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野营折叠帐篷群体风致干扰效应,基于流体动力学基本原理和大气边界层基本理论,运用FLUENT软件对野营折叠帐篷群体风致干扰效应数值模拟风场的阻塞率进行研究,通过与风洞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确定其参数取值。依据野营折叠帐篷的安装和通行距离要求,确定了帐篷之间的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以风向角、帐篷的间距为变量参数,分别对单个帐篷、单列6行帐篷及双列6行帐篷共75种工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出了出现放大效应和遮挡效应的条件。以最大干扰因子作为放大因子,在单个帐篷体型系数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野营折叠帐篷群体结构抗风设计的体型系数。分析表明:野营折叠帐篷群体风致干扰效应是不可忽略的,设计及使用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超大型冷却塔风致干扰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加工了1:200缩尺比某超大型冷却塔气弹模型和刚体测压模型,对不同塔距双塔组合、四类典型工程场地单塔风振响应进行气弹模型测振风洞试验,比较了双塔塔距、来流方向角和流场条件对于冷却塔塔筒风振系数的影响;结合东南沿海某工程场地冷却塔群塔及周边建筑物组合形式,采用刚体模型测压试验和气弹模型测振试验比较了复杂场地条件多塔比例系数和风振系数,表明工程场地中与冷却塔同等尺寸其他建筑作为施扰物的重要影响。上述试验结论与我国冷却塔荷载规范进行了详细对比,指出现行规范在适用新建超大型冷却塔工程需要改进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野营折叠网壳结构表面定常风场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卫亨  邰家醉  张茂功 《工程力学》2012,(4):224-230,243
基于流体动力学基本原理和大气边界层基本理论,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6.3对野营折叠网壳结构表面风压分布进行数值模拟技术的基础性研究,对比与风洞试验数据,确定复杂体型结构数值模拟时的计算域尺寸、网格划分方式、网格数量、湍流模型等基本参数设定,得到野营折叠网壳在不同风向角下的表面风压分布及其结构体形系数,同风洞试验结果对比,吻和较好。分析表明风速对结构风荷载体形系数影响较小,而风向角对风荷载体形系数的影响较大;所得结构的体形系数,为类似体型结构的抗风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干扰条件下煤棚结构风致干扰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邻近煤棚及内部煤堆的干扰导致干煤棚结构的风致响应特性非常复杂.基于刚性模型风洞试验的结果,采用平稳激励下随机振动的模态叠加法(CQC法)计算了干煤棚结构的风致响应.研究了有(无)干扰条件下干煤棚的风致响应特性.首先分析了无干扰状态下煤棚结构的风致响应,指出当风向与正方向偏向30°~45°时峰值响应出现最大绝对值.接着定义了位移峰值干扰因子,研究了不同风向时,在外界干扰及不同风场影响下干扰效应的特点,指出了干扰效应比较显著的情况.同时发现尽管存在干扰很大的情况,但对于起控制性的工况,外界干扰的存在仅仅使最大峰值响应相对无干扰时略为增大.  相似文献   

5.
群体高层建筑风荷载干扰效应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可实现的k-ε湍流模型,对处于B类地貌风场中由4栋复杂体型高层建筑组成的建筑群进行了静力风荷载和风场的数值模拟,计算得出了群楼周围的流场分布和建筑表面各测点的风压,与风洞试验结果比较表明:数值模拟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度,可用于两个以上的复杂体型高层建筑群楼的静力干扰研究。着重讨论了复杂体型高层建筑物之间的静力干扰效应,结果表明:串列布置时,上游建筑对下游建筑的迎风面和侧风面都有影响;而并列布置时,静力干扰作用只发生在相邻建筑物的侧风面,对相邻建筑物的迎风面影响很小;静力干扰效应随高度有显著的变化,尤其对高低错落的建筑群,表现为明显的三维效应。  相似文献   

6.
高层建筑风致动力干扰效应机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鹏  顾明 《振动工程学报》2003,16(1):99-104
在风洞中用高频动态天平研究了两个高层建筑间的风致干扰效应,通过分析上游拖扰模型的尾流和动态天平试验中受扰模型的基底弯矩谱,得到了上游建筑的旋涡脱落,上游建筑对受扰建筑自身涡脱特性的影响以及上游建筑尾流中紊流的增强这三种基因是建筑物风致动力干扰效应的机理,最后分析了风场对动力干扰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两座连续排列的大型煤仓球壳的风致干扰效应进行了风洞试验研究,并基于Reynolds时均N-S方程和RSM模型对其进行了CFD数值模拟。将数值模拟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两者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煤仓球壳之间的风致静力及动力干扰效应,结果表明:静力干扰效应主要表现为阻碍效应,其结果是降低了来流动能,提高了来流湍流度;动力干扰主要表现在增大效应,当受扰建筑处于施扰建筑的下游时,动力干扰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保大跨煤棚结构不被风荷载破坏,通过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研究有、无干扰对煤棚结构风荷载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构正对来流方向主要承受风压力作用,屋盖顶部主要承受风吸力作用,屋盖顶部风吸力最大;风荷载沿风向表现明显梯度,具有渐变性;施扰煤棚遮挡效应整体减小了受扰煤棚的风荷载,但也要注意干扰造成受扰煤棚局部风荷载变大的不利影响;当待测模型和干扰模型沿风向并列布置时,结构中间区域风荷载几乎不随跨向位置改变而改变,结构沿展向部分区域风荷载急剧变化。研究结果可为大跨煤棚结构抗风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典型轻轨站房为例,利用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研究了周边建筑与站房高度比分别为0.66,1.08,1.50条件下,周边建筑对轻轨站房风荷载的干扰效应。风洞试验结果表明,受周边建筑物干扰效应影响,站房受到的水平风荷载减小,当周边建筑物高度不高于站房(高度比=0.66,1.08)时,竖向风荷载亦减小;当周边建筑物高于站房(高度比=1.5)时,在0°-70°风向区间站房收到的竖向风荷载增大。周围建筑物使得站房周边流场中的湍流成分增加,作用于站房表面的脉动风压亦增大,当周边建筑物高于站房时,脉动风荷载的干扰效应尤为明显,水平向脉动风荷载干扰系数达到1.8。站房表面极值风压受周边建筑影响较大,尤其是当施扰建筑高度大于站房时,该种情况下,屋盖及墙面极值风压均明显增大,其中,屋盖角区风吸力增大12.5%,墙面角区风压力和风吸力增幅分别达到33.5%和16.7%。  相似文献   

10.
通过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研究了分离双扁平箱梁气动力的干扰效应,得到了气动力系数干扰因子随间距的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上游箱梁阻力系数的干扰效应不明显,下游箱梁阻力系数的干扰效应在D/B≥2(D/B为双箱梁的净间距与单幅箱梁宽之比)时基本可以忽略,在D/B2时为减小效应,间距越小,减小效应越显著;下游箱梁升力系数的干扰效应不明显,上游箱梁升力系数的干扰效应在D/B≥2时基本可以忽略,在D/B2时为减小效应。  相似文献   

11.
李正农  李兵  程杰  康建彬 《工程力学》2017,34(11):102-108
通过风洞测力试验,研究了在不同风向角不同净距情况下相邻柜体干扰对煤气柜风致基底剪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顺风向平均基底剪力干扰效应根据风向角可分成遮挡效应、狭缝效应和尾流效应三种情况,其中遮挡效应和狭缝效应均随净距减小而逐渐显著,而尾流效应在净距较小时表现不明显,只有在一定净距内才表现显著;顺风向脉动基底剪力根方差干扰效应在狭缝效应所对应的风向角且净距较小时表现较为显著;横风向脉动基底剪力根方差干扰效应与相邻柜体的位置有关,相邻柜体位于上游的干扰效应普遍大于相邻柜体位于下游的干扰效应,而相邻柜体位于下游时只有在净距很小时干扰效应才表现显著。  相似文献   

12.
余先锋  谢壮宁  刘慕广  刘海明 《工程力学》2017,34(12):143-149,170
通过刚性模型同步测压风洞试验,获得了各种干扰工况下受扰超高层建筑表面风荷载,并对不同折减风速下的超高层建筑顶部顺风向加速度响应进行计算,详细研究了不同截面宽度、不同高度施扰建筑干扰下受扰建筑顶部顺风向加速度干扰因子包络值的分布规律以及涡激共振干扰机理,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截面宽度、不同高度建筑施扰下的干扰因子包络值之间的相关特性。结果表明,由于涡激共振的影响,宽度比为0.4及0.6时的最大干扰因子包络值分别达到2.3和2.06,在工程结构抗风设计中需重点关注高度相仿但截面相对较小的施扰建筑的潜在干扰影响。在非共振情况下,随着宽度比(施扰建筑与受扰建筑截面宽度之比)的增大,放大干扰效应显著的区域越来越大,相应的最大的干扰因子包络值也呈增大趋势。高度比(施扰建筑与受扰建筑高度之比)为1.2和1.0时的干扰因子包络值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91%,当施扰建筑高度达到受扰建筑的1.2倍后,包络干扰因子的分布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3.
风荷载条件冷却塔群塔干扰效应为结构设计关键控制因素。为考虑群塔条件绕流形态改变引起的复杂三维风压分布形式及数值大小变化对结构内力及配筋的影响,现行国内外水工行业规范采用单一的群塔比例系数放大无干扰圆柱扰流简化的二维风压分布。为评价其精度、合理性和经济性,该项研究以某超大型冷却塔六塔典型布置为例,基于风洞试验、结构有限元分析和结构设计配筋方案,选择干扰效应表现明显的代表性受扰塔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塔筒不同高度处的平均风压分布规律并与单塔结果作对比;计算了其在16个风向角20种设计荷载组合下的塔筒子午向外侧、子午向内侧、环向外侧、环向内侧理论配筋量并将其包络线与单塔结果作对比,提出基于配筋包络的沿塔筒高度变化的分项群塔比例系数用于工程实践。研究表明:基于水工荷载规范建议的单一群塔系数难于涵盖干扰效应导致的复杂三维风压分布变化,推荐沿塔高变化的分项比例系数可以兼顾结构设计过程的便捷、经济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高层建筑横风向动力干扰效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鹏  顾明 《工程力学》2003,20(5):53-58,81
在TJ-1风洞中采用高频动态天平技术对两个形状相同的方形截面高层建筑模型间的横风向动力干扰效应进行了风洞实验研究。同时,对主模型采用气动弹性模型,在相同的配置下进行了实验。两种实验方法所得的结果比较一致。最后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模拟和推广,给出了横风向动力干扰因子的等值线图,可供规范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导弹适配器与发射筒过盈配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导弹适配器与发射简过盈配合问题,根据力学平衡原理,分别推导了可压缩橡胶泡沫圆筒和不可压橡胶圆筒的变形模式,给出了位移、应力表达式,建立了求解适配器与发射筒过盈配合问题的非线性代数方程组.采用有限元法和解析解法对某导弹适配器与发射筒过盈配合问题进行了计算和对比,结果表明:有限元法计算的位移和应力与理论解吻合很好,但是...  相似文献   

16.
提出采用整体平均风压系数、第1阶振型广义力和屋面各区域最不利极值风压系数的干扰因子分别综合反映干扰效应对平屋面平均风荷载、脉动风荷载和极值风压的影响,采用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对被单个相同形体建筑所干扰的平屋面表面风压进行测量,研究改变建筑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和风向角,平屋面整体平均风压系数和屋面第1阶振型广义力和最不利极值风压系数干扰因子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屋面整体平均风压系数干扰因子与第1阶振型广义力干扰因子分布规律相似;施扰物在受扰物的迎风上游,遮挡效应引起的缩小效应显著;沿与风向垂直方向,施扰物与受扰物并列布置时,放大干扰效应显著;斜风向条件下的干扰效应比0#x000b0;风向的影响范围大;干扰效应对屋面角部最不利极值风压影响显著,但对屋面中心区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以二苯醚(DPE),对苯二甲酰氯(TPC)为单体,无水AlCl3/二氯乙烷(DCE)/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催化剂溶剂体系,在Friedel-Grafts亲电聚合条件下合成了一系列端基不同的聚芳醚酮酮(PEKKs),同时测定了聚合物的对数比浓粘度,进行了耐溶剂性试验,X射线衍射,IR,DSC,TG等表征分析,较系统地考察了不同封端对全对位聚芳醚酮酮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封端基碳数的增加,Tm,Tc,Tg,Td呈下降趋势,但仍然保持良好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8.
张军锋  葛耀君  赵林 《工程力学》2016,33(8):15-23,44
为探究冷却塔群塔布置对整体风荷载和风致响应的不同干扰机理,通过刚体模型单塔和群塔风洞试验和结构动力响应计算,以风压环向分布模式对阻力系数CD和子午向拉力FT的不同影响为基础,对两者的干扰机理分别进行了分析。群塔布置下,目标塔表面风压的干扰效应主要表现为:前塔的遮挡效应(Ⅰ),主要使迎风区风压均值下降;侧边塔和侧后塔的吸力效应(Ⅱ),主要使背风区吸力均值增加;前塔和侧前塔的尾流涡激效应(Ⅲ),主要使迎风区和侧风区的脉动风压增加。这三种效应对CDFT的影响并不相同:CD主要受迎风区和背风区风压影响,所以效应Ⅰ和效应Ⅱ分别使CD均值减小和增加,效应Ⅲ则使CD根方差明显增加;FT主要受迎风区和侧风区风压影响,所以效应Ⅰ和效应Ⅲ分别使FT减小和增加,背风区风压的变化对FT几乎没有影响。与单塔相比,各种群塔组合下FT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脉动风压的急剧增加。在工程常用塔间距范围内,干扰效应对风向的敏感性明显大于对塔间距的敏感性,群塔双排布置时的不利风向范围明显大于单排布置。渡桥电厂的群塔双排布置形式和事故当天风向恰使后排塔的风致响应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