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腐乳前发酵试验中对蛋白酶、α-半乳糖苷酶、纤维素酶、脂肪酶、α-淀粉酶、谷氨酰胺酶、糖化酶、果胶酶活的研究.结果表明:MHC-7摇瓶发酵培养最佳时间是34~38 h,MHC-7在豆坯上发酵培养最佳时间是32~34 h.在腐乳后发酵45天左右,各种酶活力不断下降,而谷氨酰胺酶酶活力持续增长使腐乳鲜味一直增长.当蛋白酶(65.4 U/g)、α-半乳糖苷酶(35.8 U/g)、脂肪酶(50.1U/g)、α-淀粉酶(57.3 U/g)时腐乳已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2.
高大毛霉液体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及产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实验确定高大毛霉(MHC-7)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黄豆粉3%、可溶性淀粉0.4%、硫酸镁0.2%、磷酸二氢钾0.2%、蔗糖0.3%和黄泔水.通过对MHC-7胞内蛋白酶、α-淀粉酶、α-半乳糖苷酶、谷氨酰胺酶、纤维素酶、脂肪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产蛋白酶、α-淀粉酶、α-半乳糖苷酶和谷氨酰胺酶的峰值时间分别是36、48、42、48h,纤维素酶和脂肪酶在72h内酶活力一直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灵芝发酵过程中营养物质及相关酶活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灵芝摇瓶发酵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pH值、电导率及淀粉酶和Cx酶活力的变化趋势。在灵芝深层发酵过程中,pH值、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还原糖、游离氨基态氮含量呈下降趋势,胞外粗多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Cx酶活力呈增加趋势,发酵至第4d淀粉酶活力最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分别添加木瓜蛋白酶、皱胃酶的腐乳与不加酶腐乳在后发酵阶段pH值、水分、总酸、氨基态氮、硬度和感官品质的测定,评定外源蛋白酶的添加对腐乳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腐乳后发酵过程中,外源蛋白酶添加组的pH值在5?d后均高于空白组;外源蛋白酶的添加对腐乳的含水量和总酸含量影响不明显;4%木瓜蛋白酶、2%和4%皱胃酶的添加使腐乳氨基态氮含量明显增加;4%木瓜蛋白酶和4%皱胃酶的添加能够明显降低腐乳硬度;外源蛋白酶的添加能改善腐乳的口感和内部颜色,提高香味和鲜味,但木瓜蛋白酶的添加会产生一定的苦味。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液态发酵猴头菌多糖过程中还原糖、总糖、多糖、pH值、氨基氮与培养时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 ,还原糖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 ,pH值则前 2d上升然后逐渐下降 ,至 14 4h后降为 3 .8,然后维持不变 ,氨基态氮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 ;胞内多糖到12 0h时达最大 ,然后下降 ;胞外多糖则相反 ,培养期间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6.
腐乳生产过程中食盐对蛋白质、脂肪水解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文中研究了腐乳生产过程中食盐对蛋白质及脂肪水解的作用及对总酸、游离氨基态氮和游离脂肪酸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 ,食盐含量低的样品蛋白质水解较快 ,游离氨基态氮的增长较快 ,食盐含量高的样品则反之。总酸及游离氨基态氮的含量随着腐乳的后期发酵而呈增加趋势 ,而且食盐含量低的腐乳比食盐含量高的腐乳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对高大毛霉在腐乳上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并对腐乳在发酵过程中的蛋白、脂肪、游离脂肪酸、氨基态氮和还原糖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6℃时高大毛霉生长良好,在腐乳后发酵45 d时,腐乳的粗蛋白含量降解到30 g/100 g;脂肪含量较为稳定,达到20 g/100 g,其中游离脂肪酸达到14 g/100 g;游离氨基酸态氮含量达到1.5 g/100 g,还原糖含量达1.1 g/100 g,各项指标均达到腐乳的成熟标准。  相似文献   

8.
传统青稞酒发酵过程中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青稞酒发酵过程中,酒醅的pH由6.07显著下降至约4.09(p<0.05);总酸在36h时显著升高到0.80%(p<0.05),之后略有下降,发酵终点时为0.73%。发酵品温先缓升,再缓降,最高达36.2℃;发酵过程中还原糖含量和糖化酶活力都在24h内显著增加(p<0.05),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总糖呈显著性下降趋势,而酒精度显著增高(p<0.05),平均浓度达6.53%左右;酒醅中酸性蛋白酶活力及氨态氮含量同时呈显著性增高(p<0.05),24h后逐渐降低。经过72h发酵,青稞酒醅的蛋白质含量平均值高达19.63%,碳水化合物含量下降,总能量值与熟青稞差异不显著,矿物质成分含量则显著增加(p<0.05),更加具有营养价值。传统青稞酒游离氨基酸总含量达110.912 mg/100mL,但相对于黄酒及日本清酒较低;感官检验表明风味较好的传统青稞酒的发酵时间约为60~72h。  相似文献   

9.
以克东腐乳为研究对象,对其生产过程中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以及谷氨酰胺酶活力进行监测并分析,揭示腐乳生产过程中酶活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腐乳前酵阶段,坯体中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及谷氨酰胺酶活力随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腐乳后酵阶段,腐乳坯及汤汁中碱性蛋白酶随时间的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腐乳坯及汤汁中性蛋白酶活力随时间的增加呈显著上升趋势;汤汁中谷氨酰胺酶活力略有上升,腐乳坯中谷氨酰胺酶活力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曹妍  杜木英  阚建全  陈宗道 《食品科学》2012,33(11):252-256
研究青稞酒多菌种曲发酵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并与传统曲发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青稞酒的多菌种曲发酵过程中,表现出类似传统曲发酵过程中各成分的动态变化趋势。pH值明显下降,之后稳定在pH4.0~4.3;总酸含量随着发酵时间延长显著上升(P<0.05),发酵60h时达到最大值0.83g/100g,之后略有下降;发酵品温先缓慢上升,再缓慢下降,最高达36.2℃左右;还原糖含量和糖化酶活力值都在24h内显著增加之后逐渐下降;总糖含量显著下降,酒精体积分数显著增高(P<0.05),多菌种曲发酵的酒精体积分数可达到10.30%,比传统曲发酵提高57.73%;酒醅中酸性蛋白酶活力及氨态氮含量同时呈显著性增高,24h后,蛋白酶活力及氨态氮含量逐渐降低;多菌种曲发酵的青稞酒总氨基酸含量80.923mg/100mL,缺乏蛋氨酸。感官评定表明风味较好的多菌种青稞酒的发酵时间约为60~72h,并保持了传统青稞酒的主体风味。  相似文献   

11.
接种总状毛霉(Mucor racemosus)对鱼豆腐进行前发酵研制鱼腐乳,对前发酵过程中氨基酸态氮的变化进行研究,利用十二 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观察蛋白质的降解情况。并以蛋白酶活力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鱼腐乳前 发酵工艺。 结果表明,发酵至第4天氨基酸态氮含量上升至0.23%,前发酵过程中大部分蛋白质被分解为小分子肽类。 最佳前期发酵 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103 h,发酵温度27 ℃,菌悬液接种量5.3%,此优化条件下,蛋白酶活力可达51.48 U/g。  相似文献   

12.
以腐乳半成品为试验材料,以感官评价和纳豆枯草芽孢杆菌菌落数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并优化了纳豆腐乳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大米添加量9%、纳豆枯草芽孢杆菌接种量5%、发酵前16 h温度为37 ℃,后8 h为50 ℃、发酵相对湿度为60%。在此最佳条件下制备的纳豆腐乳具有白腐乳应有的滋味和香气,氨基酸态氮含量可达0.44 g/100 g,纳豆枯草芽孢杆菌菌落数为1.63×108 CFU/g、食盐含量低于6.4 g/100 g、纳豆激酶酶活可达2 712 FU/g,具有溶血栓效果,是一种新型特色腐乳,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魏冠棉  张军伟  周鹏 《食品科学》2019,40(14):138-143
采用不同毛霉发酵油腐乳,对其发酵过程中的蛋白酶活性、成熟度、微观结构、流变和感官性质进行分析,探究不同毛霉菌种对油腐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雅致放射毛霉和五通桥毛霉的蛋白酶活性最高;筛选菌种发酵的油腐乳水溶性蛋白、氨基态氮和总酸含量高于其他3 组,而菌种对油腐乳的水分和盐含量的影响不显著;筛选菌种发酵油腐乳的微观结构最致密;雅致放射毛霉发酵油腐乳涂抹性优于其他3 组;总状毛霉和雅致放射毛霉感官评价相对较优。4 种毛霉菌种各有优势,为毛霉混合发酵油腐乳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Sufu is made by solid state fungal fermentation (using Actinomucor elegans) of tofu, followed by salting and maturation in dressing mixtures containing salt, alcohol and various other ingredients. NaCl in dressing mixtures strongly affected the changes in textural properties and the hydrolysis of protein and lipid of sufu. Higher salt contents (14% w/w) resulted in increased hardness (+100%) and elasticity (+18%) and reduced adhesiveness (?30%). Hardness and elasticity could be used to judge the extent of sufu ripening. SDS‐PAGE showed the disappearance of all protein subunits at 80 and 110 g kg?1 salt content; however, some protein subunits were still detectable at 140 g kg?1 salt content after 60 days of ripening. Higher ratios of free amino nitrogen to total nitrogen (FAN/TN = 0.4–0.45) and free amino acids to crude protein (FAA/CP = 0.24–0.26) were observed in sufu with lower (80 g kg?1) salt content. FAN/TN and FAA/CP in white sufu (obtained with dressing mixtures containing only salt and alcohol)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red sufu (obtained with dressing mixtures containing angkak or kojic red rice) owing to different dressing mixture compositions. Increases in free fatty acids (FFA) were also observed during ripening. FFA levels in sufu with lower salt content increased rapidly during the first 30–40 days and then increased slowly, probably resulting from the formation of fatty acid esters. Lowering the salt content (80 g kg?1) can shorten the ripening time to 40 days, which is of benefit to manufacturers. However, sufu will spoil, ie undergo souring, during the ripening stage at salt contents of 50 g kg?1 or lower. Copyright © 2003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5.
云南腐乳发酵菌种的分离鉴定及其低盐腐乳的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牟定腐乳中的霉菌进行分离纯化,获得适用于腐乳发酵的菌种,并将其应用于低盐腐乳生产中,探讨低盐发酵对腐乳品质的影响。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筛选菌种;采用标准法、扫描电子显微镜、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和感官评价分别分析了低盐腐乳的理化性质、微观结构、挥发性风味成分和感官品质。从腐乳前发酵毛坯中分离纯化获得了白色的优质总状毛霉(M2)并应用于低盐腐乳的制备;随着盐含量的降低,腐乳中总酸、氨基酸态氮、水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逐渐升高,蛋白质水解程度逐渐增大,腐乳凝胶孔径逐渐缩小,结构更加致密均一。低盐腐乳中共检测出了4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且盐含量对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有较大影响,感官评定结果表明,盐含量对腐乳的滋味和质地影响较大,且M2-70%的接受度最高。实验所获得的总状毛霉适用于云南腐乳的发酵,适当的低盐发酵可提高腐乳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李俊  卢阳  刘永翔  刘辉 《食品与机械》2018,34(12):195-199
为确定较优的乳酸菌发酵菌种,向苦荞芽苗饮料中接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植物乳杆菌进行发酵,比较发酵过程中饮料感官评分、乳酸菌活菌数、总糖、还原糖、总酸、总蛋白、总黄酮、芦丁、槲皮素、山奈酚-3-O-芸香糖苷等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乳酸菌能够较好地在苦荞芽苗饮料中生长,植物乳杆菌的发酵活性较其他2种乳酸菌高,且植物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混合发酵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得到的产品感官评分最高。不同乳酸菌发酵造成饮料液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下降,发酵48h后总糖含量最多下降了24.8%,还原糖含量最多下降了34.2%。植物乳杆菌在发酵48h产酸量最多,嗜热链球菌产酸能力最弱。饮料液中的蛋白质被乳酸菌作为氮源利用,发酵48h后其总蛋白含量最多降低了58.6%。乳酸发酵对芦丁基本没有影响,但会造成槲皮素和山奈酚-3-O-芸香糖苷少量分解。  相似文献   

17.
腐乳白点常见于成品腐乳,无食用安全问题,但严重影响产品外观和销售。该研究以白腐乳为研究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考察腐乳生产过程中发花温度、发花相对湿度、发花时间、摆胚间距、毛霉接种量对腐乳白点及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腐乳最佳生产工艺参数为:摆坯间距2.0 cm、毛霉接种量(显微镜单视野下孢子数)5个、发花温度28 ℃、发花相对湿度90%、发花时间38 h。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腐乳氨基酸态氮含量为1.09 g/100 g,未见腐乳白点产生。  相似文献   

18.
八公山腐乳酿制过程中毛霉和根霉的前期发酵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公山腐乳前期发酵工艺对其总体风味具有重要影响,围绕腐乳酿制中常用的总状毛霉(Mucorracemosus)和米根霉(Rhizopus oryzae)开展工艺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接种量为影响因子,以蛋白酶活力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总状毛霉和米根霉发酵腐乳的前期发酵条件,比较最优条件下二者前期发酵分泌酶系和氨基酸。研究结果表明总状毛霉的前期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60 h、发酵温度24 ℃、接种量1.0×105 CFU/mL,此时分泌产蛋白酶活力为42.79 μg/mL;米根霉的前期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50 h、发酵温度32 ℃、接种量1.0×105 CFU/mL,此时分泌产蛋白酶活力为33.51 μg/mL。通过对二者前期发酵的情况比较分析可知:总状毛霉发酵前期产物中蛋白酶活力高于米根霉,而淀粉酶、糖化酶、脂肪酶活力低于米根霉。总状毛霉发酵产物的氨基酸总量高于米根霉,但其中呈味氨基酸和疏水氨基酸差别不大。两种菌的前期发酵互有优势,为协同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酶促降解的腐乳酱后熟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大豆蛋白的酶促降解机理,以液态豆乳为原料进行发酵,以传统腐乳的理化指标(盐度除外)及其搅打成膏状后的感官品质为产品指标,研究了腐乳酱的后熟过程,腐乳酱成品具有和传统腐乳相近的风味。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确定了腐乳酱的后熟过程及参数。结果表明,在质量体积比为13%的豆乳中添加蛋白酶2.5%,加入NaCl4%,酒精3%,于50℃酶解5d后,经100℃/20min灭酶,得到的腐乳酱成品总酸1.03%、氨基酸态氮0.65%、粗脂肪5.13%(均为质量百分数),与传统白腐乳相近;成品中含水分68.85%、食盐3.40%,感官评定结果表明,该产品具有较好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