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现代几何和运动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断层带的几何学,运动学和控制规律。重点控矿断层的几何构造。分析了局部成矿富集规律,提出了mb的趋势分析,趋势分析和自相似积累分析的几何方法,表明该方法是确定断层波的有效方法的矿石控制。波长和幅度,空间位置和勘探预测是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岩柱应力分布规律及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地下洞室群重要的支撑结构,岩柱在采矿工程、水电工程、公路铁路隧道工程等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地应用。在系统总结岩柱荷载和岩柱强度前人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工程实践常用的条形和矩形岩柱上的应力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岩柱宽度对岩柱应力重新分布规和岩柱荷载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了岩柱渐进式破坏的力学机制,为岩柱设计和岩柱失稳破坏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Hill屈服准则和与之相适应的流动法则的基础上,首次建立了考虑材料厚向异性的平面应力理论特征线方程,并将此基本方程应用于具有厚向异性的不规则件拉深成形的模拟。运用平面应力特征线场法计算、分析了盒形件拉深时法兰部的应力分布和沿模口的法向应力分布,并研究了该方法在合理毛料形状设计及其相应的合理加载条件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胶东地区的岩金矿床类型按矿石类型特征主要划分为6类,通过对胶东地区已探明(截止2017年1月)的1t以上规模金矿床进行了数量和储量的统计,按成矿小区和矿床类型进行了划分归类,分析了胶东地区不同金矿类型金矿床的分布特征,为今后胶东地区尤其是深部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大红山铜矿西部矿段内断层错综复杂,断层切割破坏矿体,极大的破坏了矿体的完整性,对矿体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断层破碎带对后期的开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通过对西部矿段各中段构造的编录,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分析了西部矿段断层的性质、空间分布特征,确定了断层形成的时间期次和控矿规律,为西部矿段下一步生产探矿和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李国峰 《山西冶金》2024,(1):113-114+150
以盖州煤矿9106回风顺槽为研究对象,通过FLAC3D数值建模的方法对不同阶段下采掘施工对巷道围岩变形影响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本巷道和顶回风巷在掘进时,巷道围岩出现应力集中现象,但是对围岩变形影响不大,邻近9105工作面回采时产生的集中破坏作用是造成9106回风顺槽煤柱垂直应力集中、侧向支承压力升高的主要原因,对巷道围岩变形具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鸣 《世界有色金属》2022,(10):220-222
断层是地质体中顺破裂面产生位移所形成的构造,其分布对地表结构的塑造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地质灾害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选取山东省作为研究区,在GIS环境下,探究断层在行政区划与地形地貌上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将矢量化之后的断层进行核密度分析,发现断层主要分布在鲁中、鲁南和鲁东等地的山地丘陵地带;通过将断层的核密度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断层在县级尺度上具有明显的集聚效应;最后利用相关性分析,验证了断层与地形的相关性。通过本研究揭示了山东省境内的断层分布特征,以及断层与地形地貌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采用实验室试验和分形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组合煤岩样变形破裂的电磁辐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加载初期,电磁辐射信号增加,然后略微减小,出现一段较为稳定的区域,当临近主破裂时,又大幅度增加,进入残余变形阶段时,电磁辐射又逐渐减小;电磁辐射信号与顶板在组合煤岩样的比例成正指数关系;电磁辐射脉冲数具有分形特征,并且随着加载进行,分形维数增加,临近主破裂时分形维数急剧减少;分形维数与项板在组合煤岩样的比例成正线性关系.利用上述规律,成功地对7251工作面的冲击危险进行了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9.
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处于三向应力状态的断层破碎带凝灰岩在流固耦合作用下发生颗粒流失,继而诱发断层带破碎岩石结构失稳,最终导致断层突水灾害发生。基于此,开展现场断层取样,利用破碎岩石三轴渗透试验系统,研究三轴荷载下不同粒径级配试样颗粒流失规律,进而分析颗粒流失对孔隙结构与渗流流速时变演化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三轴应力下,破碎凝灰岩颗粒流失质量与时间满足指数型函数关系,两者间相关系数不低于94%。颗粒流失质量与轴压和围压成反比,且轴向位移越大,颗粒流失质量随围压减小的幅度越小;(2)渗透过程中0~60 s间的孔隙率增长较快,孔隙结构的渗流演变过程与粒径级配有关,随着n (Talbot幂指数) 值的增大,孔隙率整体增大,n值相同时,孔隙率随轴向位移与围压的增大而减小,且孔隙率量级为0.33~0.52;(3)由于试样内部颗粒规律性流失,破碎凝灰岩渗流流速时变演化过程可划分为“平稳渗流、渗流流速突增和近似管流”三个阶段,围压为0.8 MPa时各阶段流速整体大于围压为1.4 MPa时对应阶段的流速。平稳渗流阶段历时短,流速低,其发生次数随n值增加而减少;渗流流速突增阶段流速猛增达到峰值;近似管流阶段保持较高流速,虽然偶尔产生波动,但整体相对平稳。研究成果可为断层突水灾害演化规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切缝药包爆破应力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中华  肖正学 《四川冶金》1997,19(3):2-5,11
本文通过对切缝药包在铅铸体中爆炸和动光弹爆炸加载试验的力学分析与研究,得出了切缝方向上作用于孔壁的压力发生突变,即在该方向形成了高度应力集中的结论,同时根据砂浆模型试验表明,切缝方向孔壁介质的破坏是拉应力作用,而垂直于切缝方向的主应力是压应力,故而破坏面是切缝方向。  相似文献   

12.
13.
简要地阐述了湖南不同类型的共生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探讨了成矿规律,指出了找矿意义研究认为,该类金矿床仍具有很大的找矿余地和潜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该区在水系沉积物测量方面取得的成果。在分析区域化探背景的基础上,重点叙述了藤县地区地球化学参数特征、元素组合特征、区域分布特征,分析了区内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对本地区的找矿前景和进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宜丰—奉新地区锂等稀有金属矿床分布在九岭隆起带内,主要有蚀变花岗岩型和霏细(细晶)岩脉型两种矿床类型,矿床与钠长石化、锂云母化蚀变密切相关。笔者在概述宜丰—奉新地区锂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典型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其成矿规律,为宜丰—奉新地区今后锂矿勘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根据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二维和三维地震断裂构造样式解释、深浅层断裂生长指数和活动速率计算及声发射各主要构造运动期最大主应力值测试.结合盆地区域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等研究成果,研究了盆地腹部地区断裂系统的形成演化、基本特征及其控油模式,并转化为实验模型,模拟了单一相(油相)连续、稳态流体运动条件下,深、浅两套断裂输导体系中石油的运移和聚集过程.结果表明盆地腹部地区受周缘板块的相互碰撞产生的挤压和走滑构造作用及多期次构造运动的影响,断裂发育,纵向上明显存在深、浅层两套不同性质的断裂系统,深层为基底卷入式压扭性逆冲断裂系统,浅层为盖层滑脱型张扭性正断层系统,其分别形成于海西运动中晚期和燕山运动早中期等强烈构造活动时期;高渗透性断裂带的确是油气快速运移的优势通道,盆地腹部地区深、浅层断层均是石油向上运移的主要输导体,断裂带渗透率大小决定着石油运移的方向和路径,在断层带顶部存在盖层封闭的条件下,石油在断层带中的运移呈不均匀地向上运动,断层带中含油饱和度自上而下增加,在向下增加的过程,石油倾向于在区域性盖层之下储层物性好的砂层中运移,而且是优先进入断裂上盘渗透率较大的砂层中,随着断裂带含油饱和度的不断地增加和断裂上盘储层物性好的砂层中进油量不断增多,进行侧向运移,最终聚集成藏,尔后再进入断裂下盘相应的砂层中,进油量较少;而物性较差的砂层中很少有石油进入.该实验结果得到了盆地腹部地区断裂两侧储层流体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数据的佐证,对深化断裂输导体系下石油运移聚集成藏的理论认识与指导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实践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湘西雪峰山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谷先 《黄金》1989,10(5):2-6
  相似文献   

18.
原岩应力是影响地下采矿工程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地下工程变形和破坏的根本作用力。针对陈耳金矿18坑1532盲竖井埋深超过1 000 m,井下各中段在进行巷道开挖过程中出现的岩爆现象,采用套孔应力解除法对井下6个测点进行原岩应力测量,获得了井下主原岩应力的大小及方向。分析了原岩应力分布的规律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分析了陈耳金矿井下巷道在开挖过程中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垂直最大主应力开挖时,巷道两帮的应力是沿最大主应力方向的2倍。为陈耳金矿井下巷道及采场布置、支护设计和动力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聂飞 《山西冶金》2022,(7):44-45+49
针对原岩应力场在工作面回采后出现重新分布会导致形成孤岛煤柱支承应力影响等问题,以南庄煤矿8836工作面为例,通过建模模拟大巷孤岛煤柱应力分布状态,对大巷孤岛煤柱的应力进行分析,优化了8836煤柱工作面回采巷道的布置,为后期南庄煤矿各个工作面巷道的布置、煤柱留设尺寸的选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婧 《山西冶金》2021,44(3):136-137,214
以某煤矿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构造地带分布的基础上,详细对该煤矿断层及褶皱构造的地质特征及发育规律进行了分析,为该煤矿工作面采煤工艺、支护管理、排水系统等方面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