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代俊  杨俊宴  史宜 《中国园林》2022,38(12):115-120
村镇聚落空间形态具有显著的地域分异性,表现出明显的群系特征。综合多学科视角构建基于空间基因的村镇聚落空间谱系,一是精准刻画村镇聚落空间形态的地域特征类型,二是准确判读村镇聚落类型的内在关联,进而从群体关联的视角科学认知村镇聚落空间形态类型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规律。以重庆永川地区为例,对村镇聚落的多尺度空间形态特征进行数字化解析,在此基础之上,采用聚类方法,对村镇聚落空间形态进行类型划分,将永川村镇聚落分为5种类型;运用形态类型学等方法识别提取村镇聚落空间基因,并采用信息编码的方式,以空间基因序列信息为索引,构建村镇聚落空间谱系,为全面解析村镇聚落形态类型特征的共性和差异性规律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从而为村镇聚落的特色保护和风貌管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正急剧地重构着乡村聚落空间,新型城镇化及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引导着村镇聚落空间研究转向.文章着眼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聚落空间,从发展规模、聚落空间形态、聚落空间影响因素三个维度梳理现有聚落空间类型研究,进而得到村镇聚落空间类型研究应该置于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社会背景之下,融入多学科视角进行类型划分的结论.这对之后的村镇聚落空间类型研究、乡村振兴及村庄规划编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建筑学视角对西海固地区回族聚落的形态及空间进行研究,划分出集聚组团型、带状一字型、核心放射型以及串珠状自由型四种聚落形态类型。从而分析聚落形态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西海固回族聚落形态宏观呈现“大分散、小聚集”和“大分散、大聚集”的分布态势;(2)微观则体现着“向寺而居、以西为贵”的特征;(3)回族聚落形态中心呈现出由单一核心向多元中心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特征识别与类型划分是因地制宜进行规划设计管控的基础与前提,对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多以少数传统村落为对象开展地区形态特征的认知,对一般性乡村聚落景观关注有限,不利于对乡村聚落空间重构进行整体性调控指导。以晋中地区为研究区,以乡镇为研究单元,基于乡村聚落景观形态特征的空间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得到研究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类型,进一步结合自然地理、社会人文等因素系统解析各子类型特征及其优化方向,在宏观层面上对晋中地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进行剖析和归纳。结果表明:晋中地区乡村聚落景观密度存在多点中心、带状集聚的特征,规模自中部向东西两侧逐渐减小,东侧形状复杂程度高于西侧。晋中地区乡村聚落景观可划分为低密度小规模简单型和高密度大规模复杂型两种差异显著的空间形态类型。研究可为晋中地区乡村聚落景观分类分区布局优化调控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沙田是我国一种重要的乡土景观类型。旨在揭示沙田地区传统聚落在历史变迁中的空间类型、空间分布与演进过程,为进一步保护与发展提供依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平台,选取珠三角沙田地区典型传统聚落为样本,根据卫星地图提供的信息并结合历史资料进行分析与归纳。发现以空间形态作为分类标准,沙田传统聚落可划分为散布型空间、延伸型空间、片状型空间3种类型;其中,延伸型聚落分布最为广泛。此外,在政策、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多重影响下,沙田传统聚落随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持续演进。揭示了沙田文化景观形成的 3 个推动机制,分别为史地机制、斗争机制和异化机制。  相似文献   

6.
左力  滕祥成 《华中建筑》2022,(10):99-105
近年来,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随着全国各地不断加大力度推动乡村全域旅游发展,受旅游产业发展驱动力影响,西南地区乡村聚落空间产生剧烈变化趋势,呈现阶段性转型重构特征。研究基于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维度,构建“格局—肌理—居住形态”三个不同尺度层级的乡村聚落形态演化框架,以重庆永川区黄瓜山村为例,采用核密度分析、计盒维数分析、类型学方法等技术手段测度2008年、2012年、2017年以及2021年四个不同时期乡村聚落空间形态变化趋势,分析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探究西南山地休旅介入型乡村空间重构的作用机理,最后针对空间格局、簇群肌理以及营建特征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发展和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成都市人口普查与空间大数据,基于“演化模式—互动机制—规划响应”的关联逻辑,采用GIS和k-means聚类法刻画成都市2010—2020年老年人口时空演变特征与模式,并从宜达、宜养、宜居3个维度探究建成环境与老年人口分布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 2010—2020年,成都市人口结构正由轻度老龄化逐步迈向重度老龄化,老龄化系数空间格局保持“U”形分布趋势,老年人口密度分布形成了“中间高,外围低”的圈层式空间结构。(2)老年人口的时空演化具有存留老化型、集聚稳定型、自然老化型、集聚老化型4类模式,分别呈现城乡末端集聚、中心团块簇群、全域散点分布、中圈嵌套环绕的空间分布形态。(3)公交站点、医疗设施、市场、公园广场密度等建成环境指标与老年人口分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沁河流域干支流凝聚着丰富的资源禀赋,对其选择和利用的基础上,社会经济和人居环境的空间结构主导了物资集聚和流转,生发出流域特征下的市镇聚落的空间格局与形态特征。该文针对清末沁河流域中上游区段30个市镇聚落开展研究,在清末地区禀赋和交通格局的基础上,结合聚落在市场结构中的位置,水系、道路等地理要素对市镇聚落分布和建设的影响特性等将市镇分为盆缘型、干支流交汇型和河谷型聚落。结合实地调研总结贸易活动及经济联系影响下的“带状”“枝状”和“网状”形态结构特征和“市—居(产)—储—运”空间秩序,以期获取经济活动空间演绎的路径及规则,为流域传统聚落风貌保护和可持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对村镇聚落个体空间形态进行量化研究.通过对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区四个样本村庄的调研得到现状影像图,在此基础上进行平面绘制、处理,分别计算四个村庄的聚落边界形态指数、聚落密度及公共空间维度,评述数据,得到村镇聚落个体空间形态的量化特征,并结合不同地文区特征,对上述指标及方法进行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背景下,科学划分特色村镇类 型对促进村镇发展至关重要。明确了徽州特色 村镇的概念内涵和构成要素,建立基于动力—功 能—历史组合划分徽州特色村镇类型的研究思 路,提出“文化构成—核心价值—景观表达”三 维类型划分技术方法。类型划分过程研究突出了 对徽州特色村镇文化核心演变、核心价值形成和 景观意义营造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状态响应 的解析。结合实证对象的地形特征及主导要素, 将徽州特色村镇划分为五类:沿水道商业交通枢 纽型集镇、陆路古道区间转运型集镇、盆地平原 “堨—塘”并用型农业村落、山地“潴水以塘” 型农业村落、盆地宗族聚居型村镇。从空间分布 和景观层积过程对徽州特色村镇特征进行了分 析,并总结了不同类型徽州特色村镇在功能结构 和空间结构方面存在的共性规律。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Brücke Wolken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