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石西油田裂缝性底水油藏排水采油开采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石西油田石炭系列缝性火山岩油藏由于底水锥进而造成含水上升加快的情况,应用VIP组分模型对排水采油开采机理和影响其开采效果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得出了排水采油开采有效控制水锥,改善油藏开发7效果的认识,并为高含水油藏提高原8油采收率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3.
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业恒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0,17(2)
针对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地质特点和渗流特征,论述了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的技术方法及侧重点。应用大芦湖油田樊12井区双孔双渗油藏模型研究了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历史拟合中裂缝渗透率、裂缝密度、裂缝重力泄油等敏感性影响因素,确定了该油藏模型历史拟合参数调整的有效范围。结合史南油田史深100块、大芦湖油田樊107块等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数值模拟研究,阐述了对该类油藏的地层压力、油田综合含水率以及单井压力和含水率拟合的方法,分析了油藏网格模型方向性、油藏压力敏感性、压裂裂缝等因素对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特低渗透油藏油井压裂裂缝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油井压裂开发是目前提高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手段。为了充分发挥水力裂缝的作用,裂缝参数必须设计得合理。以某特低渗透油藏为例,采用矩形网格剖分与PEBI网格剖分相结合的方法模拟水力裂缝,在300 m反九点井网条件下,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裂缝方位、导流能力及裂缝穿透比进行了优化,并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了裂缝参数对特低渗透油藏开发动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压裂裂缝方位应考虑井网形式与最大主应力方向;裂缝的导流能力和穿透比不是越大越好,而是存在一个最佳值;在文中特低渗透油藏条件下,裂缝方位是影响采出程度的主要参数,其余依次为裂缝的导流能力和穿透比;裂缝导流能力是影响含水率的主要参数,其余依次为裂缝的方位和穿透比。 相似文献
5.
根据地质资料和室内物理模拟试验结果,选取某低渗研究区,建立地质模型,优选合理的参数,对3种井网形式(印菱形反九点井网、排状交错井网、矩形井网)的开发效果通过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模拟计算,评价不同井网形式及裂缝参数条件下的模拟结果,最后优选出排列交错井网为最佳井网形式.裂缝穿透率并不是越大越好,应和压裂成本综合考虑,模拟得出的最优穿透率为相对较大的0.75. 相似文献
6.
7.
于金彪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7,24(3):66-70
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是为了验证和修正数值模拟模型,从而提高数值模拟模型的可靠性以及油田开发指标预测的准确性。目前常用的历史拟合方法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从而导致了数值模拟模型的修正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随意性。在数值模拟模型建立和初始化检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历史拟合分析方法。从分析拟合现象入手,根据拟合曲线的形态,将动、静态拟合矛盾分为5种类型,同时指出了3个关键拟合点;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拟合矛盾,进行拟合指标的影响因素分析,列出造成拟合矛盾的可能原因;再结合实际区块的动、静态资料及认识,分析数值模拟模型的不确定性,采用排除法,快速找出造成拟合矛盾的具体原因,反复修正数值模拟模型,直到满足历史拟合的精度要求。实例应用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极大地减少了油藏数值模拟的次数,提高了历史拟合的效率和精度,也证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低渗透油气储集层裂缝空间分布的定量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控制裂缝发育的内外因素,提出了定量预测低渗透油气储层集裂缝空间分布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经过多个油田应用和实践证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对指导隐蔽性油田的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江汉油田王场背斜构造储层裂缝发育方向受油藏构造形态及邻近断层的影响,天然裂缝为北东40~70°,人工裂缝为北西40~70°。注入水水线推进受其裂缝发育及油水井所处位置的影响,油井远离注水井裂缝线,注水水线推进均匀,水驱效率高,注水开发效果好;油井靠近注水井裂缝,注入水首先沿裂缝方向朝近距离油井方向推进,该方向油井见效快,水淹快,水驱效果差。在裂缝特征及其对注水开发影响研究基础上,通过注采井网调整、把握注水时机,掌握合理的注采比及采用不稳定注水、高压注水等工艺,提高了油藏的产量和采收率,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两江地区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的注水开发实践,总结了裂缝性油藏注水开发的动态特征,揭示了注水开发过程中油井暴性水淹的规律性以及平面矛盾对同田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新立油田低渗透裂缝性储层形成原因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描述了新立油田扶杨油层裂缝发育的特征和规律。通过从沉积相类型、储层岩石学特征、主要成岩作用、区域构造背景、新构造演化的角度来分析该区低渗透裂缝性砂岩储层形成的原因,认为沉积、成岩作用是形成低渗透储层的原因;钙质胶结为主的砂岩是裂缝形成的岩性基础;在区域构造背景以及该区特定构造演化的作用下,最终导致了新立油田扶杨油层呈现低渗透裂缝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16.
油田在开发过程中常常遇到稠油、低渗油藏,而多相流动等更进一步降低了储层的渗注能力。对这类井进行压力测试,深沉由于测试时间短、探测半径过小,无法获取足够的地层信息。鉴于此,提出了全压力史拟合方法,即细查全井生产动态资料,结合实际经验,以软件进行产量校正,从而建立完整的符合生产实际的全井产量史进行整体拟合分析及精细解释。对于低渗、超低渗油藏,该方法能够从较短时间的测试资料中获取足够的地层信息,给开发生 相似文献
17.
18.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等效连续介质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裂缝性油藏的渗流规律,国内外相关专家提出并建立了许多理论模型,但都有其局限性,且没有一个很好适合于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模型。为此,针对裂缝性低渗透油藏裂缝发育的特点,利用平行板理论、张量理论和等值渗流阻力原理建立了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等效连续介质模型,为定量评价天然裂缝对储层的影响、天然裂缝表征成果与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理论和油藏工程研究的有机结合奠定了基础,并用实际油田的裂缝表征成果进行了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天然裂缝对低渗透油藏,尤其是特低渗透油藏有很大影响,一方面显著提高了储层的渗透率,使油藏得以开发,另一方面加剧了储层的各向异性,增加了开发难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