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学中,如何将造型基础和设计意识两者结合好,使其都能得到提高,这是设计素描这门课的目的;就此提出了应从造型基础的训练入手,培养学生设计意识的观点,介绍了一些实施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从思维与实践的角度分析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因果与矛盾关系,通过借鉴一些院校的实践,以当前院校扩招为背景,学生专业基础发展不平衡为前提,感性地提出了设计素描切入的时机。  相似文献   

3.
建筑学专业的素描教学与美术类的素描教学不同,重视形体与结构的表达,侧重培养学生对形体的感受与塑造力,强调设计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从思维与实践的角度分析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因果与矛盾关系,通过借鉴一些院校的实践,以当前院校扩招为背景,学生专业基础发展不平衡为前提,感性地提出了设计素描切入的时机。  相似文献   

5.
设计素描教学是工业设计类学科的基础性教学。随着我国工业设计工艺的迅速发展 ,工商各界对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越来越多的新的要求 ,旧有的纯造型艺术的素描教学体系已经明显不适应现代人才的培养。为此 ,笔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改革设想来与同仁们探讨。  相似文献   

6.
设计素描是在传统素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设计的最初表现;其表现形式是通过线、透视、结构、形体等,从而实现最终完善的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结合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高职设计素描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设计的观念和思路,并从发现对象、观察对象、再现对象等角度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实现课内外学习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设计素描教学是工业设计类学科的基础性教学。随着我国工业设计工艺的迅速发展,工商各界对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越来越多的新的要求,旧有的纯造型艺术的素描教学体系已经明显不适应现代人才的培养。为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改进设想来与同仁们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提出了设计素描教学应区别于传统素描教学的观点,讨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即设计素描教学应基于"意识训练"之上培养"线描造型"的能力与技巧.  相似文献   

11.
谈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应适应设计专业特点 ,应通过具象训练和抽象表现训练 ,使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分析 ,运用多种形式表现自然和设计新形态 ,以获得设计的眼力、思维方式及表现技能 ,为进一步深入专业设计领域 ,为有效地与专业设计接轨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设计素描的教学是为设计服务的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形态空间及想象空间能力,也是训练学生怎样观察、认识、理解、表现物象,最终达到创造性表现新形态的设计能力的思维、技能的成长课。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设计教育的蓬勃发展,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针对设计素描教学的需要,出现了新的问题:根据现代社会对设计人才需求的变化,在培养专门人才过程中如继续沿用传统的观念、经验、训练、手法将无法满足它的要求。设计素描的训练平台必须在重新审视传统、现在、未来的视野中重构——以设计意识为核心,调整传统绘画素描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现代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设计教学中以纯艺术的观点进行的素描训练是不科学的,设计素描的意义在于完全背驰这种传统"绘画性"的素描观念,使素描这一基础训练不仅仅是具象的客观再现,画面力动关系的分析、物体简单的机构结构、物理结构的表现,而是上升为独具生命的新思维的创造,个人情感造型理念的注入,美的感悟力,因此应从设计的观点出发,将设计素描训练引入其造型训练之中.  相似文献   

15.
现代设计中,对计算机绘图软件的依赖成为新一代设计师的通病,而反思当代艺术设计教育,在课程中不断强调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地位,对设计人才手绘能力的培养却日渐弱化,这给学生的思维开发和人性化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弊端.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提高现代设计水平,应该从艺术设计教育和专业培训入手进行改革.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手绘的重要性正确认识,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加手绘练习时间和在专业课中的渗透深度和力度,从而使学生能将脑、眼、手协调合作,增强设计的人情味,达到开拓设计思维,加强设计表现能力和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风景写生是以自然景物为描绘对象的艺术活动,也是艺术家审美情趣、主观思维、情感抒发的最好表现方式。作为美术院校大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是教学的目标。在风景写生中,如何选景、如何构图、如何表现光色变化,是风景写生教学的重点、难点。了解和掌握这些风景写生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是大学生风景写生的开始,也是大学生艺术实践的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