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模拟试验获得了直流输电系统垂直接地极在均匀土壤、双层土壤、包含焦炭的均匀土壤和包含焦炭的双层土壤4种情况下的温升规律,并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垂直接地极在均匀土壤中由于端部效应端部发热严重;在双层土壤中由于上层土壤电阻率高,导致电极顶端温升减小,底端温升进一步增大,试验结束时顶端和底端温差很大;在试验后期电极的温度迅速上升,结合接地极电压迅速上升的现象分析,认为是接地极附近的土壤因温度升高、水分逐渐蒸发、电阻率迅速增大所致;距离接地极12 cm处的土壤温升几乎为0,温升集中在接地极附近是因为土壤的导热系数比较小,在试验的有限时间里接地极产生的热量难以传递到较远位置;填充焦炭等效于增加接地极的半径,能显著降低垂直接地极的温升速率;增加土壤的导热系数能够降低接地极的温升速率和稳态温度,将土壤的导热系数从1 W/(m·℃)增加到10 W/(m·℃),2次试验的最大温升分别降低了25℃和32℃.因此对接地极进行填充焦炭处理和采用导热系数大的土壤是降低接地极温升的直接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2.
地源热泵土壤热物性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恒热流测试原理自主研发了岩土热物性测试仪,通过现场测试的方法,调整加热管的加热功率、埋管中循环水流量、埋管进出口水温随时间变化规律,利用线热源理论确定了地下岩土的热物性参数。实验表明,土壤初始温度的测量精度对于提高土壤的导热系数是至关重要的,在未扰动的土壤温度以及给定PE管材的条件下,测试时间为50小时左右时,土壤导热系数逐渐趋于稳定,收敛于3.109 W/(m.℃),整个测试过程平均导热系数为3.489W/(m.℃),该结果为地源热泵系统的准确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探针法对不同质量分数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水溶液中形成的冰、不同质量分数的四氢呋喃 (THF)水合物、不同含水量的石英砂、石英砂和四氢呋喃水合物体系的导热系数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质量分数SDS溶液中形成的冰的导热系数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小,表明其物理性质与冰类似;而由四氢呋喃和水生成的水合物的导热系数则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是因为水合物的结构与冰存在不同。对于石英砂和THF质量分数分别为14.3%和19.0%的四氢呋喃水合物,当温度从-1℃升高到2℃时,导热系数分别从1.979W/(m·K)和1.898W/(m·K)增大到2.068W/(m·K)和2.012W/(m·K),增幅为4.50%和6.01%。当THF的质量分数为19.0%时,THF与水的物质的量比达到最佳值,体系的导热系数最小。  相似文献   

4.
市场常用EPS,XPS,聚氨酯硬泡等有机保温材料,存在着巨大安全隐患,研发轻质高强、防火防水的保温材料尤为重要.故以玻化微珠、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硅藻土等为轻集料,加入无机胶液,拌匀后装入模具,热压制成板.实验表明,设计表观密度为200kg/m3,而实际表观密度216kg/m3~229kg/m3,分析少量水分被封入玻化微珠内部;导热系数在0.061W/(m·k)~0.090W/(m·k)之间,大空隙及水分导致其偏高;抗压强度在0.27MPa~0.49MPa;吸水率约为12%,板材的大量空隙及玻化微珠封闭不好导致吸水率偏高.  相似文献   

5.
针对新型微热管阵列应用于轻轨车辆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中自然冷却系统,建立实验系统测试在不同车辆速度微热管阵列的温度分布特性,并利用ICEPAK对各个工况进行模拟,热源的实验温度与模拟温度相差不超过5%.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风速下,微热管阵列可将IGBT模块200℃高温最少降低至59.8℃,可有效降低热源温度且均温效果明显,传热效率更高;主部热管导热系数在2.4×103 W/(m·K)~4.3×103 W/(m·K)之间变化,且随气流速度增加导热系数与微热管翅片对流传热系数也不断增大,这使得散热系统在车辆加速时冷却更快;实验结果为轻轨车辆IGBT中冷却系统的设计、优化提供了新型材料的冷却方法.  相似文献   

6.
采用熔融纺丝成型方法制备了绢云母/聚乙烯复合纤维,研究了复合纤维导热系数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引入的绢云母粉能够有效提高复合纤维的导热系数,随着绢云母粉质量分数的增大,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也随着增大.在绢云母粉质量分数为0.150% 时,导热系数达到了0.49W/(m·K),较高密度聚乙烯提高了近23.67%.水浴牵伸倍...  相似文献   

7.
采用淤泥陶砂、废弃加气混凝土结合传热系数小的玻化微珠为砂浆骨料,基于"复合化"思想,制备自保温墙体配套砂浆。采用正交实验探讨混掺砂浆的合理配比,控制4项参数:胶凝材料用量、陶砂(或废料)与玻化微珠体积比、硅灰取代量和胶粉掺量,以干容重、抗压强度、导热系数为考核指标,制备综合利废效果最佳的新型混掺复合保温砂浆。结果表明,陶砂玻化微珠复合砂浆导热系数0.16~0.29W/(m.K),随着陶玻比增大而增大,因此陶砂体积含量增加有利于提高保温性能,加气废料玻化微珠复合砂浆的导热系数0.10~1.14W/(m.K),与陶砂复合保温砂浆相比,有较大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硅溶胶与硅藻土两者本身含有羟基,两者结合易形成氢键或发生脱水反应产生化学作用力,使硅溶胶易附着于硅藻土上对其进行包覆从而对其微孔进行封闭,而焙烧能使硅藻土中的有机物等其他杂质分解而起到扩容的效果。本实验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硅溶胶对硅藻土的开孔结构进行封闭处理,对其焙烧提高其保温性能同时减低其吸水率。通过扫描电镜、差热分析、导热系数与吸水率等测试手段对改性后的硅藻土进行了测试分析。讨论了硅溶胶和硅藻土之间的作用机理,探讨了硅溶胶用量与焙烧温度对硅藻土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硅溶胶占硅藻土质量的40%,焙烧温度为500℃,其质量吸水率从131%降低至为71%,导热系数由0.171 6 W/(m·K)降为0.089 5 W/(m·K)。  相似文献   

9.
为了得到木材导热系数随各种物性参数变化的非线性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预测计算模型.该模型以木材的温度和孔隙率为输入量,以其导热系数为输出量.设隐层的神经元数分别为3~8,构建了6个不同隐层结构的神经网络,并利用桦木的导热系数分别对这6个神经网络进行了训练.通过对误差的比较分析,得到了具有最优性能的网络型式,其隐层具有6个神经元,训练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21%,平均绝对误差为4.33×10-4 W/(m·K).利用该最优网络对不同温度和孔隙率下桦木的导热系数进行了预测,其结果与已知的实验测量数据吻合得很好,表明神经网络理论可以有效地用于木材导热系数的非线性拟合计算而且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为评定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性能,通过时间继电器实现太阳能热水系统间歇式循环,根据热平衡原理,进行太阳能热水系统热损系数实验研究.结果 表明: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的平均热损系数(U)L,tube(=) 0.395 W/(m2·℃),满足国家标准GB/T 17049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的平均热损系数ULT≤0.90 W/(m2·℃)的要求,系统连接器的平均热损系数U(L),con(=) 1.453,但贮水箱的平均热损系数(U)L,tank(=) 38.75 W/(m2·℃).所以提高贮水箱的保温材料的性能是提高太阳能热水系统性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根据《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88篇文章的引文数量、类型、语种的统计分析,从中看出《学报》作者利用专业文献的特点及规律,为图书情报部门做好文献服务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氧化镁与2.5mol/L氯化镁溶液反应制备氯氧化镁(A)和(B)。在微量量热计上测得样品在2.163mol/L盐酸中的溶解热,据溶解热与比值n的关系求得(A)和(B)的溶解热,进而获得它们的生成热。  相似文献   

13.
一类LP问题算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单纯形法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简化处理,并给出了更加直观的证明,从而,总结出单纯形法迭代的“二看一算”规则。  相似文献   

14.
筛箱各点运动轨迹为圆的振动筛工作时,激振轴上存在唯一的瞬时速度中心线,而且瞬心线的位置不变。瞬心线位于激振轴中心线与偏心块质心之间,该线到激振轴中心线的距线等于振动筛的振幅。只要胶带轮的几何中心安装于瞬心线上,胶带轮就只作定轴转动,不随筛箱振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浑浊度的测量方法进行了分析。所得结论将对研制及合理使用各种测量浊度的仪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我院智能小区实验室设计方案的论述,着重讨论了智能小区实验室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桑茄蒂公司气力压运系统设计计算方法的分析,归纳出该方法的适用范围,并得到实际工艺的验算证明。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评估信息系统(EEIS/EBKT)研究确立了以连续定点采集数据、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教学评估模式.其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程序设计为这一模式得以实现并实施作了多方面的研究与探讨,最终完成了EEIS/EBKT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本文对该应用软件系统中的程序设计目标、数据结构设计、程序逻辑控制以及人——机界面设计作了全面介绍,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19.
砌体结构弹性模量取值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砌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力学参数是弹性模量。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砌体结构弹性模量取值,评述了其取值原则,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砌体弹性模量的方向及应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5种桉木进行了原料分析,同时在用碱量(Na2O)17%、硫化度25%、液比1:4、升温时间2h、保温2h、最高温度170℃的优化工艺条件下进行了蒸煮实验,进而对其综合制浆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