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贾国全 《山西建筑》2010,36(21):307-308
把隧道围岩变形作为灰色系统去考虑,用灰色系统理论对隧道围岩的稳定位移和失稳时间进行了预测,并以东山隧道现场监测数据进行了计算,所得结果符合实际,对指导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隧道道围岩稳定性分级的影响因素,综合分析研究选用岩体完整性、岩块强度特征等六指标的五级分类体系,构建了基于隧道围岩稳定性分类的标准数据库,建立隧道围岩稳定性的五级灰色归类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某隧道工程的围岩稳定性分类中,结果表明,模型的实用性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模糊聚类分析在隧道围岩稳定性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长祥  金秀丽 《山西建筑》2007,33(7):257-258
应用模糊聚类理论,通过对杭新景高速公路隧道监测历史数据进行的聚类分析,依据模糊聚类和模糊模式识别、类别变量特征值与概率统计相关分析等模型,根据模糊聚类参数与预测因子的前期特征值,确定相应的类别变量特征值,建立类别变量特征值与预测对象之间的相关关系,利用此相关关系对隧道拱顶沉降速率进行了预测,从而判断围岩的稳定情况。  相似文献   

4.
山岭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多变,隧道围岩失稳事故频发,如何实现隧道全程围岩稳定性准确地预测评价意义重大。因此,将数值模拟试验、支持向量机(SVM)和GIS技术相结合,提出一种GIS-SVM联合的隧道全程围岩稳定性可视化预测评价的新方法。首先,在现有研究成果归纳总结基础上,选取包括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在内的7个围岩稳定性评价指标,通过FLAC~(3D)中强度折减法对评价指标进行模拟,获取SVM训练样本。然后,在样本训练的基础上,建立SVM评价模型。最后,基于GIS平台,将建立的SVM评价模型仿真到重庆市中梁山白市驿隧道,研究区域被划分为很稳定、稳定、较稳定、基本稳定、欠稳定和不稳定6个等级,得到隧道全程的稳定性预测评价图。另外,通过隧道全程穿越各不良地质条件地段的对比分析,验证了预测结果的有效性。研究结果以期为保证山岭隧道全程在施工和运营阶段的安全稳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连拱隧道围岩稳定性模型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公路隧道结构与围岩综合实验系统(CTSSSRH)”,对连拱隧道在不同开挖方案下的施工动态过程进行了相似模型试验,得到了围岩变形全过程曲线,研究了连拱隧道围岩位移、变形等发展规律,提出了Ⅲ类围岩合理的开挖方案。  相似文献   

6.
连拱隧道围岩稳定性模型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公路隧道结构与围岩综合实验系统(CTSSSRH)",对连拱隧道在不同开挖方案下的施工动态过程进行了相似模型试验,得到了围岩变形全过程曲线,研究了连拱隧道围岩位移、变形等发展规律,提出了Ⅲ类围岩合理的开挖方案。  相似文献   

7.
熊渡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万尧方  朱红阳 《山西建筑》2011,37(3):168-170
结合熊渡隧道的工程实践,通过拱顶沉降、锚杆应力的现场监控量测和数值计算工作,研究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岩溶隧道全断面爆破开挖时围岩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熊渡隧道Ⅴ级围岩段的破碎带采用现有的施工工艺和支护参数是可行的,围岩变形可控,支护结构的支护效果显著,围岩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8.
结合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的实践,初步建立了隧道信息化监测、预测和决策系统(TMFS).阐述了TMFS系统的组成、实施和应用效果,提出了围岩稳定性"综合集成分析"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由于高速公路偏压双连拱隧道的复杂地质条件,会给隧道安全施工带来严重威胁,提出在加强隧道开挖现场监控量测的基础上,以位移量测结果作为学习样本,应用BP神经网络预测隧道围岩位移的大小,分析围岩的稳定性。由于BP神经网络能综合考虑隧道围岩节理、裂隙等对围岩位移的影响,所以与有限元反分析法计算隧道围岩位移结果比较,显示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的误差较小,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趋于一致,因此应用BP网络预测偏压双连拱隧道围岩位移,超前分析其稳定性是安全可靠的,该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可以指导现场的施工。  相似文献   

10.
陈勇  王星华 《岩土工程界》2007,10(12):30-32
结合某工程实例,建立了灰色系统GM(1,1)、DGM(2,1)模型、Verhulst模型,并进行了实例预测,同时采用指数函数回归拟合,与之对比,结果表明,一般的GM(1,1)灰色预测模型适用于围岩变形量的短期预测;DGM(2,1)模型和Verhulst模型在围岩变形量预测中精度更高,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隧道变形和隧道的最终位移,以此可以在隧道施工中及时调整、确定支护参数及进行施工决策。  相似文献   

11.
在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选用岩体完整性、岩块强度特征等六指标的五级分类体系,构建了基于隧道围岩稳定性分类的标准数据库,建立了隧道围岩稳定性的五级灰色归类模型,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从传统的地质方法和数值模拟定量评价入手,以天子庙隧道为例,对隧道围岩工程质量进行了综合分级研究,并对地质模型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为双线长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尹镖 《江西建材》2016,(6):168+17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范围和空间也越来越大,隧道工程建设是新时期的要求,它的稳定和安全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万万不能轻视它。本文主要分析了各种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有影响的因素,找出问题所在,并且提出解决方法,希望对高速公路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探究有新的理解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公路隧道的建设越来越多,隧道在修建过程中地质灾害问题多种多样,其中围岩失稳问题尤其突出。通过对围岩稳定性分析预判,采用多种方法对破碎围岩隧道开挖与支护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从而指明未来隧道破碎围岩稳定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层状围岩是极为常见的一类岩体.这类岩体的工程稳定性一般较差,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其中尤以水平层状围岩的稳定性最差.水平层状围岩隧道拱顶岩层常常分层剥落,不仅易形成平拱,使超欠挖严重及成型很困难,而且拱顶掉块也会严重威胁现场施工人员安全.针对这一问题,利用离散元方法研究了水平层状围岩的变形和破坏特征,获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同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操作性较强的应对措施,可作为水平层状围岩设计和施工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巴郎山隧道为例,在施工过程中对隧道围岩变化情况进行监控量测,本文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和灰色理论GM(1,1)模型对围岩的前期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模型拟合预测精度均较高,能较好地反映隧道在施工过程中,水平位移收敛的变化情况,其中灰色模型拟合平均精度较优,并且没有误差较大的跳跃点,而神经网络模型拟合平均精度稍弱且局部误差较大,通过对比有利于施工者在开挖前期,选择适应性更强的模型对隧道稳定性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7.
红层地质节理发育,节理面对于工程岩体的变形和稳定性起着控制性作用。文章依托天坪寨隧道工程,确定红层结构面典型结构构造特征,采用块体离散元方法,对红层隧道开挖后软弱围岩稳定性进行研究,揭示出红层软岩受施工扰动后的力学行为特征,提出施工控制措施,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邵家台隧道施工实际,确立了邵家台隧道围岩变形监测方案,结合现场监测数据,探讨了时间及空间效应下隧道围岩变形特征,进而研究了隧道围岩变形演变的稳定性,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9.
隧道围岩变形与岩体力学参数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是围岩状态改变最直观的表现,也是围岩稳定性综合判别的重要指标。提出一种基于变形时序预测和力学参数反演的山岭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首先引入Tent混沌扰动和自适应警戒调整机制,构建基于自适应混沌麻雀搜索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ACSSA-ELM)的变形时序预测模型和力学参数反演模型,进一步采用三次样条插值和变分模态分解(VMD)对已开挖断面围岩实测变形预处理,利用变形时序预测模型采取窗口滚动单步预测的方式对已开挖断面围岩最终变形值进行预测,并用于力学参数反演模型中获取开挖段围岩的“修正”力学参数,基于数值模型正算结果和开挖段已测变形值预测开挖段围岩变形和变形速率,进而分析其稳定性。依托重庆市花阳隧道进行了方法的验证与应用,并对隧道ZK40+820断面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合理可靠的预测分析。最后对方法的使用条件和反演参数的准确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冯鸿宽 《四川建筑》2008,28(2):97-98
由于围岩稳定性决定了隧道支护方法和开挖方式,因此正确合理评价围岩稳定性,对隧道设计施工合理性和运营安全性都起到重要作用.围岩稳定性受众多的因素影响,但稳定性评价主要以围岩性质及强度、围岩结构及结构面特征、初始地应力场、地质构造及地下水为指标.文章在分析稳定性评价指标的影响机理基础上,以某公路隧道为实例,通过勘测资料和现场开挖围岩揭露,以工程地质判别方法从围岩岩性、结构面特征等方面对围岩开挖稳定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