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的普通文体学理论只是关注文本本身的分析,难以确保文本主题把握的正确性以及文本分析过程的科学性和精确度。接受美学认为作者创作过程和读者接受过程是不可或缺的,二者的结合可以形成新的三位一体结构,是对于普通文体学理论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
散文是一种介于诗歌和小说之间的文学形式,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借物言志、形散神聚”。散文的翻译,不仅要通畅地传达出原文的字面之义,还要充分再现原作的神韵和情境。文学文体学既重视分析语言所传达的主题意义,又注重文体所承载的文艺美学效果。文章运用文学文体学翻译理论评析、比较中国现代散文的翻译文本,通过详实的语篇分析以深化文学文体学翻译理论对文学翻译实践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偏离是对常规的违反。目前在文体学中对偏离豌象的讨论逐渐系统化。通过偏离,作者往往期望达到突出文本意义、增强文体效果的目的。介绍文体学中的偏离理论,并以此为切入点,讨论专业英语精读课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偏离理论进行文体分析,培养学生文体意识。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义文体学把社会性别理念引入文体学研究,突出文体分析中对女性的丑化和歧视,以及社会性别刻板印象,挑战文本阐释中对女性经验的遮蔽和扭曲,建构文本分析的丰富性和多意性。运用女性主义文体学中的研究角度,即叙述视角和叙述声音,解析《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的性别意识,阐释带有性别偏见和性别歧视的叙述视角和叙述声音如何使爱米丽成为文化意义上、语言意义上、历史意义上及文本意义上在场的缺席者。  相似文献   

5.
《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不朽之作。接受美学确定了以读者为中心的美学理论,为文本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形成了包括作者的创作过程、文本的结构特点、读者的阅读过程新三位一体结构框架。本文从接受美学视角分析小说《红字》的期待视野,探析读者期待视野的发生、发展和演进过程,揭示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出发,从词汇、语法、修辞和语相层面分析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已故上校的女儿>的语言成分特征,探讨作家如何通过具体的语言选择来达到特定文体效果,从而深化小说主题.对小说的文体学解读为挖掘文本的美学价值提供了客观依据,并加深了读者对小说艺术价值的理解和鉴赏.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接受美学关于作者意图、文本意义与读者参与关系的基本观点。读者的阅读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是预测和期待的过程,是读者情感参与的过程。按照接受美学理论,翻译就是在文本和读者、作者和读者间反复进行对话的双重交流过程。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接受美学关于作者意图、文本意义与读者参与关系的基本观点。读者的阅读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是预测和期待的过程,是读者情感参与的过程。按照接受美学理论,翻译就是在文本和读者、作者和读者间反复进行对话的双重交流过程。  相似文献   

9.
以凯瑟林娜·赖斯基于文本类型的翻译批评理论为基础和框架,就孙致礼和张谷若的翻译理论及二者对《苔丝》的两译本展开对比分析.从文本类型、时代因素和读者接受能力三方面论证,现代全球化语境下在英汉文学翻译中采用异化为主的策略可以使译作在忠实于原作风格的前提下被现代读者接受,其忠实性和读者接受是统一不悖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文体学理论的阐述,探讨了将文体学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入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