水带当前压缩水平评估沉管隧道的接头止水性能,并由GINA止水带的剩余压缩量确定沉管隧道安全预警等级.  相似文献   

20.
沉管隧道接头三维非线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接头是沉管隧道中很薄弱但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接头的防水则更是被重点关注的内容。管段的不均匀沉降会导致接头的错位和张开,给接头的安全止水带来很大威胁。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考虑接头GINA止水带和管端混凝土的非线性接触,以历年监测数据所反映的沉管位移作为边界条件,分析了沉管隧道接头GINA止水带在接头处于压缩、剪切和扭转等变形及复合状态下的力学性态,得到了接触应力在接头断面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GINA止水带渗水接触应力的控制点通常位于GINA止水带截面下缘;接触应力在顶板、底板和侧壁分部较均匀,在转角部位易集中;在现有沉降水平下,接头GINA止水带的安全止水性能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