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引言 钢筋混凝土嵌岩桩大量应用于建筑工程仅是近十几年的事,以致老规范《工业与民建筑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JGJ4—80中未涉及此类桩基,即使在现行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以下简称《建筑地基规范》)GBJ7—89中仅给出了支承于基岩表面的粗短桩只计端阻力的计算公式。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以下简称《建筑桩规》)JGJ94—94第5.2.11条却给出了嵌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  相似文献   

2.
按照《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22/45-2004)的要求,端承桩桩端全断面至少嵌入基岩0.5m,在岩溶发育强烈的场地嵌入深度还需加深。既然已经嵌入岩石,若使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5.3.9嵌岩桩计算,桩的极限承载力会增加不少,桩尺寸比使用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a算出的要小得多。因此,作者根据一些工程实例和规范对嵌岩桩的规定在本文中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胡学元 《安徽建筑》2002,9(2):84-84
1.概述随着我国高层、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桩基础也向深、粗方向发展。嵌岩桩作为一种特定的桩基在我国90年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随着理论的发展成熟,逐渐否定了对嵌岩桩的传统看法。传统观点(包括GBJ7-89规范)认为嵌岩桩应按端承桩设计,完全不考虑桩侧阻力。我国现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以下简称为《规范》)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对嵌岩桩单桩竖向承载力(Quk)的构成,认为由3部分组成,即:桩周土总侧阻力(Qsk)、嵌岩段总侧阻力(Qrk)、总端阻力(Qpk)。其表达式:Quk=Qsk+Qrk+Qpk…  相似文献   

4.
关于嵌岩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就我国目前常用的嵌岩桩计算规范方法进行了罗列与比较,从嵌岩桩的承载性状出发,就各规范公式的计算特点进行了评述和对比计算。指出以《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为代表的嵌岩桩计算模式,体现了嵌岩桩规范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5.
王涛 《施工技术》2006,35(6):4-6
针对嵌岩桩设计中的承载力和嵌岩深度两大问题进行分析,着重探讨了嵌岩桩承载机理与单桩承载力计算模式、嵌岩深度,以及考虑钢筋受压的桩身承载力,介绍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最新修订情况,最后结合某工程实际介绍了嵌岩深度的选取方法。  相似文献   

6.
该文介绍了南京新华大厦桩基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沉降监测情况。通过桩的静载试验,取得合理的设计参数,使桩基设计经济合理、效益显著,并从试验中发现软岩嵌岩桩的嵌岩深度可不受《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的限制,适当加深嵌岩深度可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白垩系泥质粉砂岩岩基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垩系泥质粉砂岩是一种极软质岩石,具有成岩差、易风化、易崩解等特性。该类岩石以中-微风化为主,软化系数小于0.75,孔隙率、吸水率低,裂隙贯通性差,具有较大的地基潜力。针对长沙地区泥质粉砂岩的这一特殊性,进行了室内单轴抗压试验、岩基载荷试验和高压旁压试验的对比研究。通过试验发现,按现行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确定的地基承载力往往偏低,并对不同规范在该类岩石地基嵌岩桩的设计取值上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当采用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确定地基承载力设计值时,应根据不同嵌岩深径比(hr/d)乘以相应的发挥系数,给出了嵌岩段总阻力的修正公式,得出了比较符合当地实际的结论,给出了工程实例。对同类地区相同桩基的设计、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的第5.3.9条,提出了嵌岩桩的计算公式,这种嵌岩桩属于摩擦端承桩,既考虑了嵌岩段的端阻力,也考虑侧阻力。高层建筑荷载较大的挖孔桩,当持力层为软质岩层时,按端承桩设计则桩底直径较大,采用嵌岩桩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嵌岩桩的设计不能盲目套用规范公式,  相似文献   

9.
许多高层建筑、大型桥梁、码头等工程采用嵌岩桩,其以承载力高、沉降小、群桩效应弱的特点,极好地满足了高、重、大型建筑物对基础的特殊要求.因软岩具有"非土非岩"的特点,现行规范中给出的嵌岩桩计算方法过分保守,与实际工程不符.文章讨论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1]中软岩嵌岩桩单桩承载力计算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嵌岩桩竖向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百全 《中外建筑》2002,14(4):48-49
1 概述 多年以来,众多的国内外工程技术工作者对嵌岩桩的竖向承载力传递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嵌岩桩的承载能力与桩径,桩侧、桩端岩(士)的性状,桩身砼弹性模量、桩距以及施工工艺、桩端清底程度等诸多因素有关。我国现行的《建筑桩基技术》JGTJ94-94,对以上影因素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定性或定量规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地分析了人工挖孔桩的承载机理,结合岩石的力学性状和规范的有关规定,对当前桩基工程的勘测设计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对进入中微风化的嵌岩灌注桩在设计扩大头和增加嵌岩深度上不宜过大,否则不仅无助于提高桩基承载力,而且给造价和工期造成一定的浪费。  相似文献   

12.
人工挖孔桩工程技术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地分析了人工挖孔桩的承载机理,结合岩石的力学性状和规范的有关规定,对当前桩基工程的勘测设计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对进入中微风化的嵌岩灌注桩在设计扩大头和增加嵌岩深度上不宜过大,否则不仅无助于提高桩基承载力,而且给造价和工期造成一定的浪费。  相似文献   

13.
对山区岩石地基基础受剪承载力计算、较破碎岩中嵌岩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岩质边坡上有建筑物的边坡稳定性分析这三个在贵州地基基础设计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了《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22/45—2004)和《贵州省建筑桩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送审稿)中对此提出的设计方法,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三维Mohr-Coulomb非线性弹塑性模型对嵌岩方桩垂直荷载作用下的承载性状做了较全面的探讨。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嵌岩深度的增加,嵌岩方桩的极限承载力也逐渐增加,当嵌岩深度超过h/B=3.0后,方桩的承载力变化不大。随着嵌岩桩岩石弹性模量和内摩擦角的增大,嵌岩方桩的极限承载力也随之增加。文中结论可为方形桩基工程的科研、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嵌岩深度超过4倍桩径的深嵌岩桩的桩径尺寸及嵌岩深度对桩基承载特性的影响,采用室内模型试验方法,通过室内3组(9根)模型试桩对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内容包括桩径大小及嵌岩深度对深嵌岩桩基承载力的影响、嵌岩深度的变化对轴力传递的影响以及桩径尺寸及嵌岩深度效应对桩侧阻力、桩端阻力的影响等。研究结果表明:增大桩径和增加嵌岩深度对提高嵌岩桩基的极限承载力都是可行的,且增大桩径比增加嵌岩深度更为有利;从桩身轴力传递来看,随着嵌岩深度的增加,桩身轴力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桩身上部;从桩侧阻力分布形态来看,桩侧阻力也主要分布在桩身的上部区域。对小直径桩基(D=50 mm)而言,随着嵌岩深度的增加,桩顶承受荷载的增大,桩身上部的极限侧摩阻力也随之增大;而对大直径桩基(D=90 mm)而言,桩侧摩阻力随桩径的增加而反而有所减小;从桩端阻力大小来看,在极限荷载作用下,桩基嵌岩深度越深、桩径越大,桩端阻力变化越小。  相似文献   

16.
王平  丁延法 《山西建筑》2009,35(12):108-109
通过对软岩地区岩石的单轴试验得出的桩基承载力与在岩体中桩体受到三维应力的作用下得出的承载力对比研究,得出规范中规定的关于用单轴抗压强度计算嵌岩桩的承载力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要根据地区和岩石的特点来确定嵌岩桩承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洲 《山西建筑》2011,37(6):71-72
针对现行公路和铁路桥梁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中关于桩基承载力问题,对嵌岩桩的理论特性及设计做了一些探讨。以期减少嵌岩桩嵌入岩层深度,对工程建设节约投资、缩短工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涉及嵌岩桩的相关规范有好几本,但具体单桩承载力的计算和设计方法却不尽相同,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结果相差很大。文中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嵌岩桩进行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建模,得出竖向承载力计算结果,认为各规范经验参数多,取值偏于保守,相对来说《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的计算结果较为合理;规范的参数取值需要高强度灌注桩作为试验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的建设越来越多,嵌岩桩因其具有单桩承载力高,桩长、桩径设计施工比较灵活得到广泛的使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及《建筑桩基设计规范》规定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工程必须进行沉降验算。文章采取不同方法对南京河西鱼嘴金融集聚区(NO2016G97地块)项目地块嵌岩桩进行沉降计算,为基础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嵌岩桩桩周土总极限侧阻计算采用折减系数法,《规范》提供的侧阻发挥系数仅考虑了桩端硬质岩支承和桩周土质条件,没能反映软岩支承及长径比l/d>30的嵌岩桩,更没考虑嵌岩桩的侧阻发挥过程。本文根据工程试桩资料,分析桩周土侧阻发挥过程及侧阻发挥系数取值问题,结果表明嵌岩桩桩周土侧摩阻力发挥除与桩周土土性、桩端支承强度有关外,还与土层相对桩身的位置等诸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