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朱雪琴 《门窗》2020,(3):139-139,141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随着城市化现象逐步普遍化,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问题。最显著的是城市雨洪问题等城市环境的负面问题。为了减少雨洪问题等城市环境负面问题给城市经济以及省会发展带来的影响,现提出雨洪景观的可持续性设计策略。分别从环境、社会、经济三方面的效益仅细化分析此设计策略的特点。具体论述则体现在弹性设计、节约设计、人性设计三个方向。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背景、概念,针对国内发展现状,借鉴国外可持续性雨洪管理经验,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注意事项,旨在为我国海绵城市的发展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海绵城市的理念发展为城市管理者增强城市雨洪管理能力、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提供了方向指引.深圳市福田中心区通过下沉式绿化带、透水铺装及环保型雨水口三方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龙舟水"强降雨期间对工程范围进行观察记录,证明海绵设施可轻松应对常规暴雨事件,与其他城市相比突显了海绵城市建设的优越性,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思祎  江彬 《城市勘测》2021,(z1):16-20
为了研究城市区域的雨洪径流特征以及加装不同低影响开发措施(LID)对径流削减的规律,该研究以西安市城区重点雨涝区为研究对象,基于SWMM模型模拟现状条件下不同设计雨峰系数、不同设计降雨重现期降雨径流的变化及加装4种LID措施组合:15%透水路面和无绿色屋顶,15%透水路面和25%绿色屋顶,15%透水路面和50%绿色屋顶,15% 透水路面和75% 绿色屋顶后降雨径流削减规律.结果表明:当加设15% 透水路面和75% 绿色屋顶时,洪峰洪量削减效果最为明显.并且在设计降雨重现期P=1年时,较现状条件下洪量削减36%;设计降雨重现期P=10年时,洪量衰减率减至24.3%.所以LID措施能有效降低城市内涝发生的频率,但随着设计降雨重现期的增大,加装LID措施效果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5.
在气候变化与城镇化的共同影响下,雨 洪灾害成为当前城市面临的重大风险之一。国内 外学者对城市雨洪灾害风险治理的研究日益增 多,但通常从复杂系统工程的局部出发,缺乏对 多维视角的综合性探讨。回顾数十年来国内外 研究进展,总结出当前国际上主要的几类研究 视角:以雨洪设施为主的治理、以规划为重要手 段的政策治理、防灾技术治理及保险、激励、法 规、宣教等其他治理措施,同时也包括治理中的 多主体参与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与国外 在治理思维、治理方法和治理保障等方面的差 异,提出五个方向的研究展望:融合人工与自然 的雨洪设施优化研究,兼顾韧性与协调的规划 政策治理研究,贯通数据、方法与应用的防灾技术研究,统筹市场、法规与教育的体制机制研究,完善角色与路径的主体互动参与治理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梳理了国际雨洪管理技术体系和国内海绵城市建设实践案例,在比对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国内海绵城市建设在研究范围、水文循环、规划管理和实践地域上的不足,并指出维护生态格局和水文循环、加强城市规划监督、促进各部门统筹协作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海绵城市"的提出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武汉市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首批试点城市之一,试点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雨洪控制效果未得到验证。笔者以武汉市青山某小区为研究对象,通过SWMM建立海绵城市小区模型,针对汇水区的划分、海绵设施的定义、参数率定及模型验证、设计降雨的选择等方面作了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小区,海绵城市小区能够有效削减雨水年径流总量和典型场降雨的峰值流量、径流总量,但对洪峰迟滞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全球气候变化和大规模城市化建设,加剧雨洪灾害对城市的影响,如何有效降低雨洪灾害风险,成为规划设计技术转型和优化的重要议题。文章首先梳理研究国内外雨洪韧性规划设计相关实践案例经验,总结国内外规划实践在雨洪风险评估、干预对象和设计策略方面的差异和优缺点。然后,选取粤港澳创新合作示范区和厦门新机场片区的城市设计国际竞赛方案为案例,分析城市涉水空间的雨洪韧性规划设计经验。接着,结合系统统筹城市涉水空间的理念,从多灾种风险评估、多维度干预对象和多功能设计策略三个维度提出雨洪韧性规划设计方法优化。最后,对雨洪规划干预技术韧性化和智慧化做前瞻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市政技术》2017,(4):164-169
海绵城市实现了雨洪管理从传统工程排水到综合排水、生态排水的转变。以湖北省某市海绵城市规划为例,确定雨洪管理目标为将75%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探讨山地丘陵地区海绵城市的规划思路、建设策略,利用GIS以及单因子指标评价法、多因子复合评价法确定适宜的海绵城市开发区域,针对各个开发区的特征,提出对应建设指引;同时参考行政区间进行二级分区,将管控指标分解到各级区域,最后的校核结果表明该次规划符合该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设定目标。  相似文献   

10.
随着快速城镇化的同时,硬化地面大量增加,降雨入渗大幅减少,汇流时间缩短,径流峰值量增大,加之部分区域下游排水能力不足,导致近年来许多城市内涝频发。雨洪水的合理利用对于节水、防洪、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利用好、管理好雨洪水,成为兴建海绵城市的核心问题,为此我们详细分析了雨洪水的危害、意义、利用现状并且阐述了雨洪水利用中的注意事项和社会各方面应该承担的职责,希望能对雨洪水的利用提供引导和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1.
重庆海绵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地LID设计策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是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中典型的山地城市,其山地条件增加了径流流量、流速、水质的控制难度,降雨条件增大了径流就地消纳和利用的难度,土壤条件增大了低影响开发工程设施的建造难度,针对上述地域性挑战提出山地海绵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地LID设计的主要应对策略,梳理出山地城市绿地的LID设计简要流程,探讨了公园绿地、广场绿地、道路绿地、居住绿地等主要类型在典型坡地条件下的LID设计方法,旨在为山地城市绿地的LID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生态雨水管理与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相结合已经成为可持续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以费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规划为例,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对费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规划的背景、策略和实施进行阐述,指出费城以生态网络作为多样化的雨水基础设施载体,将雨水基础设施与城市需求和功能相融合,使用"绿色英亩"作为量化的建设标准,基于建筑用地总面积及不透水区域的面积收取雨洪管理服务费。这些经验可以为我国建设"海绵城市"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海绵城市建设以缓解城市水资源问题,目前主要以雨水径流控制量为建设目标。水量平衡作为水资源利用的重要理论依据,对海绵城市建设水量控制更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首先分析了海绵城市的水量平衡过程,并选取典型案例,提出多个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要求的设计方案,通过水量平衡数值模拟,对不同方案水量平衡基本要素进行比较。研究证实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不同海绵城市设计方案水量平衡过程差异明显。本论文提出了基于水量平衡的海绵城市设计决策方法,并明确指出海绵城市设计应因地制宜的设定更细致的水量控制目标,根据水量平衡数值模拟方法优化规划设计,使海绵城市建设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as made great efforts over the past decades to cope with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e Paris Agreement highlighted the exigency of „holding the increase in the global average temperature to well below 2°C above pre-industrial levels.” At present, however, the world’s most effort is devoted to the means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while neglecting adaptation, the other half that „cannot be neglected” in the climate equation. A series of studies have proven the huge potential of nature-based and nature-adapted approaches in building a climate-resilient living environment. In recent years, naturebased green infrastructures and climate-adaptive sponge cities are receiving unprecedented attention. This also poses great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landscape architects to develop resilient climateadaptive green infrastructures by leveraging the power of nature through collaborative design with experts from the fields of Geography, Agriculture, Hydraulic Engineering, and Civil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15.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河流环境所存在的水安灾害频发、水环境恶化、水系统紊乱等水问题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城市决策者们所关注,城乡河流的改造治理也逐步成为海绵城市专项建设的重要对象。从防洪防涝、生态补偿、景观营造三个层面出发,对当前城乡河流环境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城乡河流治理的低影响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6.
袁媛  王沛永 《风景园林》2016,(4):116-121
近些年我国城市内涝问题频发,其中有城市快速扩张、排水系统老化等表面上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在集中收集、快排为主的雨水排放指导思想下,应对超过管道排水能力的雨水问题时捉襟见肘,而"海绵城市建设"的提出给解决内涝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分析内涝产生的原因及可能的应对手段,结合我国古代城市内涝管理及国外城市建设的经验,提出应把排水与蓄滞结合起来统一考虑,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管网、城市河湖水系、城市绿地三个要素的布局,绿地的低影响开发结合管道排水系统应对普通降雨,以提高河网等地表排水通道密度,结合地下大型排放设施、地面安全洪泛区和天然水体等调蓄设施应对超量雨水,是防止城市内涝的有效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及郊野公园绿地建设步伐的加快及“海绵城市”理念和实践的不断深入,本文从国内外代表性雨水公园设计策略及建设措施入手,回顾并总结雨洪管理在公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提出四种策略并总结其相应措施,同时对雨水公园案例进行阐述,希望为今后海绵城市理念在公园的进一步运用以及对公园绿地不断更新修复方面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能够发挥出强大的集雨型功能。以迁安市集雨型绿色基础设施构建为研究对象,以汇水区划分、空间布局策略、径流控制级别、径流控制功能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田野调查和教学研讨等研究方法,梳理了京津冀地区由城市绿地系统作为主要载体的集雨型绿地系统的构建方法,归纳了集雨型绿色基础设施体系对绿地系统集雨功能的补充作用;结合专家访谈和课堂授课反馈信息,总结出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误区与偏差。以此来探讨符合京津冀地区城市实际情况的集雨型绿色基础设施体系构建策略,为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绿地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绿色基础设施是针对城市环境问题的出现而提出的解决策略,并伴随着城市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针对广东省建设理想城市的目标,提出了改善城市绿色基础设的策略。通过阐述广东省城市面临的众多环境问题如污染、雨洪灾害、绿地建设不完善等,并分析绿色基础设施的作用和结构,借鉴国外建设绿色基础设施的成功案例,从多个角度提出如何利用绿...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城市绿地规划中着眼于景观化和服务游人功能化,城市雨洪、水污染却被忽略的问题,将LID(低影响开发)应用于城市绿地规划中,改变现状,建设海绵城市。LID技术是能够快速实现城市雨水的收集、净化和再利用的生态技术体系,是一种通过对源头进行分散控制的雨水管理实践形式。基于LID技术,分别将雨水源头控制、雨水过滤处理以及雨水的储存再利用同植物群落截留、透水铺装与绿色停车场、雨水花园和调蓄池等绿地规划的方法和技术相结合,形成以LID 为技术支撑,以园林设计方法为依托,能够接近自然水文循环的城市绿地雨水管理系统新常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